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長陳寶生: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學習十九大精神進行時

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 十九大代表,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接受了媒體的專訪, 聽聽他說了什麼。

十九大代表,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

談體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一次提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這是歷史方位的新定位, 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十九大代表,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接受中國教育報記者專訪時說。

在採訪中, 陳寶生說,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系統回顧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各項事業的發展成就,

科學總結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 深入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形勢, 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 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 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在談到學習十九大報告的體會時, 陳寶生說, 報告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 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就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來說, 報告是一個政治宣言;就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來說, 報告是一個行動綱領;就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來說,

報告是一個宏偉藍圖;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党的理論創新來說, 報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就教育事業發展來說, 報告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 就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方略, 構成了今後各方面工作的行動指南。

談成績

陳寶生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 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5年, 5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 5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 就教育事業而言, 這五年的發展是不平凡的。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 深刻闡明了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強調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 要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教育。 教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一批標誌性、引領性的教育改革舉措取得明顯成效, 推進教育事業全面發展, 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 為13億多人民提供了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為經濟轉型、科技創新、文化繁榮、民生改善、社會和諧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自信不斷增強。

談到5年來我國教育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時, 陳寶生從六方面進行了闡述。

■ 一是教育總體發展水準進入世界中上行列。 各級各類教育入學率均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 新增長勞動力中接受教育年限達到13.3年,其中高等教育比例超過45%。

■ 二是服務黨和國家戰略全域能力顯著增強。 高校每年輸送近800萬名專門人才, 職業院校每年輸送近1000萬名技術技能人才, 以教育為主要內容的人文交流已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支柱之一。

■ 三是教育公平取得重大突破。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就學條件和更多接受更高一級教育、更高品質教育的機會。

■ 四是教育品質穩步提升。我國高校在世界多項大學排行中位次整體大幅前移,部分學科已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準。

■ 五是教育體制改革加速穿越“深水區”。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現代大學制度、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教材管理、現代教育督導體系建設等一批重大改革循序漸進、縱深推進。

■ 六是教育保障體系日益完善。2012年如期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4%目標,並連續5年保持在4%以上。

談任務

陳寶生說,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教育的內外環境、供求關係、資源條件、評價標準都已發生了重要而深刻的變化,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歷史階段。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與世界先進水準相比,與中央要求、社會需求和百姓期待更好的教育相比,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要求相比,我國教育改革發展還有差距。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國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現代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現代教育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需要重點破解,一些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還需要加快解決,地方推進改革的內在動力和活力還需進一步激發。

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陳寶生說,今後教育發展的任務就是進一步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解決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享受更公平更高品質教育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振奮精神、堅定信心,勇於開拓、敢於擔當,化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光輝業績。

談到下一步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陳寶生說,接下來教育戰線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不斷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上取得新進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陳寶生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教育戰線要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到教育改革發展各方面,體現在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和安排明年各項工作之中,抓好重點,努力謀劃好、奮力實施好教育系統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奮進之筆、得意之作”。

■ 二是健全立德樹人系統化落實機制。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增強德育工作的親和力、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注重培養支撐學生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強化學生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要建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長效機制,全面加強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

■ 三是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撐。落實好已經出臺的各項改革方案,特別是最近兩辦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系統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使各級各類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規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更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總之,要對改革的全鏈條推進和各環節落實作出細化安排,把各項改革任務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 四是推動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路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要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要支援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要構建終身學習體系、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要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以教育扶貧來扶智,從根本上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 五是進一步提高教育保障能力,夯實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宣導全社會尊師重教。要健全保證財政性教育投入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要主動適應資訊時代對教育變革的挑戰和要求,加快推進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 六是切實加強和改進教育系統党的建設,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根本保證。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和話語權,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和反腐倡廉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打造廉潔乾淨、風清氣正的良好教育生態,不斷提高教育系統党的建設品質。

陳寶生最後說,教育創造未來,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教育系統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切實加快教育現代化,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 | 蔡繼樂

來源 | 中國教育報

■ 三是教育公平取得重大突破。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就學條件和更多接受更高一級教育、更高品質教育的機會。

■ 四是教育品質穩步提升。我國高校在世界多項大學排行中位次整體大幅前移,部分學科已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準。

■ 五是教育體制改革加速穿越“深水區”。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現代大學制度、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教材管理、現代教育督導體系建設等一批重大改革循序漸進、縱深推進。

■ 六是教育保障體系日益完善。2012年如期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4%目標,並連續5年保持在4%以上。

談任務

陳寶生說,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教育的內外環境、供求關係、資源條件、評價標準都已發生了重要而深刻的變化,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歷史階段。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與世界先進水準相比,與中央要求、社會需求和百姓期待更好的教育相比,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要求相比,我國教育改革發展還有差距。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國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現代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現代教育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需要重點破解,一些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還需要加快解決,地方推進改革的內在動力和活力還需進一步激發。

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陳寶生說,今後教育發展的任務就是進一步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解決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享受更公平更高品質教育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振奮精神、堅定信心,勇於開拓、敢於擔當,化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光輝業績。

談到下一步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陳寶生說,接下來教育戰線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不斷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上取得新進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陳寶生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教育戰線要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到教育改革發展各方面,體現在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和安排明年各項工作之中,抓好重點,努力謀劃好、奮力實施好教育系統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奮進之筆、得意之作”。

■ 二是健全立德樹人系統化落實機制。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增強德育工作的親和力、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注重培養支撐學生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強化學生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要建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長效機制,全面加強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

■ 三是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撐。落實好已經出臺的各項改革方案,特別是最近兩辦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系統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使各級各類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規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更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總之,要對改革的全鏈條推進和各環節落實作出細化安排,把各項改革任務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 四是推動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路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要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要支援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要構建終身學習體系、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要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以教育扶貧來扶智,從根本上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 五是進一步提高教育保障能力,夯實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宣導全社會尊師重教。要健全保證財政性教育投入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要主動適應資訊時代對教育變革的挑戰和要求,加快推進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 六是切實加強和改進教育系統党的建設,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根本保證。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和話語權,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和反腐倡廉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打造廉潔乾淨、風清氣正的良好教育生態,不斷提高教育系統党的建設品質。

陳寶生最後說,教育創造未來,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教育系統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切實加快教育現代化,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 | 蔡繼樂

來源 | 中國教育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