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新思維,新實踐——習總書記十九大報告學習體會

文/單一良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時,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北京: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 在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中,傳遞出了一系列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重大資訊, 無論是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科學分析, 還是對五年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的深刻闡釋, 無論是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還是宣佈了新時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 都令國人振奮和世界側目, 也為我們的法治新聞工作理清了思想,

指明了方向, 找到了路徑。

十九大報告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新”字撲面而來:第一個“新”字是新時代, 即要開闢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第二個“新”字是新階段, 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我們站在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第三個“新”字是新理論, 即習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四個“新”字是新方略, 即習總書記提出的要從十四個方面謀劃今後我們要幹什麼、怎麼幹、怎麼幹得更好。 新時代、新階段、新理論和新方略的集中展現, 讓十九大的節點更具有歷史的象徵意義:那就是在明確旗幟、道路和思想認識的基礎上, 我們的精神狀態一定要摒棄空泛的“坐而論道”,

而要在新時代, 以新思維轉向“落地生花”的新實踐。

其實, 對於我們法治新聞工作者而言, 同樣存在著創新實踐問題。 在十九大報告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部分中, 習總書記明確提出,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而“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被明確作為十四條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特別是“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提法,可以說是報告中關於“依法治國”的最新表述。 新表述的出現說明,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 依法治國的基本思想理論問題已經解決,

雖然在一些政策法規等細項上還需繼續深化, 但如今更重要的如何把已經達成一致的法治思想和法治理論付諸實踐, 要腳踏實地“擼起袖子加油幹”, 而不是停留在坐而論道和學術爭論上喋喋不休, 由此也要求法治新聞工作者由“坐而論道”轉向“落地生花”。 習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顯然,進行一場“革命”必須要有在新時代“辭舊迎新”的勇氣和決心, 需要法治新聞工作者能夠運用新思維積極參與到依法治國的新實踐當中, 從而為創造“唯奉法者強,唯明法者進”的良好法治環境鼓與呼。

法治實踐不可能都能夠通過理論模型預估出來,

很多現實問題都是通過基層在不斷碰壁和持續創新的經驗教訓實踐中解決的。 而法治中國建設已經從理論層面全面轉向實踐層面, 這一點從十九大報告中“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的表述中就可以明確看出。 作為黨中央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最關鍵的舉措,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可以更好地把党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可以統一全國人民在依法治國方面的認識、思想和意志,形成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強大合力。 毫無疑問, 在黨的十九大之後,也必將會掀起一輪新的法治實踐高潮, 而作為法治新聞工作者,
如何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 運用新思維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創造良好輿論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旗幟、道路和思想等大是大非問題已然較為清晰的“新時代”, 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我們應該擁有以下五方面的精神狀態:一要“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二要“四個自信”, 三要“永不懈怠”, 四要“堅忍不拔、鍥而不捨”, 五要“居安思危, 勇於創新”。 這也就是報告所要求的“全黨同志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 勇於變革、勇於創新, 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而變革、創新、不僵化、不停滯——這些都是“新時代”對法治工作者精神狀態的新要求。 法治新聞工作者要為法治建設鼓與呼, 學會如何在新時代中運用新思維報導法治新實踐。無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後,伴隨著社會治理環境和模式的變化和互聯網等新技術的運用,我們法治新聞工作者也需要把更多的關注目光轉向了新興領域的法治工作新實踐。

其一,關注法治在新興行業中扮演的新角色。如今行業創新的空前活躍,新技術、新業務、新模式層出不窮,諸如電商監管、資訊安全等熱點法律問題層出不群,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領域治理問題也給法治工作者帶來全新挑戰。因此,我們就要引導法治工作者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多向行業創新者學習,要從做“秩序的維護者”的理想中超脫出來,做行業的觀察者,以一個新學者的角色完善自身知識體系和行業認知,對行業新事物做出積極有效的法律回應,扮演好自己的新角色。我們《人民法治》雜誌將在今後重點關注新興行業的的具體案例,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鼓與呼。

其二,關注法治在治理環境中運用的新方法。目前,“互聯網+”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涉及領域較廣較新,立法和司法都會涉及各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可以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互動式、快捷性優勢,推進法治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資訊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管道、輔助決策施政。法治新聞工作者具備最先接觸新傳播工具的優勢,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媒體優勢引導法治工作者擁抱互聯網,我們的“人民法治網”、“人民法治”、“頭條法治”等新媒體平臺必將在今後的新聞工作中搭起這一資訊橋樑,為法治實踐提供更多“互聯網+”的媒體支援。

其三,關注法治在民意回饋中建立的新機制。新時代講究效率和速度,很多法治問題現實存在,民意呼聲較高,但立法和司法卻顯得滯後。因此,在建立完善的立法論證程式,提高法律前瞻性的基礎上,高效回饋機制同樣必不可少。而及時回饋出社會發展變化中的民生問題,必須利用各類媒體傳播的平臺。一方面,可以通過法治媒體平臺推動回饋機制、信用機制、監督機制快速實現,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廣大民眾參與到民意問題的回饋中來,適時曝光“痛點”問題,為立法和司法實踐提供重要參考。媒體平臺,特別是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新媒體平臺對於法治實踐中的民意回饋機制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人民法治》雜誌也將承擔這一重要責任。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法治中國的階段目標:“到2035年,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從目前開始,實現這一目標只有短短的18年時間。如今,藍圖已經繪就,號令已經發出,就看我們如何“深化依法治國實踐”。而令包括《人民法治》在內的新聞工作者歡欣鼓舞的是,十九大給我們樹立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上,使我們能夠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中創新法治報導思維,積極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鼓與呼,從而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藍圖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中國行為法學會黨總支宣傳委員、《人民法治》雜誌社執行社長、人民法治網總編輯、依法治國地方實踐課題中心主任) 

學會如何在新時代中運用新思維報導法治新實踐。無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後,伴隨著社會治理環境和模式的變化和互聯網等新技術的運用,我們法治新聞工作者也需要把更多的關注目光轉向了新興領域的法治工作新實踐。

其一,關注法治在新興行業中扮演的新角色。如今行業創新的空前活躍,新技術、新業務、新模式層出不窮,諸如電商監管、資訊安全等熱點法律問題層出不群,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領域治理問題也給法治工作者帶來全新挑戰。因此,我們就要引導法治工作者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多向行業創新者學習,要從做“秩序的維護者”的理想中超脫出來,做行業的觀察者,以一個新學者的角色完善自身知識體系和行業認知,對行業新事物做出積極有效的法律回應,扮演好自己的新角色。我們《人民法治》雜誌將在今後重點關注新興行業的的具體案例,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鼓與呼。

其二,關注法治在治理環境中運用的新方法。目前,“互聯網+”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涉及領域較廣較新,立法和司法都會涉及各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可以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互動式、快捷性優勢,推進法治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資訊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管道、輔助決策施政。法治新聞工作者具備最先接觸新傳播工具的優勢,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媒體優勢引導法治工作者擁抱互聯網,我們的“人民法治網”、“人民法治”、“頭條法治”等新媒體平臺必將在今後的新聞工作中搭起這一資訊橋樑,為法治實踐提供更多“互聯網+”的媒體支援。

其三,關注法治在民意回饋中建立的新機制。新時代講究效率和速度,很多法治問題現實存在,民意呼聲較高,但立法和司法卻顯得滯後。因此,在建立完善的立法論證程式,提高法律前瞻性的基礎上,高效回饋機制同樣必不可少。而及時回饋出社會發展變化中的民生問題,必須利用各類媒體傳播的平臺。一方面,可以通過法治媒體平臺推動回饋機制、信用機制、監督機制快速實現,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廣大民眾參與到民意問題的回饋中來,適時曝光“痛點”問題,為立法和司法實踐提供重要參考。媒體平臺,特別是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新媒體平臺對於法治實踐中的民意回饋機制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人民法治》雜誌也將承擔這一重要責任。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法治中國的階段目標:“到2035年,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從目前開始,實現這一目標只有短短的18年時間。如今,藍圖已經繪就,號令已經發出,就看我們如何“深化依法治國實踐”。而令包括《人民法治》在內的新聞工作者歡欣鼓舞的是,十九大給我們樹立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上,使我們能夠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中創新法治報導思維,積極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鼓與呼,從而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藍圖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中國行為法學會黨總支宣傳委員、《人民法治》雜誌社執行社長、人民法治網總編輯、依法治國地方實踐課題中心主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