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家葡萄園,帶動5個貧困村

脫貧攻堅離不開資金支持, 而實現長效扶貧, 無疑要以產業為載體。 濟南章丘水寨鎮, 就把5個市級貧困村的扶貧資金, 合併在一起投向了一家以有機農業為標準的葡萄園。 這150萬元扶貧資金, 在6年內全部返還村集體, 經營好了還有額外分紅。 另外, 利用產業優勢, 葡萄園還能幫助貧困戶學習大棚種植技術並吸納貧困人口就業, 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葡萄園裡的帶頭人, 在日本培訓過一年

春風送暖, 3月13日的章丘水寨鎮, 農地田埂上已經長出了不少青綠的野菜。 在康家村的繡江河畔葡萄莊園裡, 59歲的當地農民劉思德正在塑膠春秋大棚裡除草。

密閉的大棚保溫性能很好, 室外溫度是13攝氏度, 而大棚內已經達到了35度。 雖然劉思德只穿了一件單衣, 但汗水仍從他臉上不斷滴落。 “老襲是我們這的帶頭人, 要想種好葡萄真有不少道道。 ”

“大棚裡溫度高, 再過幾天葡萄藤就能發芽了。 提前發芽意味著提前長葉結果, 這樣能比大田裡的葡萄早上市, 自然也會有個更好的價格。 ”劉思德口中的老襲是這個葡萄園的管理者襲著東, 在查看完春秋大棚的除草情況後, 襲著東又來到旁邊的幾壟田地, 那裡正在搭建一個空間更大、保暖效果更好的冬暖大棚。

投入大、收益慢, 有機農業的這個產業特徵, 襲著東在2001年去日本參加為期一年的專業培訓時就已經有了深刻的體會。

日本政府為了推廣有機農業的理念, 面向發展中國家的農業人才, 舉辦了多期培訓。 學農出身的章丘人襲著東, 在經過4個月課堂、8個月農場的理論學習和實地操作後, 逐步接受了有機農業中“不打藥、有機肥、精耕細作高投入……”等理念。

回到章丘之後, 他搭起大棚種蔬菜, 有機農業的種植理念大大提升了菜品品質, 也為他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效益。 2013年, 襲著東考慮市場供需等情況, 決定種植葡萄, 於是在章丘的母親河——繡江河河邊的康家村流轉了157畝土地, 開起了葡萄園, 並以此命名。
整合各村產業扶貧資金, 打造扶貧聯合體

愛好鑽研的襲著東為了種好葡萄, 專門去了河北、江蘇以及省內多家葡萄種植園進行考察,

並且向省農科院的葡萄種植專家們請教了多次。 目前近160畝的葡萄園裡種了夏黑、維多利亞、紅巴拉多、紅寶石無核、新星無核、莫爾達瓦以及夏至紅等七八種葡萄, 並且成了山東省葡萄研究院科學實驗基地。

 “有機農業是個系統工程, 各個方面都需要資金投入。 從2003年10月流轉土地到去年年底, 我們已經累計投入了260萬元, 把之前賣菜賺的錢差不多都貼上了。 ”襲著東說, 儘管如此, 有機農業還是無法避免氣候的影響。 2016年年初的一場凍害, 讓葡萄園幾乎遭遇絕產。

要想避免今後再遭受凍害, 葡萄園非常有必要建設保溫大棚, 但此時的襲著東在資金上已經捉襟見肘。 就在他一籌莫展之際, 水寨鎮政府考察產業扶貧專案的工作人員主動找上了門。

水寨鎮扶貧辦主任袁甯甯介紹, 該鎮將產業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抓手, 依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一載體, 不斷整合各村產業扶貧資金, 意圖打造扶貧聯合體, 實現抱團發展。 經過對鎮域內合作社、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摸排、甄別、篩選後, 扶貧辦認為襲著東的葡萄園很有發展前景, 於是籌集了5個貧困村的扶貧資金共150萬元, 用於修建6個春秋大棚和4個冬暖大棚, 所修建的大棚產權都歸出資的貧困村所有。

電商、旅遊都上陣, 經營好了還有額外分紅

作為投資回報, 從2017年7月開始, 葡萄園每年將給每個貧困村返還5萬元作為村集體收入, 一年共25萬。

在6年時間內, 將150萬元分期返還給5個貧困村。 6年期滿之後, 雙方可以續簽大棚租用合同, 葡萄園也可以回購大棚。

“5個貧困村每年25萬的收入中, 將拿出7.5萬元平均分發給這5個村的130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以保證其生產生活。 ”袁甯寧說, 為了實現產業扶貧的長效帶動, 對於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 葡萄園也會積極吸納其就業, 根據不同時節的勞作需要, 日結工資在60-100元不等。

 “這一大筆扶貧資金, 對於葡萄園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資金到賬的那一刻, 我就感到肩上的擔子變重了, 這個葡萄園經營的好壞已經不只關乎我一家人, 而是要帶動鄉親們脫貧了。 ”襲著東說, 這5個貧困村他都有連絡人, 在葡萄採摘等農忙時節, 他會第一時間從貧困戶裡招收雇工。

按照前兩年的種植情況,每畝能有4000斤的葡萄產量。今年建好大棚之後,實現提前上市的話,會賣出更高的價格。據襲著東保守估計,葡萄園的年收入至少有200萬,除去運營成本,給5個貧困村支付25萬元的回報能夠輕鬆實現。

 “我和扶貧辦簽約時就表過態,每年25萬只是保底,如果葡萄園經營狀況良好,我還要給5個貧困村額外的分紅。”葡萄園此前的銷售管道是批發市場、超市和電商平臺,今年襲著東打算舉辦葡萄採摘節帶動旅遊採摘,這個活動不僅能提高葡萄園的收入,相關的配套服務也能增加一些崗位來吸納貧困人口。

(壹點號 浮生偷閒)

按照前兩年的種植情況,每畝能有4000斤的葡萄產量。今年建好大棚之後,實現提前上市的話,會賣出更高的價格。據襲著東保守估計,葡萄園的年收入至少有200萬,除去運營成本,給5個貧困村支付25萬元的回報能夠輕鬆實現。

 “我和扶貧辦簽約時就表過態,每年25萬只是保底,如果葡萄園經營狀況良好,我還要給5個貧困村額外的分紅。”葡萄園此前的銷售管道是批發市場、超市和電商平臺,今年襲著東打算舉辦葡萄採摘節帶動旅遊採摘,這個活動不僅能提高葡萄園的收入,相關的配套服務也能增加一些崗位來吸納貧困人口。

(壹點號 浮生偷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