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31 襄陽-荊州-岳陽 北京珠海千里行第七天

一早過江, 在漢江南岸遛狗。

送別襄陽, 沿漢水谷地直奔楚國腹地荊州-郢都, 中古時期的江陵。 G55國道上的車成行成列, 穿行在小雨瀝瀝的丘陵平原中。

翻過幾座山嶺, 就到了荊州平原, 離開漢水, 進入長江領地。 從襄陽到荊州, 西面的大山不時從雲霧中透出來, 東邊幾近平原了。 襄陽-荊州線是中國西部大山和東部平原的交界, 和長江漢水一起構成了荊楚人民的底蘊。

荊州圍著一圈小矮牆, 外磚內土。 城牆內側有一圈幽靜的林蔭道, 從北門進城奔荊州博物館, 道路另一側是一個一公里多長的湖, 已是江南雲夢之風了。

舊式城鎮, 城牆城門樓和護城河, 鐘鼓樓, 還要外加一個城內湖泊, 是大格局的核心要素。 荊州跟西安襄陽濟南一樣, 格局完整。

荊州水深土厚, 明代以前一直是重地, 三國及之前, 是要地。 現在的荊州舊屋低瓦, 除了滿街汽車, 好像還停滯在8, 90年代。 走進博物館, 才知道小城藏大神奇。 荊州四寶:越王劍, 古絲綢, 漆器, 西漢男屍, 四寶是我瞎起的名字。 這裡的文物, 楚風獨樹一幟, 好看而且量足。 很多在其他省市博物館要坐頭把交椅的寶貝, 如秦代竹簡, 各種盆盆罐罐玉器樂器之類的, 在荊州四寶的光芒下, 成了平常物。 很明顯, 高大上的荊楚自漢代後就慢慢衰落了, 四寶都是漢代之前。

荊楚蠻夷-兩眼灶

荊楚之事之人猶如繁星, 這裡記錄兩個我看到的:優填王旃檀瑞像。 以下摘抄自“歷史研究” 2012.2

在漢文佛史文獻中, “優填王旃檀瑞像”並不是一種泛稱, 而是一個特定的概念, 它指的是佛經中所記載的優填王以“牛頭旃檀”這種特殊材質所造的釋迦為其母說法的像或後世的其他木材質的仿製像,

至遲自梁武帝時代開始就是作為皇家代際傳遞的一個具有象徵性意義的靈異佛像而存在。 在傳世作品中, 日本京都清涼寺的櫻桃木旃檀瑞像是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傳世樣本, 至於後世其他材質如金、銅或石質的衣紋與之相像的同類造像, 需要更為細緻的分析, 不宜籠統地都稱之為“優填王旃檀瑞像”。

“瑞像”作為佛像中一種非常特別的造像樣式, 其最早的源頭是“優填王旃檀瑞像”(Udayana Raja Style Buddha), 是完全按照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忉利天為其母摩耶夫人說法時的形象雕刻的, 是釋迦牟尼的“真容像”。

美術史和考古學的研究已經證明這個佛在世時就有“優填王旃檀瑞像”的說法, 至少目前是沒有考古學或美術史實物來加以支持,

但是僧史文獻中何以會產生這樣的一種發展序列記載?目前來看, 這應該是一種有意的安排, 是為了突破早期印度佛教藝術中不許表現佛陀形象這個“創造金律”而製造的一種造像理論。 沒有這個安排, 佛教發展中“造像崇拜”的需要就無法得到一個合法的立足基礎。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優填王旃檀瑞像的記載, 只有荊州城北大明寺的瑞像是事實。

(1)所謂宋孝武帝遠征扶南所獲瑞像, 在源頭上就混亂不堪, 沒有事實依據。 首先, 釋道宣認為龍光寺瑞像來自宋孝武帝遠征扶南所獲, 而歷史記載中卻沒有宋孝武帝遠征扶南這個史實發生;其次, 唐代釋道宣時期, 僧界就流傳龍光瑞像來自鳩摩羅什,

但是道宣又用“宋孝武帝遠征扶南所獲”這樣一個不存在的事實否定了這一說法。 顯然, 這是一個前後充滿了矛盾的說法。

(2)在宋代以前, 鳩摩羅什帶來“優填王旃檀瑞像”的事實非常混亂, 釋道宣記載此像在“洛州淨土寺”, 而當時的僧界卻流傳金陵“龍光寺”的瑞像是鳩摩羅什帶來者。 更加令人奇怪的是, 當時鳩摩羅什能帶來舉高丈六的旃檀瑞像, 對中原佛教界應該是一件可以引起足夠重視的大事, 當時的涼州呂氏政權不崇信佛教, 對此無聲無息可以理解, 然而此後傾國力支持佛教發展的後秦姚氏政權對此像也沒有什麼表示, 就很令人意外。

從元代程矩夫的記載開始, 鳩摩羅什由龜茲帶來的瑞像不但有了清晰完整的流傳脈絡, 並且同鳩摩羅什父子先後在龜茲、涼州、長安的時間段完全相呼應。應該說,這個記載夠清楚的了,但是唐代僧人釋道宣所記載的鳩摩羅什帶來的瑞像安置在“洛州淨土寺”,而程矩夫的記載中,此瑞像就根本沒有在“洛州”安置過。後唐僧人十明大段抄錄《高僧傳》卷2《鳩摩羅什傳》的原文,並加入鳩摩羅炎同龜茲王白純關於瑞像問題的栩栩如生的對話,造假痕跡昭然。

由上基本可以斷言:所謂鳩摩羅什自龜茲帶來“優填王旃檀瑞像”的說法,至遲從唐代開始就是一個流傳在僧界的“傳說”。源於五代時期的詳細流傳時段,最終在程钜夫所撰的《敕建旃檀瑞像殿記》中被拼接成一份完整的流傳時間、地點表。可以初步認為,程钜夫的《敕建旃檀瑞像殿記》,是一份結合前代僧界 “傳說”而成的文獻。

(3)梁武帝天監十八年(519)由扶南國進貢的“天竺旃檀瑞像”,是在中國傳世的“優填王旃檀瑞像”。此像在北宋朝廷南渡之前流傳脈絡清晰,正史、僧史、筆記都有相同的記載,梁武帝、隋文帝、宋太宗等歷代帝王供奉。此像先是被安置在梁荊州大明寺,後來曾先後在龍光寺、長樂寺供奉。隋唐時期在長安大興善寺曾供奉過此像的仿刻像。到宋太宗太平興國末年,此像被從金陵移至洛陽宋太宗的“神禦之殿”啟聖禪院側殿供奉。到北宋大觀年間(1107—1110),旃檀瑞像由啟聖禪院側殿移往正殿,蔡京之子蔡縧是此事的親歷者,留下了詳細明確的記錄。但是,隨著金人南下、北宋朝廷的滅亡,此像不知去向。

(4)日本僧人奝然于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八月入宋,先後巡禮天臺山、五臺山等佛教聖跡,隨後即在汴京參拜了“優填王旃檀瑞像”,並雇工摹刻,帶入日本,至今藏在京都清涼寺內的優填王旃檀瑞像,就是此尊梁武帝獲自扶南的“優填王旃檀瑞像”的仿刻像。

查了一下地圖, 城北10裡紀南鎮,哪有大明寺。罷罷罷,只有再去京都瞻仰了。。。

第二個是看紀錄片的:南面不遠是澧縣的彭頭山文化,這裡發現了人類最早的大米種植。

繞城一周找荊州美食,館子不多,也都不開門,開門的幾家貌似包席。關帝廟前一溜麻辣燙攤,不想吃,饑腸轆轆之下吃了生平第一個華萊士漢堡。後來跟荊州友人詢問,才知道荊州美食都在沙市,現今的荊州主城區。

開車上荊江大堤,高出地面10多米,跟黃河的懸河沒什麼兩樣。歷史深厚的地方,山水都非自然了,真的能人定勝天?

沿大堤開到荊江長江大橋,看大橋和古塔。古塔在大堤上的茶園裡,節日不開門,看不到所謂的“塔陷堤中“的樣子。沙市自馬關條約開埠成市,跟荊州古城隔一條G55二廣高速。

跨過長江大橋,進入到了江南境界。常德益陽還是走岳陽?常德澧縣有現今發現的最早的大米種植地彭頭山,有桃花江,有石門夾山寺,有湖南安華黑茶,還有常德美食,要知道常德米粉通吃了美食大省湖南的大小市鎮。

最後還是決定下洞庭岳陽樓,一路順暢。下高速進岳陽時,碰到了千里行中頭一次堵車,耽擱了近一個小時。

之前一路風霜寒氣,帶著三狗苦苦在網上找住處。今天再也受不了小破旅館和寒氣了,直接電話南湖大廣場邊的中檔商務酒店,我帶狗入住哈,包賠求住。。。。隨性找酒店,也是樊城入住的心得:地氣巨變,民風迥異。樊城的酒店前臺吃驚於我的網上高價,建議我退訂。打聽飯館,她不太確定大年初三哪兒還有,說可以給我做飯。

此程第一次入住有電梯,中央空調的溫暖房間,歎”江南好”。晚餐大白刁,湖南菜隨便點都棒噠噠。。。。。

並且同鳩摩羅什父子先後在龜茲、涼州、長安的時間段完全相呼應。應該說,這個記載夠清楚的了,但是唐代僧人釋道宣所記載的鳩摩羅什帶來的瑞像安置在“洛州淨土寺”,而程矩夫的記載中,此瑞像就根本沒有在“洛州”安置過。後唐僧人十明大段抄錄《高僧傳》卷2《鳩摩羅什傳》的原文,並加入鳩摩羅炎同龜茲王白純關於瑞像問題的栩栩如生的對話,造假痕跡昭然。

由上基本可以斷言:所謂鳩摩羅什自龜茲帶來“優填王旃檀瑞像”的說法,至遲從唐代開始就是一個流傳在僧界的“傳說”。源於五代時期的詳細流傳時段,最終在程钜夫所撰的《敕建旃檀瑞像殿記》中被拼接成一份完整的流傳時間、地點表。可以初步認為,程钜夫的《敕建旃檀瑞像殿記》,是一份結合前代僧界 “傳說”而成的文獻。

(3)梁武帝天監十八年(519)由扶南國進貢的“天竺旃檀瑞像”,是在中國傳世的“優填王旃檀瑞像”。此像在北宋朝廷南渡之前流傳脈絡清晰,正史、僧史、筆記都有相同的記載,梁武帝、隋文帝、宋太宗等歷代帝王供奉。此像先是被安置在梁荊州大明寺,後來曾先後在龍光寺、長樂寺供奉。隋唐時期在長安大興善寺曾供奉過此像的仿刻像。到宋太宗太平興國末年,此像被從金陵移至洛陽宋太宗的“神禦之殿”啟聖禪院側殿供奉。到北宋大觀年間(1107—1110),旃檀瑞像由啟聖禪院側殿移往正殿,蔡京之子蔡縧是此事的親歷者,留下了詳細明確的記錄。但是,隨著金人南下、北宋朝廷的滅亡,此像不知去向。

(4)日本僧人奝然于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八月入宋,先後巡禮天臺山、五臺山等佛教聖跡,隨後即在汴京參拜了“優填王旃檀瑞像”,並雇工摹刻,帶入日本,至今藏在京都清涼寺內的優填王旃檀瑞像,就是此尊梁武帝獲自扶南的“優填王旃檀瑞像”的仿刻像。

查了一下地圖, 城北10裡紀南鎮,哪有大明寺。罷罷罷,只有再去京都瞻仰了。。。

第二個是看紀錄片的:南面不遠是澧縣的彭頭山文化,這裡發現了人類最早的大米種植。

繞城一周找荊州美食,館子不多,也都不開門,開門的幾家貌似包席。關帝廟前一溜麻辣燙攤,不想吃,饑腸轆轆之下吃了生平第一個華萊士漢堡。後來跟荊州友人詢問,才知道荊州美食都在沙市,現今的荊州主城區。

開車上荊江大堤,高出地面10多米,跟黃河的懸河沒什麼兩樣。歷史深厚的地方,山水都非自然了,真的能人定勝天?

沿大堤開到荊江長江大橋,看大橋和古塔。古塔在大堤上的茶園裡,節日不開門,看不到所謂的“塔陷堤中“的樣子。沙市自馬關條約開埠成市,跟荊州古城隔一條G55二廣高速。

跨過長江大橋,進入到了江南境界。常德益陽還是走岳陽?常德澧縣有現今發現的最早的大米種植地彭頭山,有桃花江,有石門夾山寺,有湖南安華黑茶,還有常德美食,要知道常德米粉通吃了美食大省湖南的大小市鎮。

最後還是決定下洞庭岳陽樓,一路順暢。下高速進岳陽時,碰到了千里行中頭一次堵車,耽擱了近一個小時。

之前一路風霜寒氣,帶著三狗苦苦在網上找住處。今天再也受不了小破旅館和寒氣了,直接電話南湖大廣場邊的中檔商務酒店,我帶狗入住哈,包賠求住。。。。隨性找酒店,也是樊城入住的心得:地氣巨變,民風迥異。樊城的酒店前臺吃驚於我的網上高價,建議我退訂。打聽飯館,她不太確定大年初三哪兒還有,說可以給我做飯。

此程第一次入住有電梯,中央空調的溫暖房間,歎”江南好”。晚餐大白刁,湖南菜隨便點都棒噠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