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網路教育應承擔起十九大賦予的歷史責任

【聚焦十九大 報告關鍵字:網路教育】

十九大報告指出“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路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

“網路教育”寫進十九大報告, 無疑是對網路教育所取得成績的高度認可。 2015年, 中國網路教育市場規模達到1191.7億元, 一項報告顯示, 2017年中國網路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692億元, 到2021年中國網路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291億元。 據估計, 接受線上教育的人數在2017年將達到12032.6萬人。 數位背後, 是人們對網路教育這一新興教育方式的認可。 尤其是, 在基礎教育方面,

網路教育可以通過互聯網,將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學生連接,通過因材施教方式讓個性教育成為每個孩子的可能。

實際上, 網路教育在寫入十九大報告前, 國家便對網路教育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宏觀上的規劃。 國務院發佈《“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 指出在“十三五”階段將利用資訊化手段擴大教育資源覆蓋面, 構建網路化、數位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 促進線上教育發展, 擬到2020年, 基本建成數位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 形成覆蓋全國, 多級分佈, 互聯互通的教育資源雲服務體系。 “十三五”期間政府將大力推進“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 實現90%教師和60%初中以上的學生擁有網路學習空間。 從這裡看出, 十九大將網路教育寫入報告,

在節點上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十九大將網路教育寫入報告, 對於網路教育的從業者來說, 是激勵更是督導。 正如習總書記19日上午在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強調, 黨的十九大報告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網路教育從業者也要有相應的壓力和擔當。 正如先前媒體一再指出的那樣, “互聯網+教育”近些年來有些浮躁和喧囂, 原因就在於背後一些人的商業目的太重, 以至於一些線上學習的教育產品在設計的時候不是考慮“有品質的教育”, 不是去考慮因材施教, 不是去考慮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 而是將其設計成應試教育的衍生品,

將其打造成了課堂教育的附屬品。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應該成為網路教育的奮鬥目標和考核標準。 一方面, 教育部門應該對學校的網路教育深刻把關, 讓孩子們接受真正的名師教育, 據報導, 目前我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超過87%, 在6.4萬個教學點已經做到了設備配備、資源配送和教學應用的“三到位”, 把關好、利用好這些設備和資源也就勢在必然。 另一方面, 對市場上的網路教育產品, 相關部門也要做好審批和審核, 必須意識到, 互聯網+教育不是對傳統教育制度的顛覆, 也不是對教育內容和大綱的革命, 而是一種遵循和衍生。

網路教育要想承擔起十九大賦予的歷史責任,

就要求網路教育的管理者和從業者, 牢記自己的教育使命, 領會十九大精神, 將網路教育當作一項崇高的事業來做, 萬萬不可被充斥網路的浮躁和銅臭所裹挾。

(未來網評論員 胡六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