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現在在中國談可持續時尚,是否為時過早

如何減少時裝設計產品對環境的影響, 並衡量和更好地瞭解這些影響?這是在環保成為重要議題的當下, 全球時裝產業共同關注的焦點, 然而在中國, 業界首次集中討論這一問題還是在2018春夏季的上海時裝周上。

法國奢侈品集團開雲在本季上海時裝周期間舉辦了一場互動性的“創新奢侈品實驗室”。

本季上海時裝周期間, 法國奢侈品集團開雲舉辦了一場互動性的“創新奢侈品實驗室”, 重新審視創意與設計的過程, 對產品原材料的來源地和生產地點以及由之設計出的服飾產品, 通過5000多個指標的對比、分析和計算, 得到涵蓋碳排放、用水量、水資源與大氣污染、損耗和用地變化的資料, 由此説明設計師和品牌做出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決策。

實際上, 可持續時尚在中國並非新鮮事, 創立於上海的本土品牌ICICLE之禾, 在過去的20年間便一直致力於為當代職場人士提供天然、舒適、優質的通勤時裝,

在環保還沒像今天這麼“時髦”的歲月裡, ICICLE就已經開始精選高品質的天然原料, 並以對環境負責任的態度在歷史悠久的自有成衣工廠製造。 本季上海時裝周期間, 這個低調的品牌第一次面向公眾舉辦時裝發佈會, 知名文化傳媒人洪晃為其編著的書籍——《之禾的秘密》也作為當當網與洪晃工作室共同策劃的“中國製作Made in China”系列叢書的第一本問世。 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 洪晃談道:“不論是開雲集團還是之禾, 做可持續時尚都不是一天兩天了, 選擇在這個時間點, 在上海時裝周上發佈重要的消息, 說明這個平臺已經相當成熟。 其實上海時裝周和中國國際時裝周一樣, 剛起步的時候和遠東的兩個先行者——東京與首爾時裝周比還是小打小鬧的感覺,
但這幾年真的大有起色。 ”

知名文化傳媒人洪晃為ICICLE編著的《之禾的秘密》在上海時裝周期間正式發佈。

洪晃認為, 可持續時尚這個概念在中國的推動, 其實有一部分原因是食品安全危機的爆發,

使得消費者開始對吃穿用度的品質、來源、環保性更加關注, 但目前可持續時裝相對普通的產品價格更高, 未來其市場的接受度能否進一步提升, 一方面有賴於消費者自身的意識覺醒, 另一方面也需要設計、生產、銷售方更好地控制成本, “兩邊一起使勁, 才能讓可持續時尚真正在中國得到普及。 ”

上海時裝周組委會副秘書長呂曉磊表示, 在中國時裝界來談時尚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是太早或太超前, 之所以將這些內容納入時裝周的官方活動, 是因為希望通過這樣話題的探討和呈現喚起大家這方面的意識並引發反思, 這也是時裝周起到引領行業發展的責任體現之一。

在本季上海時裝周XCOMMONS板塊上發佈的再造衣銀行“眾樂”系列

除了之禾, 曾多次以靜態展方式亮相上海時裝周的本土環保品牌“再造衣銀行”, 本季在時裝周全新的XCOMMONS板塊發佈了“眾樂”系列。 “再造衣銀行”是設計師張娜從2011年開始萌發的一個概念, 她回收舊布料並解構後製作出時髦的新衣, 並在逐步累積經驗的過程中意識到,可持續時尚並非為了環保而環保,否則這種消費可能會造成再次浪費。張娜在尋找面料時結識了奧地利一家致力於生態環保生產的纖維原料供應商——蘭精集團,其最新開發的萊賽爾纖維製成的紡織品,漿粕完全源於可持續採伐和人工管理的森林木材,且在其閉合式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溶劑幾乎都可以回收利用,使用後纖維也能完全生物降解。

張娜本季發佈的“眾樂”系列就採用了俗稱“天絲”的萊賽爾纖維這一環保材料,與棉麻毛混紡一同生產出一年四季皆宜的時裝,因為面料本身方便打理也不易皺,在洗滌過程中就減少了對能源的消耗。張娜說,自己不想給這些再造衣貼上綠色標籤,在她看來,時尚的再造升級,成功與否根本在於產品。如果能通過設計讓人們對再造衣有所改觀,甚至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那才是很酷且時髦的事。

並在逐步累積經驗的過程中意識到,可持續時尚並非為了環保而環保,否則這種消費可能會造成再次浪費。張娜在尋找面料時結識了奧地利一家致力於生態環保生產的纖維原料供應商——蘭精集團,其最新開發的萊賽爾纖維製成的紡織品,漿粕完全源於可持續採伐和人工管理的森林木材,且在其閉合式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溶劑幾乎都可以回收利用,使用後纖維也能完全生物降解。

張娜本季發佈的“眾樂”系列就採用了俗稱“天絲”的萊賽爾纖維這一環保材料,與棉麻毛混紡一同生產出一年四季皆宜的時裝,因為面料本身方便打理也不易皺,在洗滌過程中就減少了對能源的消耗。張娜說,自己不想給這些再造衣貼上綠色標籤,在她看來,時尚的再造升級,成功與否根本在於產品。如果能通過設計讓人們對再造衣有所改觀,甚至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那才是很酷且時髦的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