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憾|25歲相遇,83歲結婚!中法曠世之戀男主離世:一生用愛等一人

86封情書, 55年等待——廈門袁迪寶和法國李丹妮自1955年杭州一別後, 在半個世紀之後的2010年走入婚姻的殿堂, 成為轟動全國的跨國曠世之戀。

相伴走過7年的人生旅途, 19日上午九點四十五分, 這段傳奇的男主人公袁迪寶在丹妮和家人的陪伴下安然過世, 享年90歲。

最好的年紀:在杭州遇見一生所愛

他叫袁迪寶, 廈門鼓浪嶼人, 她叫李丹妮, 法國人。 上世紀50年代初, 丹妮在浙江醫學院擔任了俄語教師, 遇上了她的學生, 也是她一生的至愛———袁迪寶。

李丹妮的父親是浙江美院教授, 母親是法國人。 丹妮在北京出生, 畢業於浙大中文系, 精通法、英、俄、中文的她, 被浙江醫學院聘為俄文老師。 混血兒的美貌和聰明, 在她身上顯露無遺。

1953年9月, 福建上杭人袁迪寶進入浙江醫學院學習, 成為新中國成立後首批公共衛生學科的大學生。

袁迪寶總記得李丹妮第一次給自己上俄語課時的情形:“她穿著連衣裙, 像天仙一樣從教室門口飄進來, 每走一步我們這些‘土包子’都目不轉睛地看著。 ”

在學校裡, 也許是因為幾乎每次俄文成績都拿滿分, 袁迪寶引起了俄文老師李丹妮的注意。

“時間久了, 心裡便有了朦朧的好感。 有一次我們去靈隱寺爬山,

我先唱了首歌, 她回了我一首俄語歌。 回去一查書, 原來是這樣的歌詞:‘田野小河邊, 紅莓花兒開。 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愛, 可是我不能對他表白, 滿懷的心腹話沒法講出來。 ’我就明白了她的心意。 ”袁迪寶說。

在那個風華正茂的時候, 二人雙雙墜入愛河。

後來, 兩人常常去散步, 在西湖邊, 從斷橋走白堤, 一直到平湖秋月, 義莊, 孤山, 從裡湖回來, 這是一個小圈子。 要麼就到寶石山, 在上面坐很久, 一定要從後山下去回家......袁迪寶記得, “兩人坐在保俶塔下面談天, 一個鐘頭左右, 才慢慢跑回來, 送她回家我自己再回學校自修, 這樣持續了一兩年。 ”

遲到的婚禮:恨不相逢未娶時

袁迪寶有個秘密一直沒有告訴李丹妮, 並且隨著對丹妮的愛慕加深,

陷入一種自責當中。

原來, 在奔赴大學的10天之前, 他已經在廈門和姐姐介紹認識的護士同事黃秀雪結婚。 他和黃秀雪沒有經過自由戀愛的過程, 只是家人覺得袁迪寶的年齡大了, 黃家和袁家也還是門當戶對, 兩人便結合在一起。 在升入“大三”這年, 全國高校院系調整, 他所在的公共醫學系併入四川醫學院(即後來的華西醫科大學), 袁迪寶需要去成都完成之後的學業。 臨別之際, 袁迪寶終於將自己的情況如實地告訴給李丹妮。

得知袁迪寶已婚後, 李丹妮也選擇了堅守道德, “我沒有權利把幸福建築在另外一個女人的不幸上, 去搶別人的幸福, 這個結果我不能接受。 ”

半個世紀的歲月, 丹妮回到法國,

一直未婚。 多年以後, 袁迪寶的髮妻離世了, 在兒媳歐陽鷺英的鼓勵下, 他寫下了給丹妮的信, 寄向曾經熟悉的地址。 當袁迪寶雙手顫顫巍巍地接過第一封法國回信, 不禁老淚縱橫……

2010年, 兩人在廈門重逢, 幾日後登記結婚, 並在鼓浪嶼舉行婚禮。

最後的時光:兩人每日握手親吻

兩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喜結連理,不僅僅是完成年輕時候的夢想,他們相互扶持、依靠,走過他們生命中最美的一段時光。筆者曾在鼓浪嶼的家庭音樂會中遇到李丹妮本人,她白髮碧眼,著裝精緻,當問到這段感情時,她眼裡笑意如同少女般甜美純真。

“兩人一直相守在一起,後來丹妮漸漸糊塗了,許多人事已不記得,但與愛人也仍然每日對望,每日握手、親吻。袁迪寶吃飯時也總不忘給丹妮夾菜,總是把丹妮帶在身邊。”歐陽鷺英告訴筆者,袁迪寶過世的時候,丹妮守在他身邊,看似人事不知的她卻清楚地知道發生了什麼,傷心地哭泣了。

永遠的傳奇:載入文學影視作品

這段跨國情侶的愛情佳話一直流傳於世,他們的兒媳歐陽鷺英不但努力讓這兩位老人再續前緣,還與作家袁雅琴共同執筆,將這段傳奇故事寫成文學作品《用愛等一生》,並于去年出版發行。這本書中寫到:二十五歲遇上他,八十三歲嫁給他,造化弄人,時間無情,好在他們的人生樂章有始有終。

袁迪寶和李丹妮的情書裡有王小波的味道,原來真愛都會閃閃發光——

上帝叫我來認識你,是要我來愛你的

親愛的丹妮:接到你的信我激動萬分,認為這是一個奇跡……我倒在床上,求上帝給我啟示,最後想到了,50多年前上帝叫我來認識你,是要我來愛你的。離別50多年後,再讓我們相見也是要我來愛你的……

你給我的,我都保留到今天

親愛的迪寶:你的來信收到不少天了,沒有及時回信的原因很簡單,我反復不停地看,一遍一遍地看,就怕忘了重要的某件往事,信難以釋手,而且想得很多很多……兩年來,因為常生病,我開始整理東西了,特別是書信和照片。你給我的,我都保留到今天。

我們要重生 要登記結婚

親愛的丹妮:接到你的來信後,我日夜思念著你,只有默默唱歌,紓解心結。你獨身至今,信物也留存至今,請原諒我的負罪感,我們要重生。如果你願意,來廈後我們可以到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你來和我們同住,我的兒、媳、孫一定會把你當媽媽、奶奶尊敬的。

你是真正愛過我的人,正如我真正愛過你

親愛的迪寶:你寄來的照片放在我書桌上,不論我在做什麼,我不時都會過來看那張照片,你的微笑沒變,還是那麼甜蜜,你第一次來上課也是這個微笑……雖然50多年沒見面,沒有聊了,今天通過文字,感覺面前的你還是當年的你。

你那封信我看了後,成千成萬的音調、詩句、色彩湧出心頭,這種美感我早以為是不可能再出現在我的餘生裡。深夜了,我坐下朝天看月亮和星星,我朝天看莫不是想看到你嗎?我深知你是真正愛過我的人,正如我真正愛過你一樣。

兩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喜結連理,不僅僅是完成年輕時候的夢想,他們相互扶持、依靠,走過他們生命中最美的一段時光。筆者曾在鼓浪嶼的家庭音樂會中遇到李丹妮本人,她白髮碧眼,著裝精緻,當問到這段感情時,她眼裡笑意如同少女般甜美純真。

“兩人一直相守在一起,後來丹妮漸漸糊塗了,許多人事已不記得,但與愛人也仍然每日對望,每日握手、親吻。袁迪寶吃飯時也總不忘給丹妮夾菜,總是把丹妮帶在身邊。”歐陽鷺英告訴筆者,袁迪寶過世的時候,丹妮守在他身邊,看似人事不知的她卻清楚地知道發生了什麼,傷心地哭泣了。

永遠的傳奇:載入文學影視作品

這段跨國情侶的愛情佳話一直流傳於世,他們的兒媳歐陽鷺英不但努力讓這兩位老人再續前緣,還與作家袁雅琴共同執筆,將這段傳奇故事寫成文學作品《用愛等一生》,並于去年出版發行。這本書中寫到:二十五歲遇上他,八十三歲嫁給他,造化弄人,時間無情,好在他們的人生樂章有始有終。

袁迪寶和李丹妮的情書裡有王小波的味道,原來真愛都會閃閃發光——

上帝叫我來認識你,是要我來愛你的

親愛的丹妮:接到你的信我激動萬分,認為這是一個奇跡……我倒在床上,求上帝給我啟示,最後想到了,50多年前上帝叫我來認識你,是要我來愛你的。離別50多年後,再讓我們相見也是要我來愛你的……

你給我的,我都保留到今天

親愛的迪寶:你的來信收到不少天了,沒有及時回信的原因很簡單,我反復不停地看,一遍一遍地看,就怕忘了重要的某件往事,信難以釋手,而且想得很多很多……兩年來,因為常生病,我開始整理東西了,特別是書信和照片。你給我的,我都保留到今天。

我們要重生 要登記結婚

親愛的丹妮:接到你的來信後,我日夜思念著你,只有默默唱歌,紓解心結。你獨身至今,信物也留存至今,請原諒我的負罪感,我們要重生。如果你願意,來廈後我們可以到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你來和我們同住,我的兒、媳、孫一定會把你當媽媽、奶奶尊敬的。

你是真正愛過我的人,正如我真正愛過你

親愛的迪寶:你寄來的照片放在我書桌上,不論我在做什麼,我不時都會過來看那張照片,你的微笑沒變,還是那麼甜蜜,你第一次來上課也是這個微笑……雖然50多年沒見面,沒有聊了,今天通過文字,感覺面前的你還是當年的你。

你那封信我看了後,成千成萬的音調、詩句、色彩湧出心頭,這種美感我早以為是不可能再出現在我的餘生裡。深夜了,我坐下朝天看月亮和星星,我朝天看莫不是想看到你嗎?我深知你是真正愛過我的人,正如我真正愛過你一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