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麥康森:功能料的提法在學界還多有爭議,但這個方向是有生命力的

10月23日, 2017中國首屆功能性水產配合飼料發展研討會暨第四屆“中國水產頻道世華會網友見面會”在浙江湖州東吳開元名都酒店舉行,

參會人數近500人。

會議現場

本次會議由《水產前沿》雜誌、中國水產頻道主辦, 青島瑪斯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廣東雅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無錫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科之源環保科技設備有限公司、布勒水產設備(常州)有限公司、北京英惠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廣州市誠一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協辦。 並獲得了廣州飛禧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利達華銳機械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及煙臺大樂飼料有限公司、廣東海因特生物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德寧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斯隆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山東深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阜大動物蛋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贊助。

本場會議得到水產飼料行業同仁的極大關注, 共同探討功能性飼料的前沿技術以及應用前景。

近年來得益於國內水產動物營養研究的快速發展,

以提高魚蝦蟹對飼料的消化利用效率, 提高其免疫力, 改善其健康水準, 進而減少環境負荷與用藥強度, 實現較高養殖成功率, 提升商品魚蝦蟹品質為主要訴求的功能性水產飼料開始投入市場, 並很快取得顯著效果, 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養殖業者的認可與歡迎。

中國工程院麥康森院士作為特邀嘉賓發表了開幕致詞。 “老實說, 現在功能性飼料這一提法在學界還多有爭議, 但在產業界, 我們的企業已經整得熱火朝天了, 不光中小企業在推動, 行業龍頭企業也在推動, 市場越做越大。 這足以說明, 這個方向是有生命力的, 是有市場需求的。 所有創新的開始, 往往伴隨著混亂。 目前功能性飼料市場也是如此。 如何加強學界與產業的互動,

在水產動物營養研究上快速回應, 與支撐功能性飼料市場的需求?產業界如何去蕪存菁, 減少概念先行, 而過度透支功能性飼料的市場潛力?這些都是我們當下要重視的問題。 ”麥康森院士說道。

東北農業大學單安山教授介紹稱, 在二十世紀下葉,傳統飼料營養理論的大廈已近上樑封頂,人們曾懷疑動物生產水準已近極限。歐洲也早已調整方向,改變策略,政府已不再繼續支持這一領域的傳統性研發活動。英國著名的動物營養與飼料科技研發管理機構AFRC於1994年便改弦易幟,更名為BBSRC。北美近些年也出現明顯異動,政府對這一領域支持力度也大幅削減。此外,世紀之交以來,以分子生物學和生物技術為依託的功能性飼料的研究與開發不斷開展,使飼料營養物質的作用得以進一步發揮,使動物生產潛力得以進一步挖掘。“功能性飼料在解決飼料與畜產品安全、品質、效率、資源及環保問題等方面都是大有作為,其前景可期可盼。”單安山表示。

會上,單安山重點講述了抗菌肽的應用前景和最新研究成果。據介紹,與抗生素相比,抗菌肽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很小或不易產生耐藥性。因為抗菌肽與抗生素的抗菌機理完全不同。目前,單安山的研究團隊已克服了抗菌肽研究、開發與飼用過程中的主要障礙,聯通了抗菌肽從來源到飼用各環節,開展了動物飼養試驗並取得成功,實驗證明,抗菌肽替代飼用抗生素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的薛敏研究員在分享關於膽汁酸對加州鱸肝病的治療研究時表示,目前飼料投喂過程中,加州鱸發生肝病的主要原因是由高糖引起,這不同於投喂冰鮮魚時,加州鱸的肝病誘發因素主要是氧化。

“如果發現養殖加州鱸存在膽汁淤積的症狀,即膽汁出現生成障礙以及流動停滯或受抑,臨床以黃疸,血清AKP和TBA升高,並誘導肝組織纖維化和壞死。此時,就需要添加外源性的膽汁酸。但是如果添加量不足,反而會引起非常強烈的炎症反應,最好是讓加州鱸對膽汁酸的攝入量有25.8mg/kg/天。”薛敏稱。

同時,她建議不要長期使用膽汁酸來作為加州鱸肝病的防控手段,而應該將其定位為治療,適合短期使用,且需要關注膽汁酸在應用時的毒性。“在國外,膽汁酸是作為藥物使用,因此不適合作為長期使用的食物原料,而且外源性膽汁酸攝入過多,會抑制魚體本身正常的膽汁酸合成,屬於雙刃劍。”

據廣東雅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技術中心副總監董愛華介紹,截止2010年,全球3500萬噸水產料消耗約350萬噸魚粉;預計2020年,6000萬噸水產料消耗約600萬噸魚粉,未來10年全球魚粉不但沒有增加,而且每年還在銳減。2014年全球魚粉總量約400萬噸,較2013年減少了50多萬噸。2015年全球魚粉總量維持在2014年同等數量400萬噸水準。

按照現有水產行業和畜禽飼料魚粉使用量,未來六年魚粉需求量將達到800萬噸以上;缺口為400萬噸以上,有600億人民幣的市場份額(13000-15000元每噸);其中中國市場缺口至少在150萬噸以上,若用酵母等功能性蛋白原料補充,約有200個億以上市場潛力,全球約有600億以上。

噴霧乾燥血漿蛋白粉在中國高檔乳仔豬料使用量為4%-5%,按中國近200萬噸乳豬教槽料計算,每年將使用量8-10萬噸血漿蛋白粉(平均價格在28000-35000萬元每噸)。利用酵母等功能性蛋白原料替代血漿蛋白粉使用量,每年銷售收入可達30億元以上。

2015年全國抗生素用量約為18萬噸,其中獸用抗生素約一半以上用量,獸用抗生素使用投入達到近200億元。2017年1月1日起歐盟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將給酵母類產品帶來極好機會。

近期,在環保重壓之下,導致浙江、山東、四川、海南等地區飼料企業出現停產整頓現象。廣東科之源環保科技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陶進平表示,被重點“關照”的飼料企業主要由“惡臭”氣味、鍋爐廢氣、污水和粉塵等四方面原因引起。“如果不治理,意味著飼料生產企業將面臨:生存危機、停不起、耗不起、傷不起。”陶進平說。

據瞭解,飼料廢氣具有五大特點,包括:因飼料配方裡使用了魚粉、烏賊膏等高動物蛋白,廢氣臭氣濃度高;粉塵濕度大;溫度高;廢氣量大;含有油性物質。目前,針對飼料行業廢氣特點,現飼料行業主流的惡臭廢氣處理工藝主要吸收法、臭氧法、低溫等離子法和UV光解氧化法等四種。

同時,由於飼料行業的生產廢氣處理,很大一部分處理工藝都用到噴淋塔噴淋,一方面是為降溫,另方面是為除塵去油脂;使用噴淋塔噴淋勢必會產生噴淋廢水,不進行處理直接排放必然不能達標排放。因此,飼料企業還需要重視飼料生產過程中的廢水處理。

廣州市誠一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胡雲華表示,魚類是典型的糖尿病動物,攝食後易長時間高血糖,造成魚的氧化應激反應和蛋白質的非酶糖化,長期以往,會使魚表現出肝臟差、免疫力差、易發生病害的現象。

但是,也並非是將飼料澱粉水準設計得越低越好。實際上,飼料澱粉含量降低也會給水產飼料行業造成的威脅,例如會導致加工工藝難度加大,產品外觀、浮水性能、粒狀難達標產能降低、能耗提高,配方成本提高等。因此,胡雲華指出,在保持魚體健康的前提下,提高魚類對澱粉的利用率,是水產飼料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大勢所趨!

胡雲華介紹了中山大學和誠一公司多年研究成果:魚類糖代謝的營養調控——糖代謝調節因數。糖代謝調節因數由多種成分組成,科學搭配,有效到達靶器官發揮糖代謝調控作用,通過調控提高胰島素與靶組織受體的親和力和提高葡萄糖激酶(GK)的活性,來提高魚對澱粉的利用率,提高魚類健康,實現水產養殖的增產增效。

蘇州大學葉元土教授指出,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食品品質與安全、供給側調整、病害等問題越來越關注,新形勢下行業對水產飼料品質與功能的拓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飼料已經從承擔生長速度、飼料效率、養殖產量等傳統的功能,轉向兼具承擔養殖動物免疫防禦能力、養殖動物健康、對肉質的改善、動物產品外觀、減少環境的負荷等作用的“功能性飼料”,這一轉變將對產業和企業產生重大的影響。

就目前功能性飼料所涉及的應用範圍看來,水產料企可嘗試開發:1、苗種期飼料(消化系統發育不全、抗逆性差),注重產品的可消化性、抗病防病性和腸道黏膜維護,代表產品有“蝦奶粉“、“蟹奶粉”、”魚奶粉”等;2、滿足抗應激、健康維護需要的新飼料;疫病高發期功能飼料(修復肝、腸損傷);3、越冬等特殊時期功能飼料;4、增肥,減少越冬體重損耗;5、改善肉質的功能飼料;6、改善體色的功能飼料;7、釣魚功能飼料(誘食性)等功能性飼料,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無錫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蔣蓉對新時代下水產品的定位提出了新的思考,她認為安全的水產品應該具有“好看、好吃和吃得安全”三個特點,並可以從品種、養殖程序控制、飼料幾個環節來提供保障。換句話說,要生產安全的水產品,首先需要該品種具有較好的生長性能、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有較好的口感風味,同時在養殖過程中考慮對環境、投喂和管理進行系統控制,並投喂營養合理、飼料原料品質安全、非藥物化的飼料。

其中,蔣蓉特別提到在飼料中添加天然植物型添加劑,通過科學配伍後的植物型添加劑,各種植物之間協同配合下可以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增強免疫力和改善肉質。而且,植物型添加劑能耐受飼料加工中的高溫高壓等條件,又不失其自然功效。不過,天然植物有較厚的細胞壁,因此蔣蓉表示在利用天然植物時需要使用破壁粉碎工藝。“過800目篩、破壁率95%以上,更能保證有效成分地更好釋放。”

張含樂:酵母培養物具有炎症調節、菌群調節、蛋白代謝調節等功能

北京英惠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水產事業部技術經理張含樂分享了酵母培養物的研究進展與應用。據介紹,酵母培養物來源於變性培養基、酵母細胞和酵母代謝產物,物質化學分類包括氨基酸、小肽、維生素、葡聚糖、甘露聚糖、核苷酸、醛酮酸活性物等,組成資料顯示:蛋白≥55%;灰分≤8%;水分≤10%;甘露寡糖≥0.5%;賴氨酸4.52%、蛋氨酸0.95%,具有炎症調節、菌群調節、蛋白代謝調節等功能。

在廣東海洋大學進行的南美白對蝦實驗表明,與對照組相比,2.5%-5%酵母培養物對蝦的末重和規格無顯著影響(P>0.05);誘食效果最大提高20%;攻毒後成活率最大提高25%(P<0.05)。在中科院水生所進行的鯽魚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酵母培養物添加不會引起生長性能的下降,2-4%的添加使肥滿度、攝食和腸長指數都有一定提高。染菌後與對照組相比,4%的酵母培養物添加顯著提高了24h成活率17%;72h成活率提高225%。在生物技術研究院進行的鯽魚實驗表明,添加酵母培養物組腸道絨毛高度和完整性明顯增加,保障了腸道的健康。

“從國家政策及市場需求來看,飼料廠靠原料的簡單物理混合,其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原料的深度加工是必走之路。”青島瑪斯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主任王磊博士表示,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其發酵飼料在工業飼料中的占比在30%左右,而中國這一比例還遠遠不夠。

隨著國內飼料企業應用微生物製劑及發酵原料越來越普遍,並能確認其價值,且應用範圍和使用量逐年遞增,加上“無抗”養殖和環保等大趨勢下,養殖場也能接受生物預處理飼料的技術產品,預估未來十年發酵飼料總量將占到飼料總量的10%-20%,總量達到3000萬-6000萬噸,產值超過1000億。

據瞭解,目前國內發酵蛋白生產企業50家以上,年產銷量達上萬噸的企業在20家以上,但目前年總產銷估測不到100萬噸。大型飼料企業和大型養殖企業自有發酵生產產能估計在20萬噸。而市場總需要量估測在400萬噸以上,還有廣泛的發展空間。會上,王磊介紹了一款自主研製的一體化自動發酵系統,能改觀傳統發酵工藝面臨“環境條件不可控、易污染、品質不穩定;工人苦、累、不願幹,易出錯,長期成本高”等問題,為飼料企業提供了現場發酵的整體解決方案。

我國常見的特種水產養殖品種包括黃顙魚、加州鱸、海鱸、籃子魚、金鯧魚、大黃魚、小龍蝦、螃蟹、鮑魚、蛙等多個品種,品種眾多,每一個品種的生物學特點各不一樣,布勒水產設備(常州)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彭江指出,料企在發展特種水產膨化飼料時,首先就要關心養殖品種的攝食習慣的特點。

物料擠壓過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物理、化學過程,因此,擠壓膨化系統操作需要注意以下參數關鍵點,首先是關注過程參數,包括物料組分、水分含量、螺杆結構、螺杆轉速、餵料速度、機筒溫度、模頭形狀;其次是系統參數,包括單位機械能SME、消耗熱能STE、物料停留時間、扭矩、壓力、模具結構、密度控制結構;最後是目標參數,包括膨化係數、容重、澱粉糊化度、產品外觀、口感、質構、營養、吸水特性。

彭江表示,為了確保特種水產膨化飼料品質的穩定性,料企需要在設備選型、工藝流程、配方結構和操作技能四個全面協同,才能生產出品質一流的特種水產膨化飼料。

在二十世紀下葉,傳統飼料營養理論的大廈已近上樑封頂,人們曾懷疑動物生產水準已近極限。歐洲也早已調整方向,改變策略,政府已不再繼續支持這一領域的傳統性研發活動。英國著名的動物營養與飼料科技研發管理機構AFRC於1994年便改弦易幟,更名為BBSRC。北美近些年也出現明顯異動,政府對這一領域支持力度也大幅削減。此外,世紀之交以來,以分子生物學和生物技術為依託的功能性飼料的研究與開發不斷開展,使飼料營養物質的作用得以進一步發揮,使動物生產潛力得以進一步挖掘。“功能性飼料在解決飼料與畜產品安全、品質、效率、資源及環保問題等方面都是大有作為,其前景可期可盼。”單安山表示。

會上,單安山重點講述了抗菌肽的應用前景和最新研究成果。據介紹,與抗生素相比,抗菌肽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很小或不易產生耐藥性。因為抗菌肽與抗生素的抗菌機理完全不同。目前,單安山的研究團隊已克服了抗菌肽研究、開發與飼用過程中的主要障礙,聯通了抗菌肽從來源到飼用各環節,開展了動物飼養試驗並取得成功,實驗證明,抗菌肽替代飼用抗生素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的薛敏研究員在分享關於膽汁酸對加州鱸肝病的治療研究時表示,目前飼料投喂過程中,加州鱸發生肝病的主要原因是由高糖引起,這不同於投喂冰鮮魚時,加州鱸的肝病誘發因素主要是氧化。

“如果發現養殖加州鱸存在膽汁淤積的症狀,即膽汁出現生成障礙以及流動停滯或受抑,臨床以黃疸,血清AKP和TBA升高,並誘導肝組織纖維化和壞死。此時,就需要添加外源性的膽汁酸。但是如果添加量不足,反而會引起非常強烈的炎症反應,最好是讓加州鱸對膽汁酸的攝入量有25.8mg/kg/天。”薛敏稱。

同時,她建議不要長期使用膽汁酸來作為加州鱸肝病的防控手段,而應該將其定位為治療,適合短期使用,且需要關注膽汁酸在應用時的毒性。“在國外,膽汁酸是作為藥物使用,因此不適合作為長期使用的食物原料,而且外源性膽汁酸攝入過多,會抑制魚體本身正常的膽汁酸合成,屬於雙刃劍。”

據廣東雅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技術中心副總監董愛華介紹,截止2010年,全球3500萬噸水產料消耗約350萬噸魚粉;預計2020年,6000萬噸水產料消耗約600萬噸魚粉,未來10年全球魚粉不但沒有增加,而且每年還在銳減。2014年全球魚粉總量約400萬噸,較2013年減少了50多萬噸。2015年全球魚粉總量維持在2014年同等數量400萬噸水準。

按照現有水產行業和畜禽飼料魚粉使用量,未來六年魚粉需求量將達到800萬噸以上;缺口為400萬噸以上,有600億人民幣的市場份額(13000-15000元每噸);其中中國市場缺口至少在150萬噸以上,若用酵母等功能性蛋白原料補充,約有200個億以上市場潛力,全球約有600億以上。

噴霧乾燥血漿蛋白粉在中國高檔乳仔豬料使用量為4%-5%,按中國近200萬噸乳豬教槽料計算,每年將使用量8-10萬噸血漿蛋白粉(平均價格在28000-35000萬元每噸)。利用酵母等功能性蛋白原料替代血漿蛋白粉使用量,每年銷售收入可達30億元以上。

2015年全國抗生素用量約為18萬噸,其中獸用抗生素約一半以上用量,獸用抗生素使用投入達到近200億元。2017年1月1日起歐盟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將給酵母類產品帶來極好機會。

近期,在環保重壓之下,導致浙江、山東、四川、海南等地區飼料企業出現停產整頓現象。廣東科之源環保科技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陶進平表示,被重點“關照”的飼料企業主要由“惡臭”氣味、鍋爐廢氣、污水和粉塵等四方面原因引起。“如果不治理,意味著飼料生產企業將面臨:生存危機、停不起、耗不起、傷不起。”陶進平說。

據瞭解,飼料廢氣具有五大特點,包括:因飼料配方裡使用了魚粉、烏賊膏等高動物蛋白,廢氣臭氣濃度高;粉塵濕度大;溫度高;廢氣量大;含有油性物質。目前,針對飼料行業廢氣特點,現飼料行業主流的惡臭廢氣處理工藝主要吸收法、臭氧法、低溫等離子法和UV光解氧化法等四種。

同時,由於飼料行業的生產廢氣處理,很大一部分處理工藝都用到噴淋塔噴淋,一方面是為降溫,另方面是為除塵去油脂;使用噴淋塔噴淋勢必會產生噴淋廢水,不進行處理直接排放必然不能達標排放。因此,飼料企業還需要重視飼料生產過程中的廢水處理。

廣州市誠一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胡雲華表示,魚類是典型的糖尿病動物,攝食後易長時間高血糖,造成魚的氧化應激反應和蛋白質的非酶糖化,長期以往,會使魚表現出肝臟差、免疫力差、易發生病害的現象。

但是,也並非是將飼料澱粉水準設計得越低越好。實際上,飼料澱粉含量降低也會給水產飼料行業造成的威脅,例如會導致加工工藝難度加大,產品外觀、浮水性能、粒狀難達標產能降低、能耗提高,配方成本提高等。因此,胡雲華指出,在保持魚體健康的前提下,提高魚類對澱粉的利用率,是水產飼料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大勢所趨!

胡雲華介紹了中山大學和誠一公司多年研究成果:魚類糖代謝的營養調控——糖代謝調節因數。糖代謝調節因數由多種成分組成,科學搭配,有效到達靶器官發揮糖代謝調控作用,通過調控提高胰島素與靶組織受體的親和力和提高葡萄糖激酶(GK)的活性,來提高魚對澱粉的利用率,提高魚類健康,實現水產養殖的增產增效。

蘇州大學葉元土教授指出,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食品品質與安全、供給側調整、病害等問題越來越關注,新形勢下行業對水產飼料品質與功能的拓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飼料已經從承擔生長速度、飼料效率、養殖產量等傳統的功能,轉向兼具承擔養殖動物免疫防禦能力、養殖動物健康、對肉質的改善、動物產品外觀、減少環境的負荷等作用的“功能性飼料”,這一轉變將對產業和企業產生重大的影響。

就目前功能性飼料所涉及的應用範圍看來,水產料企可嘗試開發:1、苗種期飼料(消化系統發育不全、抗逆性差),注重產品的可消化性、抗病防病性和腸道黏膜維護,代表產品有“蝦奶粉“、“蟹奶粉”、”魚奶粉”等;2、滿足抗應激、健康維護需要的新飼料;疫病高發期功能飼料(修復肝、腸損傷);3、越冬等特殊時期功能飼料;4、增肥,減少越冬體重損耗;5、改善肉質的功能飼料;6、改善體色的功能飼料;7、釣魚功能飼料(誘食性)等功能性飼料,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無錫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蔣蓉對新時代下水產品的定位提出了新的思考,她認為安全的水產品應該具有“好看、好吃和吃得安全”三個特點,並可以從品種、養殖程序控制、飼料幾個環節來提供保障。換句話說,要生產安全的水產品,首先需要該品種具有較好的生長性能、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有較好的口感風味,同時在養殖過程中考慮對環境、投喂和管理進行系統控制,並投喂營養合理、飼料原料品質安全、非藥物化的飼料。

其中,蔣蓉特別提到在飼料中添加天然植物型添加劑,通過科學配伍後的植物型添加劑,各種植物之間協同配合下可以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增強免疫力和改善肉質。而且,植物型添加劑能耐受飼料加工中的高溫高壓等條件,又不失其自然功效。不過,天然植物有較厚的細胞壁,因此蔣蓉表示在利用天然植物時需要使用破壁粉碎工藝。“過800目篩、破壁率95%以上,更能保證有效成分地更好釋放。”

張含樂:酵母培養物具有炎症調節、菌群調節、蛋白代謝調節等功能

北京英惠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水產事業部技術經理張含樂分享了酵母培養物的研究進展與應用。據介紹,酵母培養物來源於變性培養基、酵母細胞和酵母代謝產物,物質化學分類包括氨基酸、小肽、維生素、葡聚糖、甘露聚糖、核苷酸、醛酮酸活性物等,組成資料顯示:蛋白≥55%;灰分≤8%;水分≤10%;甘露寡糖≥0.5%;賴氨酸4.52%、蛋氨酸0.95%,具有炎症調節、菌群調節、蛋白代謝調節等功能。

在廣東海洋大學進行的南美白對蝦實驗表明,與對照組相比,2.5%-5%酵母培養物對蝦的末重和規格無顯著影響(P>0.05);誘食效果最大提高20%;攻毒後成活率最大提高25%(P<0.05)。在中科院水生所進行的鯽魚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酵母培養物添加不會引起生長性能的下降,2-4%的添加使肥滿度、攝食和腸長指數都有一定提高。染菌後與對照組相比,4%的酵母培養物添加顯著提高了24h成活率17%;72h成活率提高225%。在生物技術研究院進行的鯽魚實驗表明,添加酵母培養物組腸道絨毛高度和完整性明顯增加,保障了腸道的健康。

“從國家政策及市場需求來看,飼料廠靠原料的簡單物理混合,其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原料的深度加工是必走之路。”青島瑪斯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主任王磊博士表示,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其發酵飼料在工業飼料中的占比在30%左右,而中國這一比例還遠遠不夠。

隨著國內飼料企業應用微生物製劑及發酵原料越來越普遍,並能確認其價值,且應用範圍和使用量逐年遞增,加上“無抗”養殖和環保等大趨勢下,養殖場也能接受生物預處理飼料的技術產品,預估未來十年發酵飼料總量將占到飼料總量的10%-20%,總量達到3000萬-6000萬噸,產值超過1000億。

據瞭解,目前國內發酵蛋白生產企業50家以上,年產銷量達上萬噸的企業在20家以上,但目前年總產銷估測不到100萬噸。大型飼料企業和大型養殖企業自有發酵生產產能估計在20萬噸。而市場總需要量估測在400萬噸以上,還有廣泛的發展空間。會上,王磊介紹了一款自主研製的一體化自動發酵系統,能改觀傳統發酵工藝面臨“環境條件不可控、易污染、品質不穩定;工人苦、累、不願幹,易出錯,長期成本高”等問題,為飼料企業提供了現場發酵的整體解決方案。

我國常見的特種水產養殖品種包括黃顙魚、加州鱸、海鱸、籃子魚、金鯧魚、大黃魚、小龍蝦、螃蟹、鮑魚、蛙等多個品種,品種眾多,每一個品種的生物學特點各不一樣,布勒水產設備(常州)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彭江指出,料企在發展特種水產膨化飼料時,首先就要關心養殖品種的攝食習慣的特點。

物料擠壓過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物理、化學過程,因此,擠壓膨化系統操作需要注意以下參數關鍵點,首先是關注過程參數,包括物料組分、水分含量、螺杆結構、螺杆轉速、餵料速度、機筒溫度、模頭形狀;其次是系統參數,包括單位機械能SME、消耗熱能STE、物料停留時間、扭矩、壓力、模具結構、密度控制結構;最後是目標參數,包括膨化係數、容重、澱粉糊化度、產品外觀、口感、質構、營養、吸水特性。

彭江表示,為了確保特種水產膨化飼料品質的穩定性,料企需要在設備選型、工藝流程、配方結構和操作技能四個全面協同,才能生產出品質一流的特種水產膨化飼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