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再過2個月,武漢將會驚豔全世界,絕美景點全攻略都在這了!

再過2個月, 武漢將會驚豔全世界

2017年12月28日

東湖綠道二期終於要和大家見面了!

via 長江日報

一期綠道長28.7公里

即將開放的二期綠道73.28公里

是一期全長的2倍多

從規劃、設計到建設, 瞄準“世界級”

整個東湖綠道將於今年底突破100公里

東湖綠道二期有5條主題綠道:

湖城道、湖澤道、湖町道、湖林道和森林道

與一期的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無縫對接

猶如一條耀眼的翡翠綠鏈環抱大東湖

綠道旁種植濱水池杉、花紅柳綠, 各景區節點道路相同, 呈現出繁華似夢的盛景。

東湖綠道二期的規劃建設, 採納了市民回饋的意見和建議, 打通了東湖景區之間的內部道路, 增加了騎行道。 作為世界級綠道, 東湖綠道符合包括馬拉松在內的多項國際化賽事要求, 也滿足了市民通過步行、騎行等方式共用綠色發展的願景。

雙島之間堤堤直通, 景點之間路路相同, 如綠色項鍊串聯起一顆顆美麗的珍珠。 整個綠道沿線設有近20處進出口, 保證遊客方便進來、方便離開。

如此恢宏瑰麗的東湖綠道

開放以後一定會美得讓遊客眼花繚亂

在12月28日開放之前

不如先收好這份東湖綠道二期最全攻略

各種綠道二期美景提前預告!

湖城道

一景一園 聽濤賞梨

湖城道南起省博物館, 經東湖老大門、聽濤景區, 北抵梨園廣場。 該主題段綠道以改造型綠道為主, 全段長約9.02公里, 其中骨幹3.77公里, 支線5.25公里。

沿湖大道綠化腹地段現狀人行道改擴建為綠道,遊人一踏入便是滿眼化不開的綠意盎然。而聽濤景區段現狀道路整治升級,沿途景致更加幽美得引人入勝!

最具特色的景觀是梨園入口,圍繞了梨園來突出“梨”,對現狀場地植物進行優化和提升。增加了開花的棠梨數量,形成約2千平方米的花坡。每一位遊客都能身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的唯美浪漫之景中~

湖澤道

雙島五堤 十裡桃花

湖澤道位於白馬景區,從九女墩湖中道,經華僑城、白馬洲、湖光村,至李家大灣郊野道,長14.7公里。濕地、島嶼、長堤共築一景,重現古代雲夢澤風光。

白馬洲

白馬洲主題區是湖澤道的一大亮點,也是綠道二期最大的景觀節點,由東湖北部一系列的半島、獨島構成。湖塘眾多,形成獨特的湖中湖、似島似堤的地塊特色。

白馬驛站

白馬驛站是東湖綠道二期的北門戶,且交通十分便捷,與武漢高鐵站直線距離不足1公里,步行至楊春湖地鐵站不過670米。

白馬驛站也是綠道的重要節點,類似遊客服務中心,總面積約24000平方米,北段與歡樂大道交接處設置集會前廣場,西面的迎賓花道是進入綠道的快速通道。中心的印馬庭供遊客休憩停留,可滿足遊人如廁、休息、餐飲等需求。設有集中停車場,擁有351個停車位。

桃花島

桃花島主題區,光聽名字就讓人浮想聯翩,心生嚮往之情。沒錯,桃花島與白馬洲兩個區域都將凸顯“桃花”,營造出桃花花海的壯麗景觀。

位於三環線青化路立交附近的湖澤道白馬洲、桃花島,會有占地7.8萬平方米的桃花坡,每一個武漢人都能真情實切的來感受“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唯美仙境。

除此之外,還會有大規模的荷花花海、月季花海、草甸花海、宿根花卉花海等,構成一個大的花世界,給你神仙般的浪漫。

桃花島交通四通八達,桃花島島堤相連,臨近武漢高鐵站。所在的湖面上還將建一條綠道,將桃花島與東湖風景區湖光村相接,最終延伸至李家大灣,與一期的郊野道相連。

璀璨島

璀璨島是湖澤道西北向一處別致的小島,夕陽餘暉與城市遙相呼應,一半山水一半城。小島還有百米紫藤花廊,隨風搖曳之下,如璀璨繁星。

薺荷塘

薺荷塘原來是一個養殖魚塘,建設中沒有大拆大建,而是以原始自然肌理的方式,將水塘改造為觀荷之地。還特別設置了水下棧道,讓遊客可以漫步于荷塘之中,身臨其境觀賞荷花之美。

中國東湖國際公共藝術園

二期湖澤道的白馬洲桃花島上將打造中國東湖國際公共藝術園,展示國內外藝術家的雕塑等藝術作品。

類似上海靜安雕塑公園,這裡將引進國內外藝術大師的雕塑和藝術院校師生作品,在島上進行聯展。對於市民遊客反響好的經典作品將長期保留,其餘作品將定期更換,讓市民能“品嘗”到文化與藝術大餐,且始終保持新鮮感,提升東湖的文化藝術氛圍和國際化。

國內外藝術家和院校作品目前還在收集和篩選中,今年底開園時將展示其中的一部分。

湖汀道

近賞田灣 遠觀山巒

湖町道位於後湖景區,從落霞歸雁驛站,經萬國遺址公園、建強村、三環線橋下,止於吹笛山,長9.26公里。 田野、湖灣、植物,築成大規模的生態景觀,湖町道沿湖有成片蘆葦,充滿野趣。

梯田花海

在萬國公園景觀附近,將會有一排排呈現梯田狀的油菜花,一條人行棧道穿行其中,蜿蜒數百米。每年春天油菜花盛開之時,武漢人可以在通過這條棧道,在花海裡衝浪。

這裡將被打造成濱湖濕地主題園,景觀特色為“近賞田灣,遠觀山巒”,目前46000平方米的油菜花已經完成八成,田埂上還將點綴海棠花,春季就可以來賞梯田花海了。

地被觀賞植物約6萬平方米。結合現狀肌理和原生植被情況,佈局梯田花海、農藝花園、濕地、草灘、混交風景林等特徵植物景觀,再現湖濱農林特色。沿現狀自然岸線土路基,形成砂石步道,恢復自然的濱水濕地效果,營造郊野自然的體驗。

蒹葭蒼蒼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在湖町道上,規劃設計部門保留了原有地貌中的白茅、蘆葦等水生植物,想通過“反寫生”的理念,還原《詩經》中的詩情畫意。景點建設後期還將增加營造噴霧效果的霧森裝置,營造仙氣迷離的意境。

十裡楓林

還有近7公里的三角楓道,楓葉秋霜染紅後便會展現出迷人的秋色。

攬灣台

結合梯田高差,設置了一處攬灣景色的平臺,營造出伸手便可觸景的氛圍。

怡然草亭

目前該區域的建築物為萬國遺存建築,風格為歐式,結合綠道建設,新增一處草亭,為遊客提供歇腳、觀景之便。

節氣園

湖町道節氣園景點將通過不同的形式生動展現中國二十四節氣,如“春分”將通過蹺蹺板的形式來體現氣溫忽高忽低,“大暑”則用風車來表現夏天的到來。

湖林道

東灣西園 荷紅茶香

湖林道橫跨磨山、喻家山景區,從磨山東門,經植物園、喻家山北路,至植物園南側東頭村,長14.08公里。

鷹嘴灣

鷹嘴灣面積約為6200平方米,位於植物園南側,團山驛站北側,節點內設置三個木平臺,一個景觀廊架,種植鳶尾、虞美人等植物,配合原有苗圃形成一個自然生態的休憩空間。

辛夷花道

辛夷是《詩經》中的植物,辛夷花道將種植木蘭和黃金菊,營造出“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意景觀。

大李文化村

武漢植物園旁邊,隱藏著一個自發形成的文創藝術村——大李村。大李藝術村是氛圍濃厚的文化村落,目前還有許多人不知道這個地方,東湖綠道二期開放,將在入口與綠道連接處增設指引牌,將遊人引導到大李村。

大李村原本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村落,由於其周邊環境較好,空間相對獨立,交通比較便利,多可出租的獨棟房屋等得天獨厚的條件,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文創群體的青睞。

繡球園

湖林道苗圃區域,將大量種植木本繡球及瓊花,形成繡球專類園。屆時,遊人可以來此欣賞繡球美景。

森林道

知山樂水 登高觀瀾

森林道主要位於吹笛景區,起於團山和喻家山,經畢家山、吹笛山,止於三環線與青王路,長26.22公里。綠道在山地和濕地穿行,突出山林體驗和國家濕地公園遊憩,仿佛進入了童話世界的綠野仙蹤。

森林道山林環

位於東湖吹笛景區內的馬鞍山森林公園,山體已被新建的綠道串聯,實現人們“登上山頂,走進森林”的夢想。

森林道建設過程中,將登山步道的原有路徑進行改造串聯成環,並對沿路兩側植物清雜、梳理,增種耐蔭植物,如大吳風草等,並沿線間斷佈置霧森系統,以達到林中仙境的奇幻效果。

森林公園南門驛站

這個驛站是東湖綠道二期最大的驛站,荊楚風格的建築氣勢恢宏。它是森林公園啟程的地方,更是心靈旅行出發的起點。

在功能上設計遊客休息、休閒交流、文化展覽、集散中轉空間。園林佈局依山而落、動靜結合,為市民設置遊園步道、網雲沼等供遊客休憩空間。遊客驅車抵達後,可將車停放在驛站附近地下兩層停車場,停車場可供停放1012台車輛。

清風竹苑

清風竹苑位於森林道山后畢村西北角,占地約4300平方米。這裡以“竹”作為特色元素,以竹造園,以竹塑景。

營造出竹苑留春、竹塢尋幽、竹圍月伴、竹海長廊、竹水相依、竹徑通幽六處園林小景,重現唐代詩人王維詩句中“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的意境。

森林公園西門驛站

在功能上設計遊客休息、休閒交流、文化展覽、集散中轉空間。園林佈局依山而落、動靜結合,為市民設置遊園步道、網雲沼等供遊客休憩空間。

湖畔吹笛

湖畔吹笛在森林道中段國家濕地公園內,周邊山林繁茂,濕地景觀優美。

珞喻山驛

珞喻山驛整體設計迎合了古典園林佈局,在功能上設計遊客休息、休閒交流、文化展覽、集散中轉空間。也為市民設置了遊園步道、網雲沼等供遊客休憩空間。

蒲與荷

種植菖蒲與荷花,營造出“彼澤之陂有蒲與荷”的詩意景觀。

山后畢

作為畢家山延至後湖,這一自然山水序列上的重要節點,佈局上依託畢家山山系餘脈劃分為清風竹苑和HAPPY樂園。

兒童冒險樂園

與清風竹苑在空間上形成“靜動互補”,為遊客提供一處適宜親子互動、家庭休閒的遊樂場地。

燒烤樂園

基於燒烤區上進行的改造,臨湖一側現有的4個圓形燒烤點,既可作為休憩點、又能呼應觀山台小景,起到取景框的作用。

這樣的東湖綠道你喜歡嗎?

沿湖大道綠化腹地段現狀人行道改擴建為綠道,遊人一踏入便是滿眼化不開的綠意盎然。而聽濤景區段現狀道路整治升級,沿途景致更加幽美得引人入勝!

最具特色的景觀是梨園入口,圍繞了梨園來突出“梨”,對現狀場地植物進行優化和提升。增加了開花的棠梨數量,形成約2千平方米的花坡。每一位遊客都能身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的唯美浪漫之景中~

湖澤道

雙島五堤 十裡桃花

湖澤道位於白馬景區,從九女墩湖中道,經華僑城、白馬洲、湖光村,至李家大灣郊野道,長14.7公里。濕地、島嶼、長堤共築一景,重現古代雲夢澤風光。

白馬洲

白馬洲主題區是湖澤道的一大亮點,也是綠道二期最大的景觀節點,由東湖北部一系列的半島、獨島構成。湖塘眾多,形成獨特的湖中湖、似島似堤的地塊特色。

白馬驛站

白馬驛站是東湖綠道二期的北門戶,且交通十分便捷,與武漢高鐵站直線距離不足1公里,步行至楊春湖地鐵站不過670米。

白馬驛站也是綠道的重要節點,類似遊客服務中心,總面積約24000平方米,北段與歡樂大道交接處設置集會前廣場,西面的迎賓花道是進入綠道的快速通道。中心的印馬庭供遊客休憩停留,可滿足遊人如廁、休息、餐飲等需求。設有集中停車場,擁有351個停車位。

桃花島

桃花島主題區,光聽名字就讓人浮想聯翩,心生嚮往之情。沒錯,桃花島與白馬洲兩個區域都將凸顯“桃花”,營造出桃花花海的壯麗景觀。

位於三環線青化路立交附近的湖澤道白馬洲、桃花島,會有占地7.8萬平方米的桃花坡,每一個武漢人都能真情實切的來感受“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唯美仙境。

除此之外,還會有大規模的荷花花海、月季花海、草甸花海、宿根花卉花海等,構成一個大的花世界,給你神仙般的浪漫。

桃花島交通四通八達,桃花島島堤相連,臨近武漢高鐵站。所在的湖面上還將建一條綠道,將桃花島與東湖風景區湖光村相接,最終延伸至李家大灣,與一期的郊野道相連。

璀璨島

璀璨島是湖澤道西北向一處別致的小島,夕陽餘暉與城市遙相呼應,一半山水一半城。小島還有百米紫藤花廊,隨風搖曳之下,如璀璨繁星。

薺荷塘

薺荷塘原來是一個養殖魚塘,建設中沒有大拆大建,而是以原始自然肌理的方式,將水塘改造為觀荷之地。還特別設置了水下棧道,讓遊客可以漫步于荷塘之中,身臨其境觀賞荷花之美。

中國東湖國際公共藝術園

二期湖澤道的白馬洲桃花島上將打造中國東湖國際公共藝術園,展示國內外藝術家的雕塑等藝術作品。

類似上海靜安雕塑公園,這裡將引進國內外藝術大師的雕塑和藝術院校師生作品,在島上進行聯展。對於市民遊客反響好的經典作品將長期保留,其餘作品將定期更換,讓市民能“品嘗”到文化與藝術大餐,且始終保持新鮮感,提升東湖的文化藝術氛圍和國際化。

國內外藝術家和院校作品目前還在收集和篩選中,今年底開園時將展示其中的一部分。

湖汀道

近賞田灣 遠觀山巒

湖町道位於後湖景區,從落霞歸雁驛站,經萬國遺址公園、建強村、三環線橋下,止於吹笛山,長9.26公里。 田野、湖灣、植物,築成大規模的生態景觀,湖町道沿湖有成片蘆葦,充滿野趣。

梯田花海

在萬國公園景觀附近,將會有一排排呈現梯田狀的油菜花,一條人行棧道穿行其中,蜿蜒數百米。每年春天油菜花盛開之時,武漢人可以在通過這條棧道,在花海裡衝浪。

這裡將被打造成濱湖濕地主題園,景觀特色為“近賞田灣,遠觀山巒”,目前46000平方米的油菜花已經完成八成,田埂上還將點綴海棠花,春季就可以來賞梯田花海了。

地被觀賞植物約6萬平方米。結合現狀肌理和原生植被情況,佈局梯田花海、農藝花園、濕地、草灘、混交風景林等特徵植物景觀,再現湖濱農林特色。沿現狀自然岸線土路基,形成砂石步道,恢復自然的濱水濕地效果,營造郊野自然的體驗。

蒹葭蒼蒼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在湖町道上,規劃設計部門保留了原有地貌中的白茅、蘆葦等水生植物,想通過“反寫生”的理念,還原《詩經》中的詩情畫意。景點建設後期還將增加營造噴霧效果的霧森裝置,營造仙氣迷離的意境。

十裡楓林

還有近7公里的三角楓道,楓葉秋霜染紅後便會展現出迷人的秋色。

攬灣台

結合梯田高差,設置了一處攬灣景色的平臺,營造出伸手便可觸景的氛圍。

怡然草亭

目前該區域的建築物為萬國遺存建築,風格為歐式,結合綠道建設,新增一處草亭,為遊客提供歇腳、觀景之便。

節氣園

湖町道節氣園景點將通過不同的形式生動展現中國二十四節氣,如“春分”將通過蹺蹺板的形式來體現氣溫忽高忽低,“大暑”則用風車來表現夏天的到來。

湖林道

東灣西園 荷紅茶香

湖林道橫跨磨山、喻家山景區,從磨山東門,經植物園、喻家山北路,至植物園南側東頭村,長14.08公里。

鷹嘴灣

鷹嘴灣面積約為6200平方米,位於植物園南側,團山驛站北側,節點內設置三個木平臺,一個景觀廊架,種植鳶尾、虞美人等植物,配合原有苗圃形成一個自然生態的休憩空間。

辛夷花道

辛夷是《詩經》中的植物,辛夷花道將種植木蘭和黃金菊,營造出“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意景觀。

大李文化村

武漢植物園旁邊,隱藏著一個自發形成的文創藝術村——大李村。大李藝術村是氛圍濃厚的文化村落,目前還有許多人不知道這個地方,東湖綠道二期開放,將在入口與綠道連接處增設指引牌,將遊人引導到大李村。

大李村原本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村落,由於其周邊環境較好,空間相對獨立,交通比較便利,多可出租的獨棟房屋等得天獨厚的條件,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文創群體的青睞。

繡球園

湖林道苗圃區域,將大量種植木本繡球及瓊花,形成繡球專類園。屆時,遊人可以來此欣賞繡球美景。

森林道

知山樂水 登高觀瀾

森林道主要位於吹笛景區,起於團山和喻家山,經畢家山、吹笛山,止於三環線與青王路,長26.22公里。綠道在山地和濕地穿行,突出山林體驗和國家濕地公園遊憩,仿佛進入了童話世界的綠野仙蹤。

森林道山林環

位於東湖吹笛景區內的馬鞍山森林公園,山體已被新建的綠道串聯,實現人們“登上山頂,走進森林”的夢想。

森林道建設過程中,將登山步道的原有路徑進行改造串聯成環,並對沿路兩側植物清雜、梳理,增種耐蔭植物,如大吳風草等,並沿線間斷佈置霧森系統,以達到林中仙境的奇幻效果。

森林公園南門驛站

這個驛站是東湖綠道二期最大的驛站,荊楚風格的建築氣勢恢宏。它是森林公園啟程的地方,更是心靈旅行出發的起點。

在功能上設計遊客休息、休閒交流、文化展覽、集散中轉空間。園林佈局依山而落、動靜結合,為市民設置遊園步道、網雲沼等供遊客休憩空間。遊客驅車抵達後,可將車停放在驛站附近地下兩層停車場,停車場可供停放1012台車輛。

清風竹苑

清風竹苑位於森林道山后畢村西北角,占地約4300平方米。這裡以“竹”作為特色元素,以竹造園,以竹塑景。

營造出竹苑留春、竹塢尋幽、竹圍月伴、竹海長廊、竹水相依、竹徑通幽六處園林小景,重現唐代詩人王維詩句中“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的意境。

森林公園西門驛站

在功能上設計遊客休息、休閒交流、文化展覽、集散中轉空間。園林佈局依山而落、動靜結合,為市民設置遊園步道、網雲沼等供遊客休憩空間。

湖畔吹笛

湖畔吹笛在森林道中段國家濕地公園內,周邊山林繁茂,濕地景觀優美。

珞喻山驛

珞喻山驛整體設計迎合了古典園林佈局,在功能上設計遊客休息、休閒交流、文化展覽、集散中轉空間。也為市民設置了遊園步道、網雲沼等供遊客休憩空間。

蒲與荷

種植菖蒲與荷花,營造出“彼澤之陂有蒲與荷”的詩意景觀。

山后畢

作為畢家山延至後湖,這一自然山水序列上的重要節點,佈局上依託畢家山山系餘脈劃分為清風竹苑和HAPPY樂園。

兒童冒險樂園

與清風竹苑在空間上形成“靜動互補”,為遊客提供一處適宜親子互動、家庭休閒的遊樂場地。

燒烤樂園

基於燒烤區上進行的改造,臨湖一側現有的4個圓形燒烤點,既可作為休憩點、又能呼應觀山台小景,起到取景框的作用。

這樣的東湖綠道你喜歡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