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未來,智慧硬體領域的獨角獸會長什麼樣?

【編者按】智慧硬體被更頻繁地應用在生活中:從普通的手環, 到智慧血壓計、血糖儀、體溫計等日常器具, 在添加一些智慧設計後就變成監測使用者身體健康情況的工具, 對企業來說則是資料收集的入口。

如果以智慧硬體作為起點, 未來是否有機會成長為獨角獸?如果可能, 那這只獨角獸長什麼樣?在第十屆中國醫療器械發展高峰論壇暨康復之家集團成立大會上, 來自德誠資本、複星資本以及陽光保險的投資人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討論, 另外專注在糖尿病、孕期、心臟病、按摩領域的智慧硬體企業也紛紛闡述了自己眼中的獨角獸。

獨角獸是不是偽命題?怎樣才能成為獨角獸?億邦動力網將內容整理如下:

投資人眼中的智慧未來

德誠資本副總裁 童曉航:

人工智慧醫療健康應用上說大概分成兩類, 一種是人工智慧的應用能力“擬人化”的應用。 擬人化是用人工智慧技術對傳統醫療行業當中的各種產品服務升級改造, 比如輔助醫療決策, 基本上起的作用是擬人化使用。 方向要麼服務的成本低, 要麼服務的時間短, 要麼服務的準確率提高, 要麼出錯率小, 要麼風險小。 它是在傳統產品和服務技術提升的。

我個人認為這個領域出現革命性獨角獸機會不是沒有, 但是競爭會很慘烈, 如果看人工智慧本質上的東西,

現在的演算法都是開元的, 只要有足夠的資料來源誰都能搞一套人工智慧演算法, 沒有太大問題。 總體來說, 在擬人化運用的場景下, 未來的市場競爭會比較慘烈。 光有技術突破不夠, 可能會需要和商業模式結合, 這是對於擬人化運用的分析。

另一種是“超人化”。 當人面對複雜決策, 不能夠充分理解複雜決策的流程, 人工智慧可以通過對海量資料分析, 發現人以前看不到的因果關係或者決策。

剛才大家提到了預測, 美國有這樣的公司, 對於大規模的新資料的分析, 比如對糖尿病的干預, 有一些這樣的分析。 還有馬斯洛做的人機介面, 最早像人工耳蝸都是比較成熟的人機介面技術。 這一塊其實是人工智慧需要分析。

我個人感覺在超人化應用情況下有可能出現獨角獸, 但是等待時間可能很長, 風險比較大。 基本還是比較混沌的狀態, 誰跑出來, 還需要時間論證。

複星集團複星天使投資部總經理 喬繼英:

關於硬體和APP結合, 其實硬體在醫療裡面有很多的坑窪, 大家說出一個硬體24小時佩戴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後來發現其實不需要, 硬體最大核心問題是真正解決大家的問題, 醫學上的問題, 或者臨床上的問題, 這是硬體注意的問題。

如果純粹做APP連接, 可能它的壁壘不是特別強, 如果沉澱自己的資訊、資料, 成為流量的埠有可能成為獨角獸。

人工智慧領域的獨角獸有哪些, 第一個方面做新藥研發, 十年10億美金, 如果有一些新的方法做新藥研發,

產生獨角獸也是特別有意義的。

第二個方面是機器人, 真正把人工智慧軟體硬體的東西結合, 我覺得它的意義非常大。

還有一個是臨床的輔助診斷, 可能有其他的疾病領域, 幫助醫生提醒, 或者背後做它的助手。

我們看重的是解決什麼問題, 解決的問題越難越大, 方法越獨特, 這有可能讓自己成長為獨角獸。

陽光保險集團戰略投資事業部總經理 韓厲玲

我覺得咱們這個論壇是怎麼捕捉獨角獸, 它是一個命題, 也是一個偽命題。

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好的健康市場。 沒有被滿足的醫學需求、消費者需求, 我們的教育體系問題, 大家都在抱怨。 如果企業家聽得懂, 把抱怨的痛點解決了, 你就是獨角獸。

為什麼說是偽命題?

我們健康行業沒有完全市場化, 還有很多的機會, 這裡肯定要出很多的獨角獸。 但是早期的時候獨角獸是不認識的, 培育孵化獨角獸, 幾年以後大家一看獨角獸, 實際上是企業家、投資人共同努力奮鬥, 從這個市場很踏實走出來的, 只不過最後被別人冠以了獨角獸名稱。

如果一開始就以成為獨角獸為目標, 可能你永遠在追一個叫成功的東西, 是追不上的;反而你的目標是解決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 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你會發現成功追著你。

具備哪些特質 才能在智慧健康浪朝中成為獨角獸?

北京樂糖生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雷:

我認為時機很重要。

從健康這個領域來說, 現在的時間比較合適。 首先是上下游的資源現在發展比較好:上游的感測器技術目前發展到一定階段, 前兩年不太成熟;下游用戶端的電信、智慧手機各方面的伺服器多一些,整個的基礎是完善的。

其次是定位,定位就是針對用戶和人群,一是人群用戶基數不夠大,二是需求足夠剛需,第三個是要專業。

對於糖尿病領域來說,這幾點比較弱。只有足夠的資料分析之後,才能形成從問題到建立模型再到迴圈使用的過程。這是短中長期的策略,需要我們去努力。

蒙發利科技(集團)副總裁 魏罡:

如果將一個智慧硬體企業發展成獨角獸,是要以感測器為基礎做好資料獲取,資料演算法分析,分析完後還要把資料再應用到企業的規劃中去,這是非常重要的。

舉個例子,我們公司研發的一款按摩產品,通過傳感技術可以檢測使用者身體哪個部分疼痛,資料收集上來後我們與專家合作,對穴位進行分析,提供解決方案,同時在對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進行搜集,再進行關聯性的服務提供。所以我認為,如果是獨角獸的話,未來必須針對消費者有側重地提供定制化服務。

孕橙創始人 王胤:

智慧的健康產品最先講究一個准字,首先得測得准,再一個演算法也得准,這是前提,沒有準確度一切白談。

二是好看。在消費升級的年代,大家更願意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買單,不僅是像之前拼價格戰,只要設計的好,消費者尤其是作為女性,顏值很重要,所以我們儘量設計的很好看。

三是好用。使用起來簡單。比如設計一個體溫計,半天藍牙同步不去,測完了還要通過手機看資料,要求使用者改變使用習慣,這都不好用。

四是服務好。光有產品不夠,因為有很多專業的東西,用戶不太懂。比如有專業的培訓師團隊與醫生團隊,在用戶使用過程中對其進行很深入的培訓,用起來就會說好,就願意分享。

瀋陽昌泰醫療科技公司董事長 朱笑波

剛才說到獨角獸的產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它一定是大的浪潮中產生的。現在的物聯網已經解決了一些數位化的問題,在整個家用醫療器械行業中,我們有設備端、使用者,但還缺了很重要的一環。

現在的行業最缺的是什麼呢?缺乏一個可以將設備端的企業整合起來的平臺。當下市場上有治療類設備、有呼吸機、有康復類設備、輔助類設備。這麼多設備都讓客戶都下一個APP,顯然是不合適的,誰能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讓這些設備說話,資料能分享,能和用戶分享,和廠家分享,和中間的管理者分享,它一定是在這個浪潮當中出現的獨角獸,要具備打通這幾個關聯過程中的環節,怎麼樣處理各種關係,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的能力。

所以說智慧健康浪潮最關鍵是資源整合、資料分享,其後才是我們講到的硬體。

北京歐橋醫療科技公司總裁 劉鵬

跟幾位同仁不同的是我們專注的是心臟病,心臟病是非常致命的,危險性非常高的。

心臟病檢測過程中,用戶體驗都要很好,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是用戶感受好。

我覺得除了基礎之外,還有很重要的就是在這個領域,我們能做的事情是做好的產品和運營資料,把醫療服務這一塊讓醫生去做。通過技術平臺讓醫生做產品背書,而不是說去地推,更希望用產品和技術推出去。

百人講:店鋪銷量如何翻幾番?專家微課線上答疑

【版權提示】億邦動力網宣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run@ebrun.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前兩年不太成熟;下游用戶端的電信、智慧手機各方面的伺服器多一些,整個的基礎是完善的。

其次是定位,定位就是針對用戶和人群,一是人群用戶基數不夠大,二是需求足夠剛需,第三個是要專業。

對於糖尿病領域來說,這幾點比較弱。只有足夠的資料分析之後,才能形成從問題到建立模型再到迴圈使用的過程。這是短中長期的策略,需要我們去努力。

蒙發利科技(集團)副總裁 魏罡:

如果將一個智慧硬體企業發展成獨角獸,是要以感測器為基礎做好資料獲取,資料演算法分析,分析完後還要把資料再應用到企業的規劃中去,這是非常重要的。

舉個例子,我們公司研發的一款按摩產品,通過傳感技術可以檢測使用者身體哪個部分疼痛,資料收集上來後我們與專家合作,對穴位進行分析,提供解決方案,同時在對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進行搜集,再進行關聯性的服務提供。所以我認為,如果是獨角獸的話,未來必須針對消費者有側重地提供定制化服務。

孕橙創始人 王胤:

智慧的健康產品最先講究一個准字,首先得測得准,再一個演算法也得准,這是前提,沒有準確度一切白談。

二是好看。在消費升級的年代,大家更願意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買單,不僅是像之前拼價格戰,只要設計的好,消費者尤其是作為女性,顏值很重要,所以我們儘量設計的很好看。

三是好用。使用起來簡單。比如設計一個體溫計,半天藍牙同步不去,測完了還要通過手機看資料,要求使用者改變使用習慣,這都不好用。

四是服務好。光有產品不夠,因為有很多專業的東西,用戶不太懂。比如有專業的培訓師團隊與醫生團隊,在用戶使用過程中對其進行很深入的培訓,用起來就會說好,就願意分享。

瀋陽昌泰醫療科技公司董事長 朱笑波

剛才說到獨角獸的產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它一定是大的浪潮中產生的。現在的物聯網已經解決了一些數位化的問題,在整個家用醫療器械行業中,我們有設備端、使用者,但還缺了很重要的一環。

現在的行業最缺的是什麼呢?缺乏一個可以將設備端的企業整合起來的平臺。當下市場上有治療類設備、有呼吸機、有康復類設備、輔助類設備。這麼多設備都讓客戶都下一個APP,顯然是不合適的,誰能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讓這些設備說話,資料能分享,能和用戶分享,和廠家分享,和中間的管理者分享,它一定是在這個浪潮當中出現的獨角獸,要具備打通這幾個關聯過程中的環節,怎麼樣處理各種關係,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的能力。

所以說智慧健康浪潮最關鍵是資源整合、資料分享,其後才是我們講到的硬體。

北京歐橋醫療科技公司總裁 劉鵬

跟幾位同仁不同的是我們專注的是心臟病,心臟病是非常致命的,危險性非常高的。

心臟病檢測過程中,用戶體驗都要很好,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是用戶感受好。

我覺得除了基礎之外,還有很重要的就是在這個領域,我們能做的事情是做好的產品和運營資料,把醫療服務這一塊讓醫生去做。通過技術平臺讓醫生做產品背書,而不是說去地推,更希望用產品和技術推出去。

百人講:店鋪銷量如何翻幾番?專家微課線上答疑

【版權提示】億邦動力網宣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run@ebrun.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