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為建設美麗中國添上成都色彩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市民看到更多的藍天白雲。

治理後的四斗渠碧水流淌。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摘自十九大報告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一綠色最強音,明確我們要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 一直以來,成都堅決落實中央、省委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署,將綠色發展的根與魂深深植入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進程中。

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成都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將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成都努力,為建設美麗中國添上成都色彩。

打好藍天保衛戰 成都已明確“作戰路線圖”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 如何讓市民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氣,看到更多藍天白雲?成都有目標,更有細緻的“作戰路線圖”。

“大氣十條”實施以來,我市採取系列措施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今年初,市政府印發實施了《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2017年度重點任務》,提出了“六大行動”“50條措施”。

今年7月,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鐵腕治霾,為進一步加大霧霾治理力度,市委、市政府又出臺了《實施“成都治霾十條”推進鐵腕治霾工作方案》。

在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和“治霾十條”的“高壓”防治下,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成績。 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全市不斷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持續開展了涉氣企業、機動車尾氣、揚塵和餐飲油煙治理,以及秸稈禁燒、禁煤、清潔能源改造等一系列污染防治工作,實施了火電、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脫硫脫硝設施改造,關閉了部分高污染行業企業。

秋冬季腳步臨近,面臨可能發生的霧霾污染,下一步,我市將開展包括大氣污染防反彈行動、秋季秸稈禁燒行動、“散亂汙”整治行動、重污染天氣應對行動、燃煤鍋爐“清零”行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行動、移動源污染整治行動、水泥企業和磚瓦窯行業整治行動、工地揚塵整治行動、秋冬季專項督查行動在內的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十大行動,力爭打贏藍天保衛戰。

重拳治水 蹄疾步穩 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態系統的命脈,也是一座城市繁榮發展的保障。 在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目標體系當中,“水生態”更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要素保障。 為此,今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成都治水十條”。

作為成都現行治水政策的加強升級版,“成都治水十條” 結合河長制管理工作、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和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3年推進方案,就生產、生活、生態用水三大關鍵治理領域,提出了針對性強、治理力度大、實效性高的十條治水舉措,充分體現了成都構築水生態文明、保障水生態安全的堅定決心。

根據成都出臺的“重量級”治水新政,成都將強力整治296段黑臭水體。那麼,成都將如何具體發力?

重拳治水,成都蹄疾步穩。據瞭解,成都將推進雨汙分流全覆蓋,加大生活汙水處理廠擴能改造力度,加快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設;加快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及自動線上監控裝置建設;開展畜禽養殖及屠宰行業專項治理,逐步推進規模畜禽養殖產業有序轉移和規範養殖零排放;大力整治洗車場、農貿市場、洗砂場、攪拌站、“散亂汙”、“農家樂”等違法排汙行為;加強飲用水源地規範化建設,2018年底前縣級及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全部建成水質預警自動站;實施飲水安全保護工程,推進李家岩“第二水源”建設,規劃建設“第三水源”;強力整治296段黑臭水體;加強毗河、西江河等7條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打造海綿城市;加快完成藍線規劃,拆除河道兩岸違法建築,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

親近自然 享受生活 全域增綠再現花重錦城

“香風滿閣花盈戶,樹樹樹梢啼曉鶯。”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要重現“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盛景,讓市民“慢下腳步、靜下心來,親近自然、享受生活”。

為再現綠意盎然、花重錦城的景象,一場全域增綠行動正在成都展開。根據《2017年中心城區園林綠化秋季增量提質行動方案》,我市將在秋季栽植3萬株以上行道樹,完成道路綠化提升130條以上,新增地栽花面積26萬平方米以上,新增立體綠化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其中宜綠立交橋橋墩橋柱完成橋體綠化全覆蓋),新建小遊園、微綠地62個。

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我市中心城區已累計完成行道樹秋季栽植23918株,累計提升道路綠化37條,完成立體綠化41914平方米,新增地栽花15.2萬平方米,完成小遊園、微綠地建設33個。

此次增綠行動只是提升城市綠化品質的一個縮影。按照“成都增綠十條”要構建五級城市綠化體系的目標,我市將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科學合理”的原則,加快改造、完善、提升中心城區骨幹通道、濱水綠道、重要節點、重要廣場等園林綠化景觀。

在這場“全域增綠”的行動中,每一位元市民、每一家單位都自覺成為綠色的守護者。市民不僅可以積極參與自願植樹,還可以認建認養樹木和綠地,滿足共同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願望。前不久,我市啟動了秋季造林綠化及義務植樹活動,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佈了23個認建認養點位元,市民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認建認養樹木。

【一線直擊】

希望能與碧水清流長期做“鄰居”

一條5米寬的清澈河渠從金牛區迎賓大道一號居民社區前緩緩流過,仿佛一根泛著柔和光澤的碧綠綢帶,一頭系著城市水環境的改善,一頭系著民生福祉的增進。

“跑步時間到了,我們準備去河邊。” 秋日傍晚,市民郭廣興與妻子梁沁換好運動服,沿著金牛區四斗渠迎賓大道段,開始了一天中最放鬆的健身時間。

金牛區四斗渠迎賓大道段碧水流淌,河堤兩旁綠樹成蔭。看著不時擦身而過的健身鄰居,郭廣興與梁沁夫婦感慨良多,“現在,河水清澈、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我們沿河居住的市民確確實實感受到了水環境治理為我們帶來的實惠。”

但幾年前的郭廣興與梁沁夫婦萬萬不會想到,現在能與碧水清流、鮮花綠樹長期做“鄰居”。據郭廣興回憶,以前,金牛區四斗渠是繞著郭廣興所住的迎賓大道一號社區後面流過。那時這條河渠是當地居民口中不願提及的“臭水溝”,各家各戶為了防止臭味進屋都緊閉門窗。

規劃治理後,現在四斗渠改道在了社區前面,為社區打造出了水淨岸綠的美好環境。“通過黑臭水體治理,我們徹底‘告別’了家門口的臭水溝,現在與碧水清流做鄰居,生活品質確實不斷在提高。我們從心底感謝成都治理黑臭水體,希望這樣為老百姓帶來實惠的治水工作越多越好。”

【代表連線】

黨的十九大代表、蒲江縣西來鎮兩河村黨支部書記姚慶英:

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大力發展生態休閒旅遊

“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黨代表,如何生產出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也是她思考的問題。

“把報告一頁一頁深讀下去,總書記的每一句話,都說到了心坎上。”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在姚慶英看來,無論是打贏藍天保衛戰,還是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都讓人振奮,“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相信社會主義新農村將越來越美麗。”黨的十八大以來,姚慶英所在的兩河村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成“兩河逸園”農民新居,改造“兩河口”散居院落,油砂路、自來水、天然氣、光纖網整接到每家每戶,村民過去的磚瓦房成了一棟棟漂亮的小別墅。姚慶英說,聽了總書記的報告很受啟迪,回去後,將利用村裡城市化的居住條件、現代農業的田園風光,鼓勵農戶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森林食品生產,以及生態休閒旅遊等。

【專家訪談】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

希望全社會都積極參與

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所作的報告全面總結了過去五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科學描繪了未來五年具有全域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宏偉藍圖,振奮人心、催人奮進。”作為生態環保領域的專家,賀克斌更關注的是報告中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部分。

“報告把‘美麗’提到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同樣的高度,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這不僅是一個突破,更釋放出一個信號,未來,在這份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的引領和指導下,全國上下將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起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賀克斌告訴記者。

談到這份“頂層設計”會對成都生態文明建設產生怎樣的影響和意義,賀克斌表示,持續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都是“大有可為”的方向。他分析道,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特別體現在“快速城市化、快速工業化和快速機動化”;另一方面,經濟發展方式也較為粗放,偏重工業的產業結構、偏化石燃料的能源結構和偏公路運輸的交通結構長期持續且快速增長。成都也有相似特徵,這使得成都及周邊城市在大氣環境領域面臨嚴峻挑戰。

“大氣十條”實施以來,成都加大治理力度,今年來相繼出臺實施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和“治霾十條”,取得一些成績,而如何保持治理成效長期有效則是關鍵。他建議成都進一步加大科技引領的力度,加強頂層設計,以科技創新引領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精准管理的新階段。同時,他也希望全社會都積極參與其中,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本報記者 繆夢羽 王琳黎 胡清 侯初初 攝影 呂甲 胡大田

根據成都出臺的“重量級”治水新政,成都將強力整治296段黑臭水體。那麼,成都將如何具體發力?

重拳治水,成都蹄疾步穩。據瞭解,成都將推進雨汙分流全覆蓋,加大生活汙水處理廠擴能改造力度,加快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設;加快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及自動線上監控裝置建設;開展畜禽養殖及屠宰行業專項治理,逐步推進規模畜禽養殖產業有序轉移和規範養殖零排放;大力整治洗車場、農貿市場、洗砂場、攪拌站、“散亂汙”、“農家樂”等違法排汙行為;加強飲用水源地規範化建設,2018年底前縣級及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全部建成水質預警自動站;實施飲水安全保護工程,推進李家岩“第二水源”建設,規劃建設“第三水源”;強力整治296段黑臭水體;加強毗河、西江河等7條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打造海綿城市;加快完成藍線規劃,拆除河道兩岸違法建築,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

親近自然 享受生活 全域增綠再現花重錦城

“香風滿閣花盈戶,樹樹樹梢啼曉鶯。”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要重現“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盛景,讓市民“慢下腳步、靜下心來,親近自然、享受生活”。

為再現綠意盎然、花重錦城的景象,一場全域增綠行動正在成都展開。根據《2017年中心城區園林綠化秋季增量提質行動方案》,我市將在秋季栽植3萬株以上行道樹,完成道路綠化提升130條以上,新增地栽花面積26萬平方米以上,新增立體綠化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其中宜綠立交橋橋墩橋柱完成橋體綠化全覆蓋),新建小遊園、微綠地62個。

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我市中心城區已累計完成行道樹秋季栽植23918株,累計提升道路綠化37條,完成立體綠化41914平方米,新增地栽花15.2萬平方米,完成小遊園、微綠地建設33個。

此次增綠行動只是提升城市綠化品質的一個縮影。按照“成都增綠十條”要構建五級城市綠化體系的目標,我市將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科學合理”的原則,加快改造、完善、提升中心城區骨幹通道、濱水綠道、重要節點、重要廣場等園林綠化景觀。

在這場“全域增綠”的行動中,每一位元市民、每一家單位都自覺成為綠色的守護者。市民不僅可以積極參與自願植樹,還可以認建認養樹木和綠地,滿足共同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願望。前不久,我市啟動了秋季造林綠化及義務植樹活動,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佈了23個認建認養點位元,市民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認建認養樹木。

【一線直擊】

希望能與碧水清流長期做“鄰居”

一條5米寬的清澈河渠從金牛區迎賓大道一號居民社區前緩緩流過,仿佛一根泛著柔和光澤的碧綠綢帶,一頭系著城市水環境的改善,一頭系著民生福祉的增進。

“跑步時間到了,我們準備去河邊。” 秋日傍晚,市民郭廣興與妻子梁沁換好運動服,沿著金牛區四斗渠迎賓大道段,開始了一天中最放鬆的健身時間。

金牛區四斗渠迎賓大道段碧水流淌,河堤兩旁綠樹成蔭。看著不時擦身而過的健身鄰居,郭廣興與梁沁夫婦感慨良多,“現在,河水清澈、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我們沿河居住的市民確確實實感受到了水環境治理為我們帶來的實惠。”

但幾年前的郭廣興與梁沁夫婦萬萬不會想到,現在能與碧水清流、鮮花綠樹長期做“鄰居”。據郭廣興回憶,以前,金牛區四斗渠是繞著郭廣興所住的迎賓大道一號社區後面流過。那時這條河渠是當地居民口中不願提及的“臭水溝”,各家各戶為了防止臭味進屋都緊閉門窗。

規劃治理後,現在四斗渠改道在了社區前面,為社區打造出了水淨岸綠的美好環境。“通過黑臭水體治理,我們徹底‘告別’了家門口的臭水溝,現在與碧水清流做鄰居,生活品質確實不斷在提高。我們從心底感謝成都治理黑臭水體,希望這樣為老百姓帶來實惠的治水工作越多越好。”

【代表連線】

黨的十九大代表、蒲江縣西來鎮兩河村黨支部書記姚慶英:

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大力發展生態休閒旅遊

“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黨代表,如何生產出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也是她思考的問題。

“把報告一頁一頁深讀下去,總書記的每一句話,都說到了心坎上。”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在姚慶英看來,無論是打贏藍天保衛戰,還是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都讓人振奮,“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相信社會主義新農村將越來越美麗。”黨的十八大以來,姚慶英所在的兩河村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成“兩河逸園”農民新居,改造“兩河口”散居院落,油砂路、自來水、天然氣、光纖網整接到每家每戶,村民過去的磚瓦房成了一棟棟漂亮的小別墅。姚慶英說,聽了總書記的報告很受啟迪,回去後,將利用村裡城市化的居住條件、現代農業的田園風光,鼓勵農戶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森林食品生產,以及生態休閒旅遊等。

【專家訪談】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

希望全社會都積極參與

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所作的報告全面總結了過去五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科學描繪了未來五年具有全域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宏偉藍圖,振奮人心、催人奮進。”作為生態環保領域的專家,賀克斌更關注的是報告中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部分。

“報告把‘美麗’提到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同樣的高度,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這不僅是一個突破,更釋放出一個信號,未來,在這份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的引領和指導下,全國上下將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起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賀克斌告訴記者。

談到這份“頂層設計”會對成都生態文明建設產生怎樣的影響和意義,賀克斌表示,持續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都是“大有可為”的方向。他分析道,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特別體現在“快速城市化、快速工業化和快速機動化”;另一方面,經濟發展方式也較為粗放,偏重工業的產業結構、偏化石燃料的能源結構和偏公路運輸的交通結構長期持續且快速增長。成都也有相似特徵,這使得成都及周邊城市在大氣環境領域面臨嚴峻挑戰。

“大氣十條”實施以來,成都加大治理力度,今年來相繼出臺實施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和“治霾十條”,取得一些成績,而如何保持治理成效長期有效則是關鍵。他建議成都進一步加大科技引領的力度,加強頂層設計,以科技創新引領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精准管理的新階段。同時,他也希望全社會都積極參與其中,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本報記者 繆夢羽 王琳黎 胡清 侯初初 攝影 呂甲 胡大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