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鄉村學習錄|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這些內涵,生活更加美好!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鄉村學習錄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鄉村之聲《致富青年幫》節目,

今天繼續推出特別報導《鄉村學習錄》,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針對“三農”工作的重要指示;展示五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在“三農”領域取得的歷史性輝煌成就;梳理全國各地的創富經驗;彙聚基層黨員代表針對農民增收、致富的真知灼見。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黨員代表 |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

十九大報告裡專門強調, 要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要加快農業農村的現代化, 因為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核心關鍵要靠科技, 靠科技創新, 靠科技進步。

黨員代表 | 國家小麥改良中心主任何中虎

現在, 中國的小麥育種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 包括小麥在內的前沿技術研究, 比如基因組學、基因編輯等, 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應該說跟國際上最先進的基本上是並行的, 有些領域可能還處於領先水準。

現代高效農業

2014年12月14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鎮江考察時, 曾在當地農民的大棚裡詢問高架草莓種植技術, 並指出“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 農業發展要依靠科技創新”。

五年來, 我國設施農業的產值已經達到9800億元, 農民在溫室大棚裡種菜、種花、種蘑菇, 不僅為保障菜籃子的穩定做出很大貢獻, 也讓農民朋友從一塊土地上獲得更高收益。

黨員代表 | 農業部休閒農業重點實驗室主任魏靈玲

我國設施農業在過去五年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方面在於注重自主創新和原創技術突破;另一方面, 科技成果轉化走通“最後一公里”, 連接到了應用單位和廣大農民。

從“吃得飽”到“吃得好”, 從“建設新農村”到“鄉村振興戰略”, 隨著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 農業不再是簡單的“種”和“養”,而是被賦予了生態、休閒、文化傳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現代農業也正在滲透融合成一個龐大的產業,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作業模式也逐漸有了產業化的雛形。

案例一

蔬菜種植產業化

天津西青區精武鎮的農民趙全福,種了一輩子的水稻,辛苦但不賺錢。三年前,趙全福做出了改變,他建起大棚種菜,這下峰迴路轉。由於這裡靠近市區,種菜的收入頗佳,一年的毛收入能有6000塊錢。

在天津西青區農委主任時迎春看來,趙全福減糧種菜,正是主動順應市場需求、應對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新變化。

天津精武鎮要發展都市農業,缺少資金成了最大的難題。看到把太陽能設施和蔬菜大棚有機結合的光伏農業產業園,精武鎮黨委書記王家奎心裡有了主意。

他們規劃了一個產業鏈,收入基本來源於三塊,一是光伏,獲得發電的收入;二是搞農業,通過鮮售或者後續的深加工,獲得農業方面的收入;三是這個專案位置非常優越,可以利用設施做好三產,包括休閒、觀光、採摘,最後達到1+2+3,達到綜合收益。

吸引企業資本進入農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不但給企業搭建了舞臺,也讓精武鎮把更多精力放在土地流轉、農民技能培訓,農業科技推廣等細節上。在精武鎮黨委書記王家奎看來,現代都市農業的輪廓越來越清晰。

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關鍵在於結合市場需求,做好整體統籌、因地制宜。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党國英

天津精武鎮嘗試發展都市農業,就是做到了接二連三,用產業化的思維來改造傳統農業。發展傳統農業,精武鎮受自然條件的制約,他們發展都市農業,實際上就是因地制宜。在現代農業調結構中,因地制宜,確定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現代化是農業發展的方向。對於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推進農業現代化,困難和挑戰也是前所未有。與現代高效農業相比,我國的“三農”發展存還在不少短板。

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現代高效農業”,其中的“高效”應該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是產出的高效,農民從生產經營中獲得的收益要高於以往;第二是生態的高效,不能以竭澤而漁、犧牲生態為代價,追逐一時一地的發展。

農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

從追求糧食產量到追求綠色增產、追求數量、品質、效益並重;

從簡單地“種”和“養”,到生產、加工、物流、行銷的一條龍農業產業化融合;

從單一的解決吃飯問題,到集生態、休閒、文化傳承等更多功能於一身,鄉村振興的腳步正漸行漸近。

案例二

市場化視角提升銀杏價值

在江蘇邳州,銀杏既是當地的名片,更是村民們的搖錢樹。可近些年,隨著銀杏種植規模擴大,產業發展卻停滯不前,村民們發現這銀杏樹越來越不賺錢了。

銀杏產業發展同質化競爭不能回避,就在江蘇邳州銀杏種植戶為樹苗價格一跌再跌發愁時,楊茂開卻另闢蹊徑,依託科技開發出銀杏葉的藥用功能,一樣的銀杏種出了不一樣的收益: 兩年苗產生的葉子每一畝產量到兩千斤左右,每一斤鮮葉價格是2.5元左右,經濟效益每一畝達到4000-5000塊錢。

在銀杏種植大鎮鐵富鎮,銀杏種植更是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銀杏樹可以綠化,銀杏葉可以入藥,銀杏種植園還可以旅遊觀光。當地政府搭建起電子商務平臺,前來工作的淘金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的講師信心滿滿。

當市場中充斥著大量低端、同質化的產品,比拼的籌碼就只能是成本和價格;唯有用市場化、工業化的思維來看待農業,比拼品質、管道、功能、生態、加工,各類農特產品才能百花齊放,尋找到各自細分的市場。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党國英

邳州銀杏的發展,面臨著內部同質化競爭的壓力,在當代中國農業,這不是個案。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闡述中,一個“振興”的鄉村可以用20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這就指明了我國建設現代農業的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那就是我們必須打造與大國地位、強國目標相稱的強勢農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這“四化”同步。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未來農民將成為擁有體面收入的職業、農業將成為面對社會資本極具吸引力的朝陽產業。

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高度濃縮的20個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20個字是我們下一步行動的準則,也是我們的職責擔當。

下期預告

明天我們將繼續帶來十九大特別策劃《鄉村學習錄》,邀您學習十九大報告,聚焦過去五年來,我國在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寶貴經驗,請您繼續關注!

實習編輯:胡佳

編輯:孟然

責任編輯:張磊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農業不再是簡單的“種”和“養”,而是被賦予了生態、休閒、文化傳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現代農業也正在滲透融合成一個龐大的產業,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作業模式也逐漸有了產業化的雛形。

案例一

蔬菜種植產業化

天津西青區精武鎮的農民趙全福,種了一輩子的水稻,辛苦但不賺錢。三年前,趙全福做出了改變,他建起大棚種菜,這下峰迴路轉。由於這裡靠近市區,種菜的收入頗佳,一年的毛收入能有6000塊錢。

在天津西青區農委主任時迎春看來,趙全福減糧種菜,正是主動順應市場需求、應對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新變化。

天津精武鎮要發展都市農業,缺少資金成了最大的難題。看到把太陽能設施和蔬菜大棚有機結合的光伏農業產業園,精武鎮黨委書記王家奎心裡有了主意。

他們規劃了一個產業鏈,收入基本來源於三塊,一是光伏,獲得發電的收入;二是搞農業,通過鮮售或者後續的深加工,獲得農業方面的收入;三是這個專案位置非常優越,可以利用設施做好三產,包括休閒、觀光、採摘,最後達到1+2+3,達到綜合收益。

吸引企業資本進入農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不但給企業搭建了舞臺,也讓精武鎮把更多精力放在土地流轉、農民技能培訓,農業科技推廣等細節上。在精武鎮黨委書記王家奎看來,現代都市農業的輪廓越來越清晰。

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關鍵在於結合市場需求,做好整體統籌、因地制宜。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党國英

天津精武鎮嘗試發展都市農業,就是做到了接二連三,用產業化的思維來改造傳統農業。發展傳統農業,精武鎮受自然條件的制約,他們發展都市農業,實際上就是因地制宜。在現代農業調結構中,因地制宜,確定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現代化是農業發展的方向。對於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推進農業現代化,困難和挑戰也是前所未有。與現代高效農業相比,我國的“三農”發展存還在不少短板。

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現代高效農業”,其中的“高效”應該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是產出的高效,農民從生產經營中獲得的收益要高於以往;第二是生態的高效,不能以竭澤而漁、犧牲生態為代價,追逐一時一地的發展。

農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

從追求糧食產量到追求綠色增產、追求數量、品質、效益並重;

從簡單地“種”和“養”,到生產、加工、物流、行銷的一條龍農業產業化融合;

從單一的解決吃飯問題,到集生態、休閒、文化傳承等更多功能於一身,鄉村振興的腳步正漸行漸近。

案例二

市場化視角提升銀杏價值

在江蘇邳州,銀杏既是當地的名片,更是村民們的搖錢樹。可近些年,隨著銀杏種植規模擴大,產業發展卻停滯不前,村民們發現這銀杏樹越來越不賺錢了。

銀杏產業發展同質化競爭不能回避,就在江蘇邳州銀杏種植戶為樹苗價格一跌再跌發愁時,楊茂開卻另闢蹊徑,依託科技開發出銀杏葉的藥用功能,一樣的銀杏種出了不一樣的收益: 兩年苗產生的葉子每一畝產量到兩千斤左右,每一斤鮮葉價格是2.5元左右,經濟效益每一畝達到4000-5000塊錢。

在銀杏種植大鎮鐵富鎮,銀杏種植更是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銀杏樹可以綠化,銀杏葉可以入藥,銀杏種植園還可以旅遊觀光。當地政府搭建起電子商務平臺,前來工作的淘金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的講師信心滿滿。

當市場中充斥著大量低端、同質化的產品,比拼的籌碼就只能是成本和價格;唯有用市場化、工業化的思維來看待農業,比拼品質、管道、功能、生態、加工,各類農特產品才能百花齊放,尋找到各自細分的市場。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党國英

邳州銀杏的發展,面臨著內部同質化競爭的壓力,在當代中國農業,這不是個案。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闡述中,一個“振興”的鄉村可以用20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這就指明了我國建設現代農業的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那就是我們必須打造與大國地位、強國目標相稱的強勢農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這“四化”同步。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未來農民將成為擁有體面收入的職業、農業將成為面對社會資本極具吸引力的朝陽產業。

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高度濃縮的20個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20個字是我們下一步行動的準則,也是我們的職責擔當。

下期預告

明天我們將繼續帶來十九大特別策劃《鄉村學習錄》,邀您學習十九大報告,聚焦過去五年來,我國在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寶貴經驗,請您繼續關注!

實習編輯:胡佳

編輯:孟然

責任編輯:張磊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