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八千里路雲和月——2017年2月美洲行遊記

寫在前面:

這一趟旅行歷時33天, 包含了五個國家的近二十個城鎮, 邂逅了印第安人最輝煌的三段古文明, 見證了從濱海到高原的無數美景, 並且趕上了好幾場盛大的活動, 包括聖安東尼奧建城300周年慶典、休斯頓2017年超級碗決賽、瓜納華托城市馬拉松賽、Miguel Bose在墨西哥城憲法廣場舉辦免費的演唱會及南美洲一年一度的狂歡節, 一路上驚喜不斷。 旅程被熱情喜慶的氣氛烘托著, 就更加的令人難忘, 也格外的想為自己把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只是我的遊記天馬行空慣了, 沒什麼章法, 也沒有太多攻略, 為了督促自己寫完它,

先列個簡單的目錄吧!

第一部分:古巴

(1) 流金歲月

(2) 老人與海

(3) 血色浪漫

第二部分:墨西哥

(4) 末日之後的瑪雅

(5) 迷醉加勒比

(6) 石頭物語

(7)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8) 黝黑的聖母像

(9) 相愛十五年

第三部分:秘魯

(10) 都市慢節奏

(11) 初上高原

(12) 莫雷神話

(13) 雨中的馬丘比丘

(14) 水上人家

第四部分:玻利維亞

(15) 超級碗

(16) 不似人間

第五部分:美國

(17) 萊斯大學不建牆

(18) 聖城的河逆流而上

第一部分:古巴遊Tips

旅遊卡:我是從坎昆飛哈瓦那的,排隊值機時從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手裡直接買即可,而且他會幫忙填寫好,25美刀。

住宿:我行前向多家民宿發郵件均未有回音,是抵達哈瓦那之後現找的,實證絕無問題。老城中有很多家casa,空房並不少,只是主人家網路不方便沒法兒事先聯繫,街上也會有當地人熱情幫忙,多走幾家比較一下就會有心儀的了。

換錢:走出海關第一件事就是換錢啦,機場的幾個兌換視窗都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二樓出發大廳的那個人流雖然也多,但是跟一樓到達大廳的比還是少多了,強烈推薦。目前每次最多可以兌換100刀,且美元要收10%的手續費,相當的不划算,不過也沒有辦法,用歐元更合適些。哈瓦那老城的兌換所也都要排長隊,新城區的銀行則沒什麼人,更便捷些。

汽車票:古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幾個小城和加勒比海濱都是遊人趨之若鶩的所在,不過我沒啥興趣都沒有去,唯一不能錯過的是聖克拉拉,行前曾試圖通過網路購票,結果是早早就顯示已售空,讓我一度非常擔憂。到了哈瓦那後,房東推薦我去旅行社或國營的大酒店購票,一一去問也都沒有票,當時心裡真是萬分焦急。不料到了汽車站一問,當日的餘票還有很多呢,真是虛驚一場。所以說如果有需要的話,無論網路售票還是任何代理都不靠譜,直奔汽車站就對了。

其他:常規的攻略我就不寫了,只想再吐槽一句,去古巴旅行要充分做好排長隊的心理準備哦^_^

有關古巴的一組人像

老人

孩子

軍警

國營麵包店的售貨員

小酒館的調酒師

曬衣服的女孩兒

(1)流金歲月

近年來古巴遊的火熱,我想無外乎就是這四個字,流金歲月!

這個國家在被嚴密封鎖的幾十年時光中,政治體制雖異常堅挺,可是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百姓的物質生活接近匱乏,似乎並不是什麼美好的記憶。但這些卻意外的將過往的黃金歲月凝固在了有些斑駁的街巷和建築之上,它們自然而優雅的老去,於是呈現在眼底、激蕩在胸中的恰恰全是最珍貴的記憶,所有我們想要追憶的舊時光都可以藏在這裡,或者說,我們以為都在這裡,在哈瓦那的老城裡。

其實哈瓦那有很多世俗意義上的旅遊目的地,廣場、教堂、博物館、國會大廈等等,只是這些加起來也沒有老城的魅力大,在這個城市最愜意的遊覽方式就是放任自己迷失在那些舊街巷中。陽光總是無比燦爛,粉刷成各種鮮豔顏色的每一棟老房子都能吸引人駐足,陽臺上晾曬著花花綠綠的衣服和被單,各式馬車和老爺車在身邊川流不息,小販們走街串巷的吆喝和隔壁小酒館傳出的音樂不絕於耳,一派生機盎然的市井風貌。其實那些老房子很多已是危房,牆角縫隙甚至都長出了大樹;那些老爺車都是在超期服役,拖著長長的嗆人的尾氣;那些流動的攤位上,可供選擇的商品全都少得可憐……只有音樂聲,也幸而還有這音樂聲,是自始至終的熱鬧歡快。行走在其間,恍如隔世卻又仿佛是可以抓住的舊日時光,儘管它一樣會從指縫溜走,畢竟是又經歷了一遍啊!

我在哈瓦那停留了4天,一多半時間都是在老城走街串巷,每一棟房子每一輛老爺車都不想錯過,耳邊一直縈繞著謝安琪的歌《喜帖街》,“忘掉砌過的沙/回憶的堡壘刹那已倒下/面對這浮起的荒土/你註定學會瀟灑/階磚不會拒絕磨蝕/窗花不可幽禁落霞/有感情就會一生一世嗎/又再婉惜有用嗎”。這一切正如流金歲月,再不舍,再緩慢,終究還是會流逝的,所以儘早的過去看看吧,趁心境未老,趁陽光正好!

不甚光鮮的圖片才是真實的哈瓦那

當然我也有標準遊客照

我喜歡健康、充滿活力的女孩子

多謝關注

(2)老人與海

我的審美一直很傳統,雖然如今酷炫妖豔的花美男大行其道,卻始終只欣賞英勇陽剛的硬漢風範,這也是我格外鍾情海明威的原因。他的文字簡潔樸實,他刻畫的人物自信果敢永不言敗,就像是《老人與海》中的老漁夫,即便是在與大馬林魚和鯊魚群的搏鬥中落敗,卻依然堅持“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而在《永別了,武器》中,海明威的另一句名言或許是很多人的座右銘,"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即便不論海明威的文學成就,單就他自身的經歷也遠比很多小說要精彩,他親歷了西班牙內戰和兩次世界大戰,曾經身中273枚彈片頭上被縫過57針;他曾被前蘇聯的情報機構招募為克格勃間諜,只可惜不具備諜報精英的素質並未提供出有價值的情報;另外他還經歷過兩次飛機失事,有過四段婚姻和很多情人……海明威一生的文學追求就是簡潔含蓄的現實主義風格,他對浪漫文學不屑一顧,在文字中很少使用修辭手段,可是卻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首詩、一段傳奇,很矛盾,卻也的的確確是文學大師的風範。讓我遺憾的是,他在作品中強調“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可是他最終卻選擇用一管獵槍擊碎了自己的太陽穴,這樣的選擇,有些不夠硬漢。

海明威的很多代表作,尤其是令他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海》,都是在古巴完成的,他曾經長期居住在哈瓦那,也為這個城市深深地鐫刻上自己的印記,常住的酒店房間、常常流連的小酒館和垂釣的海礁以及瞭望山莊的故居都是遊人趨之若鶩的所在。在哈瓦那期間,我反復行走在這些地方,感受著這裡無與倫比的魅力,也真切地明白,比起海明威的故鄉和祖國,這裡才是他真正的精神家園。

從早到晚始終熱鬧的五分錢小酒館

“兩個世界”酒店

第三部分:秘魯

(10) 都市慢節奏

(11) 初上高原

(12) 莫雷神話

(13) 雨中的馬丘比丘

(14) 水上人家

第四部分:玻利維亞

(15) 超級碗

(16) 不似人間

第五部分:美國

(17) 萊斯大學不建牆

(18) 聖城的河逆流而上

第一部分:古巴遊Tips

旅遊卡:我是從坎昆飛哈瓦那的,排隊值機時從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手裡直接買即可,而且他會幫忙填寫好,25美刀。

住宿:我行前向多家民宿發郵件均未有回音,是抵達哈瓦那之後現找的,實證絕無問題。老城中有很多家casa,空房並不少,只是主人家網路不方便沒法兒事先聯繫,街上也會有當地人熱情幫忙,多走幾家比較一下就會有心儀的了。

換錢:走出海關第一件事就是換錢啦,機場的幾個兌換視窗都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二樓出發大廳的那個人流雖然也多,但是跟一樓到達大廳的比還是少多了,強烈推薦。目前每次最多可以兌換100刀,且美元要收10%的手續費,相當的不划算,不過也沒有辦法,用歐元更合適些。哈瓦那老城的兌換所也都要排長隊,新城區的銀行則沒什麼人,更便捷些。

汽車票:古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幾個小城和加勒比海濱都是遊人趨之若鶩的所在,不過我沒啥興趣都沒有去,唯一不能錯過的是聖克拉拉,行前曾試圖通過網路購票,結果是早早就顯示已售空,讓我一度非常擔憂。到了哈瓦那後,房東推薦我去旅行社或國營的大酒店購票,一一去問也都沒有票,當時心裡真是萬分焦急。不料到了汽車站一問,當日的餘票還有很多呢,真是虛驚一場。所以說如果有需要的話,無論網路售票還是任何代理都不靠譜,直奔汽車站就對了。

其他:常規的攻略我就不寫了,只想再吐槽一句,去古巴旅行要充分做好排長隊的心理準備哦^_^

有關古巴的一組人像

老人

孩子

軍警

國營麵包店的售貨員

小酒館的調酒師

曬衣服的女孩兒

(1)流金歲月

近年來古巴遊的火熱,我想無外乎就是這四個字,流金歲月!

這個國家在被嚴密封鎖的幾十年時光中,政治體制雖異常堅挺,可是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百姓的物質生活接近匱乏,似乎並不是什麼美好的記憶。但這些卻意外的將過往的黃金歲月凝固在了有些斑駁的街巷和建築之上,它們自然而優雅的老去,於是呈現在眼底、激蕩在胸中的恰恰全是最珍貴的記憶,所有我們想要追憶的舊時光都可以藏在這裡,或者說,我們以為都在這裡,在哈瓦那的老城裡。

其實哈瓦那有很多世俗意義上的旅遊目的地,廣場、教堂、博物館、國會大廈等等,只是這些加起來也沒有老城的魅力大,在這個城市最愜意的遊覽方式就是放任自己迷失在那些舊街巷中。陽光總是無比燦爛,粉刷成各種鮮豔顏色的每一棟老房子都能吸引人駐足,陽臺上晾曬著花花綠綠的衣服和被單,各式馬車和老爺車在身邊川流不息,小販們走街串巷的吆喝和隔壁小酒館傳出的音樂不絕於耳,一派生機盎然的市井風貌。其實那些老房子很多已是危房,牆角縫隙甚至都長出了大樹;那些老爺車都是在超期服役,拖著長長的嗆人的尾氣;那些流動的攤位上,可供選擇的商品全都少得可憐……只有音樂聲,也幸而還有這音樂聲,是自始至終的熱鬧歡快。行走在其間,恍如隔世卻又仿佛是可以抓住的舊日時光,儘管它一樣會從指縫溜走,畢竟是又經歷了一遍啊!

我在哈瓦那停留了4天,一多半時間都是在老城走街串巷,每一棟房子每一輛老爺車都不想錯過,耳邊一直縈繞著謝安琪的歌《喜帖街》,“忘掉砌過的沙/回憶的堡壘刹那已倒下/面對這浮起的荒土/你註定學會瀟灑/階磚不會拒絕磨蝕/窗花不可幽禁落霞/有感情就會一生一世嗎/又再婉惜有用嗎”。這一切正如流金歲月,再不舍,再緩慢,終究還是會流逝的,所以儘早的過去看看吧,趁心境未老,趁陽光正好!

不甚光鮮的圖片才是真實的哈瓦那

當然我也有標準遊客照

我喜歡健康、充滿活力的女孩子

多謝關注

(2)老人與海

我的審美一直很傳統,雖然如今酷炫妖豔的花美男大行其道,卻始終只欣賞英勇陽剛的硬漢風範,這也是我格外鍾情海明威的原因。他的文字簡潔樸實,他刻畫的人物自信果敢永不言敗,就像是《老人與海》中的老漁夫,即便是在與大馬林魚和鯊魚群的搏鬥中落敗,卻依然堅持“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而在《永別了,武器》中,海明威的另一句名言或許是很多人的座右銘,"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即便不論海明威的文學成就,單就他自身的經歷也遠比很多小說要精彩,他親歷了西班牙內戰和兩次世界大戰,曾經身中273枚彈片頭上被縫過57針;他曾被前蘇聯的情報機構招募為克格勃間諜,只可惜不具備諜報精英的素質並未提供出有價值的情報;另外他還經歷過兩次飛機失事,有過四段婚姻和很多情人……海明威一生的文學追求就是簡潔含蓄的現實主義風格,他對浪漫文學不屑一顧,在文字中很少使用修辭手段,可是卻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首詩、一段傳奇,很矛盾,卻也的的確確是文學大師的風範。讓我遺憾的是,他在作品中強調“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可是他最終卻選擇用一管獵槍擊碎了自己的太陽穴,這樣的選擇,有些不夠硬漢。

海明威的很多代表作,尤其是令他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海》,都是在古巴完成的,他曾經長期居住在哈瓦那,也為這個城市深深地鐫刻上自己的印記,常住的酒店房間、常常流連的小酒館和垂釣的海礁以及瞭望山莊的故居都是遊人趨之若鶩的所在。在哈瓦那期間,我反復行走在這些地方,感受著這裡無與倫比的魅力,也真切地明白,比起海明威的故鄉和祖國,這裡才是他真正的精神家園。

從早到晚始終熱鬧的五分錢小酒館

“兩個世界”酒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