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有一種“一線省份”叫廣東

引子:

10月21日下午15:00, 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第四場記者招待會,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立峰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比肩東京灣大灣區、三藩市大灣區、紐約大灣區, 將成為新經濟增長極。

短短幾年裡, 作為廣東省會城市和廣府文化中心, 廣州已接連遭到了好幾輪“質疑”。 只要全國樓市大漲, 而廣州漲價慢了些, 就會被吃瓜群眾從一線城市裡“開除”, 連廣州市民都開始調侃“喜迎廣州被一線城市開除”。

廣東人很喜歡說一句話:有什麼大風大浪, 我們沒見過?地理上, 每年有兩至三個颱風直撲廣東, 是全國經歷過最多大風的地區;歷史上, 廣東自晚清以來就是改革先鋒, 改革開放後更是“先走一步”的探索者, 再大的浪都經歷過了。

改革開放的短短四十年間, 深圳從小漁村到如今的“中國矽谷”。

這兩年, 中國的大把城市正在像自媒體行銷號刷10萬+、娛樂圈明星走坎城紅毯一樣, 快步流星地趕上來, “悶聲發大財”的廣東也一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壓力和競爭對手。

不過, 2003年《新週刊》就提到, 廣東會以 “廣東方式”來應對壓力和挑戰:

“全國的萬馬奔騰令一些省份的明星城市分享了原本罩在廣東頭上的光環, 廣東人卻不真的努著勁來攀比和鬥氣,

依然故我的是自己的建設與生活節奏。 無論何時何地, 他們也不會失掉對塵世生活的熱愛和享受。 ”

要數據?廣東不只有兩個“一線城市”

2016年4月, 第一財經搞了一個“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除了繼續將北上廣深列為一線城市,

還宣佈了15個“新一線”城市。 上個月, 民生金融智庫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也提出, 中國至少需要8個一線城市, 除了北上廣深以外, 天津、杭州、成都、武漢、南京、重慶、西安、蘇州、合肥等9個城市有望成為“新一線城市”。

2017年1—6月地級以上城市地區的GDP排名, 前四名依舊是雷打不動的北上廣深。

而在人均GDP上, 依然最高的是深圳和廣州, 領先於其他一線城市。 更重要的是, 環廣州或環深圳的一小時經濟圈內, 廣東還有一大批明星城市。

珠三角城市群。

粵港澳灣區城市群的GDP總量已經超過了三藩市灣區, 介於俄羅斯和西班牙之間。 廣州正在趕超新加坡, 深圳已經趕超香港。

擺實力?廣東既適合生活,又適合創業

2016年,全廣東各城市霧霾天數總和只有27天。

去年的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中,時任環保部部長陳吉甯都忍不住,為珠三角地區全年的PM2.5濃度達標點贊。今年1月6日,他在媒體見面會上說:“廣東大概用了十幾年時間取得今天的進步,這個速度比英國、比美國、比日本,都要快。”

珠海、江門、深圳、惠州、中山的這些城市常年位居全國空氣品質前十名!廣東人民真的可以把“唔好霾嚟啊!”叫得超大聲。

當然,要說廣東的城市在性格上有什麼問題的話,也許就是太內斂了。

媒體人沈宏非曾這樣說廣州:“廣州特別實在,但是有點實在得過頭了。”

環視四周,珠三角的大部分城市都很像廣州老城區(深圳更像香港),它們也許沒有高樓林立的都市范兒,也沒有賽博朋克的夜景,看上去還有點土土的感覺,但個個都是世界級的生產基地。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鎮(局部)。

今年10月9日,《人民日報》刊發了“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鎮”榜單,前十大小鎮中,廣東和江蘇分別占了5席,而前五十個小鎮中,珠三角占了20個。佛山獅山的整車和汽配,佛山北滘的家電,東莞長安的模具等等,市場影響力都是全球性的。

過去五年間,這些小鎮引進了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生產基地,率先完成了產業升級,進一步佈局全球市場,影響力還會繼續擴大。你在國內外乘坐的汽車、穿的衣服、用的家電、搭乘的公共交通工具,都有來自廣東的產品。

佛山。2017年9月,廣州、佛山兩地政府聯合印發《廣佛同城化“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首次提出廣佛同城化的總體定位:“十三五”期間,廣佛區域建設成為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區和全國同城化發展示範區。

即便是科技園區,廣東也顯得很樸實。大部分一線城市的科技園區都建設得非常高大上,但微信所在的廣州TIT創意園不過是幾棟低矮的老廠房,前身是建於1956年的廣州紡織機械廠,裡裡外外連一個顯眼的大招牌都沒有,走過路過都很難發現這裡藏著一家用戶量高達9億的社交媒體。

微信總部所在園區,前身是建於1956年的廣州紡織機械廠。

騰訊當然不是沒錢給微信蓋樓,只是廣東本土企業都有一種實在的“廣東精神”,不喜歡搞面子工程。

事實上,騰訊兩年前已經在廣州琶洲西區買下兩塊地建設微信總部,而琶洲這裡將建成一個與珠江新城、國際金融城三足鼎立的互聯網創新集聚區,複星、騰訊、阿裡巴巴、唯品會、小米、歡聚時代、環球、科大訊飛、國美、康美藥業、鵬潤雲端等11個項目已經動工建設。

互聯網創新集聚區位于珠江南岸的琶洲西區。

“十二五”期間,廣州的金融業和“互聯網+”產業都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到了“十三五”開頭的2016年,廣州民間金融街、國際金融城、南沙現代金融服務區等6大金融區已經初具雛形。去年,廣州快遞業務量達到了28.67億件,同比增長高達46.87%,排名全國城市之首。

論前景?粵港澳可能是世界第一都市圈

新一輪“人口紅利”已經升級為“人才爭奪戰”,而2016年,廣州和深圳常住人口增長率領跑一線城市,足以說明廣東的強勁吸引力。

來珠三角城市就業,你擁有的並不只是一個美食之城或創業之城,還有一個全國城鎮化程度最高的“大廣東”。2016年,珠三角城鎮化率為84.85%,長三角為70.69%,京津冀為63.9%,而廣東全省的城鎮化率也達到了69.2%。

深圳科技園區。

2017年3月,國務院從國家層面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對泛珠三角未來的發展如虎添翼,相當於來了一個“第二次改革開放”。香港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王緝憲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本身就已經是全球最有競爭力的超級都市圈,它的關鍵字不是“大灣區”,而是“粵港澳”:

“世界上沒有哪個灣區同時具有世界級的金融中心(香港)、世界級的商貿中心(廣州)、世界級的高科技中心(深圳)、世界級的生產基地(東莞、惠州、佛山、中山、深圳)、世界級的教育中心(香港有五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和世界級的物流和運輸樞紐(世界物流量最大的區域,並有三個世界排名前15的港口、兩個世界排名前10的機場、一個世界貨運排名第一兼國際客運連接度前三的空港)。而且,這些‘世界級’的地位,沒有一個是打造出來的。”

粵港澳大灣區的影響力將會輻射全球。

只要走上街頭問一問廣東人,樂見粵港澳進一步融合的人必然占了大多數。“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得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廣深港高鐵將於2018年通車,屆時廣州到香港僅需48分鐘,香港擁有的世界金融市場和潮流文化生活,都能夠更快地共用給廣東的企業家和居民。

粵港澳大灣區,可以說是“球級”的都市圈了。難怪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立峰在記者招待會上說: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東省的九個市,加上香港、澳門在內,一共有56000平方公里,約有6800多萬人,去年經濟總量已經將近10萬億人民幣,大約相當於14000億美元。與世界上著名的幾個大灣區,包括東京灣大灣區、三藩市大灣區、紐約大灣區,都可以比肩的……它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可期的。”

其實,早在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

隨後,在今年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定》在香港簽署。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除了通信的互聯之外,水路電氣,尤其在交通方面的動作力度越來越大。

其中,港珠澳大橋的通車正在加速進行,預計在今年年底基本具備通車條件。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不僅縮短了珠海和香港的距離,也使珠海成為珠三角唯一連接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的城市。

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

此外,深中通道將突破珠江西岸交通瓶頸,打通珠江東西岸交往的“任督二脈”,成為珠三角灣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深中通道預計2023年建成,屆時中山、珠海及粵西等地區通往深圳、粵東地區的過珠江口時間,將從目前的2小時縮短為20分鐘左右,對於推動兩岸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將帶來深遠影響。

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將成為拉動世界經濟的最強勁增長級。

當然,除了上面這些

廣東還有更多可愛的地方

這是中西文化交匯視窗百年激蕩

改革開放先鋒四十年風雲際會

沉澱下來的,從容和淡定

畢竟啊

想想一個廣東人的早上

你可以看到,TIT園區裡,從微信事業部加完夜班的年輕人,匆匆趕往清晨車站的身影,交織在三姑六婆共聚天倫、人聲鼎沸的茶樓裡。

想想一個廣東人的下午

你可以看到,白領們轉過繁華霓虹的寫字樓,坐在巷尾小店的燈暈裡,等待著那碗熱氣騰騰的雲吞面,用料吃法的講究是“辛苦得來自在食”的堅持。

想想一個廣東人的夜晚

你可以看到,走出廣州西塔的男女,在拐角的大排檔裡,與三五知己宵夜吹水,深宵鑊氣與“五字真言”齊飛,哲學政治共娛樂八卦一色。

大概也沒有哪個地方,能像這裡一樣,開豪車和踩單車的兩個“不同世界”的人,會在同一家排檔,同一間士多吃喝暢談,相視便莞爾一笑,這是基於廣東人相信各有各生存法則,尊重每個人活出自己最舒服的樣子。

大概也沒有哪個地方,能像這裡一樣,既追求自由舒適閒暇的生活體驗,又對公共事務充滿熱忱。因為這是中原文明和海洋文明有機融合的智慧,是廣東文化所孕育的一代代廣東人的發展和生活哲學。

於是,有這樣一種“一線省份”,叫廣東。

- THE END -

擺實力?廣東既適合生活,又適合創業

2016年,全廣東各城市霧霾天數總和只有27天。

去年的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中,時任環保部部長陳吉甯都忍不住,為珠三角地區全年的PM2.5濃度達標點贊。今年1月6日,他在媒體見面會上說:“廣東大概用了十幾年時間取得今天的進步,這個速度比英國、比美國、比日本,都要快。”

珠海、江門、深圳、惠州、中山的這些城市常年位居全國空氣品質前十名!廣東人民真的可以把“唔好霾嚟啊!”叫得超大聲。

當然,要說廣東的城市在性格上有什麼問題的話,也許就是太內斂了。

媒體人沈宏非曾這樣說廣州:“廣州特別實在,但是有點實在得過頭了。”

環視四周,珠三角的大部分城市都很像廣州老城區(深圳更像香港),它們也許沒有高樓林立的都市范兒,也沒有賽博朋克的夜景,看上去還有點土土的感覺,但個個都是世界級的生產基地。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鎮(局部)。

今年10月9日,《人民日報》刊發了“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鎮”榜單,前十大小鎮中,廣東和江蘇分別占了5席,而前五十個小鎮中,珠三角占了20個。佛山獅山的整車和汽配,佛山北滘的家電,東莞長安的模具等等,市場影響力都是全球性的。

過去五年間,這些小鎮引進了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生產基地,率先完成了產業升級,進一步佈局全球市場,影響力還會繼續擴大。你在國內外乘坐的汽車、穿的衣服、用的家電、搭乘的公共交通工具,都有來自廣東的產品。

佛山。2017年9月,廣州、佛山兩地政府聯合印發《廣佛同城化“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首次提出廣佛同城化的總體定位:“十三五”期間,廣佛區域建設成為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區和全國同城化發展示範區。

即便是科技園區,廣東也顯得很樸實。大部分一線城市的科技園區都建設得非常高大上,但微信所在的廣州TIT創意園不過是幾棟低矮的老廠房,前身是建於1956年的廣州紡織機械廠,裡裡外外連一個顯眼的大招牌都沒有,走過路過都很難發現這裡藏著一家用戶量高達9億的社交媒體。

微信總部所在園區,前身是建於1956年的廣州紡織機械廠。

騰訊當然不是沒錢給微信蓋樓,只是廣東本土企業都有一種實在的“廣東精神”,不喜歡搞面子工程。

事實上,騰訊兩年前已經在廣州琶洲西區買下兩塊地建設微信總部,而琶洲這裡將建成一個與珠江新城、國際金融城三足鼎立的互聯網創新集聚區,複星、騰訊、阿裡巴巴、唯品會、小米、歡聚時代、環球、科大訊飛、國美、康美藥業、鵬潤雲端等11個項目已經動工建設。

互聯網創新集聚區位于珠江南岸的琶洲西區。

“十二五”期間,廣州的金融業和“互聯網+”產業都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到了“十三五”開頭的2016年,廣州民間金融街、國際金融城、南沙現代金融服務區等6大金融區已經初具雛形。去年,廣州快遞業務量達到了28.67億件,同比增長高達46.87%,排名全國城市之首。

論前景?粵港澳可能是世界第一都市圈

新一輪“人口紅利”已經升級為“人才爭奪戰”,而2016年,廣州和深圳常住人口增長率領跑一線城市,足以說明廣東的強勁吸引力。

來珠三角城市就業,你擁有的並不只是一個美食之城或創業之城,還有一個全國城鎮化程度最高的“大廣東”。2016年,珠三角城鎮化率為84.85%,長三角為70.69%,京津冀為63.9%,而廣東全省的城鎮化率也達到了69.2%。

深圳科技園區。

2017年3月,國務院從國家層面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對泛珠三角未來的發展如虎添翼,相當於來了一個“第二次改革開放”。香港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王緝憲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本身就已經是全球最有競爭力的超級都市圈,它的關鍵字不是“大灣區”,而是“粵港澳”:

“世界上沒有哪個灣區同時具有世界級的金融中心(香港)、世界級的商貿中心(廣州)、世界級的高科技中心(深圳)、世界級的生產基地(東莞、惠州、佛山、中山、深圳)、世界級的教育中心(香港有五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和世界級的物流和運輸樞紐(世界物流量最大的區域,並有三個世界排名前15的港口、兩個世界排名前10的機場、一個世界貨運排名第一兼國際客運連接度前三的空港)。而且,這些‘世界級’的地位,沒有一個是打造出來的。”

粵港澳大灣區的影響力將會輻射全球。

只要走上街頭問一問廣東人,樂見粵港澳進一步融合的人必然占了大多數。“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得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廣深港高鐵將於2018年通車,屆時廣州到香港僅需48分鐘,香港擁有的世界金融市場和潮流文化生活,都能夠更快地共用給廣東的企業家和居民。

粵港澳大灣區,可以說是“球級”的都市圈了。難怪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立峰在記者招待會上說: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東省的九個市,加上香港、澳門在內,一共有56000平方公里,約有6800多萬人,去年經濟總量已經將近10萬億人民幣,大約相當於14000億美元。與世界上著名的幾個大灣區,包括東京灣大灣區、三藩市大灣區、紐約大灣區,都可以比肩的……它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可期的。”

其實,早在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

隨後,在今年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定》在香港簽署。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除了通信的互聯之外,水路電氣,尤其在交通方面的動作力度越來越大。

其中,港珠澳大橋的通車正在加速進行,預計在今年年底基本具備通車條件。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不僅縮短了珠海和香港的距離,也使珠海成為珠三角唯一連接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的城市。

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

此外,深中通道將突破珠江西岸交通瓶頸,打通珠江東西岸交往的“任督二脈”,成為珠三角灣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深中通道預計2023年建成,屆時中山、珠海及粵西等地區通往深圳、粵東地區的過珠江口時間,將從目前的2小時縮短為20分鐘左右,對於推動兩岸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將帶來深遠影響。

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將成為拉動世界經濟的最強勁增長級。

當然,除了上面這些

廣東還有更多可愛的地方

這是中西文化交匯視窗百年激蕩

改革開放先鋒四十年風雲際會

沉澱下來的,從容和淡定

畢竟啊

想想一個廣東人的早上

你可以看到,TIT園區裡,從微信事業部加完夜班的年輕人,匆匆趕往清晨車站的身影,交織在三姑六婆共聚天倫、人聲鼎沸的茶樓裡。

想想一個廣東人的下午

你可以看到,白領們轉過繁華霓虹的寫字樓,坐在巷尾小店的燈暈裡,等待著那碗熱氣騰騰的雲吞面,用料吃法的講究是“辛苦得來自在食”的堅持。

想想一個廣東人的夜晚

你可以看到,走出廣州西塔的男女,在拐角的大排檔裡,與三五知己宵夜吹水,深宵鑊氣與“五字真言”齊飛,哲學政治共娛樂八卦一色。

大概也沒有哪個地方,能像這裡一樣,開豪車和踩單車的兩個“不同世界”的人,會在同一家排檔,同一間士多吃喝暢談,相視便莞爾一笑,這是基於廣東人相信各有各生存法則,尊重每個人活出自己最舒服的樣子。

大概也沒有哪個地方,能像這裡一樣,既追求自由舒適閒暇的生活體驗,又對公共事務充滿熱忱。因為這是中原文明和海洋文明有機融合的智慧,是廣東文化所孕育的一代代廣東人的發展和生活哲學。

於是,有這樣一種“一線省份”,叫廣東。

- THE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