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患上這種病,生存期只有3到5年!很多人都被誤診了

正值中國醫師協會多發性骨髓瘤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召開之際, “多一點”行動——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抗癌之路分享會在廣州舉行, 旨在提高公眾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認知, 鼓勵中老年人這一高發群體識別疾病早期症狀、及時到血液科就診並堅持規範化治療, 呼籲社會各界關注中老年人健康並給予惡性血液腫瘤患者群體更多關愛。

中國醫師協會骨髓瘤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路瑾教授

我國多發性骨髓瘤 59歲高發 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在分享會上, 中國醫師協會骨髓瘤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路瑾教授接受了家庭醫生線上的採訪時表示,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人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 在很多國家其發病率已超過急性白血病, 位居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元。

我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中位發病年齡是59歲,

隨著人口老齡化情況的不斷加劇以及檢測能力的逐步增強, 我國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率也將呈上升的趨勢。

多發性骨髓瘤易混淆 出現5種症狀要重視

然而, 目前我國公眾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認知程度普遍偏低;同時,

疾病起病較慢且症狀缺乏典型性, 與其他科室疾病很難區分, 導致患者延誤治療時機、預後較差。 有資料顯示, 約60%以上的患者在發病初期或者在疾病進展過程中會出現骨痛和骨折的現象, 不僅增加臨床治療難度, 而且造成患者極大的傷殘率。 另外, 有約20%-50%的患者伴有腎臟損傷, 如腎功能不全以及需要進行血液透析。

路瑾教授強調:“如果出現骨痛、腎功能不全、高鈣血症、貧血和反復感染等症狀時, 應儘早到血液科就診, 通過血尿檢查、骨髓穿刺及活檢等相關檢測判斷是否患病, 以實現早診早治、改善預後。 ”

引入新藥 我國多發性骨髓瘤平均中位生存期達3-5年

儘管多發性骨髓瘤尚無法治癒, 但是隨著新型治療方式的不斷應用, 患者的生存期較之前已明顯延長。 路瑾教授表示, “如今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平均中位生存期已從三到五年, 現在大概五到七年。 ”可以說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患者的生存比以前越來越好。

路瑾教授表示, “如今對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得到了非常大的進步。 首先, 得益于大量新藥開始引入中國, 第一大類是例如硼替佐米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蛋白酶體抑制劑, 第二大類是免疫調節劑, 第三類包括即將在中國開展臨床試驗的單抗藥物, 第四類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等等。 另外,自體移植也是多發性骨髓瘤治療的另一大進展,在診療過程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分享會上,路瑾教授見到一位已帶病生存十三年仍神采奕奕的老患者後倍感欣慰地表示,患者的信任、理解和配合對疾病的治療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幫助他們提升治療依從性,實現足量、足療程治療,才能達到疾病可能的最大緩解、延長生存時間並提高生活品質。

另外,自體移植也是多發性骨髓瘤治療的另一大進展,在診療過程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分享會上,路瑾教授見到一位已帶病生存十三年仍神采奕奕的老患者後倍感欣慰地表示,患者的信任、理解和配合對疾病的治療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幫助他們提升治療依從性,實現足量、足療程治療,才能達到疾病可能的最大緩解、延長生存時間並提高生活品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