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 新征程丨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過去幾年, “獲得感”成為衡量中國改革的重要維度, 而在其中, 越來越好的工作, 越來越鼓的“錢袋子”, 越來越完善的社會保障, 無疑是重要組成部分。

十九大報告提出,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 實現更高品質和更充分就業。 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鼓勵創業帶動就業。 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 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農民工多管道就業創業。 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 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 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堅持按勞分配原則, 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 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鼓勵勤勞守法致富,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調節過高收入, 取締非法收入。

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 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管道。 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 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對此, 湖南團三位黨代表分別就就業、增收、社會保障談了各自的看法。

期待更多人投入到創業大潮中

賀安傑代表 (湖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黨組書記)

賀安傑

湖南是人口大省, 也是勞動力資源大省, 每年我們新成長起來需要就業的勞動力都在120多萬, 還有30多萬大學畢業生, 就業壓力很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們認真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堅持就業優先, 實行了積極的就業政策, 在經濟下行, 結構調整, 新一輪就業高峰這三重疊加的情況下, 保持了就業大局總體穩定。 這五年總共有近400萬人實現了就業, 每年城鎮新安排的就業人數在80萬人, 農村轉移就業的勞動力大概有40多萬人。 所以就業總體穩定, 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 我們把就業跟創業聯繫在一起, 通過大眾創新, 萬眾創業帶動就業, 這是我們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帶動就業的一個突出亮點。 一個勞動者如果通過創辦企業, 除了可以自己實現就業以外, 還會帶動很多人就業。

在此基礎上, 我們還可以通過就業實現扶貧, 通過勞務輸出、勞務協作, 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特別是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實現精准對接, 幫助他們轉移就業, 通過勞動來實現更多收益。 因此, 希望能夠有更多人投入到創業大潮中來。

當前面臨的就業壓力還很大, 一個是總量的壓力, 湖南還處在新成長勞動力需要安排就業的高峰, 同時隨著產業結構調整, 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

就是大家通常講的一方面有很多需要就業的勞動力找不到崗位, 找不到就業的地方。 另一方面, 很多企業又招不到人, 這就形成了就業的結構性矛盾。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 提出要實行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 而且對就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要實現更高品質、更加充分的就業。 我們下一步要把就業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 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解決總量問題的同時, 突出解決好就業的結構性矛盾, 第一要靠加強勞動者技能培訓, 使勞動力的職業技能適應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需要, 加大對他們的培訓力度。 第二, 發揮市場在就業當中的促進作用, 通過市場的調劑來實現更加充分的就業。 第三,要建立就業服務體系,為各類勞動者找到合適崗位提供更多的資訊,提供更多的對接平臺。

以旅遊產業帶動就業發展

虢正貴代表 (張家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虢正貴

張家界以它絕版和獨特的山水風光聞名於世,也是因為旅遊而設立的一個年輕城市。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旅遊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據統計,2016年參與到旅遊方面的就業人數達到21萬多人,占到了整個就業總量的26.8%,從這個資料看,旅遊產業對帶動就業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結合張家界的實際,我們提出了對標提質、旅遊強市戰略,確定了把張家界建設成為國內外知名旅遊勝地的目標,到2020年,實現接待旅遊人數突破一億人次,旅遊收入突破一千億,境外遊客突破一千萬人次。為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定了一個567發展思路,就是建立5個體系,打造6條路徑,在7個方面突出示範。這5個體系,包括旅遊產品體系、市場體系、產業體系、交通體系、服務體系,這是全旅遊的一種架構。6條路徑,就是要實現全空間佈局,全鏈條完善,全產業帶動,全行程服務,同時讓全社會參與,把全域旅遊概念較完整和豐富地表現出來。另外,就是在7個方面當龍頭做示範,包括優化產品供給,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旅遊產品供給上要當龍頭做示範,打造旅遊國際化城市方面當龍頭做示範,在旅遊體制和機制上要當龍頭做示範,在旅遊的跨界融合發展上當龍頭做示範等等,最終給老百姓帶來實惠。由此帶來的就業機會將有可喜的增長空間,我們預計3年之內,形成旅遊直接帶動就業達到11000個,通過建立100個鄉村旅遊服務基地,帶動4000個就業崗位,通過旅遊跨界融合發展,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所產生的就業機會就更多。

在旅遊脫貧方面,我們一手抓旅遊產業發展,一手抓旅遊產業扶貧,通過從旅遊景區的設立,旅遊線路的鋪排,旅遊產品的保障和供應,給困難家庭帶來旅遊就業的機遇。另外,政府還會通過加大為民辦實事工程,包括鄉村道路改造,薄弱學校改造,基層醫療機構的設立,養老床位的建設等方面,使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我們一件接著一件去做,一年接著一年去幹,經過幾年累積,基本公共服務在原來基礎上就會有大的提升。

讓農民工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龍秋亮代表 (湖南省交水建集團湖南路橋長江分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

龍秋亮

2016年年底,全國農民工總量已達到2.82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人數達到1.69億人,這些人中間,建築業和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的農民工占到了53%。2016年,湖南省勞動力轉移的就業規模,從1341萬人增加到1532萬人,增幅是很大的,很明顯的。

從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建築業企業用工情況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越細越專,很多用工形式通過勞務外包的市場化形式來體現,企業用工出現了三種形式。在農民工的使用上,第一種是企業員工,第二種是勞務派遣制員工,第三種是勞務分包和勞務外包市場化。絕大多數農民工是通過第三種形式來實現就業的,應該說農民工現在已經成為新時期新型產業工人的主體。

對農民工群體而言,他們的就業期盼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通過有制度保障的勞動就業使得工作地位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素質和技能得到提升,權益得到保障和加強。通過提高返鄉創業的扶持力度,繁榮家鄉經濟,能創造更多的讓他們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制度不斷完善,但就目前而言,尤其是農民工群體,還是存在一些現實困難,也處於一個相對滯後的階段,還有一些提升和改善的空間。

我認為:一是可以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建立操作性比較便捷的社保體系。

第二,強化法律法規建設,建立類似於保障發展,強化執行力度,保障農民工權益的法律規定。

第三,加快原來的養老保險和新的農村保險兩個新舊制度的銜接,讓農民工分享到養老保險增長帶來的好處,切實保障農民工權益。

第四,加強宣傳和教育,讓農民工群體熟悉政策,熟悉社保體系,懂得怎麼去保障自己的權益。

文│《金鷹報》記者 郭薇燦

第三,要建立就業服務體系,為各類勞動者找到合適崗位提供更多的資訊,提供更多的對接平臺。

以旅遊產業帶動就業發展

虢正貴代表 (張家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虢正貴

張家界以它絕版和獨特的山水風光聞名於世,也是因為旅遊而設立的一個年輕城市。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旅遊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據統計,2016年參與到旅遊方面的就業人數達到21萬多人,占到了整個就業總量的26.8%,從這個資料看,旅遊產業對帶動就業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結合張家界的實際,我們提出了對標提質、旅遊強市戰略,確定了把張家界建設成為國內外知名旅遊勝地的目標,到2020年,實現接待旅遊人數突破一億人次,旅遊收入突破一千億,境外遊客突破一千萬人次。為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定了一個567發展思路,就是建立5個體系,打造6條路徑,在7個方面突出示範。這5個體系,包括旅遊產品體系、市場體系、產業體系、交通體系、服務體系,這是全旅遊的一種架構。6條路徑,就是要實現全空間佈局,全鏈條完善,全產業帶動,全行程服務,同時讓全社會參與,把全域旅遊概念較完整和豐富地表現出來。另外,就是在7個方面當龍頭做示範,包括優化產品供給,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旅遊產品供給上要當龍頭做示範,打造旅遊國際化城市方面當龍頭做示範,在旅遊體制和機制上要當龍頭做示範,在旅遊的跨界融合發展上當龍頭做示範等等,最終給老百姓帶來實惠。由此帶來的就業機會將有可喜的增長空間,我們預計3年之內,形成旅遊直接帶動就業達到11000個,通過建立100個鄉村旅遊服務基地,帶動4000個就業崗位,通過旅遊跨界融合發展,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所產生的就業機會就更多。

在旅遊脫貧方面,我們一手抓旅遊產業發展,一手抓旅遊產業扶貧,通過從旅遊景區的設立,旅遊線路的鋪排,旅遊產品的保障和供應,給困難家庭帶來旅遊就業的機遇。另外,政府還會通過加大為民辦實事工程,包括鄉村道路改造,薄弱學校改造,基層醫療機構的設立,養老床位的建設等方面,使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我們一件接著一件去做,一年接著一年去幹,經過幾年累積,基本公共服務在原來基礎上就會有大的提升。

讓農民工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龍秋亮代表 (湖南省交水建集團湖南路橋長江分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

龍秋亮

2016年年底,全國農民工總量已達到2.82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人數達到1.69億人,這些人中間,建築業和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的農民工占到了53%。2016年,湖南省勞動力轉移的就業規模,從1341萬人增加到1532萬人,增幅是很大的,很明顯的。

從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建築業企業用工情況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越細越專,很多用工形式通過勞務外包的市場化形式來體現,企業用工出現了三種形式。在農民工的使用上,第一種是企業員工,第二種是勞務派遣制員工,第三種是勞務分包和勞務外包市場化。絕大多數農民工是通過第三種形式來實現就業的,應該說農民工現在已經成為新時期新型產業工人的主體。

對農民工群體而言,他們的就業期盼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通過有制度保障的勞動就業使得工作地位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素質和技能得到提升,權益得到保障和加強。通過提高返鄉創業的扶持力度,繁榮家鄉經濟,能創造更多的讓他們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制度不斷完善,但就目前而言,尤其是農民工群體,還是存在一些現實困難,也處於一個相對滯後的階段,還有一些提升和改善的空間。

我認為:一是可以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建立操作性比較便捷的社保體系。

第二,強化法律法規建設,建立類似於保障發展,強化執行力度,保障農民工權益的法律規定。

第三,加快原來的養老保險和新的農村保險兩個新舊制度的銜接,讓農民工分享到養老保險增長帶來的好處,切實保障農民工權益。

第四,加強宣傳和教育,讓農民工群體熟悉政策,熟悉社保體系,懂得怎麼去保障自己的權益。

文│《金鷹報》記者 郭薇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