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求是》刊文: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核心要點:

■ 現階段,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位置越來越突出, 不僅是經濟工作的重要原則, 也是對全域工作、對各個領域工作的重大要求。

■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運行新變化, 我們既要堅定發展信心和決心, 又要做好應對風險挑戰的充分準備。 只有貫徹好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科學把握“穩”與“進”的關係, 保持戰略定力, 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 發揚釘釘子精神, 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才能更好地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以穩強基、以進向好, 扎實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把經濟社會發展推向新臺階。

■ 在穩中求進中, 穩是主基調, 是大局;進是目的, 是取向。 有了穩這個基礎和前提, 才能更科學地、更持久地推動進;有了進這個動力和手段, 才能更有效地、在更高水準上實現穩。 穩與進兩者是既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辯證關係。

■ 在社會大局穩定的前提下, 穩中求進, 穩是積極的穩、進取的穩, 貴在有進, 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新進展, 使深化改革有新突破, 使改善民生有新成效。

■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穩中有進, 是基礎, 是底色, 是前提。 在此基礎上全面實現治國理政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穩中有進,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就有了堅實的保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復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 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 ”這一重要論斷, 將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提升為治國理政重要原則, 作為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 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功經驗的深刻總結, 進一步豐富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現階段,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位置越來越突出, 不僅是經濟工作的重要原則, 也是對全域工作、對各個領域工作的重大要求。 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深化對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重要性的認識, 準確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科學內涵, 更好地把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中, 確保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是做好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 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今年, 我們黨將召開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 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是鞏固擴大管党治党成果、推動全面從嚴治党向縱深發展的重要一年。 我們一定要做好今年黨和國家各項工作, 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

為黨的十九大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放眼全球觀大勢, 把握大局謀大事。 從國際上看, 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 同時, 世界正處於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之中, 全方位綜合國力競爭正在全球展開, 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 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上仍將處於緩慢復蘇過程中, 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增多, 部分國家“逆全球化”思潮上揚、保護主義抬頭、民粹主義大行其道, 特別是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戰略, “樹大招風”的效應日益顯現, 我國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 從國內來看, 新中國成立以來, 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 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大幅提高,
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明顯提升, 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現在,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目標。 但是, “行百里者半九十”, 越接近奮鬥目標, 遇到的阻力和壓力越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 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大環境, 我國經濟在保持長期向好勢頭的同時, 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各種風險隱患交匯的挑戰, 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的矛盾仍然突出, 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困難增多等問題依然存在, 到了經濟爬坡過坎、改革攻堅闖關的緊要關口。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運行新變化,我們既要堅定發展信心和決心,又要做好應對風險挑戰的充分準備。只有貫徹好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科學把握“穩”與“進”的關係,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發揚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才能更好地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以穩強基、以進向好,扎實完成各項目標任務,把經濟社會發展推向新臺階。

堅持把握好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必須準確把握其豐富內涵和要求。穩定是發展的基石,行穩是致遠的前提。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作為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根本點在於穩定大局、不斷進取。在穩中求進中,穩是主基調,是大局;進是目的,是取向。有了穩這個基礎和前提,才能更科學地、更持久地推動進;有了進這個動力和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在更高水準上實現穩。穩與進兩者是既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辯證關係。我們要運用好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扭住穩的關鍵點,找准進的切入點,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不斷邁向發展新境界。具體來說,穩中求進,穩字當頭,因為經濟社會平穩才能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穩定的宏觀環境。穩,指的是穩住經濟運行,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保持就業形勢穩定,保持政治社會大局穩定。這就需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市場預期要穩,預期穩,市場才能穩,大局才能穩。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擴大開放,穩定民營企業家信心。要加強預期引導,提高政府公信力。要防風險,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風險總體可控,但要切實預防和消除隱患。要統籌把握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經濟社會可承受的程度,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深入細緻做好社會托底工作,擴大人民群眾獲得感。我們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把每一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抓出成效,夯實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根基。

在社會大局穩定的前提下,穩中求進,穩是積極的穩、進取的穩,貴在有進,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新進展,使深化改革有新突破,使改善民生有新成效。“虛則靜,靜則動,動則得矣。”只有繼續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充分調動各方面幹事創業的積極性,積極進、主動進、持續進,發揮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導性作用,多推有利於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於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切實把著力點轉到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上來,以改革創新破解發展中的問題,才能不斷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維護社會安定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珍惜當前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努力實現今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就要按照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思路,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推動“三去一降一補”任務有實質性進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廣辟農民增收致富門路;堅持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完善跨部門統籌機制,加強對財稅、金融、土地、城鎮化、社會保障、生態文明等基礎性重大改革的協同推進;釋放國內需求潛力,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繼續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三大戰略,有重點地推動對外開放,不斷開拓發展新空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度重視和改善民生,進一步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從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出發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穩中有進,是基礎,是底色,是前提。在此基礎上全面實現治國理政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穩中有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就有了堅實的保證。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党治國治軍的各項工作中,都要有迎著問題去的勇氣和擔當,都要有“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定力和自信,都要有在關鍵環節有所進取的智慧和謀略。我們要堅定不移、高度自覺地維護中央權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正確處理好穩和進的辯證關係,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鞏固穩的基礎上下功夫,在積蓄進的力量上出實招,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把中央關於穩中求進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才能贏得國內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鞏固發展“十三五”開局良好勢頭,譜寫經濟社會發展新篇章。

到了經濟爬坡過坎、改革攻堅闖關的緊要關口。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運行新變化,我們既要堅定發展信心和決心,又要做好應對風險挑戰的充分準備。只有貫徹好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科學把握“穩”與“進”的關係,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發揚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才能更好地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以穩強基、以進向好,扎實完成各項目標任務,把經濟社會發展推向新臺階。

堅持把握好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必須準確把握其豐富內涵和要求。穩定是發展的基石,行穩是致遠的前提。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作為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根本點在於穩定大局、不斷進取。在穩中求進中,穩是主基調,是大局;進是目的,是取向。有了穩這個基礎和前提,才能更科學地、更持久地推動進;有了進這個動力和手段,才能更有效地、在更高水準上實現穩。穩與進兩者是既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辯證關係。我們要運用好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扭住穩的關鍵點,找准進的切入點,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不斷邁向發展新境界。具體來說,穩中求進,穩字當頭,因為經濟社會平穩才能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穩定的宏觀環境。穩,指的是穩住經濟運行,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保持就業形勢穩定,保持政治社會大局穩定。這就需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市場預期要穩,預期穩,市場才能穩,大局才能穩。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擴大開放,穩定民營企業家信心。要加強預期引導,提高政府公信力。要防風險,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風險總體可控,但要切實預防和消除隱患。要統籌把握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經濟社會可承受的程度,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深入細緻做好社會托底工作,擴大人民群眾獲得感。我們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把每一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抓出成效,夯實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根基。

在社會大局穩定的前提下,穩中求進,穩是積極的穩、進取的穩,貴在有進,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新進展,使深化改革有新突破,使改善民生有新成效。“虛則靜,靜則動,動則得矣。”只有繼續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充分調動各方面幹事創業的積極性,積極進、主動進、持續進,發揮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導性作用,多推有利於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於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切實把著力點轉到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上來,以改革創新破解發展中的問題,才能不斷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維護社會安定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珍惜當前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努力實現今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就要按照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思路,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推動“三去一降一補”任務有實質性進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廣辟農民增收致富門路;堅持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完善跨部門統籌機制,加強對財稅、金融、土地、城鎮化、社會保障、生態文明等基礎性重大改革的協同推進;釋放國內需求潛力,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繼續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三大戰略,有重點地推動對外開放,不斷開拓發展新空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度重視和改善民生,進一步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從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出發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穩中有進,是基礎,是底色,是前提。在此基礎上全面實現治國理政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穩中有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就有了堅實的保證。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党治國治軍的各項工作中,都要有迎著問題去的勇氣和擔當,都要有“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定力和自信,都要有在關鍵環節有所進取的智慧和謀略。我們要堅定不移、高度自覺地維護中央權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正確處理好穩和進的辯證關係,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鞏固穩的基礎上下功夫,在積蓄進的力量上出實招,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把中央關於穩中求進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才能贏得國內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鞏固發展“十三五”開局良好勢頭,譜寫經濟社會發展新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