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我想送孩子去踢球,得先賣了800W的學區房

序.

最近有一位球迷聯繫到筆者, 訴說了一件送孩子學踢球的煩心事。 他好不容易送孩子去以國外某知名球星在中國開班的足球學院(上海學院)上課, 結果三個月沒到, 人去樓空, 上萬元的報名費和付了一年的學費也沒法追討。

01.

老譚, 今年39歲, 兒女雙全, 自己經營著一家船運公司, 一家四口人生活美滿, 算得上十足的成功人士。 他是一個巴賽隆納的死忠球迷, 對自己家鄉的中超球隊平時也是十分關心, 最早是與筆者在江蘇球迷會相識的。

和許多球迷一樣, 老譚也是年輕時候為了足球付出過汗水和青春的人, 我也曾經和他開玩笑說, 如果沒有發福的話, 他的水準大概可以在中乙混個半主力。 也許正是因為自己的足球夢想沒有實現, 老譚特別想讓自己孩子當上一名職業球員, 甚至經常夢到自己的兒子長大了, 身穿著國家隊球衣。

他的兒子從3歲半便在當地的各種足球興趣班和訓練營中訓練。 小傢伙生活中的一應用品, 也都與足球有關。 耳濡目染下, 對足球培養了濃厚的興趣, 也的確展現了一點天賦。

雖忙於事業, 但對孩子的培養他也從沒有絲毫的懈怠。 就在去年, 從網路上得知了一位元他曾經的偶像, 世界級球星在中國開辦了足球學校, 老譚便到處打聽消息, 然後將孩子送到了上海, 妻子也跟著去照顧孩子。

02.

全部安排妥當, 老譚再次全身心投入工作。 怎料卻在三個月後接到了妻子的電話。 電話裡妻子告訴他學校的教練和老師都人間蒸發了,

就連詢問處的工作人員在溝通了幾次後也不見了蹤影, 話語中滿是不可思議!

老譚說他當時也是一臉懵逼, 因為就在前幾天他還在微信上與教練聊過兒子訓練的事情。 老譚再打開微信, 想問問教練情況, 發出去的消息前卻出現了一個紅色的感嘆號...

老譚畢竟還是有豐富社會閱歷的小老闆, 並沒有像妻子那麼氣憤、沮喪, 但是這件事也著實給他對於孩子足球培養上的期望澆了一桶涼水。

老譚在網上簡單的搜了搜, 發現其實足球培訓學校詐騙的事情早就是數不勝數。 他們家並不是個例!這讓他開始思考,這樣培養孩子踢球到底還有沒有希望?

03.

聊天過程中,老譚的話一句接著一句,我開始還想著安慰他,但是他卻說他其實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打擊,只是有一絲動搖,一絲疑問。老譚問了我這樣一句話:我是不是只有像張玉甯的父親那樣,家底條件豐厚,全力供養孩子出國學球,他的孩子才能夠在足球這個圈子裡出人頭地?

顯然我無法回答他的這個問題,因為我的閱歷還沒有到能夠為他解疑答惑的程度。但是關於張玉甯以及他父親的故事,我還是曾經瞭解過一點。兩者的故事有相似之處,但我卻打從真心不希望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他的身上。

張玉甯的父親在網路上有許多報導,張全成,一個成功的外貿商人,溫州蒼南人。就像許多人對溫州的刻板印象一樣,他很會做生意,也賺到了許多錢。同樣,張全成也瘋迷過足球,據說因為浙江沒有甲A,當時的張全成最大的愛好,就是將合作夥伴約到上海洽談,然後看一場申花的比賽。

有了孩子以後,張全成也像老譚一樣,瘋狂地想讓孩子成為一名國腳。也將孩子送到了大城市去練球。但是張全成更有決心,或者說更有錢...張全成放棄了一部分在家鄉的生意,只為能在孩子身邊看著孩子一步步成長。

在一般人看來,這完全是一種不瘋魔不成活的做法,但張全成確確實實做到了。從上海到杭州,為了隔斷孩子對上海的念想,他在2010年將所有上海的房產變賣,只為孩子能安心在綠城基地練球。

當然張全成沒有甘心讓孩子在中國踢球,荷蘭是張玉寧的下一站,兩年後張玉寧又到了德國,張全成在其中一直在幕後給予了極大的幫助。不只是在網路所報導的大量金錢上,張全成幾乎做到了完全陪伴在孩子身邊,看著張玉寧踢球。

04.

那天晚上我第一次和老譚語音聊天,從他說話的口氣和態度,我百分之百能讀出這是個成熟理想的男人,是個負責任的父親。

電話裡,我將我知道的張玉寧故事和一些想法告訴了老譚,他愣了一下。很多事情其實網路上都有,他也知道,但是聽別人來告訴自己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也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又或許老譚覺得我說的不是他想要的,那次我們便了了結束了那次對話。

之後,我便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應該也是老譚那天在電話那頭邊聽我“說故事”,邊在思考的。培養一個孩子去踢球到底要花多少錢?

05.

剛開始我相信不是每一位國腳家裡都是張玉寧那樣的吧?但是轉念又一想,鄭智又或者年輕一點的馮瀟霆、郜林他們小時候踢球的環境,又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了。

我又想到工作中接觸到的一位年輕小將和他的父親,同樣家底豐厚,為了孩子可以說是怎麼花錢都不會心疼。那位小球員如今也在國字型大小有了出場,在俱樂部也是主力,今年的表現也非常亮眼。除了球場上的表現,他的家庭背景卻給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同樣年輕的張修維據說也是從小家境不錯,還有許多年輕的名字浮現在我腦海中的名單裡。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視線中的中國小將,都好像被加上了一個隱形的“富二代”的光環。

06.

就算我培養得起孩子去學踢球,以後上場的機會爭得過這些孩子嗎?隱約中我好像明白了為何老譚在那次聊天中會陷入沉思。老譚和我不一樣,無論是收入還是社會地位,只要願意,他的條件也可以做到為孩子以後在中國職業聯賽中踢上球掃除絕大部分的障礙。

可是,這樣的付出有多少人承受得起,又願意去承受呢?如果一旦做家長的望而卻步,是不是會造成踢球的孩子越來越少呢?

但願這只是我的臆想,因為如今的適齡中國球員已經都出生於職業化改制以後了,但目前好像我們的國家隊,還是那些傳統體制下培養出來的球員吧?

07.

有一點,我希望所有家長們一定牢記,在送孩子們去足球培訓學校學習的時候,一定要留個心眼,調查清楚培訓機構的背景和在業界的口碑。如果有條件送孩子去職業俱樂部足校去踢球當然是更好的選擇。

08.

其實今天的文章,只是從老譚的親身經歷,引發的一些猜想。有些觀點也很片面化,畢竟我們確實看到中國職業聯賽近些年的進步了,U23政策以後也有越來越多適齡甚至低齡段的球員逐漸嶄露頭角。

但是有一些猜測,請允許我固執地認為確實還存在著問題。作為和我一樣關心中國足球,熱愛家鄉球隊的球迷們,你們是不是也想過送孩子去學足球呢?你們有計算過這其中的花費嗎?孩子真的在職業隊立足之後,是不是又會出現一些問題呢?

09.

歡迎你們將想法在文章下方留言,或者說出你在送孩子去踢球過程中遇到的故事。無論有些問題是否露骨,只要還是有像文中提到那位球迷和張玉甯父親那樣的真愛中國足球的球迷在,中國足球的未來肯定是會越來越能夠被大眾所認可的。起碼,我跟身邊人說我只看中國足球時,他們不再會露出驚訝的表情!

他們家並不是個例!這讓他開始思考,這樣培養孩子踢球到底還有沒有希望?

03.

聊天過程中,老譚的話一句接著一句,我開始還想著安慰他,但是他卻說他其實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打擊,只是有一絲動搖,一絲疑問。老譚問了我這樣一句話:我是不是只有像張玉甯的父親那樣,家底條件豐厚,全力供養孩子出國學球,他的孩子才能夠在足球這個圈子裡出人頭地?

顯然我無法回答他的這個問題,因為我的閱歷還沒有到能夠為他解疑答惑的程度。但是關於張玉甯以及他父親的故事,我還是曾經瞭解過一點。兩者的故事有相似之處,但我卻打從真心不希望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他的身上。

張玉甯的父親在網路上有許多報導,張全成,一個成功的外貿商人,溫州蒼南人。就像許多人對溫州的刻板印象一樣,他很會做生意,也賺到了許多錢。同樣,張全成也瘋迷過足球,據說因為浙江沒有甲A,當時的張全成最大的愛好,就是將合作夥伴約到上海洽談,然後看一場申花的比賽。

有了孩子以後,張全成也像老譚一樣,瘋狂地想讓孩子成為一名國腳。也將孩子送到了大城市去練球。但是張全成更有決心,或者說更有錢...張全成放棄了一部分在家鄉的生意,只為能在孩子身邊看著孩子一步步成長。

在一般人看來,這完全是一種不瘋魔不成活的做法,但張全成確確實實做到了。從上海到杭州,為了隔斷孩子對上海的念想,他在2010年將所有上海的房產變賣,只為孩子能安心在綠城基地練球。

當然張全成沒有甘心讓孩子在中國踢球,荷蘭是張玉寧的下一站,兩年後張玉寧又到了德國,張全成在其中一直在幕後給予了極大的幫助。不只是在網路所報導的大量金錢上,張全成幾乎做到了完全陪伴在孩子身邊,看著張玉寧踢球。

04.

那天晚上我第一次和老譚語音聊天,從他說話的口氣和態度,我百分之百能讀出這是個成熟理想的男人,是個負責任的父親。

電話裡,我將我知道的張玉寧故事和一些想法告訴了老譚,他愣了一下。很多事情其實網路上都有,他也知道,但是聽別人來告訴自己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也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又或許老譚覺得我說的不是他想要的,那次我們便了了結束了那次對話。

之後,我便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應該也是老譚那天在電話那頭邊聽我“說故事”,邊在思考的。培養一個孩子去踢球到底要花多少錢?

05.

剛開始我相信不是每一位國腳家裡都是張玉寧那樣的吧?但是轉念又一想,鄭智又或者年輕一點的馮瀟霆、郜林他們小時候踢球的環境,又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了。

我又想到工作中接觸到的一位年輕小將和他的父親,同樣家底豐厚,為了孩子可以說是怎麼花錢都不會心疼。那位小球員如今也在國字型大小有了出場,在俱樂部也是主力,今年的表現也非常亮眼。除了球場上的表現,他的家庭背景卻給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同樣年輕的張修維據說也是從小家境不錯,還有許多年輕的名字浮現在我腦海中的名單裡。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視線中的中國小將,都好像被加上了一個隱形的“富二代”的光環。

06.

就算我培養得起孩子去學踢球,以後上場的機會爭得過這些孩子嗎?隱約中我好像明白了為何老譚在那次聊天中會陷入沉思。老譚和我不一樣,無論是收入還是社會地位,只要願意,他的條件也可以做到為孩子以後在中國職業聯賽中踢上球掃除絕大部分的障礙。

可是,這樣的付出有多少人承受得起,又願意去承受呢?如果一旦做家長的望而卻步,是不是會造成踢球的孩子越來越少呢?

但願這只是我的臆想,因為如今的適齡中國球員已經都出生於職業化改制以後了,但目前好像我們的國家隊,還是那些傳統體制下培養出來的球員吧?

07.

有一點,我希望所有家長們一定牢記,在送孩子們去足球培訓學校學習的時候,一定要留個心眼,調查清楚培訓機構的背景和在業界的口碑。如果有條件送孩子去職業俱樂部足校去踢球當然是更好的選擇。

08.

其實今天的文章,只是從老譚的親身經歷,引發的一些猜想。有些觀點也很片面化,畢竟我們確實看到中國職業聯賽近些年的進步了,U23政策以後也有越來越多適齡甚至低齡段的球員逐漸嶄露頭角。

但是有一些猜測,請允許我固執地認為確實還存在著問題。作為和我一樣關心中國足球,熱愛家鄉球隊的球迷們,你們是不是也想過送孩子去學足球呢?你們有計算過這其中的花費嗎?孩子真的在職業隊立足之後,是不是又會出現一些問題呢?

09.

歡迎你們將想法在文章下方留言,或者說出你在送孩子去踢球過程中遇到的故事。無論有些問題是否露骨,只要還是有像文中提到那位球迷和張玉甯父親那樣的真愛中國足球的球迷在,中國足球的未來肯定是會越來越能夠被大眾所認可的。起碼,我跟身邊人說我只看中國足球時,他們不再會露出驚訝的表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