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

​《看見》裡, 在柴靜離開評論部時, 白岩松送給柴靜一本書, 書上寫著陳虹說的一句話:“不要因為走得太遠, 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

這本書是柴靜在央視十年的的工作筆記,

也是她從自由文藝女青年到一個獨立思考判斷女記者的成長史。

她毫不客氣地貶責自己, “節目做不好, 稿子不會寫, 找不到創作的欲望”。

她從穿裹腳小裙子的女生變成坐軍用運輸機去地震現場採訪的記者。

柴靜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沒有什麼能輕易打動人, 除了真實”

所以非典那年她穿著滑溜溜的夾克一個人別一個麥克就進醫院了, 每天早上起來量自己體溫, 那段時間幾乎所有的工作人員都以為自己肯定感染了, 於是不約而同的沖很長時間的熱水澡。

或許並沒有什麼用, 但是至少現在還活著, 就要給自己一點安慰不是麼?

​她妹妹給她送東西, 在離得三四米遠的時候, 她說“放下, 走吧。 ”

我想此刻的柴靜是合格的新聞工作者, 她不僅用皮膚感受新聞, 也用眼睛, 用心靈。

後來, 她採訪同性戀, 採訪家暴, 採訪地震。 她奔赴一線, 卻始終堅持著給大家展現最真實的場景。

她說“只有同樣經歷過無邊黑暗的人, 才有資格說,

我理解你”。

在同性戀那章, 她深入去瞭解他們, 繼而發現他們這個群體恥於說“同性戀”三個字。 他們用“那種人”三個字代替。 她說, “知道和感覺到, 是兩回事”。

于很多人而言, 連自我審視的勇氣都沒有, 又何談去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喝別人沒喝過的酒呢?

​在央視的那麼多年,

那個看起來柔弱的女孩, 始終堅持著發現新的東西和用心去體會每一段經歷, 不論任何時候, 她都沒有忘記自己是什麼身份又肩負著怎樣的使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