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幾塊錢搞定!老中醫推薦“草”根治腰間盤突出,誰試都管用,快存

幾塊錢搞定! 老中醫推薦“草”根治腰間盤突出, 誰試都管用, 快存

腰椎間盤突出現在較為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 它容易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也容易發生在那些長期面對電腦而久坐不動的人身上, 一般此病發生後都會給患者帶來疼痛的症狀。 其中有3大明顯症狀:腰部疼痛、間歇性跛行和肢體麻木。 嚴重時還會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生活都要在床上進行了。 這無疑對患者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以下五個症狀是腰間盤突出主要特徵

1, 腰痛:由於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受到髓核刺激, 而產生下腰部感應痛, 有時可伴有臀部疼痛。

2, 下肢放射痛:絕大多數患者是腰4~5、腰5~骶1間隙突出, 表現為坐骨神經痛。 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 在噴嚏和咳嗽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 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

3, 下肢麻木多與疼痛伴發:少數患者可表現為單純麻木,

有少數患者自覺下肢發冷、發涼。

4, 中央型主要見於中央型髓核脫出症:可出現會陰部麻木、刺痛, 大小便功能, 性功能障礙。

5, 向前滑脫(肥胖的人)後腰凹陷, 腰痛:腰肌勞損主要症狀——腰部酸痛, 日間勞累加重, 休息後可減輕, 日積月累, 可使肌纖維變性, 甚而少量撕裂, 形成疤痕或纖維索條或粘連, 遺留長期慢性腰背痛。

治療腰間盤突出的方法多種多樣, 我們在臨床中採用的中藥外敷法治療腰間盤突出取得顯著的效果。

組方為:海馬50g, 穿山甲30g, 三七30g, 鱉甲30g, 人參30g, 細辛30g, 龍骨30g, 血竭20g, 樟腦20g, 沒藥20個, 牛膝20g, 全蠍20g, 蜈蚣20g, 馬錢子20g, 麥冬20g

用法為:以上諸藥粉碎, 過百目篩, 貯瓶備用。 每次用藥粉60g為一劑, 用蜂蜜調成糊狀, 貼於腰部患處, 外用紗布固定, 每次用藥可以貼3天, 5劑為一個療程。

該方主攻: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

使用一個療程後腰疼、腿疼、坐骨神經痛、下肢麻木消失, 堅持敷藥3個療程可康復。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病機在於“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兩個方面。 根據“實則清利, 虛則補益”的基本治療原則, 臨床上對於該病的的治療也應該以“通法”和“補法”為主。

“通法補法”主要是指祛除邪氣的一種治療方法。 臨床上根據感受外界邪氣的不同, 可以分別採用活血化瘀、清熱除濕、溫散寒濕、化痰祛瘀等方法。

所以還可以選擇艾灸治腰疼, 效果也非常好。

艾灸治腰疼

艾灸法是中醫傳統的一種治療方法, 有溫經散寒、溫通經絡、活血逐痹、消瘀散結、扶陽固脫、防病保健等作用, 對慢性腰痛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腰椎間盤突出症一般是經絡不調、氣血瘀滯、筋骨失養, 血氣不通而引起的, 而艾灸可以起到溫熱驅寒、疏通經絡的目的。 艾灸是用艾絨或艾條在體表的穴位、特定部位上燒灼、溫燙, 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 通過經絡的傳導, 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達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 因此比較適合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

“褚病於內, 必形於外”。 當人體某個部位出現症狀, 治療時要按照經絡的走向, 在“阿是穴”及其相應的穴位同時治療,以達到標本兼治,徹底切斷復發根源的目的。

艾灸局部穴位更能刺激穴位,疏通微循環,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迴圈,改善周圍組織營養,促使滑囊內液體吸收,使之重歸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達到消除經絡堵塞而痊癒的目的。

艾灸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以促進微循環流暢為主,調節疏通,促進受阻的迴圈暢通,使之重歸於產生和恢復動態平衡就會徹底恢復。

艾灸治療腰痛的效果比較明顯,在生活中對於腰痛病人的護理情況也很重要,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讓腰腿部受寒。防止腰部過度勞累,站姿或者是坐姿都要正確,以免造成腰椎受力不均,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等症狀。同時應該注意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幅度不要過大,以免拉傷腰部韌帶。

艾灸取穴:至陽,腰部夾脊穴,腰陽關,命門,腎俞,環跳,秩邊,委中,承扶,承山,昆倉,太溪。

在“阿是穴”及其相應的穴位同時治療,以達到標本兼治,徹底切斷復發根源的目的。

艾灸局部穴位更能刺激穴位,疏通微循環,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迴圈,改善周圍組織營養,促使滑囊內液體吸收,使之重歸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達到消除經絡堵塞而痊癒的目的。

艾灸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以促進微循環流暢為主,調節疏通,促進受阻的迴圈暢通,使之重歸於產生和恢復動態平衡就會徹底恢復。

艾灸治療腰痛的效果比較明顯,在生活中對於腰痛病人的護理情況也很重要,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讓腰腿部受寒。防止腰部過度勞累,站姿或者是坐姿都要正確,以免造成腰椎受力不均,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等症狀。同時應該注意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幅度不要過大,以免拉傷腰部韌帶。

艾灸取穴:至陽,腰部夾脊穴,腰陽關,命門,腎俞,環跳,秩邊,委中,承扶,承山,昆倉,太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