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馬雲口中的“驚喜”!釘釘用三年的時間,服務500萬家企業

在剛過去不久的阿裡雲棲大會上, 馬雲提出:“要成為偉大的企業, 就要解決偉大的問題。 未來阿裡的利潤將來自技術, 而非規模。 而未來的規模不是靠預算, 而是靠創新。 ”

阿裡是一家戰略驅動、文化強權的公司, 而對於其創新能力, 不少人表示了質疑。 質疑者認為阿裡不擅社交, 不擅長做自下而上的產品創新, 不擅長做垂直領域的創新。 伴隨著2014年阿裡在來往上的失敗, 這些質疑聲達到了頂峰。

不過隨著釘釘的出現, 以及這幾年取得的成功, 無疑是打了不少質疑者的臉, 同時也回答了“小團隊如何在大公司生存”的問題。

2014年, 是社交產品“來往”失敗的時候, 也是釘釘成立的時候。 “來往”的前身是20人的“湖畔”團隊, 在被定為“CEO工程”後迅速擴張到上百人, 最終因為關注太多、資源太多、期望太高而失敗了。

正是“來往”被阿裡內部認為已失敗之時, 釘釘在2014年成立了,

其定位是企業移動服務平臺。

釘釘誕生於“來往”之後, 由陳航帶領“來往”原來的隊伍組建。 釘釘的誕生是非常不容易的, 因為按照慣例, 阿裡創新失敗的業務將被慢慢停掉, 從停止擴招、維持運營, 到人員和業務在內部逐漸分流。

相比前面極受關注的“來往”,

釘釘是另一個極端, 一開始就不宣傳、不推廣, 1.0版本發佈時, 即使是阿裡內部的人也沒幾個知道的。 成立一年多來, 釘釘是“來往”下的虛擬團隊, 錢和人的問題分別靠時任CEO陸兆禧的“總裁特別經費”, 和從“來往”團隊拉人解決。

2015年馬雲去複星集團參觀, 這是釘釘從幕後走到台前的時機。 在聽說“阿裡旗下有一款產品, 幫複星解決了不少管理問題”之後, 馬雲直接表示, 釘釘就是“驚喜”, 並且給予了肯定。 釘釘也因此成立了事業部, 結束了“化緣”的日子。

經過3年的時間, 釘釘已經成長為全球用戶量第一的企業移動服務平臺, 服務企業數量突破500萬家, 面對的市場將在2020年達到百億元規模。 釘釘將在10月發佈4.0版本, 推硬體、升級軟體,走從工具到平臺之路。

釘釘的成功, 證明了阿裡內部創新的另一種可能, 一種微信式的創新——既依靠總部資源, 又與總部保持距離。 一切以產品為主, 追求完善的產品體驗, 對產品的調整保持克制。 這對於要將未來押注創新的阿裡來說, 或許是一個很好的借鑒案例。

不過目前的釘釘, 體現出的更多是社會價值, 而不是商業價值, 對於創辦才3年的釘釘來說, 前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