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麥出苗異常別不當回事!這六類情況就嚴重影響產量

小麥苗期是指從小麥播種出苗到小麥起身拔節前, 其生長特點是以長葉、長根、長蘖為主的營養生長。 小麥苗期要經歷一個嚴寒的冬季, 常會因耕作品質差, 管理不到位等而造成一些異常苗的發生, 嚴重影響小麥產量。 如果及早採取措施, 仍能使其轉化為正常麥苗。 下面介紹幾種異常苗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

1深播苗

因前茬秸稈較多, 旋耕機在翻耕時切草不均勻, 播後遇上大雨, 在秸草較少或無秸草地段極易造成埋種過深, 表土板結, 出苗遲緩, 甚至麥苗不能正常出苗, 或出苗後莖細、葉小、尖黃、株少、蘖少,

以至於後期減產。 發生這種情況, 應在墒情適宜時立即用齒耙進行麥地鬆土、清棵, 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促進及時出苗和分蘖。 深播的麥苗會出現地中莖, 這也是深播麥苗的典型特徵。

2疙瘩苗

在播種量過大, 播種技術不精時, 往往會出現播種後的麥苗成疙瘩苗。 耕地技術不好, 土塊不碎, 大坷垃多;或播種行走時步子不均勻, 在行走慢的地方也常有疙瘩苗出現。 防止出現這種情況, 一是掌握科學合理的播量, 播前做好種子發芽率測定。 二是播前精細整地, 力爭土粒細碎。 對於播種過密形成的疙瘩苗,

應用中耕技術及早把多餘的苗子除掉。

3立針苗

播種品質差, 播種量過大, 播種過深或播前整地不精細, 播後鎮壓時嚴重壓苗等都易形成立針苗。 另外, 有時為防麥苗受凍, 施用土雜肥蓋麥苗, 蓋得厚, 到春季起身時, 也容易形成立針苗。 立針苗葉片針形,

分蘖少, 葉片少, 麥苗長得細, 長相差, 形不成足夠的分蘖。 為防止出現立針苗, 在提高整地品質和掌握適宜的播量的同時, 還應注意把握合理的播種深度, 一般以3-5釐米為宜, 防止過深過淺。 不論哪種原因形成的立針苗, 都要扒土、中耕去掉多餘的麥苗。 並及時對立針苗進行施肥澆水, 儘快讓立針苗健壯生長。 施肥宜澆2%-5%的尿素或磷酸二銨溶液。

4露籽苗

蓋土不勻或者套播小麥, 或因機械故障等原因, 容易出現露籽苗。 露籽苗容易發生凍害, 易倒伏, 後期易青枯, 使用除草劑時也易產生藥害, 防治的辦法是及早蓋土。 對套播麥可在旋耕機中間安裝大規格犁刀, 反旋開墒溝, 用開溝形成的細土蓋種。

5缺苗斷壟

主要是地力墒情不好,或地面不平,澆水不勻;小麥發芽率不高,摻拌不勻;坷垃大、播種機故障及地下害蟲的危害造成的。一般麥壟15釐米以下無苗是缺苗;麥壟15釐米以上無苗是斷壟。預防措施:一是精細整地,地要平整。二是足墒播種,如果播種時土地欠墒,一定提前1周澆水,待水分適宜時再播種。三是一定做好麥種的發芽試驗,發芽率低於95%的儘量不要用做麥種,播前拌種要勻。四是適時防治地下害蟲。

6旺長苗

在溫度偏高和播種過早、肥水過猛時,往往形成冬前麥苗旺長。出現這種情況,會降低麥苗的抗凍能力,降低分蘖成穗率,後期容易出現病害、早衰、倒伏,因此不利於高產。凡有旺長趨勢的麥田,冬前要及時實行鎮壓,過旺的可以多次鎮壓,有條件的可深耕斷根,過度旺長的麥苗並適量噴施多麥巨金等高效化控產品,控上促下,防止冬前拔節,並適當遲施拔節孕穗肥。

龍池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5缺苗斷壟

主要是地力墒情不好,或地面不平,澆水不勻;小麥發芽率不高,摻拌不勻;坷垃大、播種機故障及地下害蟲的危害造成的。一般麥壟15釐米以下無苗是缺苗;麥壟15釐米以上無苗是斷壟。預防措施:一是精細整地,地要平整。二是足墒播種,如果播種時土地欠墒,一定提前1周澆水,待水分適宜時再播種。三是一定做好麥種的發芽試驗,發芽率低於95%的儘量不要用做麥種,播前拌種要勻。四是適時防治地下害蟲。

6旺長苗

在溫度偏高和播種過早、肥水過猛時,往往形成冬前麥苗旺長。出現這種情況,會降低麥苗的抗凍能力,降低分蘖成穗率,後期容易出現病害、早衰、倒伏,因此不利於高產。凡有旺長趨勢的麥田,冬前要及時實行鎮壓,過旺的可以多次鎮壓,有條件的可深耕斷根,過度旺長的麥苗並適量噴施多麥巨金等高效化控產品,控上促下,防止冬前拔節,並適當遲施拔節孕穗肥。

龍池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