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爆了!鏡頭下的永春花石社區,滿屏高顏值~

醉美花石 劉寶生攝

紅色花石 劉寶生攝

故居秋色 劉寶生攝

湖光春色 劉寶生攝

花石公園 劉寶生攝

白鶴廣場 劉寶生攝

綠色出行 劉寶生攝

桃溪環繞花石村 劉寶生攝

清水一灣舞白鶴 劉寶生攝

一扇溪風 劉寶生攝

附:花石社區簡介

花石社區簡介

花石地處縣城東部,省道306線公路貫穿境內,交通極為便利;有“因後、上阪、霞阪、大割”4個自然角落,轄10個村民小組、536戶,總人口1600多人,全村總面積2.53平方公里。優越的區位優勢和適度的人口、占地規模,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便利條件。

一、獨特的資源稟賦。

花石村落風貌“依山傍水”,地處桃溪流域桃城至東平示範段的重要節點,有“白鷺河”、“橘子洲頭”的美稱,岸灘秀美、白鷺翻飛,且轄區內有餘光中文學館、白鶴廣場、水文站等現有資源,田園風光優美。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資源稟賦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優美的人居環境。

省道306線由西向東貫通全村,道路通行方便,村主幹道和桃溪沿岸的路燈全部亮化,且桃溪流域示範段環繞半個村莊,沿溪有2公里長的自行車道和紅磚慢步道,花草樹木繁多,空氣清新自然,吸引大批遊客和市民前來騎車、跑步、散步,是健身休閒的好去處。

三、成熟的綜合配套。

村民對發展美麗鄉村認同度較高,轄區內具有保存較為完整、規模較大的古厝群,村落中部具有極高利用價值的田地面積有70多畝,可以實行土地、古厝流轉模式,引導村民以土地入股,由村集體向村民租賃古厝,有效盤活田地經濟和古厝經濟,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有效保障。

四、豐富的人文內涵。

現有明清和民國時修建的閩南傳統風格古厝三十多座,以八鬥堂、安溪堂、內聖園堂等八大古厝最為顯著,呈扇形狀有序分佈,獨具特色,頗有氣勢。歷史上,花石段的桃溪是閩中南和沿海物資交流溪舟船必經之地,海上絲綢之路的通道。1927年至1931年,中共永春縣特委和廈門中心市委把花石當成據點進行革命活動,1983年花石被確認為“革命老區村”,2010年元月永春縣人民政府予以樹碑。轄區內有宋朝中期修建的泰山岩寺一座,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五、發展規劃

1、突出紅色文化 、紅色旅遊,規劃建設紅軍館、 政治生活體驗基地。

在桃城鎮花石社區建設“泉州市黨內政治生活體驗館”。為豐富體驗內涵,擬結合花石社區“美麗鄉村”建設,創建以“一路三館一台戲”為載體,集“情景式、體驗式、互動式”於一體的黨性教育基地。

以紅色文化為主題規劃紅色旅遊線路,以紅軍書院、內聖園處作為紅色文化、革命史的展示中心,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中共黨史,展示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奮鬥、苦難、挫折和最後走向輝煌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時間從五四運動到十八大。二是永春地方革命史,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永春人民進行艱苦英勇的鬥爭歷程。

2、發展鄉村旅遊、規劃建設景觀節點和旅遊線路。

以桃溪流域風景帶、農家古厝為景觀節點,規劃旅遊線路,串點成線把余光中文學館、水文館、政治生活體驗基地、桃溪流域風景帶、民間古大厝,連接形成一條旅遊線路。

來源:桃源鄉訊 攝影/劉寶生

一扇溪風 劉寶生攝

附:花石社區簡介

花石社區簡介

花石地處縣城東部,省道306線公路貫穿境內,交通極為便利;有“因後、上阪、霞阪、大割”4個自然角落,轄10個村民小組、536戶,總人口1600多人,全村總面積2.53平方公里。優越的區位優勢和適度的人口、占地規模,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便利條件。

一、獨特的資源稟賦。

花石村落風貌“依山傍水”,地處桃溪流域桃城至東平示範段的重要節點,有“白鷺河”、“橘子洲頭”的美稱,岸灘秀美、白鷺翻飛,且轄區內有餘光中文學館、白鶴廣場、水文站等現有資源,田園風光優美。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資源稟賦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優美的人居環境。

省道306線由西向東貫通全村,道路通行方便,村主幹道和桃溪沿岸的路燈全部亮化,且桃溪流域示範段環繞半個村莊,沿溪有2公里長的自行車道和紅磚慢步道,花草樹木繁多,空氣清新自然,吸引大批遊客和市民前來騎車、跑步、散步,是健身休閒的好去處。

三、成熟的綜合配套。

村民對發展美麗鄉村認同度較高,轄區內具有保存較為完整、規模較大的古厝群,村落中部具有極高利用價值的田地面積有70多畝,可以實行土地、古厝流轉模式,引導村民以土地入股,由村集體向村民租賃古厝,有效盤活田地經濟和古厝經濟,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有效保障。

四、豐富的人文內涵。

現有明清和民國時修建的閩南傳統風格古厝三十多座,以八鬥堂、安溪堂、內聖園堂等八大古厝最為顯著,呈扇形狀有序分佈,獨具特色,頗有氣勢。歷史上,花石段的桃溪是閩中南和沿海物資交流溪舟船必經之地,海上絲綢之路的通道。1927年至1931年,中共永春縣特委和廈門中心市委把花石當成據點進行革命活動,1983年花石被確認為“革命老區村”,2010年元月永春縣人民政府予以樹碑。轄區內有宋朝中期修建的泰山岩寺一座,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五、發展規劃

1、突出紅色文化 、紅色旅遊,規劃建設紅軍館、 政治生活體驗基地。

在桃城鎮花石社區建設“泉州市黨內政治生活體驗館”。為豐富體驗內涵,擬結合花石社區“美麗鄉村”建設,創建以“一路三館一台戲”為載體,集“情景式、體驗式、互動式”於一體的黨性教育基地。

以紅色文化為主題規劃紅色旅遊線路,以紅軍書院、內聖園處作為紅色文化、革命史的展示中心,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中共黨史,展示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奮鬥、苦難、挫折和最後走向輝煌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時間從五四運動到十八大。二是永春地方革命史,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永春人民進行艱苦英勇的鬥爭歷程。

2、發展鄉村旅遊、規劃建設景觀節點和旅遊線路。

以桃溪流域風景帶、農家古厝為景觀節點,規劃旅遊線路,串點成線把余光中文學館、水文館、政治生活體驗基地、桃溪流域風景帶、民間古大厝,連接形成一條旅遊線路。

來源:桃源鄉訊 攝影/劉寶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