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遼寧阜新:創新六種方式推進扶貧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遼寧省阜新市政府瞭解到, 阜新市通過抓結構調整, 帶動產業發展, 旱田變水田, 玉米變成了水稻, 農民收入有了較大提高。

阜新市以推進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 立足阜新實際, 創新方式方法, 湧現出六大亮點, 成為阜新扶貧響噹噹的品牌, 幫助萬千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阜新市在車新村創新性地建立了市、縣、鄉(鎮)、村“四級書記”加派駐貧困村“第一書記”共同抓扶貧的工作機制。 在21個鄉鎮、96個村全面推廣車新村經驗, 成功帶動4281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車新村脫貧致富經驗還入選全國精准脫貧案例,

為國內其他貧困村產業脫貧提供借鑒。

今年8月, 參加遼寧省產業精准扶貧現場會議的代表對戶均一棟棚、戶均一群牛(羊、驢)、戶均一棵高效果樹等產業精准扶貧經驗讚不絕口。 這些好經驗好做法均脫胎於“六抓六帶六推動”產業脫貧方式。 它通過抓結構、抓龍頭企業、抓專案基地、抓市場流通、抓仲介服務、抓重點環節, 整合各方力量, 全力推動產業扶貧出實效。

早在2011年, 阜新市在遼寧省創新開展“集團幫村”工程。 6年間, 先後派出三輪41個幫扶集團, 幫扶深度貧困村41個, 實施脫貧專案357項, 使1.35萬戶4.6萬貧困人口直接受益, 年人均增加收入1850元, 多數村已成為整村脫貧示範村。 “幫扶部門由單兵作戰向集團化轉變,

脫貧攻堅力量更強大。 ”阜新縣東紅帽子村黨支部書記郭樹生說。

阜新市通過開展土地確權和“三權分置”, 有4萬公頃新增土地面積成為集體資產, 大大增強了村集體的經濟實力, 為脫貧攻堅提供了物質保障。

阜新市將脫貧攻堅與示範帶建設相結合, 動員和發動農民通過土地轉包、轉讓、出租、入股、託管和代耕代收等形式, 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事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引導貧困戶加入新型合作組織。 目前阜新市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5949家, 每年帶動3.5萬貧困戶, 建立了貧困人口脫貧的長效機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