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學老師也能當教授,教師職稱改革來了!

教育, 國家之重!老話說的好:再苦不能苦孩子, 再窮不能窮教育;自古以來我國都重視教育的發展, "國家興衰在於教育, 教育好壞在於教師", 戰鬥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品質關係到孩子的發展, 教師"傳道受業解惑", 老師不僅要對孩子學習負責, 也要對孩子的成長發展負責, 如何解決教師待遇以及教師品質這是關鍵問題。

今年職稱改革將探索在新興職業領域增設職稱系列, 職稱系列可根據專業領域設置相應專業類別, 對於目前未設置正高級職稱的系列均設置正高級職稱。 同時建立職場與職業資格的對應關係,

取得職業資格即可認定其具備相應系列和層級的職稱。

創新職場評價機制改革

一、打破戶籍、地域、身份等制約, 暢通職場申報管道;

二、特殊人才通過特殊方式進行評價, 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單獨評價;

三、打開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四、職稱評審社會化;

職稱評價標準改革

一、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 把品德放在評價的首位。 利用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一律撤銷, 實現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

二、注重考察專業性、技術性、實踐性、創造性, 突出對創新能力的評價。

對實踐性、操作性強, 研究屬性不明顯的職稱系列可不作論文要求, 改為考察其他成果形式, 淡化論文數量要求。

三、考核履行崗位職責的工作績效、創新成果, 並向基層一線和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傾斜;

四、職稱評價對英語和電腦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確實需要的則由用人單位或評審機構自主評審。

五、有重大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

六、長期在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 適當放寬學歷和任職年限要求。

職稱管理服務方式改革

一、開展自主評審單位;

二、政府不再審批開展自主評審單位評審的結果, 只是事後備案進行管理;

三、建立職稱評價服務平臺, 探索跨區域職稱互認。

《意見》要求, 3年內完成工程、衛生、農業、會計、高校教師、技工院校教師等職稱系列改革任務, 5年內爭取完成所有系列職稱制度改革任務。

職稱改革後北京在2016年12月舉行首次職稱評審, 雖然電腦考試已經說不作統一要求, 但因為不知道將來評聘時是否需要, 大家都抱著先考了再說的心態參與了考試。 現在評職稱不用考英語和電腦了, 但還有個‘聘’, 不知道未來的單位是否需要。 所以大家都先考再說。

這次改革打通了教師職業發展通道, 北京在中小學(幼稚園)新設正高級教師職稱。 這次的職稱評審結果在2017年1月23日份公佈, 其中有68名中小學教師取得正高級教師職稱,這意味著中小學教師也能當上“教授”了。

其中有68名中小學教師取得正高級教師職稱,這意味著中小學教師也能當上“教授”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