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惠州市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等熱議十九大報告: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連日來, 十九大報告在我市農業科技工作者、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等涉農人員中引起熱議。 大家紛紛表示, 十九大報告為“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 讓廣大農民吃下了“定心丸”。

2017年南粵古驛道“天翼高清杯”定向大賽(惠州·羅浮山站)在博羅縣龍華鎮旭日古村舉行。 通過舉行一些有影響的活動, 我市部分農村知名度有效提高, 村民增收明顯。 本報記者王建橋 攝

加快推動我市農業經濟轉型升級

“十九大報告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繪製了美好的藍圖, 為新時代‘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前進的路徑。 ”市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李雄兵說, 作為一名農技工作者, 他將以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 指導實踐, 多深入農村基層, 為推動農村農業發展,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出力。

李雄兵說, 在今後的工作中, 我市應該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積極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深入查找存在的短板差距, 加快推動農業經濟轉型升級, 加大具有惠州特色、適應市場需求的優新農產品供給。 應積極深入研究實施農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形成以農業科技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農村經濟體系, 形成新時代的農業發展模式。

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廣東海納農業有限公司作為國家農業龍頭企業, 一直致力構建成熟的現代水稻產業體系。 近年來, 海納通過“公司+產學研+合作社/農戶+物聯網”模式, 最終實現企業有利潤、農民增收入、稻米品質逐年提升並且可溯源、產學研投入增加的良性迴圈。

十九大報告提出,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對此, 海納公司董事長鐘振芳表示, 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技術支撐下, 海納農業將繼續完善構建成熟的現代水稻產業體系, 加強產學研合作, 在綠色和有機水稻生物防治等方面進行創新並推廣示範, 為現代水稻產業體系的發展提供創新性思維和標準化章程。

惠州市四季綠農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宋表示, 四季綠公司將踐行十九大報告精神, 力爭在2017年實現品牌銷售點超過1000家、電商會員用戶超過30萬人;明年實現品牌銷售點超過2000家、電商會員用戶超過100萬人的目標。

張宋說, 該公司近期正在加強農業公園生態旅遊專案的建設, 成立舊村改造幫扶小組, 幫扶周邊舊村參與農旅創業, 帶動當地農民提高經營意識, 真正實現增收致富。

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帶動更多農戶富起來

博羅縣培峰葡萄專業合作社社長林楊峰出生於1984年, 自2010年潛心種植葡萄以來, 成為青年創業者的榜樣, 于2015年1月榮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稱號。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這無疑給我們增加了強大信心。 ”林楊峰說, 做農業尤其是現代農業, 資金需求量很大, 而農民往往資金匱乏, 又缺乏抵押物, 融資比較困難, 因此必須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林楊峰說, 他將繼續潛心種植葡萄, 繼續完善葡萄園的功能區規劃, 進一步做大農耕體驗遊, 讓葡萄園真正成一個景點, 通過葡萄種植技術帶動更多農戶富起來。

白雲嶂下, 一棵棵荔枝樹生長在山腰間, 沐浴著晨曦與朝露……惠陽區鎮隆鎮井龍村村民吳添樂總愛到這裡來看看荔枝樹的生長情況。 他是村裡的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也是鎮隆荔枝協會的秘書長, 荔枝承載了當地果農“種荔致富”的夢想。

這幾天, 吳添樂每天都要看十九大召開的相關新聞, 尤其是十九大報告, 他看得仔細認真,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段, 更是反復閱讀了幾遍。 吳添樂認為, 十九大報告提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繼續經營土地將大有可為,“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幹了”。

報告給農民吃了“定心丸”

“聽了十九大報告,我很受鼓舞,對發展農業種植的信心十足。”昨日,惠東縣高潭鎮中洞村村民邱炳炎興奮地對記者說,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一輪“三農”政策無疑給廣大農民吃了“定心丸”。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管道;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些重大政策,對我們農業種植者來說,來得非常及時和有利。”邱炳炎說,自己今年在村裡種植了60多畝百香果,近來陸續產出收成,從目前產出看,每畝能收2000多公斤,而且價格比較理想,每公斤可以賣到16元多。

“十九大報告還提出,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邱炳炎說,在當前既大力支持農業,又支持革命老區的大好形勢下,自己對發展種植致富的信心更足,計畫明年將百香果種植規模擴大到100畝以上。

“報告中提到,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這如同強心劑激勵我們發展農業。”龍門縣麻榨鎮下龍村村民張錦泉說,近年來該村大面積種植楊桃,已成為當地村民一條致富路子。為進一步拓寬增收管道,他正著手準備在網上開設銷售管道,並積極準備參加各類農業觀光、博覽活動。下一步,他還希望推廣農家樂等鄉村旅遊形式,帶動旅遊產業發展。“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三農’利好政策為我們發展農業帶來新優勢,我對下龍楊桃產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張錦泉說。

記者:戴 建 袁 暢 賴金朗 李燕文 黃尉宏 李芳娟 黃宇翔

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繼續經營土地將大有可為,“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幹了”。

報告給農民吃了“定心丸”

“聽了十九大報告,我很受鼓舞,對發展農業種植的信心十足。”昨日,惠東縣高潭鎮中洞村村民邱炳炎興奮地對記者說,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一輪“三農”政策無疑給廣大農民吃了“定心丸”。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管道;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些重大政策,對我們農業種植者來說,來得非常及時和有利。”邱炳炎說,自己今年在村裡種植了60多畝百香果,近來陸續產出收成,從目前產出看,每畝能收2000多公斤,而且價格比較理想,每公斤可以賣到16元多。

“十九大報告還提出,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邱炳炎說,在當前既大力支持農業,又支持革命老區的大好形勢下,自己對發展種植致富的信心更足,計畫明年將百香果種植規模擴大到100畝以上。

“報告中提到,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這如同強心劑激勵我們發展農業。”龍門縣麻榨鎮下龍村村民張錦泉說,近年來該村大面積種植楊桃,已成為當地村民一條致富路子。為進一步拓寬增收管道,他正著手準備在網上開設銷售管道,並積極準備參加各類農業觀光、博覽活動。下一步,他還希望推廣農家樂等鄉村旅遊形式,帶動旅遊產業發展。“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三農’利好政策為我們發展農業帶來新優勢,我對下龍楊桃產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張錦泉說。

記者:戴 建 袁 暢 賴金朗 李燕文 黃尉宏 李芳娟 黃宇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