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創新驅動發展下一步怎麼幹?科技部部長萬鋼劃重點

圖為科技部部長萬鋼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傅義洲 攝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淩紀偉)3月11日下午,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邀請科技部部長萬鋼介紹2016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進展成效和2017年重點工作。

萬鋼就下一步如何推進科技政策落實、科研經費改革、科技成果轉化、高新區發展等回答記者提問。

今年重點推動各項政策落實落地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 對於過去一年工作成效, 萬鋼認為, 去年我國科技整體實力持續提升, 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顯著增強, 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顯著進展, 一系列政策制定還在實施過程中。

萬鋼強調, 今年是規劃落實落地的重要一年, 要建立容錯糾錯機制, 從而使各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高校更加擔當;要提升服務能力, 減少科技人員在瑣事、雜事上浪費時間;要總結更多案例,

幫助大家在新政策落實方面有更好的把握;要連接各項政策, 打通各個環節, 推動各項政策進一步落實落地。

“落實的工作根在基層, 重在落實, 我們要更加深入基層解決問題。 ”萬鋼說。

科技創新2030-重大專案兩年內啟動實施

按照《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的要求, 我國要面向2030年部署一批與國家戰略長遠發展和人民生活緊密相關的重大科技專案和重大工程, 它和2006年開始實施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將形成遠近結合、梯次接續的系統佈局。

萬鋼介紹說, 重大專項和科技創新2030-重大專案, 兩者在領域分佈上有相關性, 主要集中在電子資訊、先進製造、能源環境、生物健康、海洋天空等五大領域, 遴選體現的是戰略必爭、重大關鍵、前瞻引領、切實可行等基本原則。

16個重大專項與科技創新2030-重大專案從實施週期上也是相互銜接。

萬鋼表示, 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專項已經啟動, 深海空間站、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量子通信和量子電腦、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重大專案實施方案編制都已開始, 預計兩年當中都要啟動實施。

科研經費管理:服務做加法, 檢查做減法

科研經費改革是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科研經費怎麼用好、用得有效, 同時又減少科技人員在科研經費管理上的繁事瑣事, 一直是科技界關心的話題。

萬鋼表示, 為減輕科研人員在專案經費預算和財務管理方面的負擔, 從繁雜的預算編制、費用報銷等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

所在研究單位和課題組可以配置科研財務助理, 協助做好各項經費支出工作, 這樣可以讓科研人員集中精力做科研。

“我們還進一步要求對科研專案經費進行規範管理, 強調支出公開透明, 強調法人責任, 減少檢查評審。 ”萬鋼說, 要加強統籌協調改進檢查方法, 減少檢查次數和專案比例, 共用檢查結果。 總的來說, 今後的做法就是在服務上做加法, 在檢查上做減法, 在管理方面賦予高校、院所更多自主權。

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規劃將出臺

人工智慧是科技部長期關注的領域,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了人工智慧。 多年來, 科技部通過一系列科技計畫積極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發展。

萬鋼指出,

下一步, 要面向人工智慧發展新形勢, 特別是在深度學習關鍵技術、跨界融合資訊技術、人機協同操作和控制、群體智慧和開放研究方面下力氣。

據萬鋼介紹, 科技部正在制定中國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規劃, 旨在推動人工智慧在經濟建設、社會民生、環保事業、國家安全等方面的應用。 同時, 中央財政將設立專項, 支持基礎研究、核心關鍵和共性技術研究。 目前, 該規劃正在起草, 預計全國兩會後將公佈。

雙管齊下 把科技成果更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頒佈《實施若干規定》, 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形成了從修訂法律條款、制定配套細則到部署具體任務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三部曲”。

對於科研人員一直比較關注的橫向科技經費的管理,以及怎麼計算科技成果轉化的淨收入等,萬鋼說在這些方面我國已形成了完整的成果轉化政策體系。對在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方面,有些問題也在逐步解決過程中。

“科技成果轉化實際上是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環節。”萬鋼指出,一方面要打通各個環節,使政策更加順暢地落實落地;另一方面,還要推動公益性科技成果的轉化,把科技成果更多的應用到農業發展、扶貧攻堅和帶動傳統產業發展等方面。這樣雙管齊下,才能更好的把科技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

進一步發揮高新區“領頭羊”作用

近期,國務院批復了十個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我國國家高新區總數達到156個,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數量也達到了17個。

萬鋼指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區是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先行軍、排頭兵、領頭雁,書寫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新”故事。尤其是17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對它們所在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更重要的是,高新區已經成為國家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和前沿陣地。

對於下一步發展,萬鋼指出,要進一步發揮高新區“領頭羊”作用,一是政策先行先試,二是推廣應用輻射,三是推動高新技術產業“走出去”。同時,也特別歡迎海外創新創業團隊到高新區創新創業。

對於科研人員一直比較關注的橫向科技經費的管理,以及怎麼計算科技成果轉化的淨收入等,萬鋼說在這些方面我國已形成了完整的成果轉化政策體系。對在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方面,有些問題也在逐步解決過程中。

“科技成果轉化實際上是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環節。”萬鋼指出,一方面要打通各個環節,使政策更加順暢地落實落地;另一方面,還要推動公益性科技成果的轉化,把科技成果更多的應用到農業發展、扶貧攻堅和帶動傳統產業發展等方面。這樣雙管齊下,才能更好的把科技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

進一步發揮高新區“領頭羊”作用

近期,國務院批復了十個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我國國家高新區總數達到156個,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數量也達到了17個。

萬鋼指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區是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先行軍、排頭兵、領頭雁,書寫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新”故事。尤其是17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對它們所在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更重要的是,高新區已經成為國家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和前沿陣地。

對於下一步發展,萬鋼指出,要進一步發揮高新區“領頭羊”作用,一是政策先行先試,二是推廣應用輻射,三是推動高新技術產業“走出去”。同時,也特別歡迎海外創新創業團隊到高新區創新創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