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做哪些檢查?

類風濕性關節炎除根據臨床表現外, 主要依據是實驗室檢查結果, 具體數值因各醫院測定方法和試劑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異,

但不正常者指標改變趨勢相同。

類風濕因數(RF)

類風濕因數以變性IgGFc段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 可分為5種亞類:IgG、IgA、IgM、IgD及IgE。 目前常用的乳膠凝集法檢測的主要是IgM, 類風濕因數>1:16為陽性, 對類風濕因數應報效價而不能只報陽性或陰性。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類風濕因數效價在1:80以上, 陽性率達80%, 效價的高低與疾病嚴重程度並不呈比例, 但高效價則說明病變活動。 因此類風濕因數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之一, 但陰性並不能排除類風濕性關節炎, 必須結合臨床綜合考慮。

其他免疫學檢查

由於本病存在著免疫調節的紊亂, 因此在急性活動期常可見體液免疫亢進, IgG、IgM及IgA大多增高, 尤其以IgG增高為最明顯, IgM、IgA變化輕微, 補體C升高, 總補體大多正常,

但有明顯的血管炎者補體C可降低, 冷球蛋白可增加。 近來發現抗類風濕關節炎協同核抗原抗體(RANA)陽性, 是診斷類風濕的一項有力證據, 陽性率為15%左右。

幾項蛋白檢查

△血沉(ESR)。 在本病活動期多為增快。

△反應蛋白(CRP)。 在炎症早期濃度增高, 活動期陽性率可達70%~80%。

△血紅蛋白。 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常有輕度或中度貧血。 血清鐵、鐵結合力可正常或偏低。

滑囊液檢查

正常膝關節滑囊夜量不超過3.5毫升, 為無色、透明、高度黏稠的液體, 白細胞數小於0.2×109/升, 無紅細胞、無細菌。 活動期可見白細胞漿中含有類風濕因數和免疫球蛋白補體複合物包涵體吞噬細胞, 稱類風濕細胞(regocyte), 關節液中類風濕因數可陽性。

X線檢查

一般多查手足關節。 有時足關節表現不多,

但X線已見骨破壞。 早期病人X線徵象除軟組織腫脹和關節滲液外一般都是陰性。 數周或數月後可見關節附近骨質疏鬆, 以後關節軟骨破壞, 關節間隙變窄, 關節面不規則, 晚期骨質破壞增多, 可見關於半脫位, 直到骨性強直。 多見於兩年以上病變。 骨質疏鬆可因激素治療而加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