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浙江代表暢談“創新”:讓第一動力更澎湃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2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勝利閉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從2020年到2035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 再奮鬥15年,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到那時, 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 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連日來, 出席黨的十九大的浙江代表圍繞“創新”展開熱議。 代表們一致表示, 創新是戰略之舉、強國之路。 要按照十九大的部署, 堅定不移把創新貫穿於各項事業發展的全過程, 著力通過創新適應發展新常態、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構建產業新體系。

十九大

01

抓住科技創新“牛鼻子”

科技創新是創新的“牛鼻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 強化基礎研究, 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

“基礎研究是創新的活力源泉。 要成為科技強國, 還需要有重大的、標誌性的科研發現和成果, 在底層、前沿探索上有引領全球的技術突破和創新。 ”身處民營經濟發達的溫州, 甌海區政協退休幹部代表宋玲華經常走訪企業,

對企業加快創新的緊迫性和積極性感受深刻。

在宋玲華代表看來, 眼下, 我省正全力打造的之江實驗室, 目的就是要以基礎研究作為突破口, 從源頭增強創新能力。 “今後幾年, 基礎研究領域的重點突破將是浙江佈局未來發展的關鍵。

我堅信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 浙江一定能研發出更多有前瞻性、原創性的科技成果。 ”宋玲華代表說。

增強源頭創新能力不但要有意識, 還要有集聚力、支撐力的創新平臺。 湖州市委書記陳偉俊代表說, 近年來, 湖州持續健全區域創新體系, 規劃建設了湖州科技城和高新區、孵化器、眾創空間等一系列創新載體, 湖州莫干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格為國家級, 全市“國千”“省千”人才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堅持創新驅動,湖州已經嘗到甜頭。”陳偉俊代表說,去年,湖州先後被評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今年上半年又獲批“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有力提升了湖州發展的加速度和高品質、均衡性、可持續性。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完善創新體系,增加科技投入,搭建更多高水準雙創平臺,深化與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發揮引領輻射作用,為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強勁動力。”陳偉俊代表說。

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02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十九大報告深刻闡釋了創新對於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引領地位。”省國資委黨委書記馮波聲代表認為,杭氧等一批我省國企在許多領域實現重大突破,依靠的正是持續不斷的創新。

如何按照十九大精神推進國企創新發展?“浙江國企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協同推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品牌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升價值創造能力。”馮波聲代表說。在技術創新方面,我省國企將通過引進外部科技資源、整合自身資源、參與科研院所重組改制,以及強化龍頭企業強強聯合、省屬企業抱團創新,建立產業集群創新聯盟等方式,著力構建科技創新體系。

構建技術創新體系,產學研深度融合是一條重要路徑。“吉利的創新實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和詮釋。”吉利集團浙江金剛汽車有限公司職工呂義聰代表說,早在2012年,浙江大學就與吉利汽車成立了浙大—吉利智慧汽車聯合實驗室,圍繞未來汽車對資訊技術的需求,開展汽車智慧、安全、節能等技術的研究。近年來,吉利還通過海外並購不斷完善自身科研體系,以富豪為龍頭,制定了全面的智慧互聯戰略、技術路線和產品規劃,緊緊抓住電氣化、輕量化和智慧化等核心技術研發。

“汽車安全始終是吉利研發創新最關注的方向之一。吉利接下來的產品研發也將緊緊圍繞這一主題展開,促進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地。”呂義聰代表說。

03

厚植創新人才優勢

創新發展,人才是第一要素。

在嘉善,以歸國留學人員為主體的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的新基地——中國歸穀嘉善科技園嶄露頭角,一批批創新成果在這裡加速落地。在高水準人才隊伍的帶動下,嘉善的“創新效應”正逐步顯現。2016年,嘉善高新產業投資增幅高達86%,入選浙江省投資價值潛力20強縣(市、區)。

“只有集聚高水準的各類人才,才能在新時代實現新發展。”嘉善縣委書記許晴代表說,近年來,嘉善把招才引智擺到了縣域發展的重要位置,建設中國歸穀嘉善科技園、上海人才創業園等創新平臺,與北大、清華等名校名所開展科技創新合作,打造出一個海內外英才彙聚的創新創業大舞臺。“接下來,嘉善將以十九大精神為引領,深入貫徹‘八八戰略’,踐行新發展理念,繼續深化招才引智工作,厚植創新人才優勢。”許晴代表說。

建設創新型國家,還需要千千萬萬產業工人的努力。從一名車間學徒成長為省級首席技師,浙江溫兄機械閥業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首席技工張積貴代表對此感受頗深。由他領銜的“張積貴技能大師工作室”攻克了多項國家、省、市重點項目的加工技術難題,被授予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稱號。幾年間,這個大師工作室不僅為企業創造了30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也成為培養人才的搖籃。

“新時代要有新作為,我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新一代產業工人,接下來要繼續關注新型技術工人的培養,擦亮中國製造的‘金名片’。”張積貴代表說。

創新,創新,創新!浙江代表表示,要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努力做落實新發展理念、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更多力量。

編輯:項明祥 校對:何飄飄 徐璐璐 施洋洋

“堅持創新驅動,湖州已經嘗到甜頭。”陳偉俊代表說,去年,湖州先後被評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今年上半年又獲批“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有力提升了湖州發展的加速度和高品質、均衡性、可持續性。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完善創新體系,增加科技投入,搭建更多高水準雙創平臺,深化與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發揮引領輻射作用,為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強勁動力。”陳偉俊代表說。

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02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十九大報告深刻闡釋了創新對於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引領地位。”省國資委黨委書記馮波聲代表認為,杭氧等一批我省國企在許多領域實現重大突破,依靠的正是持續不斷的創新。

如何按照十九大精神推進國企創新發展?“浙江國企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協同推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品牌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升價值創造能力。”馮波聲代表說。在技術創新方面,我省國企將通過引進外部科技資源、整合自身資源、參與科研院所重組改制,以及強化龍頭企業強強聯合、省屬企業抱團創新,建立產業集群創新聯盟等方式,著力構建科技創新體系。

構建技術創新體系,產學研深度融合是一條重要路徑。“吉利的創新實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和詮釋。”吉利集團浙江金剛汽車有限公司職工呂義聰代表說,早在2012年,浙江大學就與吉利汽車成立了浙大—吉利智慧汽車聯合實驗室,圍繞未來汽車對資訊技術的需求,開展汽車智慧、安全、節能等技術的研究。近年來,吉利還通過海外並購不斷完善自身科研體系,以富豪為龍頭,制定了全面的智慧互聯戰略、技術路線和產品規劃,緊緊抓住電氣化、輕量化和智慧化等核心技術研發。

“汽車安全始終是吉利研發創新最關注的方向之一。吉利接下來的產品研發也將緊緊圍繞這一主題展開,促進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地。”呂義聰代表說。

03

厚植創新人才優勢

創新發展,人才是第一要素。

在嘉善,以歸國留學人員為主體的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的新基地——中國歸穀嘉善科技園嶄露頭角,一批批創新成果在這裡加速落地。在高水準人才隊伍的帶動下,嘉善的“創新效應”正逐步顯現。2016年,嘉善高新產業投資增幅高達86%,入選浙江省投資價值潛力20強縣(市、區)。

“只有集聚高水準的各類人才,才能在新時代實現新發展。”嘉善縣委書記許晴代表說,近年來,嘉善把招才引智擺到了縣域發展的重要位置,建設中國歸穀嘉善科技園、上海人才創業園等創新平臺,與北大、清華等名校名所開展科技創新合作,打造出一個海內外英才彙聚的創新創業大舞臺。“接下來,嘉善將以十九大精神為引領,深入貫徹‘八八戰略’,踐行新發展理念,繼續深化招才引智工作,厚植創新人才優勢。”許晴代表說。

建設創新型國家,還需要千千萬萬產業工人的努力。從一名車間學徒成長為省級首席技師,浙江溫兄機械閥業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首席技工張積貴代表對此感受頗深。由他領銜的“張積貴技能大師工作室”攻克了多項國家、省、市重點項目的加工技術難題,被授予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稱號。幾年間,這個大師工作室不僅為企業創造了30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也成為培養人才的搖籃。

“新時代要有新作為,我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新一代產業工人,接下來要繼續關注新型技術工人的培養,擦亮中國製造的‘金名片’。”張積貴代表說。

創新,創新,創新!浙江代表表示,要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努力做落實新發展理念、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更多力量。

編輯:項明祥 校對:何飄飄 徐璐璐 施洋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