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專家訪談」“美麗”增色新目標

“美麗”增色新目標

——訪省社科院政治文化教研室副主任賈玉娥教授

記者:黨的十九大報告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宏偉藍圖, 提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 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您怎麼看新時代的新目標?

賈玉娥:目標清, 才能方向明。 十九大報告在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部署的同時, 明確了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步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目標。 這一目標清晰擘畫了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2020年到2035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 再奮鬥15年,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 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 再奮鬥15年, 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前一階段是後一階段的基礎, 後一個階段是前一階段的躍升, 兩者既緊密銜接又環環相扣, 既明確任務又指明路徑, 體現了科學縝密的戰略謀劃。

值得關注的是, 報告立足我國發展實際情況, 將過去提出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 提前到2035年來實現, 進程縮短了15年。 同時還強調, 到本世紀中葉我們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由“現代化國家”到“現代化強國”, 充分彰顯了我們黨的戰略謀劃和使命擔當,

既適應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的新趨勢, 又說明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前景無比美好, 令人振奮。

記者:報告中還有一個非常引人關注的地方, 那就是將“美麗”寫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 對此, 您怎麼理解?

賈玉娥: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不僅是一個經濟發達、社會和諧的國家, 也應是一個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 十九大報告多次提到“美麗”, 並把“美麗”寫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 這既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密切相關, 又與“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緊密相連。 一方面, “美麗”體現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的追求。 另一方面, “美麗”彰顯了生態文明建設新境界。 十九大報告將“建設美麗中國”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新的高度, 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與現代化建設目標的更好對接, 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更順應民心、體現時代特徵。

記者:“美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對我們的生活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賈玉娥:“美麗”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要求, 豐富發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 指明我們所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建設美麗中國一定會讓我們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讓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生活更加美好愜意。

記者:黨的十八大之後, 美麗中國建設已經邁出鏗鏘步伐, 打下堅實基礎。 現在, 十九大報告又對進一步建設美麗中國作出重要部署。 我們應該如何著力把這些部署落到實處?

賈玉娥: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 保護自然、保護生態人人有責。 把建設美麗中國的各項部署落到實處, 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 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我們要更加深刻地理解、更加主動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讓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全社會的共同遵循。

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 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