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診“痔瘡”原來是直腸肝臟長癌

近日, 天津市人民醫院與大港醫院肛腸外科專家聯合為一位直腸癌肝轉移患者, 同期成功施行了兩個部位兩枚晚期腫瘤切除手術。 專家指出, 出現便血、腹疼等不適症狀一定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 諱疾忌醫和盲目用藥都會為腫瘤提供藏身之處。

家住天津市大港的余先生去年7月開始大便後有少量鮮血, 他認為“十人九痔”, 買了一點治療痔瘡的外用藥物。 便血依然間斷出現, 肛門也感覺墜脹。 隨著症狀逐漸加重, 余先生來到本市大港醫院就診。 醫生經過肛門指診, 初步診斷為直腸癌, 局部組織活檢證明了醫生的判斷。

腹部影像顯示肝臟內也有一枚腫物, 初步判斷是直腸癌肝臟轉移病灶。 這時距離余先生出現症狀已經有7個月的時間。

天津市人民醫院派駐到大港醫院的微創肛腸外科專家秦海主任醫師、肝臟腫瘤專家孫軼, 與大港醫院肛腸外科馮華青主任等專家詳細分析病情並評估腫瘤及轉移灶情況後認為, 只有馬上同時切除直腸腫瘤及肝臟轉移病灶兩枚腫瘤才能延長患者生命, 提高生活品質。 原發直腸癌在盆腔下端、接近肛門, 轉移的肝臟腫瘤在肝右葉, 若開腹手術, 切口長度可能超過40釐米, 創傷很大。 專家們最終採用腹腔鏡微創技術切除直腸腫瘤, 結合開腹手術切除肝臟腫瘤, 最大限度上減少了創傷,

為患者術後的快速康復打下了良好基礎。

秦海提醒民眾, 很多大腸癌患者都有將便血以“痔瘡”自行治療的經歷, 便血、腹疼、腹部腫塊等是大腸癌的常見症狀, 出現這些不適一定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治療, 一個簡單專業的指診檢查, 就能儘早發現疾病。 本市大腸癌篩查專案辦公室主任、流行病學專家趙麗中也表示, 本市從2012年開始在40到74歲人群中開展大腸癌篩查。 今年篩查的目標人群是40到50歲年齡段。 這位患者53歲, 如果去年積極參加天津市適齡人群大腸癌篩查, 會早期發現腫瘤, 大大提高生存時間和生活品質。 (李哲 殷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