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生病只能去兒童醫院?北京推動市屬醫院兒科“齊步走”

新京報快訊孩子一生病, 上醫院就成了難題。 兒科專科醫院患兒多、掛號難, 非專科醫院科室不全、水準有限, 兒科醫療資源緊張及分佈不均是不少家長的心頭之痛。

為方便患兒就醫, 提高更多大醫院兒科醫療水準, 10月23日, 北京成立兒科學科協同發展中心, 由北京兒童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牽頭, 聯合16家北京市屬醫院兒科, 通過建立急危重症救治網路、專家帶隊培養人才、軟體智慧輔助等方式, 分享優勢兒科資源。

醫管局成立兒科學科協同發展中心

記者從北京市醫管局獲悉, 依託北京兒童醫院現有的“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系統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兒童醫院集團”等基礎, 聯合首都兒科研究所和16家市屬醫院兒科, 成立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兒科學科協同發展中心, 實現醫、教、研、用一體化協作, 為首都兒科專科建設提供支援。

北京市醫管局介紹, 隨著二胎政策放開, 我國可能將出現第四次生育高峰, 北京市在原有出生人口的基礎上, 預計每年新增33萬-34萬新生兒, 兒科潛在患者群體仍在增大。 然而, 北京兒童醫療機構和兒科醫師面臨嚴重短缺。 據不完全統計, 目前北京市屬醫院除兒童專科醫院外, 兒科醫師數僅占總人數的22.5%, 兒科床位數占總床位數的26.1%, 兒童就醫主要集中在兒童專科醫院。

兒科專科醫院將和成員醫院聯動

兒童醫院院長倪鑫介紹, 發展中心啟動之後, 兒科專科醫院的優質資源將和成員醫院聯動起來, 提升醫院兒科服務水準, 將來, 患兒在家門口的成員醫院就能就醫, 更加方便。 受限於設備等原因, 成員醫院無法進行的特異性檢查,

醫院會將標本送到有條件的醫院, 讓病人少跑腿。

具體而言, 中心將建設兒童專科的臨床業務協同平臺, 依託遠端醫療服務等資訊技術, 建立北京市屬醫院急危重症兒童院前院內急救網路、危重新生兒轉運救治平臺、升級“北京兒科是一家”遠端會診平臺, 實現轉診、會診、院內外結合健康管理等業務的管理流程。

同時, 還將成立市屬醫院兒科質控中心, 建立系統內兒科質控制度、質控組織體系和標準體系, 規範臨床醫療方案和臨床路徑, 統一醫療品質安全管理, 每年開展醫療品質安全評價, 推進兒科醫療品質安全持續改進。

將實現兒患主要病種智慧診斷

此外, 中心還將開發基於人工智慧的輔助診療工具,

基於北京兒童醫院臨床資料, 實現兒患主要病種智慧診斷, 作為醫生診斷、治療的輔助工具。

倪鑫介紹, 醫生只要在軟體中輸入病人主訴和檢查結果, 系統便會給出一個大概的診斷方向。 將選取各科5-10種典型疾病建立臨床資料中心, 在市屬醫院間推廣應用, 整體提升市屬醫院兒科診斷識別準確率達到85%以上。 今後, 該診療工具還將服務北京以外偏遠地區的醫院, 並會繼續擴充資料庫, 加入血液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等更多學科。

倪鑫表示, 中心建立後, 綜合醫院的兒內科首先將得到發展, 希望在五年內實現兒內科均等化。 之後, 對有條件的醫院進行兒外科的強化發展。

背景
北京兒科醫療資源發展不均衡

其實,

除了北京兒童醫院與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這兩家兒童專科醫院外, 北京市屬醫院中還有宣武醫院、北京友誼醫院等16家醫院設有兒科或擁有相應的兒科診療特色學科及適宜技術。

然而, 市屬綜合醫院中所設有的兒科多以兒內科為主, 總體只能涵蓋兒童常見病、多發病, 人員配置不均, 科研體量不足。 市屬專科醫院兒科無論是臨床還是科研教學, 都存在較強的偏倚性, 往往只發展優勢學科, 無法注重兒科全面均衡發展。 因此, 北京現有兒科醫療資源存在供需矛盾和發展不均衡問題, 兒科醫生工作負擔沉重, 患兒就醫不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