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九大報告為環保產業發展壯大帶來多重利好 朝陽行業受鼓舞發展空間大

點擊上方“中國環境新聞”可以訂閱哦!

◆ ◆ ◆ ◆

“ 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發展綠色金融, 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 ”十九大報告中, 節能環保產業再次被重點提及, 在產業界引發熱議。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表示, 當前, 環保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更加重要的內容, 讓我們環保人倍感責任重大, 激發出更大的企業家精神, 提升自身能力, 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高豔麗向記者介紹說,

作為政策推動型產業來說, 環保產業受到如此高的重視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 ◆ ◆ ◆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 要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迴圈連結。

行業倍受鼓舞

環保與新能源產業注入新動力, 實體經濟企業迎發展

“ 環保行業是朝陽行業, 受政府政策的影響很大, 構建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 將有效地推動環保產業壯大。 ”柏美迪康環境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潛表示, 報告中用“壯大”一詞描述環保產業, 對於環保從業人員來說倍受鼓舞。

除“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發展綠色金融, 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 十九大報告還提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等內容, 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認為, 這為當下環保與新能源產業注入新動力, 並為行業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更值得關注的是“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被寫進十九大報告。

對此, 趙笠鈞表示, 在中國環保事業發展史上, 作為一個帶有公益性的特殊行業, 環保產業最能磨礪企業家精神, 堅守在這個行業中的每一個企業都十分不容易。

科達潔能董事長邊程對此表示贊同, 他同時認為十九大報告中強調“ 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將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競爭環境, 極大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並明確方向, 引導廣大民營企業保持定力, 堅守實體經濟。

企業責任重大

工業行業全面提升技術水準, 環保企業應緊抓科技創新

近年來, 我國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一再提升。 一方面,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另一方面不斷完善環保法律、法規,

探索新的環境治理措施。

“在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現狀下, 企業一定要有環保投入是正常投入的認知, 才能適應十九大以後新的經濟環境, 並成為主體共同創造生態文明。 ”徐潛表示, 對於工業企業來說, 要更加重視環保。

國能中電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白雲峰則指出, 通過對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 還將推動各工業行業的技術水準, 對進一步改善優化經濟結構也將起到重大作用。

工業企業感受到環境治理的重要性, 而對於環保企業來說, 在備受鼓舞的同時, 也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重大。

白雲峰認為, 十九大報告要求未來的發展核心思路是創新。 以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的新型環保產業將會高速發展。

“ 環保企業應以推動‘ 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為己任, 緊抓科技創新, 為環境治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玉國介紹說, 未來, 公司將一方面引進高水準人才和專家, 打造一流的創新團隊;另一方面, 與國內外優勢公司形成戰略聯盟, 打造集監測、管理、治理為一體的智慧環境整體解決方案。

同時, 他表示, 要創新商業和經營模式。 如在VOCs 治理方面研究並提供生態環境監測、治理一體化方案, 通過生態環境階段評估和風險控制, 做好企業的“ 保姆”、政府的“ 管家”。

固廢行業首被提及

迴圈經濟位列綠色發展首位, 固廢資源化利用成為方向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將進一步推動環境治理的步伐。

目前,這一工作正在加緊進程。徐潛從自身關注的大氣污染源頭防治工作調研發現,從2010 年來在化工、鋼鐵、傢俱、礦山、汽車等行業通過200 多個治理工程,每年源頭減少5 萬多噸PM2.5污染物的排放。

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黃曉軍認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不僅是環境治理,而是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尤其要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迴圈連結。

“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被提到綠色發展首位,而“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首次被寫入報告。

鑫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黎陽在學習了十九大關於環保議題的論述後,認為強調“迴圈發展、源頭防治、以及固體廢棄物的處置”等提法,為含重金屬工業固體廢棄物的處置指明了方向。

據瞭解,重金屬與其他有機化合物的污染不同,其具有富集性,並且很難在環境中降解。因此,對工業固體廢棄物中的重金屬進行回收利用,是徹底消除重金屬污染隱患的有效途徑。同時,利用含重金屬固體廢棄物提煉稀有金屬迴圈利用,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資源動能。

“ 目前,我國每年冶金工業產生的含重金屬固廢高達5000 萬噸,歷史存量超過7 億噸。其中大部分被堆放或填埋,不但佔用土地資源,而且環境隱患巨大。”馬黎陽介紹說,十九大報告為固廢資源化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以迴圈發展為核心特色的環保產業市場將大有可為。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將進一步推動環境治理的步伐。

目前,這一工作正在加緊進程。徐潛從自身關注的大氣污染源頭防治工作調研發現,從2010 年來在化工、鋼鐵、傢俱、礦山、汽車等行業通過200 多個治理工程,每年源頭減少5 萬多噸PM2.5污染物的排放。

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黃曉軍認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不僅是環境治理,而是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尤其要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迴圈連結。

“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被提到綠色發展首位,而“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首次被寫入報告。

鑫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黎陽在學習了十九大關於環保議題的論述後,認為強調“迴圈發展、源頭防治、以及固體廢棄物的處置”等提法,為含重金屬工業固體廢棄物的處置指明了方向。

據瞭解,重金屬與其他有機化合物的污染不同,其具有富集性,並且很難在環境中降解。因此,對工業固體廢棄物中的重金屬進行回收利用,是徹底消除重金屬污染隱患的有效途徑。同時,利用含重金屬固體廢棄物提煉稀有金屬迴圈利用,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資源動能。

“ 目前,我國每年冶金工業產生的含重金屬固廢高達5000 萬噸,歷史存量超過7 億噸。其中大部分被堆放或填埋,不但佔用土地資源,而且環境隱患巨大。”馬黎陽介紹說,十九大報告為固廢資源化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以迴圈發展為核心特色的環保產業市場將大有可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