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上海壽星排行榜最新出爐,今年最高夀的老人是她!趕緊收藏,魔都十大壽星長壽秘笈都在這裡!

上海最高夀的老人再易人。

10月25日, 上海百歲老人資訊暨第十屆壽星排行榜發佈會上, 上海市十大壽星評選結果揭曉, 住在虹口區山陰路的羅時敏老人成為上海最高夀老人。

而上海年齡最大的男壽星比女壽星小了兩歲, 宋洪根老人是上海年齡最大的男壽星。

2017年“上海市十大壽星”各個獎項的名單如下:

截至2017年9月30日:

◆ “十大女壽星”:羅時敏(110歲,虹口區四川北路街道)、蘇阿銀(109歲, 浦東新區祝橋鎮)、陳鳳娥(109歲, 寶山區羅涇鎮)、生茂秀(108歲, 浦東新區周家渡街道)、季林郎(108歲, 崇明區城橋鎮)、姜小妹(108歲, 奉賢區四團鎮)、何蓮芳(107歲, 閔行區虹橋街道)、徐潔純(107歲, 奉賢區四團鎮)、嚴鳳英(107歲, 浦東新區周浦鎮)、吳志成(107歲, 靜安區北京西路街道)。

◆ “十大男壽星”:宋洪根(108歲, 嘉定工業區)、徐仁卿(107歲, 徐匯區長橋街道)、陶瑞生(107歲, 浦東新區大團鎮)、陳仲柏(107歲, 閔行區虹橋鎮)、張耀亭(106歲, 寶山區大場鎮)、楊龍生(106歲,

浦東新區老港鎮)、史仙根(106歲, 徐匯區田林街道)、沈光遠(106歲, 崇明區建設鎮)、楊章林(105歲, 浦東新區張江鎮)、王少華(105歲, 楊浦區大橋街道)。

◆ “百歲夫妻”:三對, 分別為居住在浦東新區洋涇鎮的徐雲祥(男/104歲)和趙大妹(女/106歲)夫婦、崇明區城橋鎮的周鳳山(男/105歲)和朱亞雲(女/101歲)夫婦、徐匯區湖南街道的趙善性(男/100歲)和蔡黎明(女/100歲)夫婦。

■到現場領證的百歲壽星

綜合十屆百歲壽星榜名單發現:

共有百歲男壽星43人, 百歲女壽星44人, 百歲夫妻八對上榜;

女壽星中, 最年長的為李肅清, 共蟬聯榜首8次, 享年117歲;

男壽星中, 最年長的為秦茂堂,

共蟬聯榜首5次, 享年113歲;

8對百歲夫妻中, 最高齡的一對伉儷為徐雲和趙大妹, 他們年齡總和為210歲, 已連續五年上榜, 今年仍在榜首。

10月25日, 是上海壽星排行榜公佈的日子, 巧的是, 今天也是羅時敏老人110歲的生日。 老壽星收到了人生中最沉甸甸的一份生日禮物:2016-2017上海最高夀老人。

雖然已是110歲的高齡, 羅時敏老人精神矍鑠, 說話十分幽默, 且反應極快。 一次, 老人摔了一跤, 她的鄰居葉某自認為幽默, 在微信裡發了一條“老太杠頭開花”的資訊, 鄰居親友們聞訊趕來看望。

老人得知資訊是葉某發的, 就對他說:“今天大家來看我, 我沒有空, 明天你把麻將帶來, 我讓你也‘杠頭開花’。 ”

老人的生活很有規律, 她每天早晨五點起床,

吃完早飯吸氧一小時, 睡一會兒, 午飯後再睡一會兒, 晚上六點左右睡覺。

老人的飲食以素為主。 她認為, “好吃不過白粥”。 老人過去用篦子梳頭, 現在仍保留了經常梳頭的習慣, 並喜歡用熱水加醋來泡腳。

羅時敏老人的高夀, 和她家人的照護有著極大的關係。 老人的日常生活由女兒黃高勤、女婿章傳鴻及保姆照料。 她的女兒黃高勤也是九旬老人, 但仍在盡“孝道”, 沒事就在母親的房間裡坐一會兒, 和母親聊聊天, 撓撓癢、梳梳頭。

黃高勤評價自己的母親說:她“是一個好強好勝的人, 很愛學習, 年輕的時候還會寫詩。 她喜歡看書看報, 前些年還訂過報紙。 老人在105歲前, 還經常上街買東西, 或是寫寫小楷, 練練字, 但此後的狀況卻大不如前:2013年摔傷關節;2014年生了肺炎;2015年再次摔倒, 還縫了5針……在女兒和女婿的悉心照料下,老人才逐步恢復了健康。

今年是上海第十次開展上海市壽星排行榜活動,共推出三份榜單,“上海市十大女壽星”、“上海市十大男壽星”以及“上海市百歲夫妻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的百歲夫妻達到了3對,住在浦東的徐雲祥(104歲)老人和夫人趙大妹(106歲)成為了上海最長壽的百歲伉儷,年齡總和達到了210歲。今年新增加的百歲夫婦,趙善性和蔡黎明都是老師,他們攜手一同跨過了100歲。

上海市第十屆十大壽星評選活動組委會辦公室透露,希望通過評選展示和平盛世中上海壽星的風範。值得一提的是,十年裡,上海已經累積了一定的長壽科學資料,希望能夠推廣長壽經驗,宣導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

人瑞長壽的養生經驗各不相同,但是有共同的特點:心胸開朗、熱愛勞動,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堅持合適的體育鍛煉、基本不挑食、不吸煙少飲酒、按時睡覺起床、家庭和睦、子女孝順等等。

目前,上海保持著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老齡化程度最高(2016年達到31.6%),預期壽命最高(2016年達到83.18歲)的記錄。上海的百歲老人更是大幅增加,2016年增速達到11.9%,超過80歲和60歲及以上人口的增速。

全市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老人數前三位的依次是黃浦區、虹口區和靜安區,超過全市13.5這個平均數的還有徐匯區、崇明區、浦東新區和長寧區。

再來跟著周到君一起來看看其他長壽老人的秘笈吧!

蘇阿銀住在浦東祝橋,現在五代同堂,由四個孩子,每二天輪流照看老人。

老人的頭髮花白,卻沒有那蒼老的感覺,如果單看頭髮,看不出已經是109歲的人。老人雖然視力不好,可是生活基本上自理,飯菜自己吃,衣服自己穿,儘量不麻煩別人,總是儘量自己事情自己做。老人思路清晰,今天誰來過,誰走出去了,只要跟她說一下,老人都知道,不會搞錯。

每位元老人長壽的範本都是一樣的:好心情。

蘇阿銀老人是個心情溫和,知足常樂的人,經常會與孩子們說過去的事情,以此來對照今天的生活,帶著滿格的能量和人生經驗。

老人愛吃葷菜,不吃或很少吃素菜,喜歡吃糯米的東西,湯糰,能吃一碗,現在只能讓她分開吃,一次二到三個。孩子們怕老人吃壞身體,很當心。因為老人不吃蔬菜,家人就用水果替代。

陳鳳娥,嘉定唐行人,現住寶山區羅涇鎮的一家養老院內。自老人住進養老院後,她的女兒也住進了養老院,開始不離不棄地照護老人。

女兒和她開玩笑,說“老人是個寶啊”,老人也會像孩子般甜甜地笑著。

老人的飲食不忌葷素,養老院的伙食或是家人做的飯菜“有啥吃啥,來者不拒”。

老人喜歡喝水,有時一天下來要喝數杯。老人愛吃水果,獼猴桃、葡萄、西瓜等均是她的最愛。

生茂秀住在周家渡街道。老壽星記憶力也很好,許多年前的往事都記得清清楚楚。她感歎過去:“每天做40斤豆。淩晨1點起床開始磨豆漿、燒豆漿、賣豆漿,都是自己一人幹完的!”

問老人的長壽秘訣,老人的家人說,豆漿是功不可沒的要素。老太太不挑食,葷素皆可,隨意搭配,唯一不可缺少的就是豆漿了。每天喝它一杯是每天必備的功課了。

老太太把家務當做運動做。她說,不動也難受,做家務就當做是鍛煉身體了。老人也有家屬長壽基因,抵抗力很好,她的幾個兄弟都是在90多歲仙逝的,身體都特別棒。

宋洪根老人,是上海年齡最大的男壽星。現住嘉定工業區婁塘村一座普通的民宅內。老人已是108歲的高齡,很多人卻很驚訝他的頭髮還沒有“全白”,除了心臟不太好以外,其他老年病均和他無緣。

老人平時的愛好是什麼?老人女婿的回答竟然是:“他的愛好是劈柴!”還沒等筆者反應過來,他又加了一句:“還喜歡燒火。” 平時見家中有柴禾,就會去劈,劈柴的勁卻不小。

說話間,老人先“表演”了一段劈柴的鏡頭,接著又“表演”了一段點火燒柴的鏡頭,只見他穩穩地坐在灶前,點火,燒柴,放入灶內,一切有條不紊。

老人的飲食較為平衡,他早上吃一碗百合湯或是芝麻糊之類的點心,但不喜歡喝牛奶。若要說喜歡吃的菜,就是白切肉。

老人從不吃保健品,但他相信大蒜能防病保健,於是他的女兒就自己動手醃制,據說是“美味可口”,老人每天吃兩個,這也成了老人最經濟、也是最實惠的“保健品”。

季林郎老人是土生土長上海崇明人。 粗看,其模樣像個七、八十歲的老人,想不到已是百歲老人。

媳婦說,我們與老人吃得實在一般,蔬菜居多,但是,我們的蔬菜是自己種的,綠色、有機,無公害,新鮮。這,可能也是長壽的原因。

姜小妹也是上海本地人,現住奉賢區四團鎮漁洋村。 老人頭髮花白,但精神矍鑠,尤其是臉上的幾塊壽斑,更有一種歲月的滄桑感。

老人喜歡聊天,這對於照料她的兒子來說,也許是一件“難事”。不過老人有一位40年的老鄰居及鄰居的女兒,經常到老人這裡來聊天,有時一天要來數次。

老人有一個生活習慣,就是愛吃麵食,而不愛吃大米。她早晨吃麵條(約3兩),中午吃餛飩,晚上也是麵條之類的麵食,有時會在麵條裡拌點易消化的肉糜。

老人早晨五六點鐘起床,中午午睡3個小時,晚上6點準時睡覺,這種習慣她已經保持了多年。

老人家的門外就是田地,一片片韭菜尖上已冒出了白白的花朵,空氣十分清新。門前是一塊水泥地,就像一個小小的“觀景台”,老人沒事就喜歡坐在“觀景台”上,邊和鄰居聊天,邊感受著溫暖的陽光,這對於老人來說,也算是一種享受吧。

大兒子臨走時將老人託付了大孫女,57歲的大孫女便當起了“護寶”使者。

老太太一手帶大了她,最疼愛、最依賴的是她,看見她就會有笑容,所以她每週必會過來陪伴。“見過不少照顧老人的兒女,由孫輩長期照顧老人的還真不多。”旁觀者的一句話戳中了大孫女的淚點。

老人喜歡吃魚,胃口好時能吃一整條魚。水果中最喜歡吃香蕉,每天要吃上個4只到6只,其它東西可以無,香蕉是萬萬不可無的。

她每天會做一套簡單的操練,甩甩手、踢踢腿、搖搖頭的動作,以保持筋絡疏通,血脈流暢。

這也是一位男壽星,但是讓人驚訝的是,這位老壽星一個人住的。日常生活除鐘點工,每天來一小時洗衣服外,其他都是自己打理。“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把它視作一種日常運動,一種活動,一種鍛煉。

有次他在擦洗冰箱,女兒要幫他揩,他執意不肯,說讓他多動動。有幾次街道、居委要派有人為他洗腳、理髮,他也婉拒了,說我能自理,不麻煩大家了。

談起炒股經歷,老壽星最來勁,一時興起,還會擼起袖子。

老人生活簡單、隨意。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溫開水,用搪瓷杯滿滿地喝一大杯,補充水份,清潔腸胃幾十年雷打不動。他平時有啥吃啥,不挑食,也不偏食。老人也喜歡吃豬爪、蹄膀。

徐潔純老人生活也能夠自理,每天早晨起床後,自己把被子疊得整整齊齊。

老人健步如飛,她走路的速度,讓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都望塵莫及。她喜歡步行,房間裡面的洗手間不用,情願多走幾步用外面的。走路時,旁人感覺到她有點累,欲攙扶她,可她說什麼也不肯。

每天上午和下午,她都要到三團江邊走走,每次約走半個小時。有時還會採摘一些番茄、茄子、扁豆、黃瓜等蔬菜食用。老人的“慢性運動”,使她的身體在無形中也得到了鍛煉。

老人喜歡吃麵食,有時一天三頓都吃餛飩、麵條之類的麵食。她喜歡吃魚,也喜歡吃肉。平時生活也很有規律,她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到上午9點半左右,再睡1個小時。

午後約十二點半,睡兩個小時的午覺,晚上七點準時上床睡覺。老人高夀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長壽的基因,她的哥哥逝世時,也已經100多歲了。

還縫了5針……在女兒和女婿的悉心照料下,老人才逐步恢復了健康。

今年是上海第十次開展上海市壽星排行榜活動,共推出三份榜單,“上海市十大女壽星”、“上海市十大男壽星”以及“上海市百歲夫妻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的百歲夫妻達到了3對,住在浦東的徐雲祥(104歲)老人和夫人趙大妹(106歲)成為了上海最長壽的百歲伉儷,年齡總和達到了210歲。今年新增加的百歲夫婦,趙善性和蔡黎明都是老師,他們攜手一同跨過了100歲。

上海市第十屆十大壽星評選活動組委會辦公室透露,希望通過評選展示和平盛世中上海壽星的風範。值得一提的是,十年裡,上海已經累積了一定的長壽科學資料,希望能夠推廣長壽經驗,宣導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

人瑞長壽的養生經驗各不相同,但是有共同的特點:心胸開朗、熱愛勞動,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堅持合適的體育鍛煉、基本不挑食、不吸煙少飲酒、按時睡覺起床、家庭和睦、子女孝順等等。

目前,上海保持著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老齡化程度最高(2016年達到31.6%),預期壽命最高(2016年達到83.18歲)的記錄。上海的百歲老人更是大幅增加,2016年增速達到11.9%,超過80歲和60歲及以上人口的增速。

全市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老人數前三位的依次是黃浦區、虹口區和靜安區,超過全市13.5這個平均數的還有徐匯區、崇明區、浦東新區和長寧區。

再來跟著周到君一起來看看其他長壽老人的秘笈吧!

蘇阿銀住在浦東祝橋,現在五代同堂,由四個孩子,每二天輪流照看老人。

老人的頭髮花白,卻沒有那蒼老的感覺,如果單看頭髮,看不出已經是109歲的人。老人雖然視力不好,可是生活基本上自理,飯菜自己吃,衣服自己穿,儘量不麻煩別人,總是儘量自己事情自己做。老人思路清晰,今天誰來過,誰走出去了,只要跟她說一下,老人都知道,不會搞錯。

每位元老人長壽的範本都是一樣的:好心情。

蘇阿銀老人是個心情溫和,知足常樂的人,經常會與孩子們說過去的事情,以此來對照今天的生活,帶著滿格的能量和人生經驗。

老人愛吃葷菜,不吃或很少吃素菜,喜歡吃糯米的東西,湯糰,能吃一碗,現在只能讓她分開吃,一次二到三個。孩子們怕老人吃壞身體,很當心。因為老人不吃蔬菜,家人就用水果替代。

陳鳳娥,嘉定唐行人,現住寶山區羅涇鎮的一家養老院內。自老人住進養老院後,她的女兒也住進了養老院,開始不離不棄地照護老人。

女兒和她開玩笑,說“老人是個寶啊”,老人也會像孩子般甜甜地笑著。

老人的飲食不忌葷素,養老院的伙食或是家人做的飯菜“有啥吃啥,來者不拒”。

老人喜歡喝水,有時一天下來要喝數杯。老人愛吃水果,獼猴桃、葡萄、西瓜等均是她的最愛。

生茂秀住在周家渡街道。老壽星記憶力也很好,許多年前的往事都記得清清楚楚。她感歎過去:“每天做40斤豆。淩晨1點起床開始磨豆漿、燒豆漿、賣豆漿,都是自己一人幹完的!”

問老人的長壽秘訣,老人的家人說,豆漿是功不可沒的要素。老太太不挑食,葷素皆可,隨意搭配,唯一不可缺少的就是豆漿了。每天喝它一杯是每天必備的功課了。

老太太把家務當做運動做。她說,不動也難受,做家務就當做是鍛煉身體了。老人也有家屬長壽基因,抵抗力很好,她的幾個兄弟都是在90多歲仙逝的,身體都特別棒。

宋洪根老人,是上海年齡最大的男壽星。現住嘉定工業區婁塘村一座普通的民宅內。老人已是108歲的高齡,很多人卻很驚訝他的頭髮還沒有“全白”,除了心臟不太好以外,其他老年病均和他無緣。

老人平時的愛好是什麼?老人女婿的回答竟然是:“他的愛好是劈柴!”還沒等筆者反應過來,他又加了一句:“還喜歡燒火。” 平時見家中有柴禾,就會去劈,劈柴的勁卻不小。

說話間,老人先“表演”了一段劈柴的鏡頭,接著又“表演”了一段點火燒柴的鏡頭,只見他穩穩地坐在灶前,點火,燒柴,放入灶內,一切有條不紊。

老人的飲食較為平衡,他早上吃一碗百合湯或是芝麻糊之類的點心,但不喜歡喝牛奶。若要說喜歡吃的菜,就是白切肉。

老人從不吃保健品,但他相信大蒜能防病保健,於是他的女兒就自己動手醃制,據說是“美味可口”,老人每天吃兩個,這也成了老人最經濟、也是最實惠的“保健品”。

季林郎老人是土生土長上海崇明人。 粗看,其模樣像個七、八十歲的老人,想不到已是百歲老人。

媳婦說,我們與老人吃得實在一般,蔬菜居多,但是,我們的蔬菜是自己種的,綠色、有機,無公害,新鮮。這,可能也是長壽的原因。

姜小妹也是上海本地人,現住奉賢區四團鎮漁洋村。 老人頭髮花白,但精神矍鑠,尤其是臉上的幾塊壽斑,更有一種歲月的滄桑感。

老人喜歡聊天,這對於照料她的兒子來說,也許是一件“難事”。不過老人有一位40年的老鄰居及鄰居的女兒,經常到老人這裡來聊天,有時一天要來數次。

老人有一個生活習慣,就是愛吃麵食,而不愛吃大米。她早晨吃麵條(約3兩),中午吃餛飩,晚上也是麵條之類的麵食,有時會在麵條裡拌點易消化的肉糜。

老人早晨五六點鐘起床,中午午睡3個小時,晚上6點準時睡覺,這種習慣她已經保持了多年。

老人家的門外就是田地,一片片韭菜尖上已冒出了白白的花朵,空氣十分清新。門前是一塊水泥地,就像一個小小的“觀景台”,老人沒事就喜歡坐在“觀景台”上,邊和鄰居聊天,邊感受著溫暖的陽光,這對於老人來說,也算是一種享受吧。

大兒子臨走時將老人託付了大孫女,57歲的大孫女便當起了“護寶”使者。

老太太一手帶大了她,最疼愛、最依賴的是她,看見她就會有笑容,所以她每週必會過來陪伴。“見過不少照顧老人的兒女,由孫輩長期照顧老人的還真不多。”旁觀者的一句話戳中了大孫女的淚點。

老人喜歡吃魚,胃口好時能吃一整條魚。水果中最喜歡吃香蕉,每天要吃上個4只到6只,其它東西可以無,香蕉是萬萬不可無的。

她每天會做一套簡單的操練,甩甩手、踢踢腿、搖搖頭的動作,以保持筋絡疏通,血脈流暢。

這也是一位男壽星,但是讓人驚訝的是,這位老壽星一個人住的。日常生活除鐘點工,每天來一小時洗衣服外,其他都是自己打理。“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把它視作一種日常運動,一種活動,一種鍛煉。

有次他在擦洗冰箱,女兒要幫他揩,他執意不肯,說讓他多動動。有幾次街道、居委要派有人為他洗腳、理髮,他也婉拒了,說我能自理,不麻煩大家了。

談起炒股經歷,老壽星最來勁,一時興起,還會擼起袖子。

老人生活簡單、隨意。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溫開水,用搪瓷杯滿滿地喝一大杯,補充水份,清潔腸胃幾十年雷打不動。他平時有啥吃啥,不挑食,也不偏食。老人也喜歡吃豬爪、蹄膀。

徐潔純老人生活也能夠自理,每天早晨起床後,自己把被子疊得整整齊齊。

老人健步如飛,她走路的速度,讓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都望塵莫及。她喜歡步行,房間裡面的洗手間不用,情願多走幾步用外面的。走路時,旁人感覺到她有點累,欲攙扶她,可她說什麼也不肯。

每天上午和下午,她都要到三團江邊走走,每次約走半個小時。有時還會採摘一些番茄、茄子、扁豆、黃瓜等蔬菜食用。老人的“慢性運動”,使她的身體在無形中也得到了鍛煉。

老人喜歡吃麵食,有時一天三頓都吃餛飩、麵條之類的麵食。她喜歡吃魚,也喜歡吃肉。平時生活也很有規律,她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到上午9點半左右,再睡1個小時。

午後約十二點半,睡兩個小時的午覺,晚上七點準時上床睡覺。老人高夀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長壽的基因,她的哥哥逝世時,也已經100多歲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