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你知道的不一定是真的系列(一)—再看「bug」一詞的由來

原創聲明:版權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本人, 非商業轉載請標明出處

科學發展至今, 發生過很多奇聞佚事卻鮮為人知。 閑來無事, Bonbon 整理了一些或科學或電腦發展史上小故事, 貼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格蕾絲·霍柏

上圖的女人大家認識麼?格蕾絲·霍柏, 那位號稱首次提出 “bug” 術語的女程式師。 你可能會說這我知道啊, 還要小編你來馬後炮?但是小編告訴你, 其實這是一個以訛傳訛的故事, 且聽小編道來。

錯誤有二:

一、格蕾絲·霍柏並不是提出該術語的第一人(普遍認為是她);

二、提出時間應該是1947年9月9日(很多地方說的是1945年)

Moth found trapped between points at Relay # 70, Panel F, of the Mark II Aiken Relay Calculator while it was being tested at Harvard University, 9 September 1947. The operators affixed the moth to the computer log, with the entry: “First actual case of bug being found”. They put out the word that they had “debugged” the machine, thus introducing the term “debugging a computer program”.——摘自美國海軍歷史檔案相關記錄

上面引用大概是說, 1947年9月9日, 哈佛大學測試馬克II型艾肯中繼器電腦, 操作員在電板編號為70的中繼器觸點旁發現了一隻飛蛾。 之後操作員把飛蛾貼在了電腦日誌上, 並寫下“首個發現bug的實際案例”。 這個詞就這樣誕生了,

並一直困擾全世界程式師至今呀, 哈哈。

然後他們還提出了一個詞, “debug(調試)”了機器, 從而引入新術語“debugging a computer program(調試電腦程式)”。

超大的老式電腦

而由於格蕾絲·霍柏公佈過早期電子電腦的一個故障原因, 並且她喜歡和人談起這件事, 所以“bug”術語的發明通常錯誤地歸功於她個人的。

這個版本的故事源自下面這段話:

“在1946年, 當霍波退役後後, 她加入哈佛大學的電腦實驗室, 繼續研究馬克II型和馬克III型電腦的工作。 操作員在追蹤馬克II型的錯誤時發現繼電器中有一隻飛蛾, 遂有bug術語。 這個bug被仔細移除, 並被貼在日誌本上。 這帶來的第一個bug, 就是我們今日所說的錯誤(error)或程式中的故障(glitch)。 ” —— 摘自維琪百科

該筆記照片

外界普遍報導的是1945年, 但日誌本上日期顯示1947年9月9日哦。

那麼格蕾絲·霍波不是那位提出 "bug" 術語的人, 她卻欣然接受了外面的說法。 那究竟是誰提出的呢?

發現飛蛾的操作員, 包括威廉姆·比爾·伯克, 而伯克就職于維吉尼亞州達爾葛籣的海軍武器實驗室, 熟悉工程術語加上他本人很幽默風趣, 然後腦洞大開的給飛蛾寫下了“首個發現 bug 的實際案例”。

因為霍柏喜歡講述這個故事, 所以大多數人只記住了她。 這個日誌本現存于史密森尼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 飛蛾還完整貼在上面哦。

下一篇 Bonbon 會給大家講一個"神人", 他曾被接近光速的質子束爆過頭,

卻毫髮無損哦!提前劇透下:

科學, 你知道的不一定是真的系列(一)— 再看『bug』一詞的由來

歡迎點贊評論, Bonbon 也想看到大家的不同看法哦~

作者:Bonbo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