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03-14 台海網 小字

廈門一男子靠2只娃娃賺60多萬 收藏2萬多隻昂貴玩偶 2017-03-14 台海網 小字

3月11日,廈門首個潮流藝術展舉行。 展出的作品,都是國際有名且罕見的大師手作原稿。

意外的是,這些藏品出自廈門一位年僅22歲的男生。 他擁有的玩偶數量超過兩萬隻,是亞洲目前擁有潮流藝術品最豐富的收藏家之一。

在潮流文化界,大家稱他為MUMU,他卻開玩笑說,很樂意人家叫他林同學。 他是廈門集美人。

第一桶金

2只“失眠娃娃”賺了60多萬

戴著眼鏡,憨厚又略帶幾分羞澀。 看外表,很難讓人相信他是一位潮流文化的話語性人物。 但在集美的一個隱秘倉庫裡,2萬多隻昂貴的玩偶收藏品見證了他的實力。 MUMU說:“這些玩偶現在的拍賣行情價,每只都不低於3萬元。 ”

MUMU第一次接觸玩偶,是在2010年,那年他15歲。 在香港,他看上了一個價格不菲的玩偶,它詭異卻又牽動人心。 當時MUMU一次性就訂了三隻,每只價格在8000元左右。

“但整個等待的過程,卻是非常的漫長,兩年之後才拿到玩偶。 ”MUMU說,曾一度以為自己受騙了。 後來MUMU才知道,這三隻玩偶,竟然是出自日本現代藝術家奈良美智的作品——失眠娃娃。

從沒指望靠這三隻娃娃掙錢,但幾個月後,MUMU在臺北的拍賣行看到一模一樣的娃娃竟被拍到28萬元,而且還供不應求。 嗅到商機的MUMU一到香港,馬上拋售一隻,同樣也賣到28萬多元。 另一隻於2013年時,在倫敦,更是拍出40萬元高價。 還有一隻,MUMU說:“炒得再貴也不賣了,留著自己當紀念,這畢竟是我在玩偶界賺得的第一桶金。 ”

第一時間

大衛·鮑威遺物 他拍了十幾件

從此之後,MUMU開始在玩偶上下功夫,主要收藏草間彌生、村上隆、奈良美智、凱斯哈林、Kaws、Banksy、安迪沃霍爾的作品。

起初,他也常因不識真偽而被騙。 甚至第一次去香港佳士得拍賣行時,備受打擊,因為拍的節奏太快,很多專業術語他都沒聽過。 這讓MUMU很是尷尬,他痛下決心,苦學一年。 最後,他的專業水準達到了為拍賣行書寫資料的級別。 甚至在網上,只要哪位明星發一張家居照片,MUMU都能從中窺探出這個人的藝術品位。

去年英國傳奇歌手大衛·鮑威去世後,MUMU第一時間就開始關注其遺物的拍賣,通過電話委託,成功拍得大衛·鮑威的十幾件遺物,順利運回廈門。 其中包括大衛·鮑威用過的電話、小音箱,甚至是一個裝鹽巴的小盒子……在MUMU看來,大衛·鮑威生活品位不俗,這些將來都是稀有的收藏品和藝術品。

去年,在他的生日當天,MUMU還得到一份殊榮,佳士得以MUMU藏品的名義,公開舉辦專場拍賣會。 幾年下來,一些同道中人,慢慢地都跟他有所交集,像明星林俊傑、賭王之女何超儀、黃子佼、莫文蔚等。 MUMU說,這些朋友來廈門時,必定會找他。 談理財,MUMU有著獨刻的見解。 他說,如果他有一千萬,他一定會分成十幾種投資,絕不能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就是為了降低投資風險。

“朋友告訴我,只有投資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輕易轉變成現金的資產,才是好的投資。 ”

第一影響人

媽媽愛理財 兒子少年就上金融課

這樣一位具備獨特理財眼光的95後男生,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MUMU跟導報記者講述了他記憶中的一件事。 在他童年時,有一回跟外公去八市買菜,他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習慣跟商販討價還價,但外公從不。 問為什麼時,外公回答:“何必為了一些蠅頭小利,讓自己一天都心情不好。 該掙的錢,得給人家掙。 ”外公的一句話,讓MUMU受益終生。 “掙錢也好,合作也罷,多一點利益給人家,不要斤斤計較,才會長長久久。 ”MUMU說。

如果說外公影響他的是為人處世之道,而媽媽對MUMU的理財卻起到了耳濡目染之益。 MUMU說,他們家是做水產生意的,媽媽很懂得理財投資。比如,她買包,不怕貴,只怕假,永遠只買一個牌——愛瑪仕。現在在拍賣行,媽媽的愛包依然能拍出好價錢。

和中國所有的母親一樣,MU-MU媽媽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於是她把年幼的MUMU送去香港,在一位大提琴老師身邊度過。13歲那年,MUMU考入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同年,他又入選亞洲青年管弦樂團,利用暑假時間,他跟著管樂團,滿世界巡演。也就是說,MUMU13歲之後的所有開支,包括他玩的上萬隻昂貴玩偶,全是自食其力。

第二件事,MUMU媽媽讓孩子在學琴的業餘時間,報讀了香港花旗銀行開設的少年金融理財課。MU-MU說,他上的第一堂課,老師教的是如何分配遺產;第二堂課,教的是如何在離婚時獲得最大利益;第三堂課,才是真正學習如何理財。

MUMU說,他們家是做水產生意的,媽媽很懂得理財投資。比如,她買包,不怕貴,只怕假,永遠只買一個牌——愛瑪仕。現在在拍賣行,媽媽的愛包依然能拍出好價錢。

和中國所有的母親一樣,MU-MU媽媽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於是她把年幼的MUMU送去香港,在一位大提琴老師身邊度過。13歲那年,MUMU考入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同年,他又入選亞洲青年管弦樂團,利用暑假時間,他跟著管樂團,滿世界巡演。也就是說,MUMU13歲之後的所有開支,包括他玩的上萬隻昂貴玩偶,全是自食其力。

第二件事,MUMU媽媽讓孩子在學琴的業餘時間,報讀了香港花旗銀行開設的少年金融理財課。MU-MU說,他上的第一堂課,老師教的是如何分配遺產;第二堂課,教的是如何在離婚時獲得最大利益;第三堂課,才是真正學習如何理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