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兩家媒體同一天大幅報導李科學,他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前不久, 《中國國防報》軍內特刊和《空軍報》兩家媒體以較大的版面, 同時報導了空降兵某部空降空投技師李科學的事蹟, 他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呢?

其實在空降兵部隊, 有這樣一個群體, 他們被稱為高空中的舞者、空降兵的安全衛士, 這個群體就是空降空投技師。 而四級軍士長李科學就是其中的代表, 13年來, 他以極度認真的精神為任務負責、為戰友生命把關, 安全投放1000多架次,

在平凡崗位上奏響了一曲動人的樂章, 下面讓我們通過李科學的故事去認識空降空投技師這個群體。

勤學苦練, 戰友生命我負責

“其實我剛跳傘的時候下過水塘、上過大樹, 還因技術問題被領導把過關……”回想新兵集訓時的表現, 李科學並不覺得丟人。

“能夠為戰友跳傘安全負責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 我一定要當一名傘訓骨幹。 ”儘管別人不看好, 李科學卻十分堅定。

笨鳥就要先飛。 他白天對照投放流程反復練習, 虛心向教員請教, 晚上加班加點背記理論, 傘訓教材翻了無數遍, 頁面成了“大花臉”, 在結業考核中, 他作為唯一一名列兵取得了空降空投教學法第一名的好成績, 順利實現了單放。

“工作不認真, 就是拿戰友的生命開玩笑。 ”這是李科學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作為空降空投技師就要時刻做到眼睛特別賊、耳朵特別靈、動作特別快、心理素質特別好、抗干擾能力特別強。 ”

2013年5月, 李科學擔任全軍特種青年軍官集訓隊的傘訓教員, 他不斷改進教學方式, 講述親身事例、還原故事情節, 生動而活潑的課堂, 使集訓學員在短期內便獲得了跳傘“登機牌”。 然而, 在首次跳傘中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

飛機到達空降場上空後, 嘀……“綠燈亮, 跳!”跳傘員像離弦的箭正要衝出機門。

“不好!”作為主投放員的李科學心裡一緊, 他一把抓住第一名的傘包,

由於慣性太大, 差點將他從護欄里拉了出來, 可他死死地拽著第一名始終不敢鬆手。

“停!停!停!亮的是紅燈, 停止跳傘!”他大聲地喊著, 這時所有人才反應過來。

原來飛機飛臨著陸場上空時地面風向突變, 如果飛機按照預定航向投放, 就會導致跳傘員嚴重偏離著陸場而面臨未知的危險, 因為發現信號燈及時、處置得當, 李科學被集訓隊評為優秀保障教員。

“最開心的時刻就是投放時看到所有人傘開正常, 最欣慰的事情就是被戰友們無條件地信任……”雖然在投放的崗位上幹了很多年, 可他每次執行任務仍感到責任重大, 晚上睡覺前總會過電影式的回想一遍還有什麼沒準備好, 還有哪些不放心的地方, 正是憑著這種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十多年來,他發現安全隱患近百起,成功處置空中特情10餘次,使身邊戰友不僅相信科學,也對李科學建立了絕對的信任。

創新鑽研,改進技術求突破

近年來,伴隨著強軍的征程,空降兵經歷了多傘型、多機型的改進和發展,空降空投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這與一大批刻苦鑽研的空降空投骨幹密不可分,而李科學就是其中的代表。

“空降空投越深入研究就越有意思,這裡面的學問大著呢……”當戰友們問他十幾年的老骨幹了為何還這麼拼時,李科學總是這樣回答。

2014年8月,在“和平使命-2014”聯合反恐軍事演習中,李科學擔負對空觀察和指揮任務,由於演習地氣象條件複雜,在前幾次的預演中,參演官兵著陸後散佈面積較大,直接導致人裝結合時間過長,制約了部隊快速行動。

“此次與外國軍隊既是聯合演習也是同台競技,決不能給中國空降兵丟臉。”李科學眉頭緊鎖,深感壓力之大。

他迅速組織人員對氣象資料進行研究,通過量化計算各流層的風速得出精准資料,對指揮方案進行優化和完善。在正式演習中,他沉著應對、靈活指揮,使參演官兵準確著陸到預定位置,人裝結合時間比預演縮短了近一半。

2015年夏天,鄂北某地,某型國產運輸機成功實施尾門雙路離機,這是空降兵部隊創新和改進訓法,提升該型運輸機傘降效率的一次突破,李科學就是探索這一訓法的核心骨幹。

以往在實施跳傘過程中,由於尾門左右兩名跳傘員間隔較近,跳離飛機後,極易出現兩傘相插、相碰等險情,因此多採用“尾門單路離機、多批次空投”的方式,這種方式架次利用率和傘降效率較低,在實戰中不利於快速突然的行動。

如何才能實現安全和效率的“雙贏”?這一重擔落在了李科學為代表的空降空投骨幹身上,在上級的統一組織下,李科學和其他試訓成員大膽創新,通過計算測量、模擬訓練,摸索離機時間、人員間隔以及配套動作之間的規律特點,探索出某型國產運輸機尾門雙路“之字形”離機方法,新的訓法不僅保證了跳傘安全,也使飛機架次利用率和傘降效率得到倍增。

去年上半年,這套新的訓法被寫入空降空投專業教案,在空降兵部隊推廣,對於提升空降兵快速機動、遠端投送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多年來,李科學參與試訓試投、技術革新、訓法創新等任務十多項,成為空降空投領域名副其實的“兵專家”。

勇當先鋒,任務面前顯擔當

2016年5月,李科學所在團首次整建制赴西北高原開展實戰化訓練,由於缺乏資料支撐,也無既往經驗,實施高原跳傘成為他們亟待攻克的訓練難題。

高原地區不僅空氣稀薄、氣流紊亂、地形複雜,開傘動載和著陸衝擊力也比平原地區大出很多,因此實施高原跳傘存在較大的風險。

“我既是黨員也是傘訓骨幹,經驗豐富,讓我去吧!”面對未知的風險,李科學毫不畏懼,主動申請參與試跳任務。在他的帶動下,大家紛紛報名,最終確定了32名經驗豐富的黨員骨幹參與試跳。

7月中旬,伴隨著飛機的轟鳴聲,32名試跳傘員勇敢躍出機門,一時間天空中朵朵傘花綻放,他們精准操縱,安全著陸到預定地域,標誌著空降兵部隊海拔5000米高空跳傘取得突破。

高原首跳成功後,他們又相繼完成了3種地形、4種不同海拔下的試跳任務,獲取了多項跳傘資料,為高原地區實施大規模集群傘降積累了寶貴經驗。

“這是一名空降空投骨幹的職責所在……”談及取得的成績,李科學十分謙虛,而瞭解他的人很清楚,戰時的衝鋒陷陣與他長久以來一以貫之的衝鋒姿態密不可分。

時光回溯到2008年5月,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情就是命令,為了第一時間將救災物資送達災區,李科學積極向組織請戰擔任救災物資投放員。

由於救災物資數量龐大,飛機起飛時,在慣性的作用下,數個空投小件同時向後滑動起來,為了阻止小件沖向尾門,李科學直接用身體頂住小件,而他的腿被小件側邊拉出一道4公分長的口子,可他不顧疼痛咬牙堅持,直到將首批救災物資空投到災區後才對傷口進行了簡單的包紮,戰友勸他下飛機休養,他堅決不肯下火線。

在抗震救災期間,李科學擔負物資投放任務近3個月,有時候連續幾天吃住都在飛機上,也正是他和戰友們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使得一批批救災物資及時送達了災區。

08抗震救災、空降礪劍-2010、空劍-2013、和平使命-2014、空劍-2015……自入伍以來,李科學參加重大聯訓聯演任務20多項,有任務爭著上,有危險搶著幹已成為他平日裡的常態,正是有著像李科學這樣把崗位當戰位、視戰友生命高於一切的空降空投骨幹隊伍,才使空降兵部隊在戰鬥力轉型建設發展的征程中始終立於潮頭。

正是憑著這種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十多年來,他發現安全隱患近百起,成功處置空中特情10餘次,使身邊戰友不僅相信科學,也對李科學建立了絕對的信任。

創新鑽研,改進技術求突破

近年來,伴隨著強軍的征程,空降兵經歷了多傘型、多機型的改進和發展,空降空投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這與一大批刻苦鑽研的空降空投骨幹密不可分,而李科學就是其中的代表。

“空降空投越深入研究就越有意思,這裡面的學問大著呢……”當戰友們問他十幾年的老骨幹了為何還這麼拼時,李科學總是這樣回答。

2014年8月,在“和平使命-2014”聯合反恐軍事演習中,李科學擔負對空觀察和指揮任務,由於演習地氣象條件複雜,在前幾次的預演中,參演官兵著陸後散佈面積較大,直接導致人裝結合時間過長,制約了部隊快速行動。

“此次與外國軍隊既是聯合演習也是同台競技,決不能給中國空降兵丟臉。”李科學眉頭緊鎖,深感壓力之大。

他迅速組織人員對氣象資料進行研究,通過量化計算各流層的風速得出精准資料,對指揮方案進行優化和完善。在正式演習中,他沉著應對、靈活指揮,使參演官兵準確著陸到預定位置,人裝結合時間比預演縮短了近一半。

2015年夏天,鄂北某地,某型國產運輸機成功實施尾門雙路離機,這是空降兵部隊創新和改進訓法,提升該型運輸機傘降效率的一次突破,李科學就是探索這一訓法的核心骨幹。

以往在實施跳傘過程中,由於尾門左右兩名跳傘員間隔較近,跳離飛機後,極易出現兩傘相插、相碰等險情,因此多採用“尾門單路離機、多批次空投”的方式,這種方式架次利用率和傘降效率較低,在實戰中不利於快速突然的行動。

如何才能實現安全和效率的“雙贏”?這一重擔落在了李科學為代表的空降空投骨幹身上,在上級的統一組織下,李科學和其他試訓成員大膽創新,通過計算測量、模擬訓練,摸索離機時間、人員間隔以及配套動作之間的規律特點,探索出某型國產運輸機尾門雙路“之字形”離機方法,新的訓法不僅保證了跳傘安全,也使飛機架次利用率和傘降效率得到倍增。

去年上半年,這套新的訓法被寫入空降空投專業教案,在空降兵部隊推廣,對於提升空降兵快速機動、遠端投送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多年來,李科學參與試訓試投、技術革新、訓法創新等任務十多項,成為空降空投領域名副其實的“兵專家”。

勇當先鋒,任務面前顯擔當

2016年5月,李科學所在團首次整建制赴西北高原開展實戰化訓練,由於缺乏資料支撐,也無既往經驗,實施高原跳傘成為他們亟待攻克的訓練難題。

高原地區不僅空氣稀薄、氣流紊亂、地形複雜,開傘動載和著陸衝擊力也比平原地區大出很多,因此實施高原跳傘存在較大的風險。

“我既是黨員也是傘訓骨幹,經驗豐富,讓我去吧!”面對未知的風險,李科學毫不畏懼,主動申請參與試跳任務。在他的帶動下,大家紛紛報名,最終確定了32名經驗豐富的黨員骨幹參與試跳。

7月中旬,伴隨著飛機的轟鳴聲,32名試跳傘員勇敢躍出機門,一時間天空中朵朵傘花綻放,他們精准操縱,安全著陸到預定地域,標誌著空降兵部隊海拔5000米高空跳傘取得突破。

高原首跳成功後,他們又相繼完成了3種地形、4種不同海拔下的試跳任務,獲取了多項跳傘資料,為高原地區實施大規模集群傘降積累了寶貴經驗。

“這是一名空降空投骨幹的職責所在……”談及取得的成績,李科學十分謙虛,而瞭解他的人很清楚,戰時的衝鋒陷陣與他長久以來一以貫之的衝鋒姿態密不可分。

時光回溯到2008年5月,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情就是命令,為了第一時間將救災物資送達災區,李科學積極向組織請戰擔任救災物資投放員。

由於救災物資數量龐大,飛機起飛時,在慣性的作用下,數個空投小件同時向後滑動起來,為了阻止小件沖向尾門,李科學直接用身體頂住小件,而他的腿被小件側邊拉出一道4公分長的口子,可他不顧疼痛咬牙堅持,直到將首批救災物資空投到災區後才對傷口進行了簡單的包紮,戰友勸他下飛機休養,他堅決不肯下火線。

在抗震救災期間,李科學擔負物資投放任務近3個月,有時候連續幾天吃住都在飛機上,也正是他和戰友們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使得一批批救災物資及時送達了災區。

08抗震救災、空降礪劍-2010、空劍-2013、和平使命-2014、空劍-2015……自入伍以來,李科學參加重大聯訓聯演任務20多項,有任務爭著上,有危險搶著幹已成為他平日裡的常態,正是有著像李科學這樣把崗位當戰位、視戰友生命高於一切的空降空投骨幹隊伍,才使空降兵部隊在戰鬥力轉型建設發展的征程中始終立於潮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