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三次江豚科考下月啟動行程3400公里,有尋找白鱀豚預案

時隔五年, 農業部即將於2017年11月再次對長江江豚組織大規模科考。

10月24日, 正值第八個國際淡水豚日、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的第四天, 世界自然基金會(簡稱“WWF”)、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簡稱“水野保護分會”、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簡稱“中科院水生所”)在上海自然博物館透露了這一消息。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瞭解到, 此次科考將由中科院水生所執行, 對長江江豚野生種群數量進行摸底, 並考察其棲息地現狀。 考察將從11月10日開始, 持續約40天, 涵蓋從宜昌到上海長江中下游幹流, 洞庭湖、鄱陽湖以及主要的叉江河支流,

行程共約3400公里。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提供的資料顯示, 長江江豚屬於哺乳綱、鯨目、鼠海豚科、江豚屬, 俗稱“江豬”, 因其嘴部線條輕微上揚, 又被稱為“微笑天使”。 它是江豚唯一的淡水亞種, 目前僅在長江流域發現, 是中國的特有物種。

江豚。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供圖

比白鱀豚幸運的江豚

針對長江江豚的大規模考察曾有兩次, 分別始於2006年和2012年的11月, 為期均約40天。 此時, 長江進入枯水期, 較窄的水面更易於研究人員觀察和探測。

2006年的第一次科考活動也是國內首次大規模的長江淡水豚類考察活動。 經過總共39天、3400公里的調查, 考察隊並未發現白鱀豚的蹤影, 不得不宣佈白鱀豚“功能性滅絕”。 與長江江豚類似, 白鱀豚是長江中淡水豚類的標誌性物種。

同時, 令考察隊提高警惕的是, 江豚在長江幹流的種群數量也僅剩下1200頭, 相當於上世紀90年初種群數量的一半。

2012年第二次的科考結果則表明, 江豚的種群數量已降至約1045頭, 6年間的下降速率為13.7%。 其中, 長江幹流的江豚數量僅有約505頭左右,

生存狀況堪憂。

兩次考察結果發現, 江豚面臨的主要威脅有:長江幹流及兩湖魚類資源近乎枯竭, 江豚沒有足夠的食物;電打魚、滾鉤等違法漁具造成江豚死亡;大面積挖砂破壞江豚的棲息環境;高密度航運造成江豚被螺旋槳打死打傷;水利工程建設導致江豚種群之間的遷移和交流被中斷, 以及水域污染。

不過, 與白鱀豚相比, 江豚的遷地保護措施得以及時開展。

據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員郝玉江博士介紹, 目前, 湖北石首天鵝洲故道、湖北何王廟/湖南集成、安徽安慶西江三處遷地保護區已有超過100頭江豚。 此外, 湖北天鵝洲遷地保護區成功使用網箱繁育了第1頭小江豚, 今年5月度過其周歲生日,

由中科院水生所人工飼養的江豚也有3頭已經懷孕。

江豚。 WWF 易清 供圖

無人機監測棲息地環境

據介紹, 此次科考將持續約40天, 涵蓋從宜昌到上海的長江中下游幹流, 洞庭湖、鄱陽湖以及主要的叉江河支流。

11月10日, 兩艘科考船即將從武漢起航, 途徑路線為:武漢-宜昌-武漢-上海-武漢,

行程共約3400公里。 長江中下游幹流考察結束以後, 科考隊還將對江豚的主要棲息地鄱陽湖、洞庭湖湖區進行考察。

科考將參考2006年和2012年的考察方案:目視觀察, 結合船尾拖拽的被動聲學考察設備, 並間隔50公里採集水樣、底泥、水下雜訊等, 評估江豚種群的分佈情況、數量變化, 以及棲息地現狀。

與往年不同的是, 此次科考將利用無人機遙感鏡頭監測棲息地環境, 並將加強科考活動的宣傳報導。

WWF江豚專案經理張新橋告訴澎湃新聞, 科考期間考察節點城市將開展公眾開放日, 向大眾宣傳科考的即時進展, 並科普有關江豚的知識。 公眾也可以通過WWF、水野保護分會官網等管道獲取有關資訊。

郝玉江還表示, 每次的科考方案中還會有尋找白鱀豚的預案,“我們從來沒放棄過對白鱀豚的追尋。”

長江幹流長江江豚種群數量變化。

【江豚保護時間線】(跟據第三次江豚科考宣傳材料整理)

2006年11月6日至12月13日,國內首次大規模的長江淡水豚類考察活動,白鱀豚被認定為功能性滅絕。

2008年,長江淡水豚類保護網路成立。

2012年2月,鄱陽湖開展“非法捕撈、非法采砂、非法排汙”等五個專項行動。

2012年4月,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成立,拉開國內本土NGO蓬勃發展序幕。

2012年4月,“洞庭風雷”行動保護洞庭湖生態環境。

2012年5月,遷地保護區選點工作啟動。

2012年11月11日至12月24日,第二次長江豚類科考。總共目視發現長江江豚380頭次,與2006年考察851頭次相比,江豚種群數量下降趨勢明顯。

2012年,啟動《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畫》編輯工作,于2016年12月正式發佈。

2014年9月,農業部長江辦設立。

2014年10月,農業部發文,按照一級野生保護動物要求加強江豚保護。

2015年3月,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工程啟動,何王廟/集成保護區繁殖種群建立。

2016年11月,西江遷地保護區繁殖種群建立。

2016年12月18日,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正式發佈《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畫(2016-2025)》。

2017年5月9日,“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專題論證會”在上海召開,推動國家儘快批復江豚提升為一級國家保護動物。

2017年6月,長江江豚拯救聯盟成立。

每次的科考方案中還會有尋找白鱀豚的預案,“我們從來沒放棄過對白鱀豚的追尋。”

長江幹流長江江豚種群數量變化。

【江豚保護時間線】(跟據第三次江豚科考宣傳材料整理)

2006年11月6日至12月13日,國內首次大規模的長江淡水豚類考察活動,白鱀豚被認定為功能性滅絕。

2008年,長江淡水豚類保護網路成立。

2012年2月,鄱陽湖開展“非法捕撈、非法采砂、非法排汙”等五個專項行動。

2012年4月,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成立,拉開國內本土NGO蓬勃發展序幕。

2012年4月,“洞庭風雷”行動保護洞庭湖生態環境。

2012年5月,遷地保護區選點工作啟動。

2012年11月11日至12月24日,第二次長江豚類科考。總共目視發現長江江豚380頭次,與2006年考察851頭次相比,江豚種群數量下降趨勢明顯。

2012年,啟動《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畫》編輯工作,于2016年12月正式發佈。

2014年9月,農業部長江辦設立。

2014年10月,農業部發文,按照一級野生保護動物要求加強江豚保護。

2015年3月,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工程啟動,何王廟/集成保護區繁殖種群建立。

2016年11月,西江遷地保護區繁殖種群建立。

2016年12月18日,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正式發佈《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畫(2016-2025)》。

2017年5月9日,“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專題論證會”在上海召開,推動國家儘快批復江豚提升為一級國家保護動物。

2017年6月,長江江豚拯救聯盟成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