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九大代表談:讓法治信仰植根於靈魂深處

十九大代表、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蘇軍說,“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也是十九大報告關於法治宣傳內容進一步明確的表述。

“這個新提法、新要求,是有淵源的。 ”張蘇軍說,多年前,在進行全民普法時,通常提的是“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把“學法”放在最前面。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把“尊法”提到首位,明確要“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 “強調從內心尊崇、敬畏、信仰法律,無疑是更高的要求。 ”張蘇軍認為,提升全民族的法治素養,要和尊法緊緊聯繫在一起,真正形成尊崇法律、敬仰法律的風氣。

要達到這個目標,全民普法要有新的具體的舉措。 張蘇軍認為,要特別在法治文化上多下功夫。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張蘇軍說,這就意味著,要把法治文化建設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發揮法治文化的滲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用新時代法治文化的力量,去涵養法治信仰,這也應是下一步法治宣傳的一個著力點。 ”張蘇軍建議,用好現代化手段傳播法治文化,用足文藝作品潛移默化滲透的優勢,詮釋好法律知識和法治精神。

“尤其要針對青少年,探索使用新的傳播手段,比如,可以通過VR、人工智慧等形式,立體直觀展現法治場景,讓青少年身臨其境,創造出更加有效的普及法律知識、傳播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的新載體。

”張蘇軍說。

報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張蘇軍認為,可以通過這一組織保證,更好地協調普法宣傳和國民教育相結合,協調普法工作和各個行業規範要求相結合,使普法工作能夠有明確的工作要求,有具體的考核標準,使“軟任務”逐步硬起來。

十九大代表、江蘇省司法廳廳長柳玉祥說,“六五”普法主要強調普及法律條文和法律知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素質。 而現在,在宣傳法律法規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弘揚法治精神,積極引導人民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法律。

“簡單說,以前主要普及法律知識,現在進入到更高層次的普法。 ”柳玉祥說。

十九大報告提出,“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而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等能力。

從領導幹部,到黨組織和全體黨員,柳玉祥分析,這樣的變化,更加要求我們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 他相信,隨著這項工作的貫徹落實,隨著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必將為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注入“加速度”。

“在新時代,我國社會產生新的矛盾,出現新的問題,這些矛盾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法治。 ”柳玉祥認為,這些問題不是簡單用法律知識解決的,而是依靠全民族的法治信仰。 塑造全民族法治信仰和法治理念,是未來法治宣傳的重要內容。

報告中,特別提到“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在柳玉祥看來,全民普法還意味著要提高覆蓋面,覆蓋到公民的全生命週期,即從出生到死亡,都有法律相伴。

江蘇省今年專門推出“美好生活法律相伴”活動,通過梳理我國現行法律法規,製作全生命週期公民權利義務清單,量身製作法律意見參考,私人訂制法治宣傳套餐。

“這涉及到每一名老百姓、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單位,你要有美好生活,必須要有法律相伴。 ”柳玉祥說。

法制日報北京10月22日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