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一碗湯的溫暖

那年春天, 我才20歲, 因不甘於沉默的生活, 我懷著一顆年輕跳動的心踏上了去北國打工的征程。

火車到達尚志站, 下車後才發現自己的錢包不知何時弄丟了。

那時, 東北的天氣還很冷。 陰沉沉的天空飄灑著小雨還夾雜著零零星星的雪花, 讓人有一種刺骨的寒意, 而且當時肚子裡是又渴又餓。

車站的對過有個小吃鋪, 門口坐著一位中年婦女。 我想討碗水喝, 於是便走進那座小屋, 並向開鋪的大姐說明了情況。 不料那位大姐站起身走到屋裡, 一會兒端出了一碗熱湯和十個包子, 並說不要錢。

我當時很感動, 嘴裡不住地向大姐表示感謝, 可大姐卻笑著說, 沒什麼, 出門在外誰沒個難處呢!

一碗熱湯, 十個包子, 在當時不僅讓我填飽了腸胃, 而且一直溫暖了我這些年。 以後的日孑裡, 無論走到哪裡, 我都會告誡自己, 不管碰到誰有困難, 都要儘自已的力量幫一把。

前幾年, 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 我沒再出遠門打工, 而是在離家不遠的縣城一所中學找了份工作。

學校門口的對過也有個包子鋪, 上班第一天同事老王說:“還沒吃早飯吧?走, 我請你吃包子!”看我遲疑, 又說:“這家的包子特好吃, 皮薄, 餡香, 價格便宜。 ”

包子鋪的老闆是位農村婦女, 看上去有四十多歲的樣子, 看到我們到來便趕緊擦桌子, 並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 說再等幾分鐘包子就可以就出籠。

“先端兩碗辣湯。 ”老王說, “再盛20個蒸包。 ”

“20個?吃不了”我說。

“吃不了打包。 ”老王很隨意地回答。

說實話, 我一般早晨吃飯較少, 但礙于老王的好意, 便吃了兩個熱包子, 又喝了一碗辣湯。 剩下的包子, 老王從桌上拿了個方便袋打包帶回到學校,

說等中午再吃。

我有些不解, 吃不了還要這麼多, 難到老王偏愛吃包子, 還是怕我謙虛真不夠吃?

老王好像看出了我的疑惑, 卻給我說了這樣一件事。

包子鋪的大姐是農村來的, 前幾年她的丈夫患病離開了人世。 她帶著兩個孩子生活的很困難, 為了照顧在這所學校上學的兩個孩子, 才在這裡開了這個包子鋪。 剛開始時生意不算好, 後來大家知道了她經歷的事情, 附近的人們便自發的到她的鋪裡吃早餐, 有時還會多買幾個包子, 甚至只是來喝一碗湯, 也算是對她的一點幫助吧。

原來是這樣, 我不僅想起了自已的經歷, 心中更是多了一份感動。 從那天起, 我和老王約定, 每天的早餐一定去她的小鋪, 而且每次喝上一碗辣湯,

心裡都會覺得有種特別的溫暖。 (馬銀生)

作者簡介:

馬銀生, 出生於1968年, 山東汶上人。 忙時種地, 閒時看書, 偶爾寫寫字。 汶上作協會員, 常有文字發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