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微健康」杜絕兒童高空墜落之痛 家長看護是關鍵

暑假兒童意外傷害高峰期不是過去了嗎?然而2天內,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重症監護病房PICU卻收治了3例兒童高空墜落的病例。 來自兒科醫院資料顯示, 最近的半個月裡, 已有5例兒童高空墜落收入兒科醫院PICU。 萬幸的是, 在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兒科醫院創傷中心多學科專家爭分奪秒地搶救下, 這些孩子都已脫離生命危險。 兒科醫院外科創傷中心副主任、神經外科主任李昊提醒道, 家長看護是保護孩子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父母有必要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成長環境, 讓孩子免于意外傷害。

10月以來高空墜落事件頻發

2歲的小晗晚上因家中無人看管, 從6樓陽臺跌落, 導致面部開放性損傷、額骨凹陷性骨折、頸椎半脫位, 肝臟挫裂傷(II級)、右腎挫裂傷(IV級)、皮膚挫傷。

僅僅2天內, 兒科醫院還接診了另外2例高空墜落患兒。 4歲餘的小晨從12樓墜落, 事件發生時家人沒有注意, 最終導致肺挫傷、肝挫裂傷(II級)、腎挫裂傷(II級)、脾臟挫裂傷(II級)、多處皮膚挫傷。 2歲餘的小波, 事發時家中短暫無人, 孩子不慎從 4樓墜落, 致使顱骨多發骨折, 頸椎半脫位, 肝挫裂傷。

每一例患兒入院, 創傷中心的各個科室(危重症、普外科、整形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心胸外科、放射科等)都是緊急會診, 各個專業主任齊聚頭, 共同討論決定每個孩子的治療方案。

對於小晗, 因為有開放性損傷, 需要緊急手術干預。 在做了充分的術前準備後, 整形科董晨彬醫師、神經外科趙瑞醫生齊上場, 一起為孩子進行清創縫合, 術中探查發現:面部傷口呈正中偏斜形全層裂開, 上至額部, 下至鼻翼左側, 額骨粉碎性骨折, 局部凹陷明顯,

約1釐米, 可見碎骨片和砂石碎片。 鼻根部少許骨質外露, 未有明顯骨折。 趙瑞醫生先清除碎骨片和異物, 並凹陷骨折復位, 再次檢查硬腦膜完整。 董晨彬醫師給予面部精細地探查清創縫合, 面部得到了還原。

看到縫合後的面部, 在場的醫生舒了一口氣。 董晨彬醫師坦言, “作為整形外科醫生, 可以盡力去恢復孩子的傷口, 但心裡的創傷又怎麼能在短時間內平復?”除了孩子們接下來的診治, 兒科醫院創傷中心的專家們更關心:為何這麼多的孩子從高處墜落?原因在哪?又如何預防?

如何杜絕高空墜落隱患?

近幾年, 高空墜落傷的病例不斷見諸報端、微信。 結合既往的病例, 兒科醫院創傷中心成員、外科副主任醫師鄭繼翠分析出5方面發病因素:

1. 家人疏忽, 無人看護 有的家長感覺孩子睡著了, 不會有什麼, 而自己外出辦事;有的家長覺得就是幾分鐘的下樓時間, 而且也和孩子說明了, 孩子在看動畫片不會有事;有的家長都在家裡, 都認為對方在看孩子, 結果孩子因為一個家人走了, 就從窗臺或陽臺去找走的人;也有的家長外出將孩子反鎖在家裡。 這些疏忽, 往往是導致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 非節假日期間容易發生事故的是小年齡孩子。

2. 孩子的天性 在動畫片、超人盛行的年代, 我們很多孩子也覺得自己可以做超人, 但他們不知道自己是沒有翅膀的, 不能飛翔。

3. 家居裝修 飄窗、陽臺是每個家庭都希望擁有的, 但家裡裝修的時候, 卻因為擔心影響美觀而沒有給飄窗、陽臺安裝必要的安全措施, 最終導致“飛人”出現。

4. 家庭環境不良 家庭經長處於爭吵的氛圍, 或者家庭內有疑似精神病患者, 高空拋子造成的兒童高空墜落案例也不少見。

5. 孩子的心理變化不為家長所識別 對於大年齡的孩子, 因為各種因素造成了心理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往往不會被家長所識別,最終造成悲劇。

那麼,作為孩子的看護者、監護人,家長到底該如何去預防這些悲劇的發生?如何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呢?鄭繼翠說,需要從3方面引起重視:

1. 家居設施改變 陽臺、窗臺安裝窗止、柵欄,且間距不要大於10釐米;欄杆不要橫向設計;陽臺、窗臺地面不要堆放雜物或擺放桌椅,以此減少孩子能夠爬上去的幾率。

2. 看護人看護 不要讓孩子單獨在家;不要反鎖孩子在屋內;不要因為其他的事情造成看似在看孩子其實卻未留意。

3. 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 在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最好同時關心一下孩子的心理。多交流,特別是大年齡孩子。

因為各種因素造成了心理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往往不會被家長所識別,最終造成悲劇。

那麼,作為孩子的看護者、監護人,家長到底該如何去預防這些悲劇的發生?如何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呢?鄭繼翠說,需要從3方面引起重視:

1. 家居設施改變 陽臺、窗臺安裝窗止、柵欄,且間距不要大於10釐米;欄杆不要橫向設計;陽臺、窗臺地面不要堆放雜物或擺放桌椅,以此減少孩子能夠爬上去的幾率。

2. 看護人看護 不要讓孩子單獨在家;不要反鎖孩子在屋內;不要因為其他的事情造成看似在看孩子其實卻未留意。

3. 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 在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最好同時關心一下孩子的心理。多交流,特別是大年齡孩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