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不足8㎡的籠房!看到繁華背後的心酸,還會堅持最初的選擇嗎?

廣州

一座有1400萬人口的大城市

每天早上擁擠的珠江新城地鐵站

吃個晚飯都要排上1-2個小時的網紅餐飲

儘管生活節奏快、壓力也很大

但還是有很多外地人選擇來廣州打拼

而他們的首選一般是城中村

很多租房一族都很嫌棄城中村

甚至連住過城中村的人都表示

“以後再也不會住在這種地方了”

但是...

跟全香港房租最貴卻又最貧窮的劏房相比呢?

我們眼中的香港是繁華和富貴的集合體

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

是吸引數以億記海外遊客的迪士尼樂園

是燈紅酒綠的街道和燈光閃爍的夜晚

但是, 在香港繁華奢侈的背後

有些真實才真正令人絕望

在香港

租金最高的不是中環

也不是山頂豪宅

而是全港十八區裡最貧窮的——深水埗

隱藏在深水埗街頭巷尾的

是那些被稱為

籠屋, 劏房, 棺材房的居所

這裡每尺(約 0.09 平方米)

最高租金可達 300 港元

劏房

有大約 20 萬香港人

生活在這種暗無天日的房子裡

沒有燈紅酒綠也沒有紙醉金迷

甚至連一口新鮮的空氣也沒有

一天的奔波勞累之後

也只能一家人擠居在不到8

平方米的房子裡

劏房的標配:廚房、臥室、客廳三合一

面積通常 ≤ 8㎡

租金約合人民幣2500~4000/月

人均居住面積5.7平方米

僅比懲教署監獄囚倉

人均標準多27%

這也是我們眼中繁華香港的一部分

隱藏在背後不為人所知的一部分

住在劏房裡的人們需要把

雙層床、小沙發、冰箱、洗衣機和小桌子

這些物品擠在幾平米的房子裡

每月4500元港幣租金和水電費

已經是他們薪水的一半了

廚房和廁所共用的是同一個空間

在香港

有4萬名兒童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

不能自由的活動

甚至連一個舒服的轉身都做不到

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多個獎項的

電影《一念無明》中曾志偉扮演的父親

和他患有躁郁症的兒子便住在劏房裡

拍完這部戲後曾志偉說

“住在劏房裡。怎樣豁達的人慢慢都會受不了。

我已經很幸運,房間有窗很多房連窗都沒有。”

棺材房

除了劏房

還有一種更加令人窒息的生活空間

棺材房

棺材房面積≤4㎡,最小的只有1.4㎡

僅僅放得下一張床

人在裡面只能躺著

租金約合人民幣1600~3200/月

在油麻地、深水埗、觀塘

有些人每晚都睡在這樣的 " 棺材 " 裡

因為位置狹小

進入房間後只能直挺挺躺著

有些棺材房甚至連腿都伸不直...

棺材房的租客各有各的故事

唯一相同的是大家都負擔不起一個可以站立的房間

只好過著“彎腰屈膝”的日子

在這裡,家=床

所有的活動都只能蜷縮在

這張小小的床上進行

他們說:我還沒死,就已經立起了四塊棺材板。

籠屋

一張張鐵絲網包圍起來的床位

就成為了可以居住的籠屋

它們大多存在於深水埗的危樓之中

而住在鐵籠裡的人

被稱為“籠民”

一個70平米的屋子裡擺放著數十個3層鐵籠

裡面住了200多人

空氣裡混著煙草、汗水,和老舊房屋的氣味

“籠屋”分佈在深水步等舊樓

居民一般是新移民或年長者

聯合國曾斥責:

住籠屋是對人類尊嚴的極端侮辱。

籠民們自嘲:

住在這裡的就像孤兒,談何做人的尊嚴。

沒有人想住在籠子裡

只是很多窮人申請公屋三年仍不獲上樓

居住者為避免無家可歸

只能以最低的租金來租一個床位

據傳已有租客在“籠屋”居住了40多年

近年來籠屋的租金卻是一直上升

從幾年前的1500元港幣

上漲到現在的2800港幣

大部分的籠屋居住者

只能依靠微薄的綜援金生活

廁所房

早前更有社交群組上傳一張租屋廣告的相片

月租2200港幣,租住位於官塘唐樓上床下廁房

上格床大約兩呎半(大約0.76米)寬

而床下則是馬桶廁所

在香港住在這些地方的人已接近20萬

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人

也許是茶餐廳服務員、商場保安、清潔工......

他們也許建設著這座繁華都市里,最昂貴的房屋

而自己卻蝸居於幾尺籠屋...

香港房價的單價似乎並不驚人

郊區大約一萬出頭,市區也不過四五萬而已

看起來和北上廣深等城市相當

可再仔細一看的話

單價的單位竟然是平方尺!!!

1平方米等於9平方尺!

在單價上乘以9才是內地人通常概念裡的價格

買房?此生無望!

我們眼中的香港也許不是

一個全面的香港

不可否認,香港是繁盛的

但高聳的中環寫字樓背後的平民小屋

我們也應該看見

多少人到香港走一圈

路過了中環和尖沙咀

便以為看見的是香港的全貌

以為每個人都是錦衣玉食腰纏萬貫

唯有真正在一個城市生活過

和一草一木共同呼吸過

才讀懂酸甜苦辣人生百態

無憂無慮的烏托邦不會存在

有大約 20 萬香港人

生活在這種暗無天日的房子裡

沒有燈紅酒綠也沒有紙醉金迷

甚至連一口新鮮的空氣也沒有

一天的奔波勞累之後

也只能一家人擠居在不到8

平方米的房子裡

劏房的標配:廚房、臥室、客廳三合一

面積通常 ≤ 8㎡

租金約合人民幣2500~4000/月

人均居住面積5.7平方米

僅比懲教署監獄囚倉

人均標準多27%

這也是我們眼中繁華香港的一部分

隱藏在背後不為人所知的一部分

住在劏房裡的人們需要把

雙層床、小沙發、冰箱、洗衣機和小桌子

這些物品擠在幾平米的房子裡

每月4500元港幣租金和水電費

已經是他們薪水的一半了

廚房和廁所共用的是同一個空間

在香港

有4萬名兒童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

不能自由的活動

甚至連一個舒服的轉身都做不到

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多個獎項的

電影《一念無明》中曾志偉扮演的父親

和他患有躁郁症的兒子便住在劏房裡

拍完這部戲後曾志偉說

“住在劏房裡。怎樣豁達的人慢慢都會受不了。

我已經很幸運,房間有窗很多房連窗都沒有。”

棺材房

除了劏房

還有一種更加令人窒息的生活空間

棺材房

棺材房面積≤4㎡,最小的只有1.4㎡

僅僅放得下一張床

人在裡面只能躺著

租金約合人民幣1600~3200/月

在油麻地、深水埗、觀塘

有些人每晚都睡在這樣的 " 棺材 " 裡

因為位置狹小

進入房間後只能直挺挺躺著

有些棺材房甚至連腿都伸不直...

棺材房的租客各有各的故事

唯一相同的是大家都負擔不起一個可以站立的房間

只好過著“彎腰屈膝”的日子

在這裡,家=床

所有的活動都只能蜷縮在

這張小小的床上進行

他們說:我還沒死,就已經立起了四塊棺材板。

籠屋

一張張鐵絲網包圍起來的床位

就成為了可以居住的籠屋

它們大多存在於深水埗的危樓之中

而住在鐵籠裡的人

被稱為“籠民”

一個70平米的屋子裡擺放著數十個3層鐵籠

裡面住了200多人

空氣裡混著煙草、汗水,和老舊房屋的氣味

“籠屋”分佈在深水步等舊樓

居民一般是新移民或年長者

聯合國曾斥責:

住籠屋是對人類尊嚴的極端侮辱。

籠民們自嘲:

住在這裡的就像孤兒,談何做人的尊嚴。

沒有人想住在籠子裡

只是很多窮人申請公屋三年仍不獲上樓

居住者為避免無家可歸

只能以最低的租金來租一個床位

據傳已有租客在“籠屋”居住了40多年

近年來籠屋的租金卻是一直上升

從幾年前的1500元港幣

上漲到現在的2800港幣

大部分的籠屋居住者

只能依靠微薄的綜援金生活

廁所房

早前更有社交群組上傳一張租屋廣告的相片

月租2200港幣,租住位於官塘唐樓上床下廁房

上格床大約兩呎半(大約0.76米)寬

而床下則是馬桶廁所

在香港住在這些地方的人已接近20萬

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人

也許是茶餐廳服務員、商場保安、清潔工......

他們也許建設著這座繁華都市里,最昂貴的房屋

而自己卻蝸居於幾尺籠屋...

香港房價的單價似乎並不驚人

郊區大約一萬出頭,市區也不過四五萬而已

看起來和北上廣深等城市相當

可再仔細一看的話

單價的單位竟然是平方尺!!!

1平方米等於9平方尺!

在單價上乘以9才是內地人通常概念裡的價格

買房?此生無望!

我們眼中的香港也許不是

一個全面的香港

不可否認,香港是繁盛的

但高聳的中環寫字樓背後的平民小屋

我們也應該看見

多少人到香港走一圈

路過了中環和尖沙咀

便以為看見的是香港的全貌

以為每個人都是錦衣玉食腰纏萬貫

唯有真正在一個城市生活過

和一草一木共同呼吸過

才讀懂酸甜苦辣人生百態

無憂無慮的烏托邦不會存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