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3年青春“帶大”鄉村小學

一輛三輪車載著他的教育夢

“如今很多家長都爭著把孩子送到城裡的學校, 造成鄉村學生流失嚴重。 可這裡的家長都希望孩子到我們學校就讀。 ”英敏小學的陳老師說。 今年英敏小學共開設9個班級, 學生339人。 “學校越來越好了, 很多學生想來。 因學位不夠, 有一些孩子收不進來。 ”英敏小學校長符史雲遺憾地說。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 每當看到農村的孩子因各種原因輟學, 我就心如刀割。 不管多麼艱難, 我都要盡己所能, 幫助農村孩子打好基礎。 ”21日, 符史雲對記者說。 “愛自己的職業, 愛學生。 ”這是他的從教格言。

正是有著這樣樸素的信念, 49歲的符史雲紮根鄉村小學教書育人20多年, 他從普通教師幹到校長, 為鄉村教育事業獻出了大好青春。

1987年, 符史雲以優異成績從文昌師範學校畢業, 後被分配到文昌公坡鎮一所鄉村小學擔任數學老師。 他腳踏實地, 對工作兢兢業業, 贏得了學生的喜愛。

1994年9月, 文昌市教育局把符史雲調到更為偏僻的公坡鎮力群村委會的英敏小學。 英敏小學創建於1911年, 最早是私塾。 該校停辦過, 1988年, 海南省政協委員、香港企業家陳文民捐資20萬元支持該校複辦。

符史雲第一次到英敏小學是父母租了一輛三輪車送去的, 一家人坐著三輪車前往學校。 但因道路坑坑窪窪無法行駛, 最後一家三口踩著滿腳泥來到學校。

校舍簡陋, 校園雜草叢生。 看著這一切, 符史雲的父母眼圈紅了, 勸他重新找個學校。

“在哪都是教書, 條件不是那麼重要, 關鍵是用心。 你們不用擔心, 快回去吧!”符史雲把父母勸回家, 一心撲在教學上。

他23年付出打造一所鄉村名校

符史雲對待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 阿麗(化名)曾是學校學生, 父母在儋州打工, 她和爺爺奶奶生活在村子裡, 家境非常困難。 由於自卑, 她不是很願意跟同學們在一起玩。 符史雲主動跟阿麗談心, 給她送去學習用品、課外讀物、教輔材料等, 在生活上給予幫助。 在他的幫助下, 阿麗性格逐漸變得開朗, 而且學習非常勤奮。 現在, 她已經成為一名教師。

望著這所不比城裡學校遜色的小學, 符史雲覺得半輩子的付出值了。

不久前, 符史雲被評為2017年度海南優秀鄉村教師, 站在領獎臺上, 他舒心地笑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