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聚焦|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對過去五年全方位外交佈局做了精闢的概括, 明確提出, “全方位外交佈局深入展開。 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佈局, 為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條件”。 這一重要論述言簡意賅, 總結了十八大以來我國對外工作的主要成果和新鮮經驗。 例如, 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設立絲路基金, 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 等等。

更為重要的是, 通過五年來這些重大外交活動和重要國際交往, 習近平同志宣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已見成效, 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已有很大提高, 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又作出了新的重大貢獻。

與此同時, 習近平同志告誡全黨, 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 因為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 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前景十分光明, 挑戰也十分嚴峻。 由於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也沒有變, 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絕不是輕輕鬆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 因此, 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 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的偉大征程中, 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其中也包括在對外交往和國際事物中的積極進取與艱苦工作。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 明確地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整體外交的大政方針。 他在部署對外工作時, 開宗明義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 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 ”我們清楚記得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就提出“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貢獻。 ”鄧小平同志也在改革開放之初也提出“把中國的事情辦好, 就是對人類的貢獻。 ”今天, 中國人民在党的領導下從站起來、富起來後, 我們又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正在實現強起來的偉大轉變和偉大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這一方面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另一方面, 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 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這是前所未有的中國對於人類的貢獻, 也將在從現在起到2035-2050年期間更加彰顯出來, 因為這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我們的大外交、新外交,

大戰略、新戰略, 都要從這個高度來謀篇、來佈局。

在這個偉大征程中, 我們毫無疑問將按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 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 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 同時, 我們要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 一方面, 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 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 各國相互聯繫和依存日益加深, 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 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另一方面, 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也很突出, 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 貧富分化日益嚴重, 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 恐怖主義、網路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各國的利益交匯點越來越多。而原有的國際關係,要麼是二戰後由蘇美英等主要戰勝國主導和建立起來的,要麼還殘存著叢林法則、“冷戰思維”還若隱若現,背後還是“零和遊戲”規則那一套。但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已經“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因此,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呼籲,各國人民要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這將是一個擺脫了惡性競爭的世界,放棄了叢林法則的世界,超越了冷戰思維的世界,不再是零和遊戲的世界,沒有了強權政治的世界。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將成為國與國交往的新路。經濟全球化也將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至於文化,則將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我們還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一國一家就能建設起來的,也不是各國因此就沒有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和各自道路。中國在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時,將繼續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一直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淩弱,我們的發展也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而且,正如我們一貫堅持、這次習近平同志重申的,“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也永遠不會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十九大報告特別重要的一個新亮點、新貢獻,是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了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

我從學習十九大報告過程中的理解,“共商”是指任何國際關係、國際合作、國際交往、國際項目,從一開始起,就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商量,共同制定規則。“共建”是指我們在整個國際關係、國際合作、國際交往、國際項目中,都用參與式、包容式的夥伴關係來處理、來實施,而不是某一方面強加於人。“共用”是無論這些國際關係、國際合作、國際交往、國際項目取得多少成就、獲得多少成果,不是一家獨享,更不是僅某一方受益,而其他方受損。在共商共建共用過程中,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要按照正確的義利觀,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援助力度,促進縮小南北發展差距,為世界更加和平、富裕和公正做出中國的貢獻,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展現中國的胸懷和智慧。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恐怖主義、網路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各國的利益交匯點越來越多。而原有的國際關係,要麼是二戰後由蘇美英等主要戰勝國主導和建立起來的,要麼還殘存著叢林法則、“冷戰思維”還若隱若現,背後還是“零和遊戲”規則那一套。但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已經“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因此,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呼籲,各國人民要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這將是一個擺脫了惡性競爭的世界,放棄了叢林法則的世界,超越了冷戰思維的世界,不再是零和遊戲的世界,沒有了強權政治的世界。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將成為國與國交往的新路。經濟全球化也將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至於文化,則將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我們還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一國一家就能建設起來的,也不是各國因此就沒有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和各自道路。中國在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時,將繼續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一直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淩弱,我們的發展也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而且,正如我們一貫堅持、這次習近平同志重申的,“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也永遠不會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十九大報告特別重要的一個新亮點、新貢獻,是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了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

我從學習十九大報告過程中的理解,“共商”是指任何國際關係、國際合作、國際交往、國際項目,從一開始起,就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商量,共同制定規則。“共建”是指我們在整個國際關係、國際合作、國際交往、國際項目中,都用參與式、包容式的夥伴關係來處理、來實施,而不是某一方面強加於人。“共用”是無論這些國際關係、國際合作、國際交往、國際項目取得多少成就、獲得多少成果,不是一家獨享,更不是僅某一方受益,而其他方受損。在共商共建共用過程中,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要按照正確的義利觀,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援助力度,促進縮小南北發展差距,為世界更加和平、富裕和公正做出中國的貢獻,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展現中國的胸懷和智慧。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