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用好“兩個寶貝” 玩轉“美麗經濟”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賈過之 金妮/文 吳蔚/圖 宋玟瑾/視頻)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 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明確要求, 也是貴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證。 近年來, 具有世界級民族文化資源和生態優勢的貴州, 憑藉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兩個寶貝”決戰脫貧攻堅, 奮力全面小康。

10月22日, 黨的十九大代表、黔東南州委書記黃秋斌, 黨的十九大代表、印江縣委書記田豔, 特邀專家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其才, 特邀專家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幸良等,

在黨的十九大貴州代表團集中訪談活動現場, 分別分享了自己關於“兩個寶貝”和“發展”的看法。

集中採訪現場

將生態資源轉變為“美麗經濟” 百姓富生態美定要統一

“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建設美麗中國, 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黃秋斌說, 習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對生態與發展統一的系統論述, 讓他印象頗深。

在黃秋斌看來, 綠色崛起, 發展“美麗經濟”是大勢所趨。 以黔東南州為例, 通過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 黔東南全州有大大小小2900多條河流, 所有河流基本都實現了二類以上水質, 其森林覆蓋率已經提高到了80%以上, 空氣富氧含量是全國平均值的20多倍。 “很多外地的朋友到黔東南說這裡的空氣感覺都是甜的。 ”黃秋斌驕傲地說。

黨的十九大代表、黔東南州委書記黃秋斌說:“發展‘美麗經濟’是大勢所趨。 ”

憑藉生態優勢, 黔東南州接待遊客由2012年2400萬人次增加到2016年6704萬人次;今年1至9月, 全州接待遊客8349萬人次, 預計今年遊客將超過1億人次。 通過發展鄉村旅遊累計帶動40萬人實現脫貧, 未來2年還要通過生態旅遊帶動25萬人脫貧。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幸良, 也有相似的見解。 “很多地方土壤都受到了污染,

貴州依山而建的千萬良田, 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最珍貴的財產。 ”陳幸良認為, 生態優勢是貴州實現後發趕超的重要優勢, 把這個“寶貝”用足, 貴州的綠色發展、生態脫貧可以說是大有可為。

陳幸良認為, 貴州依山而建的千萬良田, 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最珍貴的財產。

文旅結合 讓文化自信與繁榮發展並蓄

在民族文化方面, 貴州各市州可謂各具特色、獨有千秋。

“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傳承良好的行為規範, 有利於提高社會治理的水準。 ”高其才認為, 全面總結貴州苗、侗等民族文化中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內容, 對於深入推進十九大提出的“兩步走”戰略, 以及鄉村治理法制化水準的提升有著積極意義。

高其才認為,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傳承良好的行為規範,有利於提高社會治理的水準。

如何利用好“民族文化”這個寶貝?黃秋斌說,黔東南州始終堅持“保護優先、開發與保護並重”原則,大力實施民族文化保護開發工程,率先啟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訓計畫,不斷提升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推動繁榮發展。

“我們的雷山西江苗寨,通過大力發展民族文化旅遊促民增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8520元增加到2016年的15400元。”黃秋斌表示,依託當地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黔東南州剛剛建成僅運營4個多月的丹寨萬達小鎮,吸引遊客也超過200多萬人次,帶動1000多戶實現脫貧。

銅仁文化多彩、生態多元,生態文化、民族文化、佛教文化、紅色文化等百花齊放,書法之鄉、名茶之鄉、山歌之鄉、溫泉之鄉等爭奇鬥豔。其中,印江自治縣不僅有梵淨山佛教名山文化,還是貴州省唯一一個“中國書法之鄉”。

在田豔看來,印江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走了卻又想來”的地方

“如果你置身印江,感受到的是書法文化的無處不在,體會到的是多彩民族文化的絢麗多姿。來了就不想走,走了卻又想來。”田豔表示,印江正在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書法作品創作、展示和銷售基地。同時,正在積極籌畫弘揚中國工農紅軍紅二、六軍團木黃會師革命精神影視作品,為梵淨山全域旅遊注入文化元素。通過堅持旅遊與文化相結合,做好體驗文章。

高其才認為,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傳承良好的行為規範,有利於提高社會治理的水準。

如何利用好“民族文化”這個寶貝?黃秋斌說,黔東南州始終堅持“保護優先、開發與保護並重”原則,大力實施民族文化保護開發工程,率先啟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訓計畫,不斷提升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推動繁榮發展。

“我們的雷山西江苗寨,通過大力發展民族文化旅遊促民增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8520元增加到2016年的15400元。”黃秋斌表示,依託當地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黔東南州剛剛建成僅運營4個多月的丹寨萬達小鎮,吸引遊客也超過200多萬人次,帶動1000多戶實現脫貧。

銅仁文化多彩、生態多元,生態文化、民族文化、佛教文化、紅色文化等百花齊放,書法之鄉、名茶之鄉、山歌之鄉、溫泉之鄉等爭奇鬥豔。其中,印江自治縣不僅有梵淨山佛教名山文化,還是貴州省唯一一個“中國書法之鄉”。

在田豔看來,印江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走了卻又想來”的地方

“如果你置身印江,感受到的是書法文化的無處不在,體會到的是多彩民族文化的絢麗多姿。來了就不想走,走了卻又想來。”田豔表示,印江正在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書法作品創作、展示和銷售基地。同時,正在積極籌畫弘揚中國工農紅軍紅二、六軍團木黃會師革命精神影視作品,為梵淨山全域旅遊注入文化元素。通過堅持旅遊與文化相結合,做好體驗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