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失獨家庭的公益行動 “昆明好人”王蘭蘭和那些志願者們

雲南網訊3月11日一大早, 昆明幸福家園社區的愛心食堂就熱鬧了起來:一群遠方來的志願者和昆明本地志願者們一起來到這裡, 忙碌著為獨居老人準備午飯。 由“昆明好人”王蘭蘭發起的善舉已經影響到越來越多的人。 而讓人格外感動的是, 王蘭蘭身邊有一群較為固定的志願者隊伍, 他們大多都是“失獨”父母。

老人們吃飯的月卡

“他們唱著歌說說笑笑”

“昆明好人”王蘭蘭創辦的愛心食堂, 已經成了社區裡200多位獨居和殘疾老人的家。 “有事找王蘭蘭, 有事找愛心食堂”, 是老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由深圳市夥伴地產和深圳市建輝慈善基金會組織的“善行夥伴 愛心啟航”公益之旅這次專門來到昆明,

看望這裡的老人。 “王蘭蘭這種善行實實在在地為老人們解決了困難, 無私地幫助和溫暖別人。 她所做的公益事業值得宣導和借鑒。 ”建輝慈善基金會此行的負責人劉芳書說, 此行之前, 他們通過媒體報導瞭解到了愛心食堂, 還進行了實地走訪。

11日上午8點半, 志願者們來到愛心食堂, 就忙碌了起來。 剝蠶豆、洗菜, 幫著失獨互助之家整理收來的舊衣服, 幹勁十足。

“王蘭蘭和義工們做飯時都很快樂, 他們唱著歌, 說說笑笑。 那些來吃飯的老人們, 也總是笑眯眯的。 來到這裡, 能感受到愛心食堂大家庭一樣的溫暖。 ”參與公益之旅的深圳女士梁小燕說。

來做義工的陳佳薇女士也被王蘭蘭的樂觀打動了, “有一個細節打動了我, 王蘭蘭養的花總是會被別人搬走。 問她是否生氣, 她卻笑呵呵地說:沒關係的, 花就是給人看的, 誰看都是看!”

志願者們來到愛心食堂開展義工活動

女兒遺願讓她走上公益之路

“我女兒生病期間, 得到了社會上許多好心人的幫助。 是那些好心人的幫助, 給了我女兒樂觀的勇氣。 在她的日記裡, 寫下了自己成為一名慈善家的心願。 ”女兒的遺願, 成了王蘭蘭投入公益事業的初衷。

“別人都說, 慈善是有錢人的事業。 我自己的生活尚且艱難, 投身公益事業, 難免遭到許多質疑。 ”說到這裡, 王蘭蘭只是淡然一笑。

起初, 她只是把自家的舊衣物捐給昆明周邊的貧困家庭。

後來的十年裡, 她收集整理和送出去的衣物被服、文具書本, 覆蓋了半數以上的雲南山區。

“沒有去山區之前, 我以為自己的人生已經很艱苦了。 到山區後, 我才知道他們有多困難。 山區孩子們純真的眼神打動了我。 ”這鼓舞著她繼續幫助這些孩子們。

2012年9月, 王蘭蘭分配到了幸福家園廉租房社區的住宅。 作為雲南較大的廉租房社區, 幸福家園住著200餘位60歲以上的空巢、獨居、孤寡老人, 他們中不少已喪失了勞動能力, 每月僅依靠480元的低保金度日。

社區裡有一戶獨居老人因為生病, 連續7天都吃點剩飯, 揭開鍋時飯菜都長黴了, “吃口熱飯成了老人最大的心願”。 王蘭蘭說, “搬到這個社區, 或許是一種緣分。

看到社區裡那麼多孤寡、獨居老人, 而我正好想做公益, 就創辦了愛心食堂, 希望可以為老人們解決就餐問題。 ”

愛心食堂成了孤寡老人們的家

自2014年10月1日起, 王蘭蘭和義工們為60歲以上的孤寡老人提供中餐和晚餐, 每餐有一葷兩素一湯, 每餐收3元錢, 按當地物價, 實際每餐成本5.5元, 差額部分均來自社會資助。

“愛心食堂有規定, 只有6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來打飯。 60歲一滿, 我就來這裡吃飯了。 這裡的飯菜乾淨衛生、味道可口, 營養搭配。 基本上, 我每天都在這吃午飯和晚飯。 ”今年63歲的李大爺正在愛心食堂的門口排隊打飯。

為了讓老人及時吃上飯, 愛心食堂還為重度殘疾和無人照看的老人送餐上門。

60歲的辛阿姨也是社區的住戶,

靠低保生活。 平日就來愛心食堂幫忙摘摘菜, 給高齡重症老人送飯。 飯點剛過, 她為老人送了飯菜返回了食堂。 “社區裡的孫寶紅老人80多歲, 患了老年癡呆, 他的妹妹偶爾來看望。 大多數時候, 我為老人送午飯和晚飯。 ”辛阿姨說, 因為患了肌無力, 她在家裡休養了一段時間。 身體好些的時候, 就來幫幫忙, 把這項義務工作當成一種鍛煉。

如今, “愛心食堂”已不僅僅是個食堂, 這裡也成了老人們抱團取暖的一個家。 電視機有故障、生病看醫生、家裡管道維修等等, 但凡家裡有什麼事, 老人們都是第一時間找王蘭蘭。

失獨家庭的公益行動:化悲傷為力量

愛心食堂創辦這些年, 志願者們來了一批又走一批, 沒報酬、事情多, 許多人都難以堅持。 如今,王蘭蘭身邊也有了一群較為固定的志願者隊伍,他們大多都失去了自己的獨生子女,對王蘭蘭的喪女之痛感同身受。失去了孩子,他們就通過公益行動,將原本應該給予孩子的那份愛投向了社會。

老人們打完飯散去後,幫忙收拾舊衣物的三位中年男子在食堂內吃飯喝酒。說起王蘭蘭為老人和山區們做的這些事情,他們都讚不絕口。“做一件好事容易,難的是堅持做了這麼多年。”其中一位姓王的先生說。

在聊天中,記者得知他們也都失去了自己的獨生子女。“有些父母在失去了孩子後,難以面對現實,自殺抑鬱,平常人也很難理解他們的苦楚。”王先生說,在王蘭蘭的公益事蹟被越來越多的媒體報導之後,他也加入到義工隊伍中。“如今,昆明已經有200多戶失獨夫婦加入到我們的公益行動中,大家空閒的時候,就來幫忙。同為失獨家庭,我們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讓更多的人瞭解到’失獨家庭’這個群體。”

如今,王蘭蘭身邊也有了一群較為固定的志願者隊伍,他們大多都失去了自己的獨生子女,對王蘭蘭的喪女之痛感同身受。失去了孩子,他們就通過公益行動,將原本應該給予孩子的那份愛投向了社會。

老人們打完飯散去後,幫忙收拾舊衣物的三位中年男子在食堂內吃飯喝酒。說起王蘭蘭為老人和山區們做的這些事情,他們都讚不絕口。“做一件好事容易,難的是堅持做了這麼多年。”其中一位姓王的先生說。

在聊天中,記者得知他們也都失去了自己的獨生子女。“有些父母在失去了孩子後,難以面對現實,自殺抑鬱,平常人也很難理解他們的苦楚。”王先生說,在王蘭蘭的公益事蹟被越來越多的媒體報導之後,他也加入到義工隊伍中。“如今,昆明已經有200多戶失獨夫婦加入到我們的公益行動中,大家空閒的時候,就來幫忙。同為失獨家庭,我們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讓更多的人瞭解到’失獨家庭’這個群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