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視野看渝北」重慶日報:黨的十九大特別報導 重慶企業 朝著更高品質更好效益邁進

【重慶日報】黨的十九大特別報導 重慶企業 朝著更高品質更好效益邁進

元創集團

把發展重心放在提高品質和服務上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全新的商業生態正在構建。 ”在重慶元創集團副總裁李光裙看來, 任何活躍於新時代的市場主體, 都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

重慶元創集團是一家合資企業, 旗下擁有4個子公司。 2017年, 元創集團新設立產業研究院, 在整車研發製造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完成了第一台整車下線, 並已經在東南亞地區開始批量生產, 形成了汽車產業研發、製造、整車、改裝車的完整產業鏈。

“通過走自主創新之路, 元創集團2017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李光裙表示, 受十九大報告鼓舞, 元創集團充滿信心, 未來將在堅持實體經濟的基礎上, 把發展重心放在提高產品品質和服務品質上, 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為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高品質有效供給。

【重慶晚報】黨的十九大特別報導 這個鎮追求原汁原味 打造生態健身跑寫生畫廊

渝北區茨竹鎮素有重慶北大門之稱, 由於交通便利、環境優美, 近年來成為市民近郊休閒避暑的好地方。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茨竹鎮黨員幹部近日集中學習十九大報告, 聚焦農村發展, 對農村社會事業和經濟發展用“十九大精神”重新定位。 茨竹鎮黨委書記李祥澤介紹, 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讓大家感到很振奮。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走鄉村旅遊發展道路, 是茨竹鎮農村經濟發展提速增效的一個有效途徑, 也與生態文明、鄉風文明建設並行不悖。

有經驗

梨花節采果節吸引10萬遊客

發展鄉村旅遊, 茨竹鎮已有經驗。 近年來, 該鎮放牛坪村種植梨樹14000畝, 還有芍藥、杜鵑花等, 再通過建立景區, 舉辦梨花節、生態采果節, 每年吸引遊客10萬人次, 村民年均純收入也達到15000餘元。

放牛坪村發展鄉村旅遊的成功, 讓茨竹鎮看到了以旅遊盤活農村這條路行得通,

可以推廣全域旅遊。 茨竹鎮就此提出包括“旅遊+效益農業”、“旅遊+特色產業”、“旅遊+特色文化”、“旅遊+體育項目”等“旅遊+”發展戰略。

有基礎

山高林密空氣清新風光秀美

茨竹鎮鎮長張波濤告訴重慶晚報記者, 茨竹鎮發展“旅遊+”戰略基礎不錯, 轄區內不僅坐擁重慶最大的伏季水果基地——萬畝梨園, 而且建成集荷色觀光、水產養殖、農事體驗、水上娛樂等特色的十裡荷花走廊基地, 以及藍莓、中藥材等特色效益農業基地3000畝。

“怎樣迅速結合十九大精神把鄉村工作幹好, 是我們要立即思考的問題。 我們不僅要把茨竹鎮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搞清楚、弄明白, 還要繼續、充分挖掘一些發展鄉村旅遊的優勢條件。 ”張波濤說。

張波濤舉例說, 山高林密、空氣清新是茨竹鎮氣候的總體特徵, 森林覆蓋率在54%以上, 年平均氣溫15℃, 夏季部分地區僅24℃左右, 再加上秀美的自然風光, 使茨竹鎮成為主城區避暑養老的最佳去處之一, 這就是吸引遊客搞鄉村旅遊的一大優勢。

“另外, 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日的華鎣山(在茨竹鎮北部)廟會, 超過10萬遊客上山逛廟會, 現場龍獅起舞, 氣勢恢宏。 同時, 一些原汁原味的鄉村文化、民俗題材活動也很不錯, 很能吸引城裡人的眼球。 我們要努力把這些文化活動、民俗風情包裝起來, 打造出來, 讓遊客想看、能看、愛看。 ”張波濤說。

有規劃

利用地形開發健身跑寫生畫廊

渝北區農委相關負責人告訴重慶晚報記者, 茨竹鎮鄉村振興戰略一定要注重原汁原味和鄉村特色, 同時努力實現資源整合,才能創造更大效益。“把特色效益農業、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特色體育等嫁接進鄉村旅遊,再通過旅遊進一步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此外,渝北區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建立吃農家菜、住農家屋、行農家事、購土特產等一系列以鄉村體驗為中心的旅遊專案,不僅保護生態,讓農村更美,更重要的是讓村民都能富裕起來。

張波濤透露,下一步茨竹鎮將利用轄區有利地形,開發一些生態健身跑、山地自行車比賽等體育項目。同時,在一些觀景平臺、特色景點,建立寫生露營基地和寫生畫廊,力求開發出一些精品項目,以此吸引遊客。

【重慶商報】黨的十九大特別報導 解決“三農”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抓住了“牛鼻子”

聲音

抓產業發展是首要任務

“報告振奮人心,落在基層就是如何落實和執行的問題。”渝北區茨竹鎮鎮長張波濤說,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味著農業、農村、農民依然是未來工作中的重點,產業興旺是總體要求之一,且列於首位,足見產業發展是城鄉融合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首要任務。

張波濤說,要發展產業,就要厘清農村的權責利的問題,要不斷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農民的權益。同時,要盤活農村集體資產,壯大集體經濟,讓農民感受到集體經濟的溫暖。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在農村產業的選擇上,一定要兼顧生態效益。”張波濤說,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要以農為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茨竹鎮為例,選擇旅遊作為產業突破口,可以有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真正受益。

張波濤說,總體要求還提到了鄉風文明。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的收入已經穩步提升,如何宣導新的文明鄉風值得思考。經濟不能少了文化的潤澤,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真正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下一步,在縱深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會思考如何挖掘鄉村文化,將文化植根於旅遊之中,讓旅遊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重慶商報】黨的十九大特別報導 退休老黨員曾光全: 人退休,思想不能退休

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渝北區龍山街道將轄區黨員召集到一起,集中學習大會報告。期間,在“對黨說說心裡話”環節發表由衷感慨時,龍華社區有著20多年黨齡的退休黨員曾光全表示,心情由滿懷期待,變成目前的心潮澎湃。

“十八大以來的巨大變化我們有目共睹,國家發生了巨大變化。”曾光全說。同時,社會環境越來越好,個人的退休生活費逐年提高,醫療保險越來越有保障,用曾光全的話說就是“幸福感爆棚”。

“好多人以為退休就是一生的終結,可我不認同。”在曾光全看來,特別是黨員,人退休,思想不能退休,要不斷學習,維護党的光榮,自覺做合格黨員。

6年時間的退休生活,曾光全是怎麼過的?他介紹,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所以他積極參加社區黨組織活動,參加山區小學公益支教,教育好子女,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好日子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完全歸功於我們黨的改革開放。”曾光全堅信,伴隨著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國家會更加繁榮昌盛,人民更加安居樂業,社會更加團結進步,中國夢一定會如期實現。

【重慶日報】渝北 文藝進基層 歌舞遍城鄉

在渝北區統景鎮,有一項“送流動文化服務進村”活動。這項活動走進黃印、龍安等21個村,為當地村民送去精彩的文藝大餐。

“送流動文化服務進村”由渝北的文藝表演隊演出,其演出的舞蹈、男聲獨唱、說唱舞蹈、戲曲舞蹈、吉他彈唱、獨舞等節目,獲得村民的掌聲和叫好聲。

在渝北,如今在每一個街鎮都能見到文藝進基層,歌舞遍城鄉的景象。

打造全市大型文化活動新中心

今年上半年,渝北舉辦了一場“琴系千里,韻育希望”約翰內斯·莫勒古典音樂會,這場文化交流的高端演出,提升了渝北人的文化欣賞水準。像這樣的大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渝北今年已舉辦了4場。

重慶創意公園也經常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據介紹,2017年,這裡除了引進社團演出、行業音樂會、啤酒節等外,還重點打造了“重慶非遺物質文化展示廳”,吸引外籍遊客文化消費,展現重慶非遺傳承,讓遊客欣賞到川劇變臉、旗袍、剪紙、陶藝等非遺文化。

在重慶創意公園和中央公園所舉辦的主題文藝演出活動,可稱得上是“陽春白雪”。這些活動每年吸引了眾多來觀看的城市居民。

其實,渝北利用文化載體組織開展文化活動還有一個“雄心”,就是要打造全市的“大型文化活動新中心”。

這就是將通過利用好國博中心、中央公園、華誼兄弟電影小鎮、新圖文兩館、龍興民國街等活動平臺,通過舉辦國際國內大型音樂節、音樂會、文化藝術節、綜合性演出等,打造知名演藝品牌,推動高端演藝文化消費,提高群眾文化品位,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渝北文化影響力,使之成為全市的大型文化活動新中心。

本土演出活動遍城鄉

今年上半年,渝北通過挖掘本土文化特色打造的“臨空璀璨”文藝匯演,其首場演出就獲得了高度評價。

隨後,大型芭蕾舞劇《死水微瀾》也在渝北的臨空文化劇場連演3場。

其實,近年來,渝北通過自己培養的演藝人才和創作力量,已打造出多個由群眾自編自演的演出活動品牌。

在渝北,有一個老年文藝活動周,今年已經是第二屆。在上半年舉辦的第二屆活動周中,由區內的老年文藝愛好者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共演出了16場。

讓歌舞走進鄉村是渝北文藝演出中的一個品牌,這個品牌的名字叫“送流動文化服務進村”。

“我們的節日”系列文藝演出,也是渝北的一個文藝演出品牌,每到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都組織文化演出。今年上半年,全區組織了這樣的演出80餘場。

“每月相約——文藝進社區”惠民活動是渝北另一個文藝品牌。這一活動根據社區的需求,每月定期組織各類文藝志願者到社區、學校、企業舉行文藝培訓、講座、演出活動。這一活動不僅讓群眾享受到了文化,還引導群眾參與文化活動。

與此同時,渝北還打造出“巴渝民俗精品展演”、“百姓大舞臺走進渝北”、“渝州大舞臺”、“戲曲進校園”等系列展演活動品牌,這些品牌活動讓歌舞等文化活動遍城鄉。

志願服務讓文藝活動紮根基層

去年初,渝北區龍塔街道文化服務中心優選出20名社區文化志願者組成文化志願者服務隊,深入到街道的10個社區,對社區文藝隊伍進行指導。

“以前我們一年都難得有一次演出,現在我們是經常都有演出。”龍塔街道文化服務中心負責人說,自從文化志願者入駐社區後,社區的文藝活動越來越豐富。

這些社區文化志願者除了組織社區文藝隊伍參加街道舉辦的各項文藝活動外,還經常組織文藝隊伍參加全國、市、區的賽事。“以前我們不敢上舞臺,現在都是爭著上,還要比比誰演得好。有了志願者的幫助,我們的表演水準提高了。”龍塔街道紫金花舞蹈隊隊長鄒昌娟說。

在渝北,還有一個精心打造的“凡人有夢”文藝志願服務活動品牌。這個品牌是以“結對子,種文化”的形式出現,由區裡的各個文藝家協會和基層文藝團體結對子、名家名人和“草根”結對子,與鎮街、社區攜手,通過開展培訓、講座、筆會、展覽等方式使文藝工作者紮根基層,為百姓提供服務指導,幫扶有文藝愛好的普通群眾種夢、追夢、圓夢,實現凡人夢想。

文化志願服務不僅“種”出了活動,還“種”出了成果。今年上半年,基層文藝愛好者創作出歌舞、綜藝、戲曲類作品100餘個,其中參加市級以上大賽的文藝精品達30多個。其中的原創舞蹈《韻》榮獲第二屆民間文化“藝術之星”稱號,《巴渝武術》榮獲第五屆重慶市社區文化節社區文藝團隊才藝比拼一等獎,攝影作品榮獲第五屆重慶市社區文化節社區攝影展二等獎1件、優秀獎9件。

同時努力實現資源整合,才能創造更大效益。“把特色效益農業、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特色體育等嫁接進鄉村旅遊,再通過旅遊進一步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此外,渝北區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建立吃農家菜、住農家屋、行農家事、購土特產等一系列以鄉村體驗為中心的旅遊專案,不僅保護生態,讓農村更美,更重要的是讓村民都能富裕起來。

張波濤透露,下一步茨竹鎮將利用轄區有利地形,開發一些生態健身跑、山地自行車比賽等體育項目。同時,在一些觀景平臺、特色景點,建立寫生露營基地和寫生畫廊,力求開發出一些精品項目,以此吸引遊客。

【重慶商報】黨的十九大特別報導 解決“三農”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抓住了“牛鼻子”

聲音

抓產業發展是首要任務

“報告振奮人心,落在基層就是如何落實和執行的問題。”渝北區茨竹鎮鎮長張波濤說,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味著農業、農村、農民依然是未來工作中的重點,產業興旺是總體要求之一,且列於首位,足見產業發展是城鄉融合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首要任務。

張波濤說,要發展產業,就要厘清農村的權責利的問題,要不斷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農民的權益。同時,要盤活農村集體資產,壯大集體經濟,讓農民感受到集體經濟的溫暖。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在農村產業的選擇上,一定要兼顧生態效益。”張波濤說,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要以農為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茨竹鎮為例,選擇旅遊作為產業突破口,可以有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真正受益。

張波濤說,總體要求還提到了鄉風文明。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的收入已經穩步提升,如何宣導新的文明鄉風值得思考。經濟不能少了文化的潤澤,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真正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下一步,在縱深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會思考如何挖掘鄉村文化,將文化植根於旅遊之中,讓旅遊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重慶商報】黨的十九大特別報導 退休老黨員曾光全: 人退休,思想不能退休

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渝北區龍山街道將轄區黨員召集到一起,集中學習大會報告。期間,在“對黨說說心裡話”環節發表由衷感慨時,龍華社區有著20多年黨齡的退休黨員曾光全表示,心情由滿懷期待,變成目前的心潮澎湃。

“十八大以來的巨大變化我們有目共睹,國家發生了巨大變化。”曾光全說。同時,社會環境越來越好,個人的退休生活費逐年提高,醫療保險越來越有保障,用曾光全的話說就是“幸福感爆棚”。

“好多人以為退休就是一生的終結,可我不認同。”在曾光全看來,特別是黨員,人退休,思想不能退休,要不斷學習,維護党的光榮,自覺做合格黨員。

6年時間的退休生活,曾光全是怎麼過的?他介紹,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所以他積極參加社區黨組織活動,參加山區小學公益支教,教育好子女,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好日子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完全歸功於我們黨的改革開放。”曾光全堅信,伴隨著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國家會更加繁榮昌盛,人民更加安居樂業,社會更加團結進步,中國夢一定會如期實現。

【重慶日報】渝北 文藝進基層 歌舞遍城鄉

在渝北區統景鎮,有一項“送流動文化服務進村”活動。這項活動走進黃印、龍安等21個村,為當地村民送去精彩的文藝大餐。

“送流動文化服務進村”由渝北的文藝表演隊演出,其演出的舞蹈、男聲獨唱、說唱舞蹈、戲曲舞蹈、吉他彈唱、獨舞等節目,獲得村民的掌聲和叫好聲。

在渝北,如今在每一個街鎮都能見到文藝進基層,歌舞遍城鄉的景象。

打造全市大型文化活動新中心

今年上半年,渝北舉辦了一場“琴系千里,韻育希望”約翰內斯·莫勒古典音樂會,這場文化交流的高端演出,提升了渝北人的文化欣賞水準。像這樣的大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渝北今年已舉辦了4場。

重慶創意公園也經常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據介紹,2017年,這裡除了引進社團演出、行業音樂會、啤酒節等外,還重點打造了“重慶非遺物質文化展示廳”,吸引外籍遊客文化消費,展現重慶非遺傳承,讓遊客欣賞到川劇變臉、旗袍、剪紙、陶藝等非遺文化。

在重慶創意公園和中央公園所舉辦的主題文藝演出活動,可稱得上是“陽春白雪”。這些活動每年吸引了眾多來觀看的城市居民。

其實,渝北利用文化載體組織開展文化活動還有一個“雄心”,就是要打造全市的“大型文化活動新中心”。

這就是將通過利用好國博中心、中央公園、華誼兄弟電影小鎮、新圖文兩館、龍興民國街等活動平臺,通過舉辦國際國內大型音樂節、音樂會、文化藝術節、綜合性演出等,打造知名演藝品牌,推動高端演藝文化消費,提高群眾文化品位,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渝北文化影響力,使之成為全市的大型文化活動新中心。

本土演出活動遍城鄉

今年上半年,渝北通過挖掘本土文化特色打造的“臨空璀璨”文藝匯演,其首場演出就獲得了高度評價。

隨後,大型芭蕾舞劇《死水微瀾》也在渝北的臨空文化劇場連演3場。

其實,近年來,渝北通過自己培養的演藝人才和創作力量,已打造出多個由群眾自編自演的演出活動品牌。

在渝北,有一個老年文藝活動周,今年已經是第二屆。在上半年舉辦的第二屆活動周中,由區內的老年文藝愛好者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共演出了16場。

讓歌舞走進鄉村是渝北文藝演出中的一個品牌,這個品牌的名字叫“送流動文化服務進村”。

“我們的節日”系列文藝演出,也是渝北的一個文藝演出品牌,每到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都組織文化演出。今年上半年,全區組織了這樣的演出80餘場。

“每月相約——文藝進社區”惠民活動是渝北另一個文藝品牌。這一活動根據社區的需求,每月定期組織各類文藝志願者到社區、學校、企業舉行文藝培訓、講座、演出活動。這一活動不僅讓群眾享受到了文化,還引導群眾參與文化活動。

與此同時,渝北還打造出“巴渝民俗精品展演”、“百姓大舞臺走進渝北”、“渝州大舞臺”、“戲曲進校園”等系列展演活動品牌,這些品牌活動讓歌舞等文化活動遍城鄉。

志願服務讓文藝活動紮根基層

去年初,渝北區龍塔街道文化服務中心優選出20名社區文化志願者組成文化志願者服務隊,深入到街道的10個社區,對社區文藝隊伍進行指導。

“以前我們一年都難得有一次演出,現在我們是經常都有演出。”龍塔街道文化服務中心負責人說,自從文化志願者入駐社區後,社區的文藝活動越來越豐富。

這些社區文化志願者除了組織社區文藝隊伍參加街道舉辦的各項文藝活動外,還經常組織文藝隊伍參加全國、市、區的賽事。“以前我們不敢上舞臺,現在都是爭著上,還要比比誰演得好。有了志願者的幫助,我們的表演水準提高了。”龍塔街道紫金花舞蹈隊隊長鄒昌娟說。

在渝北,還有一個精心打造的“凡人有夢”文藝志願服務活動品牌。這個品牌是以“結對子,種文化”的形式出現,由區裡的各個文藝家協會和基層文藝團體結對子、名家名人和“草根”結對子,與鎮街、社區攜手,通過開展培訓、講座、筆會、展覽等方式使文藝工作者紮根基層,為百姓提供服務指導,幫扶有文藝愛好的普通群眾種夢、追夢、圓夢,實現凡人夢想。

文化志願服務不僅“種”出了活動,還“種”出了成果。今年上半年,基層文藝愛好者創作出歌舞、綜藝、戲曲類作品100餘個,其中參加市級以上大賽的文藝精品達30多個。其中的原創舞蹈《韻》榮獲第二屆民間文化“藝術之星”稱號,《巴渝武術》榮獲第五屆重慶市社區文化節社區文藝團隊才藝比拼一等獎,攝影作品榮獲第五屆重慶市社區文化節社區攝影展二等獎1件、優秀獎9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