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地處川、渝、黔三省交界,這個古鎮的人愛吃辣椒

中山古鎮俗稱三合場, 又名龍洞場, 地處重慶市下屬江津市南部山區, 地處川、渝、黔三省交界處, 古鎮背山臨水, 場鎮建築靠水而建, 由龍洞、荒中壩、高升橋三條小街連接而成。 以前, 三合場曾是繁華的水碼頭, 為川黔山區的商品集散地, 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四面山的北大門, 是重慶十大古鎮之一。

中山古鎮歷史悠久, 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 南宋《清溪龍洞題名》碑刻記載三合場有可考歷史為853年。 清康熙33年, 這裡就設有辦事機構, 即筍裡十二都, 有無數現存的岩墓(又稱蠻子洞)按史學考證為漢墓, 更證明其歷史之亙古。 “三合場”是由原老場、龍洞場、馬桑埡三個場合並而成, 解放初期建為三合人民公社, 1982年改建中山人民公社, 1993年與常樂鄉合建中山鎮, 2001年又與嘉樂鄉合建為現在的中山鎮, 轄11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委員會。

目前尚存的南宋題刻共82字, 記敘李脊用、魚子仙等泛舟遊覽一事, 境內還有漢代古墓葬枇杷岩墓群。

古鎮商鋪建築最具代表性, 依山勢形成的商街縱向長1000多米, 層層遞進, 其風雨場的過街建築幾乎都是能遮風避雨不見天日的封閉式建築, 由此設計, 充分考慮到了川東地區雨晴不定的特點。

建築多為兩層吊腳樓, 下層為鋪面, 樓上可住人, 鋪面開間做得較大, 且易組合;整座古鎮全系青色瓦片蓋頂, 紅漆木板竹篾夾牆, 圓柱承重, 古樸凝重中透出原汁原味的巴渝人家風韻。

中山龍洞場自古以來就是貿易繁榮的水陸碼頭,

貴州、綦江、合江等地的產品物資大都集中於此進行貿易, 山貨靠水上外運, 大米、食鹽及其它生活日用品靠水運到龍洞場後, 再由馬幫運到合江、貴州等地, 光緒25年的禁賣發水米, 光緒13年的木幫公罰等碑刻榜文可證明當時每場米都在萬人以上。 可想像其當時的繁榮景象, 場上尚存有鍋廠、鏵廠、銀鋪、鐵匠鋪、機房、染房等小手工藝作坊, 和煙熏豆腐、石板糍粑等傳統小吃。 老酒館、老茶館、老藥鋪等老店現仍存在。

古鎮現居有209戶人家, 民間傳統的經營業態如鐵匠鋪、中藥鋪、剃頭鋪等依然存在。 此刻, 晚冬的暖陽斜照著射進狹窄的老街, 給灰暗黝黑的街面一隅鍍上一抹金黃, 古鎮頓時有了勃勃生氣。 踏著塊塊黛青石板鋪就的老街, 在彎彎拐拐的石梯小巷穿行, 穿場而過的風中不時彌漫著陣陣草藥的清香, 鐵匠鋪裡飛濺的爐火和叮叮噹當的打鐵聲, 合諧得竟有一種不需雕琢的藝術風味, 而街畔屋簷下那剃頭的白髮老翁, 安閒而自在, 像一幅油畫, 烘托出古鎮風韻獨有的安居樂業圖。

古鎮依河而建,很似江南水鄉的風格,只是形成形成一條長三公里的狹窄老巷。兩旁以清朝建築為主,保存的非常完好,加上地面的青石板路,給人一種古老和諧的感覺。 離古鎮3.5公里處有一水庫,名為龍洞水庫,是當地的水力發電站。水庫水質一般,不寬但是比較長。離岸邊不遠出的水很淺,河沙也十分柔軟,非常適合游泳和休閒。 

中山古鎮旅遊看點:

中山古鎮是端莊質樸的民居古莊園、古寨、古堡、古寺廟、古橋、古墩等古建築的集中地,以棗子坪莊園、龍塘莊園為代表的古莊園9處,以雙峰寺為代表的古寺廟10餘處,以朝天嘴古寨、大岩山古寨為代表的古寨古堡3處.棗子坪莊園,始建於清朝末年,距老街850米,占地4000㎡,土木結構,配有花廳、天井、魚缸、花台、戲樓等;妙用花廳將左右廂房內既連續又把整個莊園形成封閉的空間。花廳、窗棱全為深淺木質浮雕或鏤空雕,圖案多具故事清潔或古裝古戲。龍塘莊園,又名餘家大院,距老街900米,建國以來至80年代為中山政府駐地,建築面積3500㎡,建有天井、魚缸、花園、青瓦白牆、柱礎撐弓、斗拱、頂梁全是雕花。前院排場雄偉壯觀,除碉樓被拆一個半外,其餘保存極為完好。莊園四周為蔥綠的林蔭,每日早晚成千上萬的白鶴、白鷺飛舞在林中,一年四季與人為友,形成一幅天倫共用的風景畫。朝天嘴古寨,位於常樂村南1200米,始建於明甲子8年,為防躲匪盜而建的軍事要塞。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以犧牲17名戰士和一名排長為代價,苦戰三天三夜才殲滅400余名土匪,至今,此地仍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活教材。

雙峰寺,位於中山鎮雙峰寺村駐地,始建於何年沒有確證,但憑碑刻記載,大約建于唐代,清康熙、道光年相繼維修,為我市現少寸的保護完好的複式四合院寺廟。正殿為土木結構,硬山式頂,並施以弓形翹角風火牆。梁架結構用五柱,前為乳拊搭牽,中用二拱梁,以駝峰為支柱,後用五橫樑四支柱,柱未落地,並置於蟾蜍脊背上。寺內共有方園大小30餘座,形式各異,刻工精湛,在江津境內較為少見。據寺內碑刻記載曾擁有武僧500人,曾與江津朱楊寺構成江津兩大古寺廟,在朱楊寺毀後而獨自存在。

中山傳統民俗建築老街區,是中山歷史文化名鎮的重要代表作,當地人稱三合老街,又稱龍洞場,整街自南向北,沿筍溪河一條龍延伸,共分八節:即江家碼頭、觀音閣、萬壽宮、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橋、月亮壩、鹽店頭;有鋪面453間,全長1586米,現保存完好的鋪面有307間,長1132米。整條老街以青石版鋪設的街面為軸,東西兩排而走,街面3-5米不等,建築物為穿逗式木結構或穿逗式和台梁式混合結構,中為騎廊式過街亭建築,建築群巧妙利用三合場依山傍水的地形靈活而經濟地做成高低錯落的台狀地基,依靠合岸樹木樁採用吊角樓式建築,建築高度為1-3層,牆體用木樁、木板、竹夾,屋頂全用青瓦鋪蓋,整條老街有雨不濕鞋、日不能曬,冬暖夏涼的特點,被來鎮考察的民居建築專家評為西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築群。

交通:從重慶菜園壩汽車站坐班車到江津,然後乘坐江津到中山的公共汽車。

古鎮依河而建,很似江南水鄉的風格,只是形成形成一條長三公里的狹窄老巷。兩旁以清朝建築為主,保存的非常完好,加上地面的青石板路,給人一種古老和諧的感覺。 離古鎮3.5公里處有一水庫,名為龍洞水庫,是當地的水力發電站。水庫水質一般,不寬但是比較長。離岸邊不遠出的水很淺,河沙也十分柔軟,非常適合游泳和休閒。 

中山古鎮旅遊看點:

中山古鎮是端莊質樸的民居古莊園、古寨、古堡、古寺廟、古橋、古墩等古建築的集中地,以棗子坪莊園、龍塘莊園為代表的古莊園9處,以雙峰寺為代表的古寺廟10餘處,以朝天嘴古寨、大岩山古寨為代表的古寨古堡3處.棗子坪莊園,始建於清朝末年,距老街850米,占地4000㎡,土木結構,配有花廳、天井、魚缸、花台、戲樓等;妙用花廳將左右廂房內既連續又把整個莊園形成封閉的空間。花廳、窗棱全為深淺木質浮雕或鏤空雕,圖案多具故事清潔或古裝古戲。龍塘莊園,又名餘家大院,距老街900米,建國以來至80年代為中山政府駐地,建築面積3500㎡,建有天井、魚缸、花園、青瓦白牆、柱礎撐弓、斗拱、頂梁全是雕花。前院排場雄偉壯觀,除碉樓被拆一個半外,其餘保存極為完好。莊園四周為蔥綠的林蔭,每日早晚成千上萬的白鶴、白鷺飛舞在林中,一年四季與人為友,形成一幅天倫共用的風景畫。朝天嘴古寨,位於常樂村南1200米,始建於明甲子8年,為防躲匪盜而建的軍事要塞。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以犧牲17名戰士和一名排長為代價,苦戰三天三夜才殲滅400余名土匪,至今,此地仍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活教材。

雙峰寺,位於中山鎮雙峰寺村駐地,始建於何年沒有確證,但憑碑刻記載,大約建于唐代,清康熙、道光年相繼維修,為我市現少寸的保護完好的複式四合院寺廟。正殿為土木結構,硬山式頂,並施以弓形翹角風火牆。梁架結構用五柱,前為乳拊搭牽,中用二拱梁,以駝峰為支柱,後用五橫樑四支柱,柱未落地,並置於蟾蜍脊背上。寺內共有方園大小30餘座,形式各異,刻工精湛,在江津境內較為少見。據寺內碑刻記載曾擁有武僧500人,曾與江津朱楊寺構成江津兩大古寺廟,在朱楊寺毀後而獨自存在。

中山傳統民俗建築老街區,是中山歷史文化名鎮的重要代表作,當地人稱三合老街,又稱龍洞場,整街自南向北,沿筍溪河一條龍延伸,共分八節:即江家碼頭、觀音閣、萬壽宮、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橋、月亮壩、鹽店頭;有鋪面453間,全長1586米,現保存完好的鋪面有307間,長1132米。整條老街以青石版鋪設的街面為軸,東西兩排而走,街面3-5米不等,建築物為穿逗式木結構或穿逗式和台梁式混合結構,中為騎廊式過街亭建築,建築群巧妙利用三合場依山傍水的地形靈活而經濟地做成高低錯落的台狀地基,依靠合岸樹木樁採用吊角樓式建築,建築高度為1-3層,牆體用木樁、木板、竹夾,屋頂全用青瓦鋪蓋,整條老街有雨不濕鞋、日不能曬,冬暖夏涼的特點,被來鎮考察的民居建築專家評為西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築群。

交通:從重慶菜園壩汽車站坐班車到江津,然後乘坐江津到中山的公共汽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