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莽山來了“王莽人”——核桃種植專家徐武玲創業扶貧紀實

陝西安康的10月, 乍寒還暖, 而在距市區60餘公里的漢濱區茨溝鎮王莽村, 卻已是非常寒冷, 家家戶戶早已經開啟了燒火盆取暖的過冬模式了。

閑來無事, 村民們常愛聚在一起烤火聊天。 他們口口相傳最多的, 是一位叫徐武玲的六旬老人:“在我們村裡, 有一位十分特殊的西安客人。 一開始, 我們覺得他好奇怪:放著大城市的安逸生活不去享受, 卻跑到我們貧窮又落後的深山老林裡來遭各種罪;後來, 我們又覺得他令人納悶:他不是醫生, 不是科學家, 卻沒事就愛搞鑽研、搞試驗, 桌上各種各樣的配方單、試驗單工工整整開了一摞又一摞;今年我們才發現, 這個西安人真是不簡單:來我們這裡紮根五年, 硬是把早前的野荒山變成了成片的核桃林。 到了秋季, 漫山遍野的大個兒核桃看著真是喜人啊!更重要的是:這位西安老人他特別善良, 打心底裡把我們山裡每一位村民都當成了自己的親人來對待。

後來我們才知道他不是客人, 是親人, 是咱親親的王莽人啊!”

村民們口中傳說的這位親人, 是今年63歲的陝西弘禾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武玲, 他是長安區王莽村人。 於2012年至今, 在安康漢濱區茨溝鎮王莽村紮根五年,

硬是將昔日窮山溝變成了今日的金銀山, 為安康山區的產業扶貧大業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深山來客:王莽村來了位六旬開荒人

王莽村位於安康市漢濱區茨溝鎮, 這裡地處漢濱區付家河上游, 山大溝深, 村民們的日子過得既貧窮又落後。

想要採訪徐武玲並不容易, 平日裡, 他待的最多的地方是茫茫的王莽山林, 是在成片的核桃林裡。 由於長期在地裡勞作, 他的背已經有些駝了, 腰也彎了。 一身藍色工服上佈滿灰塵和泥土。

提起自己的創業經歷, 這位花甲老人顯得十分平靜。 他說, 年輕的時候, 自己的愛好就是園林、花卉栽培等工作, 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是他的人生夢想。 為了這一夢想, 他也常和幾個要好的朋友坐在一起出點子、想辦法,

最終, 大家商量著採取股份制的辦法, 從園林綠化、現代農業等方面起步創業, 並一致推舉他為大家的一線帶頭人。

說幹就幹, 這正是徐武玲多年以來養成的做事風格。 與朋友們商定好創業大計後, 大家將目標一致鎖定在有機核桃的產業發展上。 目標確定後, 徐武玲又開始反復研究陝西地圖, 琢磨著在哪裡選址才能符合有機核桃基地發展的各項條件。

從地圖上, 他發現在甯陝縣江口鎮有片山區還不錯, 便立即拎上挎包出發了。

到了現場他才發現, 由於看中的那片區域尚未開發, 不通路, 投資環境極為惡劣, 無奈之下, 他只有帶著遺憾繼續再探其他“寶地”。

在地圖上, 他無意中發現在遙遠的安康市漢濱區茨溝鎮,

也有一個叫王莽的小山村, 和自己家鄉同名的“王莽村”緊緊牽住了徐武玲的心。

顧不上回家休息, 他直接坐上長途車, 又風風火火出發趕往了漢濱區茨溝鎮。

得知他有意向來本地考察投資, 茨溝鎮政府領導非常重視, 立即安排駐村幹部親自帶隊, 開車帶著徐武玲來到了距鎮政府40公里左右的王莽村, 並把他介紹給了該村村委會幹部。

在簡單瞭解了村裡情況以後, 他立即順著僅有的一條羊腸小徑步行上山實地考察。

這一考察便是三天。 白天他在山上馬不停蹄, 天黑了, 才踏著夜色歸來, 暫時寄住在村幹部家裡。 天剛麻麻亮, 便簡單吃點早餐又上山了。

三天的考察期裡,他發現安康的王莽村十分貧困落後:有很多人家當時還住在不通水、電、路、甚至沒有通訊設施的山區,貧瘠的山嶺坡地偏多,靠種莊稼養人實在困難,村裡的壯勞力基本都選擇了去礦上打工,這一去,有些人就再也沒能回來;還有些人僥倖回來了,卻落下了難以治癒的塵肺病或在殘疾,只得在雪上加霜的疾病與貧困中繼續苦挨時日。

看到山民們的生活現狀,從小在關中地區長大的徐武玲很吃驚,他心裡十分不忍,他立即找到村幹部,斬釘截鐵的表示:選址就定這裡吧,我一定要在這裡好好投資發展產業扶貧,改變安康王莽村的貧窮、落後面貌,盡我所能把掙扎在貧困線上的老鄉們拉一把。

他有一個愛好,那就是每到一個難忘的地方,每經歷一次難忘的事件,他都習慣用打油詩的形式來把它記錄下來。他至今記憶猶新。對於考察之後所寫的幾首打油詩,就很好的表達了他當時的心情:

第一首詩,是他初來乍到時所寫:“來到茨溝王莽山,山莫懼高溝深遠,寸草爭生懸崖邊,植被茂盛空氣鮮,風景秀麗真好看,原生大樹顯眼前……

面對如此惡劣的投資環境,他的第二篇打油詩內容開始面對現實了:“來把王莽再看看,小廟溝裡轉一轉,溝夾地荒山民難,要在這裡搞發展,付出代價千千萬,更要付出血和汗!

義無反顧作出決定之後,在當時王莽村幾個村組尚不通路,21戶家庭尚未通電,全村區域沒有通訊信號等惡劣投資環境下,徐武玲毅然與該村簽訂了2300餘畝的土地流轉手續,其中包括附近的二郎山村。其中有坡耕地512畝,低效林地1800畝。

簽完合同後,他這樣描述當時的心情:“付家河水清又甜,我們立志大發展,理想宏圖王莽現,帶動山民都發展,茨溝王莽清香園。”

雷厲風行:百米卷尺闖王莽

初來王莽村,他最先借住在村幹部家裡,隨後,又租賃了村裡的老支書付堂政家一間小房子,總算是暫時安居下來了。

選址落定後,徐武玲還是沒有急著回西安,而是直接先辦妥土地流轉手續,又在老支書家租住了一間小房子暫時安居下來。然後,開始招聘當地土地流轉戶勞力來拔草,把地一點點清理出來,再雇用機械開挖樹坑。等到幾個山坡上雜草清理乾淨,樹坑挖好,徐武玲又馬不停蹄去了西安楊淩,在這裡尋找適宜的核桃樹苗。這一天,他清楚的記得是氣候微涼的10月20日,距離首次去安康王莽山整整過去了60個日日夜夜。昔日短袖都該換穿厚衣服了,但是他卻只在家短暫逗留了一個多小時,在老伴、兒孫們戀戀不捨的目光中,帶上幾件換洗衣物就又匆匆離家奔赴楊淩了。

在楊淩一些專家朋友的幫助下,他輾轉多地考察研究了許多核桃樹種,費盡周折, 又去渭南澄城縣定下了名為清香的樹苗。再雇人連著挖了兩天的樹苗,才分四車將樹苗拉完並快速栽植完畢。其中,他在坡耕地512畝核桃園共栽植清香核桃苗木1.6萬餘株,低效林已經改造700畝,栽植清香核桃苗木1.8萬餘株。

看著精心挑選的核桃樹苗一棵一棵栽進地理,再觀察著園區核桃苗木一天天長勢良好,園區核桃苗木成活率達到98%以上,看著園區開始初具規模,徐武玲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王莽村的老鄉們,我一定會讓你們過上好日子。”他在心裡默默地祈願。

災情告急:大自然難不倒壯志紮根人

2013年春節前後,倒春寒毫無徵兆的降臨了。

徐武玲一直忙到春節前四五天才匆匆趕回西安過了個年。還沒等正月過完,初八就又急匆匆回到了安康王莽村,他記掛著漫山遍野剛栽不久的核桃幼苗,擔心他們凍壞了。

那一年的正月裡特別冷,安康王莽山裡大雪封山,是徐武玲在安康度過的第一個正月。他來的時候,地裡的雪還沒有化開。有一些核桃幼苗已經被凍死了。見此情景,徐武玲和公司幾個工作人員、又聘請了當地幾位村民,把山上樹坑挨個用腳踩實保墒。2000餘棵樹坑逐個踩下來,他們天天汗濕夾背。

倒春寒過後,細心的徐武玲和工作人員又發現了林地裡的鼠害:瘋狂的地老鼠已經把很多核桃苗木的根部咬斷了。

沒辦法,還得繼續應對!他又馬不停蹄去西安買了大量驅鼠劑,再次在林區開展大面積的滅鼠行動。

2013年7月份,嚴峻的考驗再次來襲,安康遭遇嚴重的大旱天氣。那年,自開春以來直至9月份就一直沒有下雨。

看到核桃幼苗旱的實在厲害,大家只好白天黑夜展開搶救性人工灌溉。園區幾個工作人員輪不過來,就招聘當地10餘名土地流轉戶村民用車拉水罐到園區口,園子裡只有小路無法通車,只能靠人工肩挑擔扛逐個樹澆水。一擔水澆兩棵樹。從早上一睜開眼睛就開始澆,忙到天黑,還要靠著手電筒和微弱的月光,一直加班到晚上12點左右。

連續幾天下來,終於將徐家坡、小磨溝的樹苗挨個澆了一遍,二郎村園區苗子由於乾旱嚴重澆了兩遍,一直持續到9月份,還在澆水,不停的澆。

回想起當年的旱情,徐武玲至今還心有餘悸:“每次一桶水澆下去,還能聽到樹坑發出滋滋的響聲,土實在是太幹了。

那段時間,園區光澆水一項,每天的勞務費都在2000元左右,徐武玲說話算話,無論經濟多麼困難,每次工錢都是當天按時付清。

一直到9月份,終於盼來了一場大雨,也許是老天太明瞭徐武玲的苦,那場透雨連著下了兩天,很快緩解了園區旱情。

到了秋季,園區竟又遇乾旱,“那一年真的是太可憐了,是我創業幾年來遇到的最大難關之一,也是歷史上最嚴峻的一次考驗。很多人不理解我,我只有自己想辦法承受這一切。”

好不容易把2013年的災難扛過去了,2014年夏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再次使園區陷入危機,村裡的一棵大樹都被大風連根拔起。園區樹還小,很多樹苗被打斷,樹葉都被打掉了,災情過後不得不再次進行補植。

經歷過多次災情之後,倔強的徐武玲並沒有認輸,更沒有退縮,他反而在村裡買下一棟民房定居下來,下定了更要戰勝眼前困難的決心。

他開始動手在園區修建蓄水池,政府也幫著在小廟溝修建起了兩個100立方的水塔,徐家坡也修起了兩個100立方水塔,如今,地下管網也都已建成。他多次向省上申請的通訊塔也終於建成了,手機也終於不再是擺設。

2014年,產業園被安康市評定為市級示範園林。獲得了50萬元的扶持獎勵。

回想起近五年來一步步走過來的艱難創業路,他幾度沉默,卻堅強的沒有掉一滴眼淚:“我是軍人出身,既然選擇了在這窮山溝創業,就不能當逃兵,更不能給西安人丟臉,總有一天,我一定要讓大西安以我為榮!”

開山修路:創業大計修路必當先

通往產業園的村組路是一人多寬的羊腸便道,一到雨天全是泥,村民們上山、下山、種莊稼都很不易,而園區的肥料等物資同樣面臨上不了山的問題,每次他都只好去很遠的瓦屋鋪村找來騾子隊,將肥料一袋一袋往山上緩慢運送。

這個階段,他考慮最多的是:“村裡的路,確實該修了。”

繼續說幹就幹!2014年剛開春,徐武玲開始雇挖掘機挖路,由於人力物力限制,開路很艱難,他初步設計先挖3.5米寬、兩公里多路,然後鋪上石子。誰知鋪好後沒維持多長時間,好不容易鋪好的石子卻被一場大雨沖掉了,萬餘元的心血一夜之間全被沖走。

好不容易等到2014年的10月份,眼看著已經過了雨季,他下定決心繼續投資,重新給山路鋪石子。誰知這次的情況更糟:石子已經順利鋪到山頂了,當晚卻又下了一場瓢潑大雨,一夜之間,剛鋪好的石子路又被沖毀!

欲哭無淚,一時卻也無計可施。為了防止上山車輛打滑,徐武玲只好給山路墊上玉米杆、草,硬想辦法上山勞作。

就這樣一次次歷經風雨,卻又一次次頑強挺過難關。經過徐武玲和公司員工們近五年的精心管護,克服了歷年少見的各種不利自然氣象條件,也克服了秦嶺高山地區土壤瘠薄、自然坡降較大、交通受阻,不易實行機械化作業的自然地理條件,他依然以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的產業化理念及技術要求自己,依然嚴把每一項種植環節和每一項規範化操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園區核桃幼苗長勢持續良好。

徐武玲和茨溝鎮幹部惠生林一起

2015年春天,徐武玲終於等到了好消息:政府將組織實施修建王莽村幾個村組道路,由政府負責鋪面子,群眾負責打底子,於是村上開會決議:全村80多人,每人需出資500元,集全村之力來修王莽村徐家坡組這條上山路。

說起這次集資修路,王莽村幾位村民都很有感觸:“我們這裡人窮,很難集資到這麼多的錢,但是好不容易盼到修路工程已經到家門口了,誰也不想放棄這次機會。在這種兩難情況下,又是徐武玲出面,為村裡每位村民捐出了200元用於集資修路。徐老闆懂得我們的難處,但是他自己還處在創業初級階段,園區也還沒見成效,卻這麼義無反顧地一次次幫我們,真是老好人一個啊。”

徐家坡組的路終於修通了。修好後的水泥路路基有5.5米,路面4米,但是有部分偏僻村組的到戶路卻還是沒有打通,見此情景,徐武玲又給該村大坪組出資5000元,給蔡家梁組出資4000元,才讓村民組織修好了到戶路。

2016年,產業園初見成效:初次產量2萬餘斤;2017年,園區喜獲豐收:產量上升到了6萬餘斤。

這一年,還有一個更好的消息令徐武玲倍感欣慰,那就是政府又出面把二郎村1.7公里的園區路也修了,目前工程正待驗收。

對症開藥:科技促民奔小康

在核桃園區奮戰五年,徐武玲既是產業園區的總經理,更是一名身經百戰的農業專家。

從創業至今,他始終不忘朝著有機核桃方向發展。自發研製成功的高效配方氨基酸EM菌、在農藥裡配,能夠起到很好的防蟲治病作用,對樹體健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獨家施肥方面,有機為主,化學肥料為輔,有機、無機、生物配合的方法,以高氮、中磷、高鉀、增施微量元素和菌肥;科學施肥的方法,既有物理防治的作用,也有化學防治的效果,並含有鈣、硫、銅、都是植物所必須的。在科學管理之下,有效提高了核桃的產量。

日久天長,村民們早已經把徐武玲當做了一名治樹救林的大夫。家裡的莊稼、果樹一旦遇上什麼病症,大家都習慣及時去找徐武玲求救。而徐武玲也從不推辭,每次都會儘量去現場查看、對症下藥,有時還要經過反復試驗,確認無誤之後才會將調配好的處方在紙上工工整整記錄下來再配藥給村民。原來,村民們的核桃樹從來不重視科學防病治病,收入非常有限,自老徐來後,大家漸漸意識到了科學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徐武玲的帶動下,王莽村一帶的核桃種植戶非常多,但很多農戶的收益卻並不樂觀。據徐武玲介紹,主要是因為核桃園裡最常見的真菌病對園區危害非常大。一旦發病,全園可毀滅,但在這方面,老徐只要一閑下來就一直在攻關,研究對該病的防治方案。另外,對黑斑病、炭蛆病、爛根病、灰斑病等等,他也一步步在實驗、摸索中、已掌握了非常獨到的防治技術。今年5月份,徐武玲還發現了一種果象甲,這是一種蟲害,對核桃樹危害很大,一旦發病,核桃樹很快就壞了。經過反復試驗、研究,他終於研製出了針對此害蟲的有效配方。

當時,村上也有與老徐同年栽的核桃樹,農民栽的地好,收成差,為了進一步提高村民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熱情,產業開園至今,徐武玲始終牢記這樣一件事:那就是只要每次給自己的核桃園打藥,他總是堅持給村裡的個人核桃樹也同時免費配藥、噴藥,一年到頭始終堅持如此,從不肯拉下附近任何一戶村民。可事實上,該公司資金也非常有限,每年僅花在農藥、化肥等方面的資金就多達好幾十萬元,這部分資金,年年都是該公司必不可少的一項大支出。

常有來自河北、河南等地的同行朋友慕名前來尋找徐武玲,請他給自己的園子對症下藥。他總想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症狀、不同樹種都會再三綜合考慮進行研製,獲得最佳參數和資料後,再調配不同的配方。

大荔縣段家鎮核桃種植戶、郭家村農民合作社還自發組織來了三四個人連續兩年都前來參觀學習,當看到徐武玲只有四五年樹齡的核桃長勢竟然如此之好,他們非常驚訝,想不通在這麼差的環境下果子卻能結的這麼好、這麼大。臨走,徐武玲還會給他們把果樹的對症配方寫好,再把一些配好的藥讓他們帶上。

在徐武玲的朋友圈,還有一位河北邢臺的陳姓種植專業戶。2015年,這位朋友的2000畝核桃林出現根下腐爛、枝乾枯等病症,一再醫治無效,情急之下,他打電話向徐武玲求救,徐武玲在詳細瞭解了其具體症狀和病因後,反復試驗並對症下藥,並將配方以短信形式發給了朋友,告訴其只需根據配方根下注藥即可。靠著這一條短信,朋友的難題很快便迎刃而解。

現在,安康漢濱區茨溝鎮的弘禾產業園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張名牌,也是西農大科技研究基地。2017年,該公司還獲得安康漢濱區“抓黨建,促脫貧,優秀X經濟實體”。

果不其然,他的核桃林在第四年裡就開始掛果,2016年首次收穫優質核桃1.2萬多斤;2017年又收穫了6萬多斤;明年啊,估計產量能達到20萬斤左右!

扶貧濟困:好人身邊永留存

今年71歲的付堂政老人是村裡歷任過20餘年的老村支書。在他的印象中,正是由於徐武玲的到來,使得村裡很多貧困家庭得到了幫助,村民們的各方面生活品質也逐漸得到了改善。“現在,我感到最遺憾的一件事情就是:老徐來的太晚太晚了,要是能來得再早幾年,我們村發展的會更好,發展的會更快。

核桃樹收成也好起來了,長勢也好起來了,”提起這位俠肝義膽的徐武玲,王莽村村民們感歎不已。

對於這一點,老支書自己就深有體會:他的家庭原有6口人,自己手部殘疾,小兒子在幹活的時候,腿不幸被石頭壓斷了,成了一名殘疾人;大兒子患有肺病,弱不禁風;由於缺勞力,全家只能守著僅有的8、9畝地種些玉米過日子,收成並不好。自從徐武玲來後,老支書將家裡土地交其流轉,有了土地流轉金,家裡人平日裡再給公司打工掙點錢,再養一頭豬,小日子一下子顯得輕鬆了許多。

徐家坡上,有一對留守老夫婦帶著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孫女生活。2017年8月份,他家老屋坍塌後被拆除,兩位老人只能帶著小孫女在院子裡臨時搭建帳篷居住。可帳篷裡四處漏風,隨著冬季的逐漸臨近,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帳篷裡又開始漏雨。老人腿疼的實在受不了,老伴也是身患各種疾病。沒有辦法,他只好一瘸一拐的步行下山去找徐武玲求助。得知這一情況,老徐立即想起自己在山上剛剛建起的兩間彩鋼瓦房,他馬上起身將兩間房子的鑰匙找到後交給了他們:“這是山上兩間房門的鑰匙,你們暫時先搬進去住吧,看上哪間就住哪間,放心,我不收你們一分錢。”

至今,這一家老小三口人仍然居住在徐武玲的彩鋼瓦房裡。

在茨溝鎮二郎村,有一位孤苦無依的劉老太太,今年63歲。2015年裡的一天,她腹瀉不止好幾天,整個人很快虛脫失形,卻苦於無處去借錢買藥。只能癱坐在家門口聽天由命,卻正好被從門口經過的老徐看見了。發現老人精神萎靡、神色異常,徐武玲連忙關切的詢問是怎麼回事,劉老太太絕望地告訴他:“我只有等死這一條路了。實在撐不住了,沒錢買藥,現在只能眼睜睜坐在家門口等死了。”得知這一情況,老徐趕忙放下手裡要幹的活計,趕到村上藥店買來了藥並幫助老人服下,老太太腹瀉很快得到控制,逐漸好轉恢復了健康,自此,老人逢人就念叨說,是徐老闆救了她一條命。

還有一次,村裡一位12歲的羅姓小男孩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得知情況,老徐趕緊派司機將孩子送到了安康醫院救治,後來又轉院去了北京大醫院醫治,並為其捐助了2000元。孩子病好後回到村裡,看到孩子又可以背著小書包蹦蹦跳跳去上學了,老徐心裡倍感欣慰。

徐家坡的冬天總是來得特別早,2015年冬季裡的一個雪夜,村裡一位60余歲的張姓留守老人家裡突發大火,衣服、傢俱、存款等一夜之間全都沒了,徐武玲帶頭為老人捐款捐物,幫老人暫時度過難關。

2013年,為了方便運輸,老徐買了一輛客貨兩用車,這輛車,村裡人都很熟悉,因為無論村裡誰家有事情,老徐總是囑咐司機第一時間去上門幫忙,一年到頭,老徐的車幾乎成了村裡的公用車。村裡人平日裡買米買面等重東西,都是老徐幫忙買好用車為他們拉上去,給大家上帶、下送各種行李物品已成常態。老徐還惦記著這樣一件事:村裡的20餘名初中生們每週一次去東鎮初中上學放學,路上必經過一座漫水橋,一旦逢雨雪天氣便很不好走。所以一旦遇到學生們要去上學或放學適逢雨雪天氣,徐武玲勢必要派車去接送這些學生娃們,全程10餘公里,他從來風雨無阻。

王莽村交通工具缺乏,醫療設施落後,村民生病後要想第一時間得到救助並非易事。村裡二組付堂柳老人50多歲了,一天半夜裡他突發急症,情急之下,有人想到了向徐武玲求助,他得知後趕緊派車將老人連夜送到了醫院,使老人很快轉危為安;徐家坡還有一位徐姓獨居老人 ,因為重感冒臥床不起,老徐路過時發現老人已陷入昏迷,他馬上將老人用車拉到了茨溝鎮衛生院,因為病情嚴重,隨後又將老人送到了安康市中心醫院才搶救了過來;除此之外,還有朱德漢、付林坤等村民同樣也是因為家裡老人突發疾病得到過徐武玲的及時幫助。

村裡有一位孫姓老人,80多歲了,幾個兒子在金礦打工去世,最後一個兒子卻並不住在一起住。雖然老人並不是土地流轉戶,但是徐武玲平日裡卻對他照顧有加,常給他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老人心存感激,沒事就常去徐武玲的園區義務拔草,任誰也攔不住。

王莽村共有貧困人口61戶196人。過去,王莽村裡還有21戶村民因為交不起電費,常年只能用松樹芯子點火照明,很多村組人也面臨吃水困難,徐武玲來了以後,鼓勵大家勤勞致富,幫助村民們靠產業脫貧,並招聘很多村民去自己的園區打工掙錢改善生活條件;每年春節前,他還會會給孤寡老人及時送去米麵油等生活物品;村民家裡無論紅白喜事,老徐都會送去200元禮錢;針對吃水難的問題,他又組織大家在村裡安裝了蓄水罐,這下,吃水難等問題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

自從徐武玲來到安康王莽村後,村民們的生活一天天、一年年都在發生著可喜的變化。家家戶戶的燈都亮起來了,路通了,水不缺了,電話也有信號了,人們的生活品質大大提高,就連村民們自己種的各種經濟林也在徐武玲的大力幫助下產量也逐年增收了。現在,王莽村去礦上打工的人們逐漸減少了,甚至有些壯勞力也不再出門打工,而是選擇去徐武玲的園區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有活幹、有錢掙、還有保障。有些村民還趁勢開起了農家樂,受徐武玲產業脫貧啟發,村裡的各種大小合作社、家庭農場也慢慢開起來了,村裡人的小日子眼看著一天比一天紅火。

喜迎豐收:

王莽荒山掛滿金蛋蛋

徐武玲是一個特別重感情的人,在王莽村生活了五年多,他深深地愛上了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更深深地愛上了這裡的每一位父老鄉親。

2013年正月十六這天一大早,徐武玲早早上山去忙碌,和偶遇的老支書付堂政徜徉於冬日蕭瑟的核桃林裡,他疲憊的眼神難掩一絲想家的憂鬱。

正在這時,徐武玲的電話響了,接通後,為了聽得更仔細些,他習慣性的打開了手機外放音。

電話是徐武玲的小孫女打來的:“爺爺,今天是您的生日,全家人都祝您生日快樂,你自己在外面要吃好一點哦……”

站在天寒地凍的核桃林裡,聽著電話裡小 孫女稚嫩的童音,一向堅強的徐武玲瞬間濕了眼眶。

一個原本素不相識的西安人,不懼艱難險阻跑到這窮山溝裡帶領大夥兒發展產業促脫貧,為全村帶來了致富的好技術和好門路,就連逢年過節、過生日這樣特殊的日子裡,他也都是選擇和窮鄉親們在一起度過,這樣一個視大家如家人的人,瞬間就融化了老支書一顆飽經滄桑的心。

“走,今晚去我家吃飯吧,晚上咱們好好喝一盅酒。”不由分說,老支書拉著徐武玲就去了自己的家。

那年的生日,不善喝酒的徐武玲喝多了,不善喝酒的老支書也喝多了,兩個善良的老人,為了一個共同的核桃產業脫貧夢,他們的心,緊緊地系在了一起。

從那年以後,每年的正月十六,無論再忙,徐武玲都會被老支書請到家裡去吃一頓生日宴,老人感慨地說:“徐老闆來的時候才58歲,後來的每一個生日都是在我們這窮山溝裡過的,就連60大壽也不例外。他的好,我們村裡人說一天一夜也說不完啊。”

在徐武玲的身邊,時常能看見一位勤快而溫和的中年男子,他就是徐武玲的弟弟徐武。

徐武是於2013年的3月28日從長安來到安康的。至今已陪著哥哥在這裡度過了四年之久了,四年前,他還是個黑髮濃密的壯漢,如今,52歲的他與哥哥一樣,也早早的白了兩鬢:“我在這裡工作勞累都不算什麼,就覺得我哥哥太苦了,以前,他是事業單位的,家庭幸福、衣食無憂,現在,他來了不到五年,腰也彎了,背也駝了,頭髮白了,少了,皮膚也更黑了,一點兒也不像我原來的哥哥了。我在這裡就主要是負責帶工,時常都要爬陡坡,背噴霧劑,有一次我自己開著三輪蹦蹦車拉肥料上山,路太陡了,一不小心車側著倒了下去,當時如果翻車了,後果將不堪設想。幸虧後來及時控制住了。有很多次,我中途也萌生過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是,如果我自己一走了回了西安,哥哥沒了幫手,他在這裡會更苦更累,這樣想著,我也只好一次次忍了下來,慢慢地也就習慣了。現在,我們基本的工作狀態就是每天早晨5點40分起床,6點30分吃飯,然後上山幹活,要麼剪枝、施肥,要麼澆水、除草。下午六七點以後收工,回到宿舍後便不再外出。”

一眨眼,徐武玲的公司在王莽村已經紮根五年了,如今,他的總投入已經有2000多萬元,並且也註冊成立了安康市漢濱區弘禾核桃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村民致富奔小康,今年九月份,當得知自己被評定為安康市道德模範先進個人時,老徐的開心溢於言表:“帶動山區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我高興、我願意。今年,我們正在申請創建省級示範園,明年,相信我們的產業園將更好,更強大。”

從長安王莽村到安康王莽村,六旬老人徐武玲砥礪奮進這五年,不簡單!

徐武玲與河北農大郗榮庭教授一起

徐武玲與河北農大郗榮庭教授一起

文/胡小寧 圖/薛輝

三天的考察期裡,他發現安康的王莽村十分貧困落後:有很多人家當時還住在不通水、電、路、甚至沒有通訊設施的山區,貧瘠的山嶺坡地偏多,靠種莊稼養人實在困難,村裡的壯勞力基本都選擇了去礦上打工,這一去,有些人就再也沒能回來;還有些人僥倖回來了,卻落下了難以治癒的塵肺病或在殘疾,只得在雪上加霜的疾病與貧困中繼續苦挨時日。

看到山民們的生活現狀,從小在關中地區長大的徐武玲很吃驚,他心裡十分不忍,他立即找到村幹部,斬釘截鐵的表示:選址就定這裡吧,我一定要在這裡好好投資發展產業扶貧,改變安康王莽村的貧窮、落後面貌,盡我所能把掙扎在貧困線上的老鄉們拉一把。

他有一個愛好,那就是每到一個難忘的地方,每經歷一次難忘的事件,他都習慣用打油詩的形式來把它記錄下來。他至今記憶猶新。對於考察之後所寫的幾首打油詩,就很好的表達了他當時的心情:

第一首詩,是他初來乍到時所寫:“來到茨溝王莽山,山莫懼高溝深遠,寸草爭生懸崖邊,植被茂盛空氣鮮,風景秀麗真好看,原生大樹顯眼前……

面對如此惡劣的投資環境,他的第二篇打油詩內容開始面對現實了:“來把王莽再看看,小廟溝裡轉一轉,溝夾地荒山民難,要在這裡搞發展,付出代價千千萬,更要付出血和汗!

義無反顧作出決定之後,在當時王莽村幾個村組尚不通路,21戶家庭尚未通電,全村區域沒有通訊信號等惡劣投資環境下,徐武玲毅然與該村簽訂了2300餘畝的土地流轉手續,其中包括附近的二郎山村。其中有坡耕地512畝,低效林地1800畝。

簽完合同後,他這樣描述當時的心情:“付家河水清又甜,我們立志大發展,理想宏圖王莽現,帶動山民都發展,茨溝王莽清香園。”

雷厲風行:百米卷尺闖王莽

初來王莽村,他最先借住在村幹部家裡,隨後,又租賃了村裡的老支書付堂政家一間小房子,總算是暫時安居下來了。

選址落定後,徐武玲還是沒有急著回西安,而是直接先辦妥土地流轉手續,又在老支書家租住了一間小房子暫時安居下來。然後,開始招聘當地土地流轉戶勞力來拔草,把地一點點清理出來,再雇用機械開挖樹坑。等到幾個山坡上雜草清理乾淨,樹坑挖好,徐武玲又馬不停蹄去了西安楊淩,在這裡尋找適宜的核桃樹苗。這一天,他清楚的記得是氣候微涼的10月20日,距離首次去安康王莽山整整過去了60個日日夜夜。昔日短袖都該換穿厚衣服了,但是他卻只在家短暫逗留了一個多小時,在老伴、兒孫們戀戀不捨的目光中,帶上幾件換洗衣物就又匆匆離家奔赴楊淩了。

在楊淩一些專家朋友的幫助下,他輾轉多地考察研究了許多核桃樹種,費盡周折, 又去渭南澄城縣定下了名為清香的樹苗。再雇人連著挖了兩天的樹苗,才分四車將樹苗拉完並快速栽植完畢。其中,他在坡耕地512畝核桃園共栽植清香核桃苗木1.6萬餘株,低效林已經改造700畝,栽植清香核桃苗木1.8萬餘株。

看著精心挑選的核桃樹苗一棵一棵栽進地理,再觀察著園區核桃苗木一天天長勢良好,園區核桃苗木成活率達到98%以上,看著園區開始初具規模,徐武玲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王莽村的老鄉們,我一定會讓你們過上好日子。”他在心裡默默地祈願。

災情告急:大自然難不倒壯志紮根人

2013年春節前後,倒春寒毫無徵兆的降臨了。

徐武玲一直忙到春節前四五天才匆匆趕回西安過了個年。還沒等正月過完,初八就又急匆匆回到了安康王莽村,他記掛著漫山遍野剛栽不久的核桃幼苗,擔心他們凍壞了。

那一年的正月裡特別冷,安康王莽山裡大雪封山,是徐武玲在安康度過的第一個正月。他來的時候,地裡的雪還沒有化開。有一些核桃幼苗已經被凍死了。見此情景,徐武玲和公司幾個工作人員、又聘請了當地幾位村民,把山上樹坑挨個用腳踩實保墒。2000餘棵樹坑逐個踩下來,他們天天汗濕夾背。

倒春寒過後,細心的徐武玲和工作人員又發現了林地裡的鼠害:瘋狂的地老鼠已經把很多核桃苗木的根部咬斷了。

沒辦法,還得繼續應對!他又馬不停蹄去西安買了大量驅鼠劑,再次在林區開展大面積的滅鼠行動。

2013年7月份,嚴峻的考驗再次來襲,安康遭遇嚴重的大旱天氣。那年,自開春以來直至9月份就一直沒有下雨。

看到核桃幼苗旱的實在厲害,大家只好白天黑夜展開搶救性人工灌溉。園區幾個工作人員輪不過來,就招聘當地10餘名土地流轉戶村民用車拉水罐到園區口,園子裡只有小路無法通車,只能靠人工肩挑擔扛逐個樹澆水。一擔水澆兩棵樹。從早上一睜開眼睛就開始澆,忙到天黑,還要靠著手電筒和微弱的月光,一直加班到晚上12點左右。

連續幾天下來,終於將徐家坡、小磨溝的樹苗挨個澆了一遍,二郎村園區苗子由於乾旱嚴重澆了兩遍,一直持續到9月份,還在澆水,不停的澆。

回想起當年的旱情,徐武玲至今還心有餘悸:“每次一桶水澆下去,還能聽到樹坑發出滋滋的響聲,土實在是太幹了。

那段時間,園區光澆水一項,每天的勞務費都在2000元左右,徐武玲說話算話,無論經濟多麼困難,每次工錢都是當天按時付清。

一直到9月份,終於盼來了一場大雨,也許是老天太明瞭徐武玲的苦,那場透雨連著下了兩天,很快緩解了園區旱情。

到了秋季,園區竟又遇乾旱,“那一年真的是太可憐了,是我創業幾年來遇到的最大難關之一,也是歷史上最嚴峻的一次考驗。很多人不理解我,我只有自己想辦法承受這一切。”

好不容易把2013年的災難扛過去了,2014年夏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再次使園區陷入危機,村裡的一棵大樹都被大風連根拔起。園區樹還小,很多樹苗被打斷,樹葉都被打掉了,災情過後不得不再次進行補植。

經歷過多次災情之後,倔強的徐武玲並沒有認輸,更沒有退縮,他反而在村裡買下一棟民房定居下來,下定了更要戰勝眼前困難的決心。

他開始動手在園區修建蓄水池,政府也幫著在小廟溝修建起了兩個100立方的水塔,徐家坡也修起了兩個100立方水塔,如今,地下管網也都已建成。他多次向省上申請的通訊塔也終於建成了,手機也終於不再是擺設。

2014年,產業園被安康市評定為市級示範園林。獲得了50萬元的扶持獎勵。

回想起近五年來一步步走過來的艱難創業路,他幾度沉默,卻堅強的沒有掉一滴眼淚:“我是軍人出身,既然選擇了在這窮山溝創業,就不能當逃兵,更不能給西安人丟臉,總有一天,我一定要讓大西安以我為榮!”

開山修路:創業大計修路必當先

通往產業園的村組路是一人多寬的羊腸便道,一到雨天全是泥,村民們上山、下山、種莊稼都很不易,而園區的肥料等物資同樣面臨上不了山的問題,每次他都只好去很遠的瓦屋鋪村找來騾子隊,將肥料一袋一袋往山上緩慢運送。

這個階段,他考慮最多的是:“村裡的路,確實該修了。”

繼續說幹就幹!2014年剛開春,徐武玲開始雇挖掘機挖路,由於人力物力限制,開路很艱難,他初步設計先挖3.5米寬、兩公里多路,然後鋪上石子。誰知鋪好後沒維持多長時間,好不容易鋪好的石子卻被一場大雨沖掉了,萬餘元的心血一夜之間全被沖走。

好不容易等到2014年的10月份,眼看著已經過了雨季,他下定決心繼續投資,重新給山路鋪石子。誰知這次的情況更糟:石子已經順利鋪到山頂了,當晚卻又下了一場瓢潑大雨,一夜之間,剛鋪好的石子路又被沖毀!

欲哭無淚,一時卻也無計可施。為了防止上山車輛打滑,徐武玲只好給山路墊上玉米杆、草,硬想辦法上山勞作。

就這樣一次次歷經風雨,卻又一次次頑強挺過難關。經過徐武玲和公司員工們近五年的精心管護,克服了歷年少見的各種不利自然氣象條件,也克服了秦嶺高山地區土壤瘠薄、自然坡降較大、交通受阻,不易實行機械化作業的自然地理條件,他依然以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的產業化理念及技術要求自己,依然嚴把每一項種植環節和每一項規範化操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園區核桃幼苗長勢持續良好。

徐武玲和茨溝鎮幹部惠生林一起

2015年春天,徐武玲終於等到了好消息:政府將組織實施修建王莽村幾個村組道路,由政府負責鋪面子,群眾負責打底子,於是村上開會決議:全村80多人,每人需出資500元,集全村之力來修王莽村徐家坡組這條上山路。

說起這次集資修路,王莽村幾位村民都很有感觸:“我們這裡人窮,很難集資到這麼多的錢,但是好不容易盼到修路工程已經到家門口了,誰也不想放棄這次機會。在這種兩難情況下,又是徐武玲出面,為村裡每位村民捐出了200元用於集資修路。徐老闆懂得我們的難處,但是他自己還處在創業初級階段,園區也還沒見成效,卻這麼義無反顧地一次次幫我們,真是老好人一個啊。”

徐家坡組的路終於修通了。修好後的水泥路路基有5.5米,路面4米,但是有部分偏僻村組的到戶路卻還是沒有打通,見此情景,徐武玲又給該村大坪組出資5000元,給蔡家梁組出資4000元,才讓村民組織修好了到戶路。

2016年,產業園初見成效:初次產量2萬餘斤;2017年,園區喜獲豐收:產量上升到了6萬餘斤。

這一年,還有一個更好的消息令徐武玲倍感欣慰,那就是政府又出面把二郎村1.7公里的園區路也修了,目前工程正待驗收。

對症開藥:科技促民奔小康

在核桃園區奮戰五年,徐武玲既是產業園區的總經理,更是一名身經百戰的農業專家。

從創業至今,他始終不忘朝著有機核桃方向發展。自發研製成功的高效配方氨基酸EM菌、在農藥裡配,能夠起到很好的防蟲治病作用,對樹體健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獨家施肥方面,有機為主,化學肥料為輔,有機、無機、生物配合的方法,以高氮、中磷、高鉀、增施微量元素和菌肥;科學施肥的方法,既有物理防治的作用,也有化學防治的效果,並含有鈣、硫、銅、都是植物所必須的。在科學管理之下,有效提高了核桃的產量。

日久天長,村民們早已經把徐武玲當做了一名治樹救林的大夫。家裡的莊稼、果樹一旦遇上什麼病症,大家都習慣及時去找徐武玲求救。而徐武玲也從不推辭,每次都會儘量去現場查看、對症下藥,有時還要經過反復試驗,確認無誤之後才會將調配好的處方在紙上工工整整記錄下來再配藥給村民。原來,村民們的核桃樹從來不重視科學防病治病,收入非常有限,自老徐來後,大家漸漸意識到了科學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徐武玲的帶動下,王莽村一帶的核桃種植戶非常多,但很多農戶的收益卻並不樂觀。據徐武玲介紹,主要是因為核桃園裡最常見的真菌病對園區危害非常大。一旦發病,全園可毀滅,但在這方面,老徐只要一閑下來就一直在攻關,研究對該病的防治方案。另外,對黑斑病、炭蛆病、爛根病、灰斑病等等,他也一步步在實驗、摸索中、已掌握了非常獨到的防治技術。今年5月份,徐武玲還發現了一種果象甲,這是一種蟲害,對核桃樹危害很大,一旦發病,核桃樹很快就壞了。經過反復試驗、研究,他終於研製出了針對此害蟲的有效配方。

當時,村上也有與老徐同年栽的核桃樹,農民栽的地好,收成差,為了進一步提高村民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熱情,產業開園至今,徐武玲始終牢記這樣一件事:那就是只要每次給自己的核桃園打藥,他總是堅持給村裡的個人核桃樹也同時免費配藥、噴藥,一年到頭始終堅持如此,從不肯拉下附近任何一戶村民。可事實上,該公司資金也非常有限,每年僅花在農藥、化肥等方面的資金就多達好幾十萬元,這部分資金,年年都是該公司必不可少的一項大支出。

常有來自河北、河南等地的同行朋友慕名前來尋找徐武玲,請他給自己的園子對症下藥。他總想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症狀、不同樹種都會再三綜合考慮進行研製,獲得最佳參數和資料後,再調配不同的配方。

大荔縣段家鎮核桃種植戶、郭家村農民合作社還自發組織來了三四個人連續兩年都前來參觀學習,當看到徐武玲只有四五年樹齡的核桃長勢竟然如此之好,他們非常驚訝,想不通在這麼差的環境下果子卻能結的這麼好、這麼大。臨走,徐武玲還會給他們把果樹的對症配方寫好,再把一些配好的藥讓他們帶上。

在徐武玲的朋友圈,還有一位河北邢臺的陳姓種植專業戶。2015年,這位朋友的2000畝核桃林出現根下腐爛、枝乾枯等病症,一再醫治無效,情急之下,他打電話向徐武玲求救,徐武玲在詳細瞭解了其具體症狀和病因後,反復試驗並對症下藥,並將配方以短信形式發給了朋友,告訴其只需根據配方根下注藥即可。靠著這一條短信,朋友的難題很快便迎刃而解。

現在,安康漢濱區茨溝鎮的弘禾產業園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張名牌,也是西農大科技研究基地。2017年,該公司還獲得安康漢濱區“抓黨建,促脫貧,優秀X經濟實體”。

果不其然,他的核桃林在第四年裡就開始掛果,2016年首次收穫優質核桃1.2萬多斤;2017年又收穫了6萬多斤;明年啊,估計產量能達到20萬斤左右!

扶貧濟困:好人身邊永留存

今年71歲的付堂政老人是村裡歷任過20餘年的老村支書。在他的印象中,正是由於徐武玲的到來,使得村裡很多貧困家庭得到了幫助,村民們的各方面生活品質也逐漸得到了改善。“現在,我感到最遺憾的一件事情就是:老徐來的太晚太晚了,要是能來得再早幾年,我們村發展的會更好,發展的會更快。

核桃樹收成也好起來了,長勢也好起來了,”提起這位俠肝義膽的徐武玲,王莽村村民們感歎不已。

對於這一點,老支書自己就深有體會:他的家庭原有6口人,自己手部殘疾,小兒子在幹活的時候,腿不幸被石頭壓斷了,成了一名殘疾人;大兒子患有肺病,弱不禁風;由於缺勞力,全家只能守著僅有的8、9畝地種些玉米過日子,收成並不好。自從徐武玲來後,老支書將家裡土地交其流轉,有了土地流轉金,家裡人平日裡再給公司打工掙點錢,再養一頭豬,小日子一下子顯得輕鬆了許多。

徐家坡上,有一對留守老夫婦帶著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孫女生活。2017年8月份,他家老屋坍塌後被拆除,兩位老人只能帶著小孫女在院子裡臨時搭建帳篷居住。可帳篷裡四處漏風,隨著冬季的逐漸臨近,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帳篷裡又開始漏雨。老人腿疼的實在受不了,老伴也是身患各種疾病。沒有辦法,他只好一瘸一拐的步行下山去找徐武玲求助。得知這一情況,老徐立即想起自己在山上剛剛建起的兩間彩鋼瓦房,他馬上起身將兩間房子的鑰匙找到後交給了他們:“這是山上兩間房門的鑰匙,你們暫時先搬進去住吧,看上哪間就住哪間,放心,我不收你們一分錢。”

至今,這一家老小三口人仍然居住在徐武玲的彩鋼瓦房裡。

在茨溝鎮二郎村,有一位孤苦無依的劉老太太,今年63歲。2015年裡的一天,她腹瀉不止好幾天,整個人很快虛脫失形,卻苦於無處去借錢買藥。只能癱坐在家門口聽天由命,卻正好被從門口經過的老徐看見了。發現老人精神萎靡、神色異常,徐武玲連忙關切的詢問是怎麼回事,劉老太太絕望地告訴他:“我只有等死這一條路了。實在撐不住了,沒錢買藥,現在只能眼睜睜坐在家門口等死了。”得知這一情況,老徐趕忙放下手裡要幹的活計,趕到村上藥店買來了藥並幫助老人服下,老太太腹瀉很快得到控制,逐漸好轉恢復了健康,自此,老人逢人就念叨說,是徐老闆救了她一條命。

還有一次,村裡一位12歲的羅姓小男孩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得知情況,老徐趕緊派司機將孩子送到了安康醫院救治,後來又轉院去了北京大醫院醫治,並為其捐助了2000元。孩子病好後回到村裡,看到孩子又可以背著小書包蹦蹦跳跳去上學了,老徐心裡倍感欣慰。

徐家坡的冬天總是來得特別早,2015年冬季裡的一個雪夜,村裡一位60余歲的張姓留守老人家裡突發大火,衣服、傢俱、存款等一夜之間全都沒了,徐武玲帶頭為老人捐款捐物,幫老人暫時度過難關。

2013年,為了方便運輸,老徐買了一輛客貨兩用車,這輛車,村裡人都很熟悉,因為無論村裡誰家有事情,老徐總是囑咐司機第一時間去上門幫忙,一年到頭,老徐的車幾乎成了村裡的公用車。村裡人平日裡買米買面等重東西,都是老徐幫忙買好用車為他們拉上去,給大家上帶、下送各種行李物品已成常態。老徐還惦記著這樣一件事:村裡的20餘名初中生們每週一次去東鎮初中上學放學,路上必經過一座漫水橋,一旦逢雨雪天氣便很不好走。所以一旦遇到學生們要去上學或放學適逢雨雪天氣,徐武玲勢必要派車去接送這些學生娃們,全程10餘公里,他從來風雨無阻。

王莽村交通工具缺乏,醫療設施落後,村民生病後要想第一時間得到救助並非易事。村裡二組付堂柳老人50多歲了,一天半夜裡他突發急症,情急之下,有人想到了向徐武玲求助,他得知後趕緊派車將老人連夜送到了醫院,使老人很快轉危為安;徐家坡還有一位徐姓獨居老人 ,因為重感冒臥床不起,老徐路過時發現老人已陷入昏迷,他馬上將老人用車拉到了茨溝鎮衛生院,因為病情嚴重,隨後又將老人送到了安康市中心醫院才搶救了過來;除此之外,還有朱德漢、付林坤等村民同樣也是因為家裡老人突發疾病得到過徐武玲的及時幫助。

村裡有一位孫姓老人,80多歲了,幾個兒子在金礦打工去世,最後一個兒子卻並不住在一起住。雖然老人並不是土地流轉戶,但是徐武玲平日裡卻對他照顧有加,常給他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老人心存感激,沒事就常去徐武玲的園區義務拔草,任誰也攔不住。

王莽村共有貧困人口61戶196人。過去,王莽村裡還有21戶村民因為交不起電費,常年只能用松樹芯子點火照明,很多村組人也面臨吃水困難,徐武玲來了以後,鼓勵大家勤勞致富,幫助村民們靠產業脫貧,並招聘很多村民去自己的園區打工掙錢改善生活條件;每年春節前,他還會會給孤寡老人及時送去米麵油等生活物品;村民家裡無論紅白喜事,老徐都會送去200元禮錢;針對吃水難的問題,他又組織大家在村裡安裝了蓄水罐,這下,吃水難等問題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

自從徐武玲來到安康王莽村後,村民們的生活一天天、一年年都在發生著可喜的變化。家家戶戶的燈都亮起來了,路通了,水不缺了,電話也有信號了,人們的生活品質大大提高,就連村民們自己種的各種經濟林也在徐武玲的大力幫助下產量也逐年增收了。現在,王莽村去礦上打工的人們逐漸減少了,甚至有些壯勞力也不再出門打工,而是選擇去徐武玲的園區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有活幹、有錢掙、還有保障。有些村民還趁勢開起了農家樂,受徐武玲產業脫貧啟發,村裡的各種大小合作社、家庭農場也慢慢開起來了,村裡人的小日子眼看著一天比一天紅火。

喜迎豐收:

王莽荒山掛滿金蛋蛋

徐武玲是一個特別重感情的人,在王莽村生活了五年多,他深深地愛上了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更深深地愛上了這裡的每一位父老鄉親。

2013年正月十六這天一大早,徐武玲早早上山去忙碌,和偶遇的老支書付堂政徜徉於冬日蕭瑟的核桃林裡,他疲憊的眼神難掩一絲想家的憂鬱。

正在這時,徐武玲的電話響了,接通後,為了聽得更仔細些,他習慣性的打開了手機外放音。

電話是徐武玲的小孫女打來的:“爺爺,今天是您的生日,全家人都祝您生日快樂,你自己在外面要吃好一點哦……”

站在天寒地凍的核桃林裡,聽著電話裡小 孫女稚嫩的童音,一向堅強的徐武玲瞬間濕了眼眶。

一個原本素不相識的西安人,不懼艱難險阻跑到這窮山溝裡帶領大夥兒發展產業促脫貧,為全村帶來了致富的好技術和好門路,就連逢年過節、過生日這樣特殊的日子裡,他也都是選擇和窮鄉親們在一起度過,這樣一個視大家如家人的人,瞬間就融化了老支書一顆飽經滄桑的心。

“走,今晚去我家吃飯吧,晚上咱們好好喝一盅酒。”不由分說,老支書拉著徐武玲就去了自己的家。

那年的生日,不善喝酒的徐武玲喝多了,不善喝酒的老支書也喝多了,兩個善良的老人,為了一個共同的核桃產業脫貧夢,他們的心,緊緊地系在了一起。

從那年以後,每年的正月十六,無論再忙,徐武玲都會被老支書請到家裡去吃一頓生日宴,老人感慨地說:“徐老闆來的時候才58歲,後來的每一個生日都是在我們這窮山溝裡過的,就連60大壽也不例外。他的好,我們村裡人說一天一夜也說不完啊。”

在徐武玲的身邊,時常能看見一位勤快而溫和的中年男子,他就是徐武玲的弟弟徐武。

徐武是於2013年的3月28日從長安來到安康的。至今已陪著哥哥在這裡度過了四年之久了,四年前,他還是個黑髮濃密的壯漢,如今,52歲的他與哥哥一樣,也早早的白了兩鬢:“我在這裡工作勞累都不算什麼,就覺得我哥哥太苦了,以前,他是事業單位的,家庭幸福、衣食無憂,現在,他來了不到五年,腰也彎了,背也駝了,頭髮白了,少了,皮膚也更黑了,一點兒也不像我原來的哥哥了。我在這裡就主要是負責帶工,時常都要爬陡坡,背噴霧劑,有一次我自己開著三輪蹦蹦車拉肥料上山,路太陡了,一不小心車側著倒了下去,當時如果翻車了,後果將不堪設想。幸虧後來及時控制住了。有很多次,我中途也萌生過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是,如果我自己一走了回了西安,哥哥沒了幫手,他在這裡會更苦更累,這樣想著,我也只好一次次忍了下來,慢慢地也就習慣了。現在,我們基本的工作狀態就是每天早晨5點40分起床,6點30分吃飯,然後上山幹活,要麼剪枝、施肥,要麼澆水、除草。下午六七點以後收工,回到宿舍後便不再外出。”

一眨眼,徐武玲的公司在王莽村已經紮根五年了,如今,他的總投入已經有2000多萬元,並且也註冊成立了安康市漢濱區弘禾核桃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村民致富奔小康,今年九月份,當得知自己被評定為安康市道德模範先進個人時,老徐的開心溢於言表:“帶動山區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我高興、我願意。今年,我們正在申請創建省級示範園,明年,相信我們的產業園將更好,更強大。”

從長安王莽村到安康王莽村,六旬老人徐武玲砥礪奮進這五年,不簡單!

徐武玲與河北農大郗榮庭教授一起

徐武玲與河北農大郗榮庭教授一起

文/胡小寧 圖/薛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