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翼龍”無人機和美國差距很大?這回還真被俄羅斯人說中了

當前, 中國在察打一體無人機領域整體發展迅猛, 憑藉品類完善的飛機平臺、豐富的機載武器, 已經在國際市場上奠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作為最新代表作, “翼龍”Ⅱ無人機自上個月成功首飛以來, 至今仍被外界所熱議。

“翼龍”Ⅱ的首飛無疑讓中國在這一領域更上了一個臺階, 輿論也一片歡騰。 不過, 俄羅斯專家最近卻在國際媒體上稱, “翼龍”Ⅱ雖然進步巨大, 但與美國的產品仍有著明顯差距。

目前, 作為航空強國的俄羅斯在無人機領域非常滯後, 那俄專家的這一表態僅僅是在“酸”中國嗎?今天, 就來說說這事。

△首飛中的“翼龍”II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

“翼龍”Ⅱ並不是中國第一種成功首飛的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 早在2015年8月, 國內同級別的“彩虹”-5就已經實現首飛。 但是從整體技術水準看, “翼龍”Ⅱ確實是中國螺旋槳推進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中的最強者。 而且, 無論是與國內同類型的“彩虹”-5,

還是與美國MQ-9“死神”相比, “翼龍”Ⅱ都以其獨特的性能優勢得到了眾多國內外用戶的青睞。

中航工業研發的“翼龍”Ⅱ和航太科技集團的“彩虹”-5都採用了與MQ-9“死神”非常相似的氣動外形, 因此不免有“山寨”一說。 事實上, 從武器裝備的發展來講, MQ-9“死神”走出了一條成功實用化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之路, “翼龍”Ⅱ和“彩虹”-5參考其設計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翼龍”I已經以攻擊-1的名字加入解放軍空軍服役

其實, 我們可以注意到, 從MQ-1到MQ-9, 其實美國也是在一步步摸索中才完善察打一體無人機設計的。 最為典型的就是MQ-9不止是MQ-1的放大版, 而且將尾翼也從倒V形改為了V形。 這是因為“捕食者”從以偵察為主轉變到以對地攻擊為主後, 掛載的“地獄火”空對地導彈發射時的尾焰有可能會燒蝕倒V形尾翼, 改為V形尾翼後則不存在這一問題了。 中航工業和航太科技集團從“翼龍”Ⅰ和“彩虹”-4開始就採用V形尾翼, 這就是跨越式發展帶來的好處。

除了氣動佈局, “翼龍”Ⅱ在其他方面也儘量以MQ-9“死神”為參照目標,

比如機身主結構採用最先進的碳纖維複合材料一體化成型技術, 即減輕了重量, 還大大增加了強度進而壽命, 相比傳統航空合金材料成本還更低。 此外, “翼龍”Ⅱ的動力裝置也像MQ-9“死神”那樣由活塞發動機更換為輸出功率更大的渦槳發動機。

△外形與“翼龍”II相差無幾的MQ-9“死神”,

它堪稱國際同類產品的標杆, 從明年開始將全面替代MQ-1。 我們剛首飛, 美國卻已全面替換, 這就是差距

在談到“翼龍”Ⅱ的總體性能時, 中航工業相關技術人員曾表示與MQ-9“死神”相當。 但是, 相比“翼龍”Ⅱ和MQ-9“死神”公開的性能資料, 可以看到在最大外掛重量、最大飛行速度、最大飛行高度以及續航時間等方面, 前者還是與後者有著一定的差距, 詳見下表。 這主要是由兩者在動力裝置上的性能差距所造成的。

“翼龍”Ⅱ裝備一台原本用於運-12的WJ-9渦槳發動機,輸出功率500千瓦,而MQ-9“死神”採用了1台TPE331-10渦槳發動機,輸出功率671千瓦。功率更大的動力裝置再加上更先進的結構設計和複合材料,以及更為優化的氣動外形設計,使得MQ-9“死神”在外形尺寸相當的情況下,獲得了比“翼龍”Ⅱ更強悍的性能。

△“翼龍”II等國產無人機擁有豐富的配套武器

美國通用原子公司目前正在研發的MQ-9增程型進一步將翼展增大到27米,最大起飛重量增加至5300公斤,續航時間增加至42小時,如此強悍的性能已經不是“翼龍”Ⅱ所能與之比擬的了。

,客觀來說,在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的發展上,依靠著後發優勢,中航工業和航太科技兩大集團的起點還是很高的。但是,從“翼龍”Ⅱ所代表的中國最高水準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性能來看,與美國相比至少還有10-15年以上的差距。

△“翼龍”II這類大型無人機有空間裝載合成孔徑雷達全面提升戰場感知能力,圖為中國電科14所為無人機等平臺研製的KLC-11機載多功能監視雷達,雷達採用了有源相控陣技術

我們應當科學、客觀地正視這一差距,通過自身的努力一步步奮力追趕,在之後“翼龍”系列無人機的“翼龍”Ⅲ、“翼龍”Ⅳ上爭取每個改進型號都能將總體性能提升一個臺階。這樣,我們總有一天會真正站在世界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的最高點上。

“翼龍”Ⅱ裝備一台原本用於運-12的WJ-9渦槳發動機,輸出功率500千瓦,而MQ-9“死神”採用了1台TPE331-10渦槳發動機,輸出功率671千瓦。功率更大的動力裝置再加上更先進的結構設計和複合材料,以及更為優化的氣動外形設計,使得MQ-9“死神”在外形尺寸相當的情況下,獲得了比“翼龍”Ⅱ更強悍的性能。

△“翼龍”II等國產無人機擁有豐富的配套武器

美國通用原子公司目前正在研發的MQ-9增程型進一步將翼展增大到27米,最大起飛重量增加至5300公斤,續航時間增加至42小時,如此強悍的性能已經不是“翼龍”Ⅱ所能與之比擬的了。

,客觀來說,在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的發展上,依靠著後發優勢,中航工業和航太科技兩大集團的起點還是很高的。但是,從“翼龍”Ⅱ所代表的中國最高水準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性能來看,與美國相比至少還有10-15年以上的差距。

△“翼龍”II這類大型無人機有空間裝載合成孔徑雷達全面提升戰場感知能力,圖為中國電科14所為無人機等平臺研製的KLC-11機載多功能監視雷達,雷達採用了有源相控陣技術

我們應當科學、客觀地正視這一差距,通過自身的努力一步步奮力追趕,在之後“翼龍”系列無人機的“翼龍”Ⅲ、“翼龍”Ⅳ上爭取每個改進型號都能將總體性能提升一個臺階。這樣,我們總有一天會真正站在世界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的最高點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